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537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docx

版三年高考物理汇编专题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

1.(2016·全国卷Ⅲ,16,6分)(难度★★)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B.C.D.

2.(2016·全国卷Ⅰ,21,6分)(难度★★★)(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3.(2016·江苏单科,5,3分)(难度★★)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4.(2015·浙江理综,15,6分)(难度★★)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5.(2015·广东理综,14,4分)(难度★★)如图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v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v朝正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照物(  )

A.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

B.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

C.帆船朝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

D.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

6.(2015·山东理综,14,6分)(难度★★)距地面高5m的水平直轨道上A、B两点相距2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小车始终以4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可求得h等于(  )

A.1.25mB.2.25mC.3.75mD.4.75m

7.(2015·江苏单科,5,3分)(难度★★)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关卡2B.关卡3C.关卡4D.关卡5

8.(2015·广东理综,13,4分)(难度★★)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9.(2014·上海单科,8,2分)(难度★★)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

A.B.C.D.

10.(2014·江苏单科,5,3分)(难度★★)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11.(2014·天津理综,1,6分)(难度★★)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12.(2014·福建理综,15,6分)(难度★★★)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

13.(2014·重庆理综,5,6分)(难度★★)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14.(2014·广东理综,13,4分)(难度★★)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

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相同

C.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0~2s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15.(2015·福建理综,20,15分)(难度★★★)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

 

16.(2014·新课标全国Ⅱ,24,13分)(难度★★★★)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

(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17.(2014·山东理综,23,18分)(难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

(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

(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

 

B组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年)

1.(2016·河南信阳中学高三模拟)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航天技术位于世界前列,在航天控制中心对其正上方某卫星测控时,测得从发送“操作指令”到接收到卫星“已操作”的信息需要的时间为2t(设卫星接收到“操作指令”后立即操作,并立即发送“已操作”的信息到控制中心),测得该卫星运行周期为T,地球半径为R,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c,由此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为(  )

A.B.

C.D.

2.(2016·湖南十三校二联)据报道,科学家们在距离地球20万光年外发现了首颗系外“宜居”行星。

假设该行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2倍。

那么,一个在地球表面能举起64kg物体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为多少(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  )

A.40kgB.50kgC.60kgD.30kg

3.(2016·河南省郑州市高三质量预测)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预计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如图所示是北斗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a、b、c三颗卫星均做圆周运动,a是地球同步卫星,则(  )

A.卫星a的角速度小于c的角速度

B.卫星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C.卫星a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卫星b的周期大于24h

4.(2016·河北正定中学高三上月考)迄今发现的二百余颗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ese581”运行的行星“G1-581c”却很值得我们期待。

该行星的温度在0℃到40℃之间、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

“Gliese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31倍。

设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分别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同

B.该行星的近地卫星环绕周期是地球的近地卫星环绕周期的

C.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

D.该行星与“Gliese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倍

5.(2016·山西四校三联)2014年3月8日凌晨马航客机失联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紧急调动海洋、风云、高分、遥感4个型号近10颗卫星,为地面搜救提供技术支持。

特别是“高分一号”突破了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大覆盖面积相结合的大量关键技术。

如图为“高分一号”与北斗导航系统两颗卫星在空中某一面内运动的示意图,北斗系统中两颗卫星“G1”和“G3”以及“高分一号”均可认为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G1”和“G3”的轨道半径均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高分一号在C位置,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G1”和“G3”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g

B.卫星“G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要的时间为

C.如果调动“高分一号”卫星到达卫星“G3”所在的轨道,必须对其减速

D.“高分一号”是低轨道卫星,其所在高度由于存在稀薄气体,运行一段时间后,高度会降低,速度增大,机械能会减小

6.(2016·山东北镇中学、莱芜一中、德州一中联考)(多选)如图所示为一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近地点P近似认为贴近地球表面,远地点Q距地面的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关于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卫星的运动周期为2π

B.该卫星在P点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C.该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该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7.(2016·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多选)宇宙空间有一种由三颗星体A、B、C组成的三星体系,它们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上,绕一个固定且共同的圆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如图中实线所示,其轨道半径rA

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可知这三颗星体(  )

A.线速度大小关系是vA

B.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A>aB>aC

C.质量大小关系是mA>mB>mC

D.所受万有引力合力的大小关系是FA=FB=FC

8.(2016·江西省吉安市高三质检)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是个椭圆,公转周期为T0,质量为m,其近日点A到太阳的距离为a,远日点C到太阳的距离为b,半短轴的长度为c,A、C两点的曲率半径均为ka(通过该点和曲线上紧邻该点两侧的两点作一圆,在极限情况下,这个圆就叫做该点的曲率圆,其半径叫做该点的曲率半径),如图所示。

若太阳的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忽略其他行星对它的影响及太阳半径的大小,则(  )

A.冥王星从A→B所用的时间等于

B.冥王星从C→D→A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它做的功为GMmk(-)

C.冥王星从C→D→A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它做的功为GMmk(-)

D.冥王星在B点的加速度为

9.(2015·河南“五个一名校联盟”教学质量监测)(多选)如图,三个质点a、b、c质量分别为m1、m2、M(M≫m1,M≫m2)。

在c的万有引力作用下,a、b在同一平面内绕c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周期之比Ta∶Tb=1∶k。

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运动一周的过程中(  )

A.a、b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次

B.a、b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1次

C.a、b、c共线的次数为2k

D.a、b、c共线的次数为2k-2

10.(2015·山东青岛一模)2014年11月12日,“菲莱”着陆器成功在67P彗星上实现着陆,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在彗星上软着陆,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冒险之旅。

载有“菲莱”的“罗赛塔”飞行器历经十年的追逐,被67P彗星俘获后经过一系列变轨,成功的将“菲莱”着陆器弹出,准确地在彗星表面着陆。

如图所示,轨道1和轨道2是“罗赛塔”绕彗星环绕的两个圆轨道,B点是轨道2上的一个点,若在轨道1上找一点A,使A与B的连线与BO连线的最大夹角为θ,则“罗赛塔”在轨道1、2上运动的周期之比为(  )

A.sin3θB.C.D.

11.(2016·湖南省高三十三校联考)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成功登上月球,他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实验:

在停在月球表面的登陆舱内固定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让一个小物体以速度v0沿斜面上冲,利用速度传感器得到其往返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t0已知。

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

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

求:

(1)月球的密度ρ;

(2)宇宙飞船在近月圆轨道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v1。

 

答案精析

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

1.A[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则物体的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即v=3v0,由s=(v0+v)t和a=得a=,故A对。

]

2.BD [根据v-t图,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

t=3s时,甲、乙相遇,此时v甲=30m/s,v乙=25m/s,由位移和v-t图线所围面积对应关系知,0~3s内甲车位移x甲=×3×30m=45m,乙车位移x乙=×3×(10+25)m=52.5m。

故t=0时,甲、乙相距Δx1=x乙-x甲=7.5m,即甲在乙前方7.5m,B选项正确;0~1s内,x甲′=×1×10m=5m,x乙′=×1×(10+15)m=12.5m,Δx2=x乙′-x甲′=7.5m=Δx1,说明甲、乙第一次相遇,A、C错误;甲、乙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x=x甲-x甲′=45m-5m=40m,所以D选项正确。

] 

3.A[由运动学公式可得小球与地面碰撞后速度v与位置x的关系为v=,从最高点下落时二者的关系为v=-,对比图象可知A项正确。

]

4.A [ 是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Δt越小,就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A选项中换用更窄的遮光条,就是取更短的时间Δt,A正确;B、C、D选项中的处理不能保证Δt很短不能确定更接近瞬时速度,选项B、C、D错误.]

5.D [以帆板为参照物,分析帆船的速度,如图所示,

有tanθ=1,θ=45°,所以以帆板为参照物,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帆船==v,故D正确.]

6.A [小车上的小球自A点自由落地的时间t1=,小车从A到B的时间t2=;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轧断,小球下落的时间t3=;根据题意可得时间关系为t1=t2+t3,即=+解得h=1.25m,选项A正确.]

7.C [由题意知,该同学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增大到2m/s用时t1==1s,在加速时间内通过的位移x1=at=1m,t2=4s,x2=v-t2=8m,已过关卡2,t3=2s时间内x3=4m,关卡打开,t4=5s,x4=v-t4=10m,此时关卡关闭,距离关卡4还有1m,到达关卡4还需t5=0.5s,小于2s,所以最先挡住他前进的是关卡4,故C正确.]

8.B [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绝对值反映速度大小,在0.2~0.5小时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甲图象斜率大于乙图象,说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B正确;由位移-时间图象可以看出在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错误;由位移-时间图象看出在t=0.5小时时,甲在s=10km处,而乙在s=8km处,进一步得出在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

9.A [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对向上和向下抛出的两个小球,分别有h=-v-t1+gt,h=v-t2+gt,Δt=t1-t2,解以上三式得两球落地的时间差Δt=,故A正确.]

10.A [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2=2ax知当速度达到最大值vm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为0,由运动的可逆性得v2=2a′x,将图象旋转90°,则变为x=v2,为标准的二次函数,故选项A正确.]

11.D [由题图可知0~2s内,速度为正,运动方向未改变,2s末时,位移最大,v-t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1~3s图线斜率未改变,故第2s末加速度方向没有变化,A、B、C错误;由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知,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位置相同,D正确.]

12.B [设斜面倾角为θ,滑块沿斜面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a=gsinθ-μgcosθ,因此滑块下滑时加速度不变,选项D错误;滑块加速下滑时的位移s=v0t+at2,选项B正确;滑块下降高度h=s·sinθ=v0sinθ·t+asinθ·t2,选项A错误;滑块下滑时的速度v=v0+at,选项C错误.]

13.D [受空气阻力作用的物体,上升过程:

mg+kv=ma,得a=g+v,v减小,a减小,A错误;到达最高点时v=0,a=g,即两图线与t轴相交时斜率相等,故D正确.]

14.B [由图可知第1s内和第3s内速度都为正,运动方向相同,A项错;2~4s图线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B项正确;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故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错;0~2s和0~4s内位移相等,但时间不等,由v=可知D项错.]

15.解析 

(1)加速度a=①

由v-t图象并代入数据得

a=1.5m/s2②

(2)设20s时速度为vm,0~20s的位移s1=t1③

20~45s的位移s2=vmt2④

45~75s的位移s3=t3⑤

0~75s这段时间的总位移s=s1+s2+s3⑥

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⑦

代入数据得v=20m/s⑧

答案 

(1)1.5m/s2 

(2)20m/s

16.解析 

(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gt①

s=gt2②

根据题意有

s=3.9×104m-1.5×103m=3.75×104m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t=87s④

v=8.7×102m/s⑤

(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kv⑥

由所给的v-t图象可读出

vmax≈360m/s⑦

由⑥⑦式得

k=0.008kg/m⑧

答案 

(1)87s 8.7×102m/s 

(2)0.008kg/m

17.解析 

(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由题可得初速度v0=20m/s,末速度v=0,位移s=25m,由运动学公式得

v=2as①

t=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

a=8m/s2③

t=2.5s④

(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Δt,由运动学公式得

L=v0t′+s⑤

Δt=t′-t0⑥

联立⑤⑥式,代入数据得

Δt=0.3s⑦

(3)设志愿者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F,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F0,志愿者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⑧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

F=F2+(mg)2⑨

联立③⑧⑨式,代入数据得

=⑩

答案 

(1)8m/s2 2.5s 

(2)0.3s (3)

B组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年)

1.A [卫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ct+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G=mr,解得地球的质量为M=,故选A。

]

2.A

3.A[a的轨道半径大于c的轨道半径,因此卫星a的角速度小于c的角速度,选项A正确;a的轨道半径与b的轨道半径相等,因此卫星a的加速度等于b的加速度,选项B错误;a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因此卫星a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C错误;a的轨道半径与b的轨道半径相等,卫星b的周期等于a的周期,为24h,选项D错误。

] 

4.C [因为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因为==4,所以它们的第一宇宙速度不相同,选项A错误;该行星的近地卫星环绕周期与地球的近地卫星环绕周期的比值为=∶==,故选项B错误;在行星和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比值是=∶=,故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选项C正确;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比是=∶=×,选项D错误。

]

5.D [根据公式G=ma,在地球表面有G=mg,联立可得a=,A错误;根据公式G=mω2r可得ω=,两者夹角为60°,所以运动时间为t==,B错误;“高分一号”卫星加速,将做离心运动,轨道半径变大,速度变小,轨道周长变长或轨迹半径变大,运动周期变长,故如果调动“高分一号”卫星快速到达G3所在轨道必须对其加速,故C错误;“高分一号”是低轨道卫星,其所在高度有稀薄气体,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D正确。

] 

6.AC[近地卫星的周期为T0,由mg=mR,得T0=2π,图示卫星的周期为T,半长轴为r=(R+),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解得T=2π,A项对;因卫星的轨道为椭圆,故卫星在近地点P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错,C项对;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知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等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项错。

]

7.AC[三星体系中三颗星的角速度ω相同,轨道半径rAG,mA>mB,同理可知mB>mC,所以mA>mB>mC,故C正确;根据两个分力的角度一定时,两个力的大小越大,合力越大可知,FA>FB>FC,D错误。

]

8.C [冥王星绕太阳做变速曲线运动,A项错;冥王星运动到A、C两点可看做半径均为ka,速度为vA、vC的圆周运动,则有=,=,从C→D→A由动能定理得W=mv-mv,解以上三式得W=GMmk(-),B项错、C项正确;在B点时,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由几何关系得r2=c2+,则加速度a==,D项错。

]

9.BD

10.C

11.解析 

(1)由题意及图象可知:

=①

得到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

v=②

物体向上运动时

mgsin30°+μmgcos30°=ma1 a1=③

物体向下运动时

mgsin30°-μmgcos30°=ma2 a2=④

由①②③④得出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⑤

在星球表面:

G=mg⑥

又M=ρ·πR3⑦

由⑤⑥⑦得到该星球的密度为ρ=

(2)根据mg=m⑧

由⑤⑧得到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1=

答案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