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269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因为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2,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于是板的: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次梁截面为

200mm*500m,m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l01=ln=2340-200/2=2240mm

L02=ln=2330-200=213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见图如图所示弯矩设计值不考虑板拱作用截面弯矩的折减,由表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分别为:

边支座1/16;

边跨中,1/11;

离端第二端支座,-1/11;

中跨中,1/16;

中间支座,1/14,故

板的弯矩值设计

备注

名称

g+q

跨度li

(m)

弯矩系数am

弯矩设计值M

M=(g+q)*li2*am

MA

13.00

2.240

-0.063

-4.11

M1

0.071

4.66

MB

-0.091

-5.93

Mc

2.130

-0.071

-4.21

M2

0.063

3.69

M3

(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家丁纵向钢筋直径d为10mm板,厚80mm则,截面有效高度h0=h-c-d/2=60mm;

板宽b=1000mm。

C30混凝土,α1=1.0,fc=14.3N/mm2;

HPB300钢筋,fy=270N/mm2。

板的配筋计算的列于下表。

板的配筋计算

αs=M/(α1fcbh02)

ξ=1-sqrt(1-

2*αs)

As=ξ*b*h0*α1*fc/fy

实际配筋

As

0.076

0.079

251.46

φ8@200

251

0.091

0.095

301.95

φ8/10@20

322

0.109

0.116

367.64

φ10@200

393

0.082

0.086

272.24

0.072

0.074

236.33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As/bh=251/(1000*80)=0.31%,此值大于0.45ft/fy=0.45*1.43/270=0.24%,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次梁设计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可变荷载不考虑梁的可变荷载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1)荷载设计值永久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永久荷载

3.186*2.33=7.42KN/M

次梁自重0.2*(0.5-0.08)*25*1.2=2.52KN/M

次梁粉刷0.015*(0.5-0.08)*2*17*1.2=0.26KN/M

可变荷载设计值

q=9.75*2.33=22.72KN/M

荷载总设计值

g+q=10.2+22.72=32.92KN/M

(2)计算简图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主梁截面为300mm*600m。

m

计算跨度:

边跨l01=ln=7200-100-300/2=6950mm;

中间跨l02=ln=7200-300=69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的计算简图见图

次梁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

弯矩设计值

跨度li(m)

弯矩设计值M

M=(g+q)liam

32.92

6.950

-0.042

-66.25

113.58

-144.56

6.900

97.96

-111.95

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剪力系数αv

剪力设计值

(KN)备注

VA

0.50

111.11

V=αv(g+q)li

VBL

0.55

122.22

VBR

121.31

VC

(4)承载力计算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取b'

f=l/3=7200/3=2400mm;

b'

f=b+sn=200+2200;

b+12h'

f=200+12*80=1160;

三者的较小值,故取b'

f=1160mm.除支座B截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

环境类别一级,C30混凝土,梁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20mm。

假定箍筋直径10mm,纵向钢筋直径20mm则,一排纵向钢筋h0=500-20-10-20、2=460mm二,排纵向钢筋h0=460-25=435mm.

C30混凝土,α1=1.0;

βc=1;

fc=14.3N/mm2,ft=1.43/mm2;

纵向钢筋采用HRB400钢,fy=360N/mm2,fyv=360N/mm。

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经判别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弯矩设计

值M

αs=M/(α1fcbh02)

ξ=1-sqrt(1-

As=ξbh0α1fc

/fy

配筋

0.103

0.11

398.1

2C16

402

0.188

0.21

766.6

4C16

804

0.252

0.30

1080.7

5C16

1005

0.162

0.18

649.2

2C16+1

C18

656.5

0.174

0.19

703.6

3C18

763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ζ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As/(bh)=402/(200*500)=0.40%,此值大于0.45ft/fy=0.45*1.43/60=0.18%,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

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的计算和最小配筋率验算。

验算截面尺寸:

hw=h0-h'

f=435-80=355mm,因hw/b=335/200=1.8<

4,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0.25βcfcbh0=0.25*1*14.3*200*435=311.03*103N>

Vmax=117.49kN,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计算所需腹筋

采用HRB4006双肢箍筋,计算支座B侧截面,由Vcs=0.7ftbh0+fyv*Asv*h0/s;

可得到箍筋间距

S=fyv*Asv*h0/(Vbl-0.7ft*b*h0)=360*56.6*435/(117.49*1000-0.7*1.43*200*435)=292mm

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或箍筋间距减少20%,现调整箍筋间距,s=0.8*292=234mm;

截面高度在300~500mm的梁,最大箍筋间距200mm最后箍筋取间距s=200mm。

为方便施工,沿梁长不变。

验算配箍率下限值:

弯矩调幅时要求的配箍率下限为:

0.3ft/fyv=0.3*1.43/360=0.12%,实际配箍率ρsv=Asv/(bs)=56.6/(200*200)=0.14%>

0.12%,满足要求。

5主梁设计

主梁按弹性方法设计。

(1)荷载设计值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10.20*6.6=67.32kN主梁自重(含粉刷)

[(0.6-0.08)*0.3*2.33*25+2*(0.6-0.08)*0.015*2.33*17]*1.2=11.65kN

永久荷载设计值:

G=67.32+11.65=78.97kN可变荷载设计值:

Q=22.72*7.2=163.58

2)计算简图

因主梁的线刚度与柱线刚度之比大于5,竖向荷载下主梁内力近似按连续梁计算,按弹性理论设计,计算跨度取支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0=7000mm。

主梁的计算简图见图:

(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1)弯矩设计值

弯矩M=k1Gl0+k2Ql0式子中系数k,k2可由表查得

M1MB

.max=0.244*78.97*7.0+0.289*163.58*7.0=465.80kN·

.max=-0.267*78.97*7.0-0.311*163.58*7.0=-503.70kN·

m

.max=0.067*78.97*7.0+0.200*163.58*7.0=266.04kN·

2)剪力设计值

剪力V=k3G+k4Q

式子中系数k3,k4从表内可查得

VA.max=0.733*78.97+0.866*163.58=199.55kN

VBl.max=-1.267*78.97-1.311*163.58=-314.51kN

VBr.max=1.0*78.97+1.222*163.58=278.86kN3)弯矩包络图

1第1、3跨度有可变荷载,第2跨没有可变荷载查表知,支座B或C的弯矩值为:

MB=MC=-0.267*78.97*7.0—0.133*163.58*7.0=-299.89kN.m

在地1跨内:

以支座MA=0,MB=-299.89kN.m的连线为基线,作G=78.97,Q=163.58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二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出的弯矩值分别为:

(G+Q)*L0/3+MB/3=(78.97+163.58)*7.0/3-299.89/3=466.28(与前面计算M1,

max=465.80接近)

(G+Q)*L0/3+2*MB/3=(78.97+163.58)*7.0/3-299.89*2/3=366.02kN.m

在第2跨内:

以支座MB=-299.89,MC=-299.89kN.m的连线作为基线,作

G=78.97kN,Q=0的简支弯矩图,得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

G*L0/3+MB=78.97*7/3-299.89=-115.63kN.m.

2第1、2跨有可变荷载,第3跨没有可变荷载

第1跨内:

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MA=0,MB=-503.70的连线为基线,作G=78.97,Q=163.58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出的弯矩值分别为:

(G+Q)*L0/3+MB/3=(78.97+163.58)*7.0/3-503.7/3=398.05kN.m(G+Q)*L0/3+2*MB/3=(78.97+163.58)*7.0/3-503.7*2/3=230.18kN.m

以支座MC=-0.267*78.97*7.0-0.089*163.58*7.0=-249.51kN.m,以支座弯矩MB=-503.70kN.m,MC=-249.51kN.m的连线作为基线,作G=78.97kN,Q=163.58kN的简支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分别为:

(G+Q)

*L0/3+MC+2*(MB-MC)/3=(78.97+163.58)*7.0/3-249.51+(-503.70+249.51)*2/3=147.01kN.m

*L0/3+MC+(MB-MC)/3=(78.97+163.58)*7.0/3-249.51+(-503.70+249.51)/3=231.7

4kN.m

3第2跨有可变荷载,第1、3跨没有可变荷载MC=MB=-0.267*78.97*7-0.133*163.58*7=-299.89kN.m第2跨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为:

(MC+MB)*L0/3+MB=(78.97+163.58)*7.0/3-299.89=266.06kN.m第1、3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矩分别为:

G*L0/3+MB/3=78.97*7/3-299.89/3=84.3kN.mG*L0/3+2*MB/3=78.97*7/3-2*299.89/3=-15.66kN.m

弯矩包络图见图示

(4)承载力计算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因跨内设有间距小于主梁间距的次梁,翼缘计算宽度按l/3=7/3=2.33m,取b'

f=2.33m主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以及跨内截面有效高度的计算方法同次梁,支座截面因存在板,次梁,主梁上部钢筋的交叉重叠,截面有效高度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板上部纵筋10mm,次梁上部纵筋直径18mm假,定主梁上部纵筋直径25mm,则一排钢筋时,h0=600-15-10-18-25/2=545mm;

二排钢筋时,h0=545-25=520mm。

纵向受力钢筋除B支座截面为2排外,其余均为1排,跨内截面经判别都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B支座边的弯矩设计值

MB=MBmax-V0b/2=-503.70+(78.97+163.58)*0.4/2=-455.19kN.m。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列于表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αs=M/(α1fcbh0

2)

γs=(1+sqrt(1-2*αs))/2

As=M/

(γs*fy*h0)

选配钢筋

465.8

0.04

5

0.977

2364.4

5C25

2454

-503.7

0.43

4

0.682

3974.3

5C32

4021

266.04

0.02

0.987

1336.9

3C25

1473

-115.63

0.08

6

0.955

600.6

2C22

760

主梁纵向钢筋的弯起和切断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验算截面尺寸:

Hw=h0-h'

f=520-80=440mm,因hw/b=440/300=1.47<

4,截面尺寸按下式计算:

0.25βcfcbh0=0.25*1*14.3*300*520=557.70*103KN>

Vmax=314.51kN满,足尺寸满足要求。

计算所需腹筋:

采用HRB40010-200双肢箍筋

Vcs=0.7ftbh0+fyvAsvh0/s=0.7*1.43*300*560+360*157*560/200=326.42KN>

Vmax不需要配置弯起钢筋。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sv=Asv/bs=157/(300*200)=0.26%>

0.24ft/fyv=0.10%,满足要求。

次梁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次梁传来的集中力Fl=69.96+163.58=233.54kN,h1=600-500=100mm附,加箍筋布置范围s=2h1+3b=2*100+3*200=800mm。

取附加箍筋HRB40010-200双肢,则在长度s内可布置附加箍筋的排数,m=800/200+1=5排,取6排,次梁两侧各布置3排,由式,mnfyvAsv1=6*2*360*78.5=339.12KN>

Fl,满足要求。

因主梁的腹板高度大于450mm需,在粱侧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大于200mm。

现每侧配2C14,308/(300*560)=0.18%>

0.1%,满足要求。

6绘制施工图

楼盖施工图包括施工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图,板筋配图,次梁和主梁配筋图施工说明是施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说明无法用图来表示或者图中没有表示的内容,完整的施工说明应包括:

设计依据(采用的规范标准:

结构设计有关的自然条件,如风荷载,雪荷载等基本情况以及工程地质简况等);

结构设计一般情况(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上部结构选型概述,采用的主要结构材料及特殊材料;

基础选型。

以及需要特别体现施工注意的问题。

本设计示例楼盖仅仅是整体结构的一部分,施工说明可以简单些,详见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