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3932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docx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初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结题报告2

教育部中国智慧教育督导“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

负责人所在单位: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耳镇发耳中学

填表日期:

2017年12 月

教育部中国智慧教有督导“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制

1、课题的提出背景

(一)价值观教育历史与现状

我国是个有着良好道德教育传统的国度,从古到今,我们国家一向都很重视道德教育,关于道德教育的很多理论至今都在被沿用。

道德教育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适应于价值观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更多地被涵盖在德育教育中。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而价值观教育也反映了道德教育的需要,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然而纵观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多数是强调对人的教化,而忽视了对人本性的开发和培养,这样的现象一直没有太大的改观,这样的价值观。

教育的模式也深刻影响到了今天,使得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眼下青年的价值观并不是完全向着教育者希望的方向发展,其中也潜伏着一定的危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突飞猛进,在科学万能、技术至上思想的指导下.在取得科技成就的同时,人们却不同程度的忽略了传统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即对自由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对自己安身立命信仰的建构,在物质光环中,面临信仰的缺失和价值的虚无。

真正的给人们带来生活幸福、精神丰富、价值观高尚、信仰坚定心灵安宁的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理念,则被逐步淹没在技术理性和功利主义的洪流中,而失去人文价值理念指导的人类则在物质化、技术化、数字化的世界中左右摇摆。

显然中国在20 世纪70 年代末才真正汇入世界现代化的洪流之中,但是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中国不可避免的要遭遇到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到的问题。

所以,伴随着中国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畸形意识形态的淡泊,教育使命的畸变与失真等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青少年一代工具理性的肆虐和价值理性的迷失,最终导致生活世界的消解与人的命运的异化。

为了引导青少年一代正确地理解生活、提升精神、纯洁信仰、关注灵魂,活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来,我们就必须教育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反对工具理性对人的奴役与异化。

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新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二)中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半成熟、半幼稚性的心理水平常常使初中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在这个道德成长和急速社会化的阶段,是自我意识确立和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不断扩大自我的独立性,扩展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及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阶段。

正处在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的初中生,迫切需要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处于青春发育初始期的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其个性的形成。

引导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对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至关重要。

二、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的界定

(一)价值观的涵义

克村克洪(kluckhohn 1951)把价值观界定为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着人们可能会选择什么方式、手段和结果来过日子。

黄希庭认为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思等的观念系统。

它通常是充满情绪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

李德顺认为: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从形式来看,价值观念是由人们对那些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构成,它的思想形式多种多样,就其内容而言,价值观念反映了主体的根本地位、利益和需要以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什么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就其功能而言,价值观起着评价标准。

换句话说,价值观就是人们心目中用以评估事物之轻重,权衡得失弃取的“天平”和“尺子”。

人们就是用这样的天平和尺子去衡量、评判一切人和事,从而得出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目前学术界对价值观基本内涵的理解已逐步趋于一致,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有别于事实判断和科学知识的另一类认识形式,是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价值准则。

(二)价值观教育

李斌雄认为:

价值观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的价值理论教育、价值观念培养、价值心理引导和价值活动调控,其中作为价值观念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其核心。

刘济良认为:

 价值观教育是用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少年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看待社会、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生命,教育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的作用和认识人生的意义,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关注自己的灵魂,形成自己坚定的信仰,具有健全的人文精神,养成自己的关爱情怀,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

价值观是可以培养的,以什么样的标准和观点来看待事物是有一定依据的,人们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所以,主要目的是教授给中学生看待、衡量事物好与坏的评价标准和尺度。

在总结前人价值观操作定义的基础上可以得出:

 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或教育机构结合时代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受教育者养成积极健康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具体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目标确立、手段选择、规则遵循等方面能够做出积极正确的取舍。

初中生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或教育机构结合时代发展和初中生自身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初中生养成积极健康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具体目的是帮助初中学生在人生目标确立、手段选择、规则遵循等方面能够做出积极正确的取舍。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依据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坚持教育要“三个面向”培养人才,要把眼光放置于整个世界,从现代化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来对人才标准作出定位。

“学会生活”是当代世界对教育提出的本质要求。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

(1)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休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1)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2)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3)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如识的理解与运用,更要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4)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依据教育生活化原理。

其核心是教育向人的回归,向人世界的回归,表现一,教育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二,教育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三,教育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

努力培养未来生活的创造者和开拓者。

现代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5.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自主的活动,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党生活中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起自己的合理认知结构,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二)实践依据:

我校在长期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出一批教育观念新、素质好且热爱科研的骨干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而且学校领导一贯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积极参加课题组研讨活动,带头上思品教学探究课,及时为课题组出新点子,想新办法。

四、课题研究目标

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网络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进程中,教育部于2001年7 月颁布《基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并颁布、实施,标志者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此次改革借鉴了很多国家的经验,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国普遍强调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

改革后的新课程将各科课程目标细化为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模式力图表达的是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及人格养成,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

新课程要“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为适应时代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和追求,是价值判断的重要尺度和标准,是价值选择和价值行动的持久动力源泉。

它具有极强的辐射力和穿透力,会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言行。

从某种角度说,价值观是影响人们确定行为目标、选择行为方式以及解释行为结果意义的核心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作为文化核心要素的价值观,其作用既体现在对个体行为的导向上,也体现在对某种文化的认同上,还体现在社会的凝聚

力上,价值观研究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心理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不仅因为个体或群体的价值观状况反映着个体、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时代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乃至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规范、解释和预测。

因此,无论是从个体层面,还是从文化和社会层面看,价值观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从个体层面看,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在面临任何选择和判断时做出积极正确的定向,做出极其正确的取舍。

因此,培养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也就成了必须。

从社会层面看,培并人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就不能给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一套值得信仰的人文价值系统和政治信念,那么,这个社会就必然出现价值紊乱、精神危机和信仰真空,社会生活就会陷入混乱之中,社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用于指导人们做出正确定向的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六,课趣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题建构的基础。

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题的追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题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课题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助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七、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必须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所以对这一为时不晚的研究必然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因此,主要思路是试点--实践--技术论证--推广。

主要以学科教研组为主,教研组成员分工协作,分步实施,采取实验法、文献查阅法、经验归纳法提升实践经验。

研究和教改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广相结合,层递进式推进。

第一阶段:

准各启动阶段(2016年2月-3月)。

1、确定课题组成员。

成立强有力的课题研究小组。

本人(政史地教研组长)任课题组长,组员包括政治组全体成员,并对各个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明确要求和职责,按时按质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又强调小组成员分工不分家,团结合作。

共同攻克难题,定时召开组员会议,研究讨论有关问题。

2、制定研究方案。

组织研究小组成员拟定研究方案,通过多次讨论、向有关专家咨询、吸收他人的经验。

经过反复修改,在2016年上半年确立了课题方案。

课题方案确定以后,学校教务处认真组织全体政治教师学习课题方案,研讨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办法。

3、组织相关学习,不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每个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我校都要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各子课题组负责人汇报各组已开展的研究活动,陈述工作中遇到的种种疑难困惑,重点谈今后的工作步骤和安排。

4、确定研究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与核心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因此抓实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成为本课题研究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

具体实施阶段(2016年1月一2017 年10月)。

按照研究思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研究过程,并定期组织交流,总结经验,形成理论成果。

第三阶段:

总结提升阶段:

(207年11月-2017年12月)

1、进一步实践、检验研究效果,并进行理论总结。

2、整理归纳资料。

3、实验老师拟写个人实验论文。

4、汇总课题研究成果,做好课题资料。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和开展的系列研讨、探究活动。

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全体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理论、研讨探究、实践课堂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同时在实践操作中,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并开展了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14节,均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2、思品课堂教学实现了知识性向教育性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的教育目标,在培养学生认知和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

首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学生的发展应是课程实施的目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依赖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

其次从学生学习过程本身看,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绪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二者是不能绝然分开的。

任何认知话动都是在情绪因素的支配下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因素有利于认知因素的良好发挥。

3、深入学生实际生活和内心世界发现问题

调查中显示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而实践证明,要积极而有效地实施价值观教育,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

要想了解和研究学生,首先就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

这也是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

如果思想品德教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倾诉,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其次,要熟悉每个学生。

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情绪很大程度来源于师生之间良好感情的交流。

为此,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如果思想品德总是以尊者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即使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也难以热悉自己的学生,更谈不上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了。

如果教师能够在很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必趣爱好等,就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从而能够顺利地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教育工作,再次,要善于观察学生。

在学习、生活中通过言行必然要表现出他们的真实行为和想想,

因此,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需要长时间的、不动声色的观察,并进行多方面的验证。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灵话有效的教育方法。

最后思想品德教师应当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校内外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地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解决成长过程中困惑矛盾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交心要善于选择方式、技巧以及态度,并且营造恰当的氛围,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拘束感,使学生无所顾忌地倾吐真实的心理活动。

这样,再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教育。

4、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

近几年来学校德育的实践证明,校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进行价值观教育,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所谓校园文化,

其核心就是师生员工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总和。

它作为一种能动的环境力量和隐性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导向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影响

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校风、校容,制度、体育、文艺熏陶等。

但教师作为学生的一种社会环境因素,他们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能。

学生的“向师性”是尽人皆知的,苏霍娜林斯基说过:

“真正的教育要注重规律,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

教育者很少去禁止学生做这做那,而是经常地、几乎是始

终地用自己的榜样去激励和吸引学生。

”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要由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师米培养。

在价值观教育中,教师必须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价值观的向导、道德上的楷模。

教育是一种导向,但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在学校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

学校要引导学生过进步、文明、健康的生话,这样必能对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研究方法上比较单一,大多都采用问卷法,而观察、访读、实验等方法运用很少;调查结果方面,根据实际调查对提出的价值观教育和有指导实践的实施方案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还应在优化家庭、社会环境上加大力度

初中生价值取向与当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受其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家庭物质生活状况和知识水平等因素制约。

初中学生在每日电视、广播、书刊以及父母亲那里耳濡目染

的,如果只是以享乐为理想的人生价值,势必为初中生价值观导向带来消极影响。

当前,应结合初中生的价值导向进行正确引导,全面确立主题,并切实执行。

无论是职业传播者,还是作为社会的员,对社会价值导向的形成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为净化社会环境,端正社会风气,建设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文明和文化而付出努力。

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能否优化环境对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

青年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向世俗低头,随波逐流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又不能避免的局面。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会环境。

就目前情况看,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文化市场管理不力,文化精品不多,文化设施不足是影响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方面的主要问题,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家庭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长期的、深刻的影响。

注重家庭环境建设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并设法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

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缺陷正日益显露,如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特地满足他们的不合理要求,极少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而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与人交往时无所顾忌,甚至为所欲为。

再如家长对子女过分严厉,致使他们形成了冷酷、缺乏自信等不良性格特点。

弥补家庭教育的这些缺陷,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要克服家长专制作风和无限放任作风,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形成家长与孩子之间平等和睦的关系:

另一方面则必须注重对子女的品德、人格的教育。

此外,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优化家庭环境的重要方面。

初中生价值观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多元价值取向中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历史实践证明,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一个被共同遵守和认同的主导文化或核心价值,那这个社会将是一盘散沙,会因缺乏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面产生许多社会危机,所以在当前绝不能放弃对主流价值观一一集体主义的教育和引导。

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都会渗透和投射到人们特别是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使其面临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挤压,在这过程中,如何形成社会共识、普及社会主流价值和加强民族认同是我们面临的基本任务和最低目标,现阶段我国存在着多种性质不同、层次各异的价值观,其中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冲突是当前价值观冲突的焦点,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确立其权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可以在当代初中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初中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避免陷入困惑和演变为实使用、功利、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参考资料:

1、黄希庭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有[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201

2、李德顺。

什么是价值观[N],知识时代。

2001.6 11:

 005

3、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关于价值观研究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

(1):

31

4、李斌雄.价值教育初探[C].21世纪价值观教育与文化战略学术研讨会论文.2001.

5、刘济良.论科学技术对人的价值世界的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

13-14

6、侯影霞.山西省初中生价值观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05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6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