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413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x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x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基本概况

  

(一)调查的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特开展此次调查活动。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发育已相当成熟,是走向独立生活的过渡期。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进入到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自我表现愈加关注;生理发育逐步完成,对异性易产生爱慕心理,陷入早恋泥潭;心理发育受主客观消极因素影响,易出现偏差,人际交往不良。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旨在探究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引领教育教学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不计名问卷形式,只要求被调查对象按规定如实填写,其中客观选择题29道,主观问答题1道。

共分为学习类6道,兴趣、爱

18周岁以上对音体美的兴趣分别为22.3%、23.5%和24.2%。

3、学习中的最大困难和影响因素。

学生选择“基础差”和“心理压力大”的比例分别是27.6%和30.9%。

而17.7%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的最大因素是“父母吵架,不关心”。

由此可见,影响学习的内因是主要的,但外因也不可忽视。

  

(二)调查第二部分——兴趣、爱好类

  1、业余时间的安排。

选择“读书看报”的占44.7%,选择“看电视”的占20.1%,而选择“打球、唱歌、游戏”和“睡觉、上网、玩游戏”的比例分别是18.7%和16.5%。

可见,多数学生能通过传媒获得知识和信息,但相当一部分学生沉湎于网吧和游戏室。

  2、最喜爱的书籍和影视作品。

男生多选择“武打军事类”,女生多选择“言情类”,而选择“名著类”和“励志类”的比例仅占17.8%。

表明当代学生男女性格差异拉大,民族传统和理想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3、穿戴“名牌”。

由于生源大多来源于矿区,选择“不在意”和“无所谓”的占86.3%,选择“羡慕”的为10.8%。

这说明学生受经济条件影响,较务实。

同时,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攀比之风有所上扬。

  4、“零花钱”问题。

调查显示,95.3%的学生选择“家人给的”和“亲戚给的”,另有3.2%的人选择“撒谎向家人、亲戚要的”,仅有1.5%的学生选择了“勤工俭学挣的”。

在花费上,40.9%和29.1%的学生选择“吃穿玩乐”和“上网交友”,“花在学习上”的仅占28.4%。

这一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家长溺爱孩子的情况较突出,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5、“过生日”问题。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选择“与家长一起过”或“订蛋糕聚会庆祝”这两项比例达高达95.3%。

表明,父母比较重视子女的生日。

  (三)调查的第三部分——理想、信念类

  1、关于人生坐标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勤奋上进”和“珍惜光阴”的学生占40.6%和34.8%,选择“发展个性”的占20.1%,仅有少数人选择“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这部分学生的错误倾向引起警觉。

  2、对偶像的崇拜。

对这一问题,男生选择“体育明星”和“英雄人物”较多,女生则多选择“影视歌星”,而总体上选择“英雄人物”和“伟大人物”的仅占20.4%,这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加强学生人生观教育,加大对“英雄人物”和“伟大人物”的宣传教育力度。

  3、职业选择。

35%学生选择“经理、老板”,选择“国家公务员”的高达50.3%。

而男生选择“军人”的较之女生多,而女生选择“教师”的比男生多。

这与整个社会大气候基本相符合。

  4、成为九中人的感受。

30.3%的学生选择“很满意”选择“满意”和“较满意”的之合高达68.5%。

由此可见,学生对九中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持满意态度。

  5、影响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和人生成功的关键。

有46.5%的学生选择了“缺乏恒心和信心”,而选择“社会环境影响”的达21.6%,可见培养学生自信心,营造和谐进取的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针对人生成功,70%的学生选择了“自我努力”和“社会环境”影响。

  6、对共青团的认识。

调查显示,60.7%的学生选择“主动参加团组织”,相当部分学生对学校团队工作表示满意,并对今后团队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总之,学校团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青年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是主流。

  (四)调查第四部分——综合类

  1、与人交往的原则。

学生选择与“性格开朗”、“诚实守信”的人交往的比例分别达36.2%和60.3%。

这表明学生交友的原则是正确的。

  2、关于“失眠”及原因。

有过“失眠”现象的学生中,选择“学习劳累”和“心理受压抑”的分别占45.3%和19.4%。

表明,与家庭多沟通十分重要,家长和学校应注重对学生心理辅导。

  3、任何看待老师与家长的批评。

选择“理解接受”的占74.5%,有16.6%的学生选择“表面接受”。

更有4.5%和4.4%的学生选择了“无动于衷”和“讨厌、拒绝”。

这表明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应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

  4、对网络的认识。

有35.7%的学生选择了“充满诱惑”,95.8%的学生选择上网是为了“打发时间”、“交友、玩游戏”和“满足内心空虚”,仅有4.2%的人选择“查阅资料和信息”。

这表明,整治有害网吧势在必行,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日益凸现出来。

5、希望父母成为什么样的人。

统计结果表明:

随着年龄增长选择愈加务实。

如选择“当先进”、“发大财”的年龄段,比选择“过平凡幸福生活”和“无所谓”的年龄段要轻,标志着随着年龄增大,学生群体对社会认知越发注重观实。

\

  三、形成原因

  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看,当代中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品德等方面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概括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广大中学生,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和提高,外界的干扰较强。

  

(二)部分家长的错误导向。

我曾接待过一位家长,他认为给孩子创造优裕的条件便行了,学不学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三)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的厌学,从而导致了道德的滑坡。

一段时间以来,素质教育变了味,变回到原来的应试教育水平。

  (四)当今中学生面对日益提高的消费支出和社会上一些负面宣传影响,由于虚荣心的驱使,更容易产生与人攀比的心理,在客观条件下不允许的情况下甚至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由以上可以看出,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迫切,因为新一代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否后继有人。

\

  四、解决对策和建议

  针对中学生客观存在的问题,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关心、爱护他们,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他们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根据上述调查,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深化素质教育,促使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1、不断加强德育教育,使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典型引路和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把自己的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2、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

“习惯是一种巨大而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习惯决定人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道德习惯尤为重要。

  3、开展各类讲座,丰富知识内涵。

尤其要举办形式与政策教育、科技知识、社会发展动态、法律知识、心理卫生知识等系列讲座,使青少年形成正确认识,为步入社会作好心理准备。

  4、开设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如书画、绘画、舞蹈、航模、计算机、时事政治、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展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

  5、开展团队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

通过开展读书演讲、青年志愿者、文明小卫士、团员教育评议、学生记者采访、社会实践、文明创建等系列活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

  

(二)营造一个优良、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加强舆论宣传,形成重视人才,发展青年的氛围。

坚绝抵制网络游戏、不良书刊音像的不健康影响,引导青少年学生扩大阅读面,丰富知识内涵。

  2、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的升学、就业、评价竞争机制。

弘扬正义和上进的榜样示范作用,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氛围。

  3、不断开展向典型人物学习的活动。

通过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前途教育,用先烈、英模和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1、社会承担起“规范”作用。

“规范”文化市场、就业竞争市场,当好“文明监督员”,落实“科教兴国”、“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思想。

  2、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吹鼓手”作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尤其注重发挥团队功能和思想政治课作用。

3、家庭在教育过程中当好“协调员”。

父母要率先垂范,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子女去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

同时营造一个和谐、舒适、幸福、安康的家庭环境。

如控制自己的兴趣,少看电视,不打麻将,不讲脏话。

父母要经常对子女进行爱心、信心和恒心及艰苦朴素教育,要让子女体贴生活,从而培养跨世纪的“四有”合格青年。

  结束语:

青春的心是宽阔的、纯洁的、明净的、美好的,青春的心灵更需要细心呵护和保养!

总之,在社会转型阶段,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主渠道作用,努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