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57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docx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

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班级:

制药142

姓名:

万廷彪

学号:

14435227

关键词:

肺癌;化疗;介入;手术;基因;免疫;光动力;综述

摘要: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近5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一些工业大城市中,肺癌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已居首位,在女性发病率也迅速增高,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2位或第3位。

肺癌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

肺癌的种类较多,其中最常发生的是非小细胞肺癌,而且当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

目前临床上对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化疗、介入、手术、基因、免疫、光动力治疗等等。

本文就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如下:

1化学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吉西他滨、多柔比星、紫杉醇、长春新碱等。

虽然治疗肺癌的药物较多,但是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明显改善,而且化疗属于姑息性的,主要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1.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属于铂类药物,主要是破坏DNA结构和功能,具体是作用于DNA的嘌呤和嘧啶碱基,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损伤其细胞膜结构[2]。

铂类化疗药物的特点是抗癌谱广、作用强、与多种抗肿瘤药物可以协同合作,并且无交叉耐药,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极佳。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用铂类治疗肺癌的总体有效率30%左右,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左右,1年存活率35%左右。

环磷酰胺是烷化剂类药物,对G1期及M期细胞作用敏感,大剂量时可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常用于恶性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鼻咽癌、肺癌等,有一定的疗效[3]。

1.2干扰转录过程抑制RNA合成的药物

多柔比星,一般又叫阿霉素,既能抑制RNA的合成,又能抑制DNA的合成,能够作用于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抗瘤谱广,而且对乏氧细胞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在治疗肺癌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脱发以及恶心呕吐等[4],偶可发生心脏毒性,引发心肌炎、心力衰竭。

1.3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药物

此类代表药物是长春新碱。

其作用于微管蛋白,干扰蛋白质代谢,抑制RNA多聚酶的活性,抑制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的运转。

长春新碱治疗小细胞肺癌时所出现的神经毒性较大,而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现象不明显。

因此,治疗期问需严格检查血象。

紫杉醇也属于抗微管药物,对G2和M期敏感,有放射增敏作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和心血管毒性、骨髓抑制。

在治疗肺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发生过敏反应[5]。

1.4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治疗肺癌常见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是吉西他滨和培美曲塞。

吉西他滨其主要作用于S期的肿瘤细胞,阻止G期向S期进展,不仅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还有自我强化作用,进一步提高细胞内活性复合物浓度。

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抗代谢类细胞毒药物,借助还原型叶酸载体进入细胞,能高度亲和叶酸受体,抑制多种叶酸依赖性酶,干扰DNA合成,使细胞无法复制,从而实现抗肿瘤的目的。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当补充足够的叶酸和维生素B12后不良反应减轻。

1.5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代表药物是伊立替康,为半合成喜树碱的衍生物。

在人体体内可被代谢为有活性的SN-38。

SN-38与其可诱导单链DNA损伤,从而阻断DNA复制叉,由此产生细胞毒性。

此种细胞毒性呈时间依赖性的,并特异性作用于S期间。

2介入治疗

肺癌的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

近些年经过介入途径的治疗方法又有了新改进,如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放射免疫治疗。

2.1血管内介入治疗

主要包括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BAI)、经肺动脉灌注化疗术、经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重动脉灌注化疗术、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及经肺动脉化疗栓塞术等5种[7]。

其中BAI是应用最早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基于原发性肺癌主要的支气管动脉供血嘲。

由于BAI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内,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不良反应,因此其以操作简单、局部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可重复性好等特点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由于不同患者肿瘤的血供类型、组织学类型、分期及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BAI的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患者血管分支细小、不易被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就容易误入其内而引起肝肾损害、神经毒性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9]。

2.2非血管介入治疗

包括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和经气管介入治疗。

其中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可分为经皮穿刺瘤内局部注药治疗(经皮穿刺瘤体内注射无水乙醇、经皮穿刺瘤体内植入放射性核素微粒)和经皮穿刺肿瘤内局部消融治疗。

经皮穿刺瘤内局部注药治疗原理都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部位并直接将药物注射入瘤体内,使局部肿瘤组织坏死。

经皮穿刺肿瘤内局部消融治疗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原位灭活肿瘤,使肿瘤组织坏死达到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

经支气管介入治疗可通过支气管镜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或经支气管镜高频电烧灼、微波治疗或在镜腔内放疗。

非血管介入治疗对于肺癌中晚期患者是一种简便有效、痛苦小、安全性大的微创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控制患者病情[10]。

2.3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是以阻断肿瘤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分子作为靶点,阻断其生长、浸润、转移或诱导其凋亡,同时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

2.4基因治疗

是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把目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纠正患者细胞错误的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1]。

进行基因治疗一般为患有十分严重的疾病患者,如某些心血管疾病、遗传病和恶性肿瘤等。

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原癌基因的活化一抑癌基因的失活一RNA表达谱改变。

基因疗法主要有5种类型:

(1)阻碍原癌基因过量表达治疗:

利用RNA干扰myc、neu、ras等靶基因,如将抑制c.myc基因的mRNA-45表达质粒转染至ras基因异常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可以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

(2)补偿抑癌基因表达治疗: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正常的抑癌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中,替代原有的突变失活的抑癌基因,或者干扰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肺癌是血管依赖性肿瘤,肿瘤血管不存在平滑肌,血管基底膜有漏洞,容易导致肿瘤的转移。

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主要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好、特异性最高的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手段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治疗。

(4)自杀基因治疗:

此法是将表达外源性酶活性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其表达的活性酶将肿瘤细胞周围的药物前体催化成为仅对肿瘤细胞有毒性的药物,杀死肿瘤。

最常用的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是胸腺嘧啶激酶基因/丙氧鸟苷系统。

(5)免疫基因治疗:

将外源基因转入肿瘤细胞中,使其细胞因子高表达,激化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杀死肿瘤细胞[12]。

3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肺癌的原则是争取及早择期手术,对中、晚期肺癌病例,可先行化疗或放疗[13],等肿瘤病灶缩小后再择期手术或是先手术再放化疗[14]。

临床分期为I、II及IIIA的肺癌可实施手术。

T肿瘤已侵犯人体主要脏器、大血管以及发生转移、三个月内有心绞痛发作或梗死史者不宜进行手术治疗[15]。

肺癌的常用术式包括肺叶切除术、一侧全肺切除术、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隆突切除重建术、肺叶部分切除术等[16]。

当肺癌组织侵犯胸壁时可用钛合金丝及钛合金板对肺癌侵犯胸壁者行肺叶切除术后修补[17]。

手术切除肺癌容易引发支气管胸膜瘘,因此在手术时要注意支气管残端的处理,勿切割撕裂,用胸膜覆盖残端[18]。

总而言之,对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需正确地进行手术前分期,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减少手术创伤和合并症的发生[19]。

4免疫治疗

肺癌的免疫治疗可分为主动免疫(肿瘤疫苗)和被动免疫(过继性免疫治疗)。

4.1主动免疫治疗

主动免疫是对肿瘤抗原进行识别,直接应用肿瘤抗原进行免疫治疗。

此类免疫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术后消灭微小病灶、改善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20]。

常用的疫苗有肽/蛋白疫苗、核酸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和基因治疗疫苗等。

4.1.1抗原特异性疫苗

抗原特异性疫苗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但不表达于正常的组织(睾丸除外)。

目前MAGEA3抗原特异性肿瘤疫苗是重组融合蛋白(MAGEA3和流感嗜血杆菌蛋白D)联合免疫增强佐剂(ASO2b和AS15)疫苗。

由于术后患者肿瘤负荷小,疫苗可以发挥最大作用,目前该疫苗也是肺癌术后唯一的治疗疫苗。

4.1.2基因治疗疫苗

BLP25脂质体疫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多肽疫苗,其含有的20个氨基酸多肽与表达于肺癌细胞的黏蛋白结合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强大的免疫反应。

4.1.3肿瘤细胞疫苗

belagenpumatucel.L是目前针对肺癌进行Ⅲ期临床研究的唯一一种肿瘤细胞疫苗。

研究人员[21]在芝加哥进行的一项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belagenpumatucel.L疫苗治疗可以延长ⅢB~Ⅳ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

4.1.4肽/蛋白疫苗

多肽疫苗主要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肽疫苗和病毒相关疫苗。

目前临床常见的有WT1、MAGEA3、TGF、MUC1、p21突变肽、EGF突变肽等疫苗,上述疫苗均有一定疗效。

4.2被动免疫治疗

被动免疫治疗指通过体外免疫活性物质且不依赖于宿主自身免疫机制而产生作用的治疗。

最常见的被动免疫的形式是单克隆抗体、免疫效应细胞及细胞因子治疗。

4.1.1肺癌的单克隆抗体治疗

4.1.1.1伊匹木单抗:

伊匹木单抗是针对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的一种单克隆抗体。

正常情况下T细胞激活后可表达CTLA-4,CTLA-4与同样表达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竞争性结合位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B7家族免疫分子,从而抑制B7家族分子与CD28的结合效率,进而影响T细胞的活化,最终降低细胞毒性T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力。

伊匹木单抗可通过阻断CTLA-4与其配体B7分子结合,进而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达到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的抗瘤作用[21]。

4.1.1.2程序性死亡分子(programmeddeath-1,PD-1)抗体:

PD-1属于抑制性共刺激分子,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其受体表达在肿瘤细胞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基质细胞,两者结合后可诱发T细胞功能的抑制而诱导免疫逃逸。

PD-1抗体阻断PD-1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避免T细胞的免疫耐受。

MK3745为人类单克隆免疫球蛋白G4,通过抑制T细胞表面的PD-1,并阻止它黏附在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从而破坏肿瘤的抑制效应。

4.1.2过继免疫治疗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指向肿瘤患者输注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通过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该方法所用细胞主要包括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等。

4.1.2.1CIK细胞:

CIK细胞是体外诱导活化的T细胞,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Li等[9]报道自体CIK细胞治疗肺癌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研究共纳入87例肺癌患者,采用单纯化疗组及化疗加CIK细胞疗法组均治疗4周期的维持治疗直到疾病进展。

结果显示CIK疗法联合化疗没有改善早期肺癌患者的3年irPFS(P=0.259),但可改善3年总生存率(82%66%,P=0.049)及中位OS(73个月:

53个月,P=0.006)晚期肺癌患者中CIK疗法加化疗可明显延长3年PFS(13个月:

6个月,P=0.001)与OS(24个月:

10个月,P<0.001)多元回归显示CIK细胞疗法的应用频率与PFS(HR=0.91,P=012)和OS(HR=0.83,P=0.001)的延长密切相关。

4.1.2.2LAK细胞:

LAK细胞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淋巴群或亚群,而是NK细胞或T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在高剂量IL-2等细胞因子诱导下成为能够杀伤NK不敏感肿瘤细胞的杀伤细胞。

目前应用LAK细胞与直接注射IL-2等细胞因子联合治疗某些肿瘤,已获得一定的疗效。

4.1.2.3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细胞表型具有异质性,一般来说,TIL中绝大多数细胞CD3阳性。

不同肿瘤来源的TIL细胞中,CD8+T细胞与CD4+T细胞的比例有差异,大多数情况下以CD8​​+T细胞为主。

新鲜分离的TIL中CD25+细胞百分比较低,但随着体外加IL2培养时间的延长,CD25+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NK细胞的标记(CD56,CD16)在TIL体外加IL2培养过程中有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

研究表明,高密度TIL与降低疾病复发,提高肿瘤直径5cm或更大直径肿瘤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有关[22],细胞在NSCLC化疗敏感性方面也具有预测意义[23]。

5中医疗法

肺癌在中医学中属于“肺积”、“息贲”、“血证”的一类疾病[24],中医古代医学文献中有很多类似肺癌的记载。

在《素问・咳论》: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甚则咳血……而面浮气逆也。

”《难经・五十六难》:

“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

5.1病因病机

吴桂生[25]根据《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痞癖源流》:

“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即性,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

”认为肺癌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内侵有关。

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正虚邪实。

即阴阳失调、正气不足,邪毒滞于肺,致肺失宣降,气滞痰凝,瘀阻络脉,瘀痰胶结,日久形成积块。

朱华亭[26]认为癌瘤的病机是:

“毒发五脏,毒根深茂藏”。

肺癌属于五脏癌瘤之一,因此也在这个病机里。

赵家彬等[27]认为正气虚损,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肺癌的主要病因。

肺癌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以气虚、阴虚尤为明显。

因肺升降失司,气机失调致气虚;因手术、放疗、化疗、疾病本身恶化,严重耗竭人体的气血津液致气阴亏虚贯穿肺癌发病的始终。

邪实为气滞、血瘀、痰凝、六淫邪毒入侵,留滞于肺,肺气塞滞,津液不布,积液成痰,痰结气滞,气滞血瘀而成有形之积,结聚于肺,日久则成瘤。

5.2中医治疗

5.2.1辨证论治

临床上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前提,都是强调辨证论治作为治疗的核心,发挥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巨大优势。

张代钊[28]将肺癌分为5个证型:

①肺阴虚型,治宜滋阴润肺,解毒祛邪。

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②脾肺两虚型,治宜益肺健脾,解毒祛邪。

方用六君子汤及桔梗汤加减;③肺肾两虚型,治宜益肺滋肾,解毒祛邪。

方用麦味地黄丸及二母宁嗽汤加减;④瘀毒型,治宜化瘀解毒。

方用桃红四物汤及银花甘草汤加减;⑤气血双亏型,侧重阴虚、阳虚损伤程度不同治疗温阳或滋阴。

杨伟莲等[29]根据肺癌的分期治疗:

①初期,治宜养阴清肺,抗癌解毒散结。

②中期,治宜扶正培本。

③晚期,治宜重用扶正。

周佳静[30]

对肺癌化疗后的症状分为3期:

化疗初期,邪毒首先直中脾胃。

治当解毒祛邪,兼顾脾胃。

化疗中期,现脾郁湿盛证,治当健脾化湿。

化疗后期,现寒化和热化。

热化治当以清利湿热,益气养阴;寒化治当以扶固正气为主。

孙丽娥[31]将肺癌分5种证型:

①阴虚毒热证,治宜滋阴清热,解毒散结。

②痰湿蕴肺证,治宜健脾理肺,化痰利湿。

③肺脾两虚证,治宜益气健脾。

④气虚痰盛证,治宜益气化痰。

5.2.2专病专方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医家会在辨证论治的时候,经常会采用专病专方和一些经验方,来提高临床疗效。

容志航[32]常用方为龙蛇羊泉汤,该方由龙葵、白英(蜀羊泉)、蛇莓3药组成的经验方,极受近代医家垂青。

5.2.3食疗

肺癌除了进行一定的药物治疗外,必要的膳食静养也有其重要的作用。

张代钊[33]在用一般治疗手段后,还用黄芪当归老母鸡汤等食疗方,主要用在提升机体免疫力,改善因放疗、化疗、手术及康复等带来不适的症状。

6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是指在有氧条件下,光敏剂进入人体后,被肿瘤组织选择性摄取,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在肿瘤组织内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产生一些中间活性物质,与周围多种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作用,对亚细胞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光动力主要通过4个方面机制起作用:

(1)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2)破坏肿瘤组织内的血管,阻断肿瘤的血供。

(3)破坏间质,对于防止肿瘤的残留及复发有重要作用。

(4)继发的免疫调节作用[2]。

光动力治疗的基础是生物光敏化反应,在适当的光敏剂存在下,不同类型的重要生物大分子、细胞等在有氧环境中都会受到320nm以上可见光的损伤。

在大多数生物光敏化反应中,光敏剂吸收光,并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周围的氧分子,使它成为活性氧物质,但光敏剂本身不会被消耗或破坏,而像催化剂那样被反复利用[34]。

血卟啉衍生物是最早用于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的化合物,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易被接受的光敏剂[35]。

华卟啉钠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方起程教授研究组创制的新型光敏剂。

姜智换等[36]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华卟啉钠体内外应用对肿瘤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汤宇,李博,杨兴海,等.非小细胞肺癌脊柱转移治疗现状及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13,11(3):

186。

189

[2]胡蒙,杨清杰,郭明.第三代化疗药个体化治疗现状[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11):

1191-1194

[3]张毅,支修益.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3(11):

12—15

[4]程晓健,陈培丰.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现状[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4):

491—494

[5]齐全,赵文英.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5):

575—578

[6]卢军,强光亮,刘德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9):

50.52

[7]赵真真,王忠敏,茅爱武.非小细胞肺癌的介入治疗现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3):

272.275

[8]周剑平,高蓓莉.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物治疗现状和趋势[J].中国肺癌杂志,2011,14(7):

598—599

[9]杨健.肺癌的血管性介入治疗现状[J].微创医学,2008,3(5):

483—488

[10]陆月兰,高文君,李杉.肺癌介入治疗现状与护理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3,13

(1):

65-67

[11]祖玲玲,刘红雨.肺癌基因治疗现状与展望[J].中国肺癌杂志,201l,14(9):

758—759

[12]支修益,刘宝东.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3(I1):

1.4

[13]梁运宁,王永岗.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现状[J].广西医学,2008.30(101:

1525-1527

[14]周远,李峰,张立成.非小细胞肺癌的微创治疗现状与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1,26(5):

549-552.

[15]宋丽,范理宏.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现状[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I):

83-85

[16]支修益,陈东红.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3):

299—302

[17]姚鹏,李月明,陶一勤,等.肺癌的外科治疗现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1):

35.37

[18]韦德康,粱旭睿.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现状[J].中国药业,2012.21(A02):

432-433

[19]李辉.肺癌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8,2(I):

1—3

[20]贺秋冬,聂跃华,杨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现状和展望[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0):

791.793

[21]NemunaitisJ,NemunaitisM,SenzerN,etal.PhaseⅡtrialofbelagenpumatucel-L,一种TGF-β2反义基因修饰的同种异体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新型肿瘤疫苗患者基因治疗,2009,16(8):

620-624。

[22]LynchTJ,BondarenkoI,LuftA,etal.Ipilimumabincombination

withpaclitaxelandcarboplatinasfirst-linetreatmentinstageIIIB/IVnon-smallcelllungcancer:

resultsfroma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centerphaseⅡstudy[J].JClinOncol,2012,30(17):

2046-2054

[23]LiR,WangC,LiuL,etal.Autologuscytokine-includedKillercellimmunotherapyinlungcancer:

aphaseⅡclinicalstudy[J].CancerImmunolImmunother,2012,61(11):

2125—2133.

[24]张淑娟常建华.肺癌的免疫治疗[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5,42(10):

776-779.

[25]吴剑,刘勇.扶正抗癌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12(25):

226-227.

[26]吴林生,陈亚男.周维顺教授论肺癌证治拾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

213-215.

[27]朱华亭,张永杰.益肺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5):

135-136.

[28]赵家彬,张同兴,李耀忠,等.银翘青黛汤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21):

182-183.

[29]崔慧娟.张代钊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经验的整理和挖掘[D].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30]杨伟莲,吴晋兰,张锋.肺癌分期治疗用药体会[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4):

256.

[31]周佳静.贾英杰对肺癌化疗后不同阶段辨证用药经验撷要[J].山西中医,2012,28(5):

7-8.

[32]孙丽娥.王俊显老师学术经验总结及癌症治疗方药规律的临床研究[D].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3]吴继,徐振晔,王中奇,等.抗瘤增效方治疗晚期tH,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

(2):

137-140.

[34]刘嘉湘.中医药治疗肺癌研究思路和临床经验[J].世界中医药,2007,2(3):

67-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