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共4页)27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64865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共4页)27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共4页)27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共4页)27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共4页)27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共4页)27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共4页)2700字.docx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共4页)27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共4页)2700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共4页)2700字.docx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

  

  所谓预习,是指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它将直接影响到听课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学习语文要预习”,反对“不教学生预习”、“一切预习事项由教师代劳”的做法,足见预习的重要性。

  一、预习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一)预习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预习—研习—复习。

通常我们更重视课堂讲解和课后巩固练习,却忽略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先课前预习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如鱼得水,发挥自如。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点即通,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省了教学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笔者认为,即使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课外预习,教师也应该留半节课甚至一节课给学生,千万不要认为这浪费了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计划,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标准》提出: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而预习则正是学生主体意识得以体现的过程。

老师对问题的设置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比泛泛而读、走马观花更有目的性。

预习过程中,简单的问题学生能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难一点的则需要学生之间彼此交流、互相讨论,才能得出结论。

  比如学生预习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哪些自然之景,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如何?

2、用一两句话概括全文表现的情思。

3、本文和《荷塘月色》在比喻的运用各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问题分别涉及到了课文内容、情感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对课文内容学生很好理解,只要熟读文本,就能独立完成。

但对作者情思的理解和艺术特点的分析则需要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讨论,才能得出较完整的答案。

这个过程既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又能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是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预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但长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让学生惯于接受,死记硬背,照本宣科,学习起来既费力效率又不高,而预习则正好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供了一个机会。

在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规律之前,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设置预习问题从易到难,从浅显到深奥,就像挂在树上的苹果,不会太低,但只要跳起来,努力伸一伸手,是可以摘到的。

  在教学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时,我主要设置了两个问题:

1、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2、如何用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

学生在疏通文意后,第一个问题迎刃而解;第二个问题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拓展,学生只要结合相关知识联系实际也能回答。

这两个问题既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又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长期坚持课前预习,学生就会养成主动阅读、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慢慢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甚至爱上学习。

孔子曰:

“好学不如善学,善学不如乐学,”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习惯,学习自然就会变得轻松。

  二、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的“三动”

  “三动”,即动口、动手、动脑。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设计者,一定要做好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五步:

一读(读课文)、二查(查字词典)、三思(思考课后练习)、四划(划出重点语句)、五问(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动口”

  即朗读课文,朗读是一种情感再现,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诗歌和文言文。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时的壮志豪情,闻一多在《死水》中表现的对黑暗社会的憎恶,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对幸福的渴望,舒婷通过《致橡树》表达的现代爱情价值观念,都会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表现出来。

  文言文艰涩难懂,反复的朗读会使文言词句变得明白晓畅;散文中优美的文字、深刻的哲理要读得舒缓;记叙文中真挚的情感要读得深情;议论文中有力的论证要读得干净利落。

课前,教师要从字音、停顿、感情色彩等方面指导学生的朗读,力求“音准情到”。

  

(二)“动手”

  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排除阅读障碍。

如学习文言文,学生如果借助古汉语字词典,疏通文意,并弄清楚重要实词、常见虚词的意义,这对文言的积累是很有帮助的;二是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作者及相关信息。

如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课前布置学生去阅读他的《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既能让学生对作者的生命历程有深刻的了解,又能体会母亲那颗慈爱宽容的心,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又如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前要求学生结合历史知识了解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工作,课上学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恩格斯会对马克思有那么高的评价;三是划出重点词句,给课文作批注。

如抓关键句子,理出课文整体思路;找出运用修辞的语句(比喻、排比、拟人、等),体会它们的好处。

  在“动手”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并监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养成动手拿笔的好习惯。

  (三)“动脑”

  即学生学会思考。

这里要求教师设置问题一定要到位,记叙类(如小说)要侧重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诗歌类要充分体会诗人的情感;论说文则要体现作者严谨的说理过程。

预习不能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可根据学习的不同程度能想几点就是几点。

重要的是,学生要善于质疑,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有位同学提出“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为什么用的是比喻而不是拟人,这可能是大多数学生都弄不清楚的问题,对此,我给他们从概念到实例对这两种修辞进**区别,使学生对此类问题不再感到疑惑。

  这里还须提出的是,千万不能忽略对课后练习的思考,课后练习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理解课文各方面内容的题目,对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前,先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填写表格,并回答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4、5、6自然段,既抓住了课文学习的重点,又能体会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又如史怀哲的《我的呼吁》,学生通过思考课后的两道练习,就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思想。

  总之,预习作为教学环节的第一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思考、归纳、揣摩、体会,自会形成一种悟性,这不仅对语文学习,对学生其他的学习也都是极有帮助的。

所以,教师抓好了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也就意味着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