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父谞,吴黄门郎。
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
“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
”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延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宁。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永宁初,出为郏令。
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
迁绥远将军。
时石冰之党陆珪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
又遣别军击冰都督盂徐,荻其骁率。
以功封都亭候,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遇。
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谭不悟荣旨,露檄运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建武初,授秘书监,固让不拜。
自负宿名,但怏怏不得志。
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或问谭曰: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卒于家。
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
B.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
C.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
D.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秀孝:
秀才与孝廉的并称。
汉代以来,隋唐以前荐举人才的两种科目。
州举孝廉,郡举秀才。
察举制不同于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
B. 服阕:
又称“服除”,即守丧期满。
古代官员遭逢父母的丧事称“丁忧”、“丁艰”。
按礼须离职持丧三年,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强招为官。
C. 食邑:
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地采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D. 赠:
又称“追赠”,即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主要是物质追赠和名称职位等荣誉名声的精神追赠。
与之相同或相近还有“追封、追晋、追尊”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谭勒奋好学,才华受人称赞。
他少时好学不倦,开朗聪慧,善于论辩,赢得许多人赞赏并被举荐为官;皇帝亲自策问,他表现很是优秀。
B. 华谭荐贤举能,赢得“知人”名声。
他不问远近贵贱,唯才是举。
先后举荐过张延、周访以及朱凤、吴震等人,这些人最终都立了功名。
C. 华谭善于治理,为官政绩卓著。
他担任郏令时,能体察百姓疾苦,尽心抚恤;担任绥远将军时,他派兵剿灭石冰及其党羽,受到朝廷嘉奖。
D. 华谭光明磊落,得罪江东名士。
在陈敏作乱时,他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发布檄文指斥顾荣叛逆,自此被顾荣所怨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②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答案】
(1)B
(2)A
(3)B
(4)①刺史周浚荐举他担任从事史,爱惜他的才能何器局,用宾客朋友的礼节对待他。
②扬州刺史刘陶一向与华谭关系不好,就借故逮捕了华谭,关进寿阳监狱。
【解析】【分析】
(1)本题中,“‘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
’谭对曰:
‘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这段话是说“‘谚语说人与人的差距如同九牛毛(那么大),难道真有道理吗?
’华谭回答说:
‘古代许由和巢父推让天子之贵,而市井小人却在争半钱之利,其间的距离,何止于九牛毛呢”,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谚”“九牛毛”“谭”“许由”“巢父”“此”等,然后依据句意、句式以及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宁……乎”是固定句式,“难道……吗”,不能断开,D项把这一固定句式断开了,排除D项;“何啻……也”也是固定句式,表反问语气,不能断开,AC两项把这一固定句式断开了,排除这两项,故选B。
(2)A项,“州举孝廉,郡举秀才”错误,应该是“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故选A。
(3)B项,“这些人最终都立了功名”错误,文中说的是“访果立功名”,这是说“周访果然立了功名”,而其他人怎样,文中并没说。
故选B。
(4)本本题中,第一句中,“引”,荐举;“为”,动词,担任;“引为”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应为“引之为”;“其”,代词,他的;“才器”,才能和器局;“待以宾友之礼”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宾友之礼待(之)”,“以”,介词,用。
第二句中,“素”,平素,平常;“善”,好,交好,“不善”,关系不好;“因”,就;“收”,逮捕,拘押;“下……狱”,关入监牢,关进牢狱。
故答案为:
⑴B;⑵A;⑶B;
⑷①刺史周浚荐举他担任从事史,爱惜他的才能何器局,用宾客朋友的礼节对待他。
、②扬州刺史刘陶一向与华谭关系不好,就借故逮捕了华谭,关进寿阳监狱。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虾蟆,会州人。
世为保甲射生手,与兄禄大俱以善射应募。
兴定初,禄大以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
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
夏人怜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
朝廷闻之,议加优奖,而未知存没,乃特迁禄大子伴牛官一阶,授巡尉职,以旌其忠。
其后兄弟谋奔会,自拔其须,事觉,禄大竟为所杀,虾蟆独拔归。
上思禄大之忠,命复迁伴牛官一阶,遥授会州军事判官,虾蟆遥授巩州铃辖。
会言者乞奖用禄大弟,遂迁虾蟆官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
是年冬,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
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
城上有举手于悬风版者,虾蟆射之,手与版俱贯。
凡射死数百人。
夏人震恐,乃出降。
盖会州为夏人所据近四年,至是复焉。
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
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
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食战士,又自焚卢舍积聚,曰:
“无至资兵。
”日与血战,而大兵亦不能卒拔。
及军士死伤者众,乃命积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闭诸一室,将自焚之。
虾蟆之妾欲有所诉,立斩以徇。
火既炽,率将士于火前持满以待。
城破,兵填委以入,廛战既久,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
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
城中无一人肯降者。
虾蟆死时年四十五。
土人为立祠。
(节选自《金史·郭虾蟆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B.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C.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D.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兴定”,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还有王公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B. “阶”,官员的品级,是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
北魏、唐、宋都有分品分阶。
C. “遥授”,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
D. “祠”,为纪念伟人名士或者祖先而修建的供舍,也有活人为自己修建的“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虾蟆忠于国家。
他被金人俘获囚禁,誓死不屈,最终逃出;国家灭亡,西州皆归顺,独他坚守空城。
B. 郭虾蟆很有谋略。
他拔掉胡须,改头换面,逃归朝廷;攻打会州时,他和部下采用奇策,攻敌不备。
C. 郭虾蟆擅长射术。
他攻取会州时总共射死几百人,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手、版都被他射穿。
D. 郭虾蟆作战英勇。
蒙古兵破城后,他站在大草堆上,用门板做掩护,射杀敌人直到箭尽,投火自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
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
②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
【答案】
(1)A
(2)C
(3)A
(4)①(郭虾蟆)又射死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
敌人非常害怕,城池被(夏人)攻破,郭禄大、郭虾蟆一同被抓。
②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人都披着红色的僧衣,隐蔽着从会州南山下来,西夏人仓卒仰望他们把他们当做神兵天将。
【解析】【分析】
(1)本题中,“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意思是:
西夏人军攻打会州的时候,郭禄大远远看见西夏军队的主兵将领和战马都披着铁甲出入阵中,在大约两百步的时候,郭禄大一箭射中西夏主兵将领的咽喉,杀死他。
“会州”是“攻”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D;“者”,……的人,“其主兵者”是“遥见”的宾语,应与后文断开,排除B。
故选A。
(2)C项,“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错误,“遥授”,为授予官衔,而不须到任。
故选C。
(3)A项,“他被金人俘获囚禁”错误,根据“夏人怜其技,囚之”可知,原文说是西夏人囚禁了郭蛤蟆。
故选A。
(4)本题①中,“又射一人”,省略句,省略主语“郭虾蟆”;“矢”,箭;“贯”,穿过;“禽”,通“擒”,被抓住。
②中,“被”,通“披”披着;“赭衲”,红色的僧衣;“猝”,仓卒。
故答案为:
⑴A;⑵C;⑶A;
⑷①(郭虾蟆)又射死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
敌人非常害怕,城池被(夏人)攻破,郭禄大、郭虾蟆一同被抓。
②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人都披着红色的僧衣,隐蔽着从会州南山下来,西夏人仓卒仰望他们把他们当做神兵天将。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宰我问: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
“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
“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
“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
②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
子路曰:
“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
”故曰:
观过知仁。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
③子曰: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1)孔子为什么三次提到“女安”?
(2)宰我认为守丧一年即可,孔子觉得“予之不仁也”子路“期而不除”孔子亦“非之”结合材料,简述孔子这样评价的原因。
【答案】
(1)①强调人要有仁心(“不忍之心”“恻隐之心”)的重要性,行为应遵从仁心。
②将君子的行为和宰我对比,希望弟子理解“心安”的正确内涵。
(2)①宰我的看法是不孝的表现,违背仁德。
②子路因亲人去世而过度哀痛,虽然有违中庸(无过无不及),但情有可原。
③宰我和子路的错误各属其类,观过,可以知是否仁。
【解析】【分析】
(1)“女安”意思是“你心安”,第一处,“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第二处,“女安,则为之。
”第三处,“今女安,则为之!
”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
孔子的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
这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
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族就已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袭到今天。
这是以“孝”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
孔子如此强调“女安”,是告诫弟子,人要有仁信的重要性,人的行为应遵从仁心。
孔子将君子的行为与宰我对比,希望弟子能理解“心安”的正确含意。
(2)孔子认为仁心是人所必备的,人在思想上要具备仁爱之心,其行为要符合仁心。
宰我认为服丧期三年太长,一年就够了,这是不孝的表现,违背仁德。
子路因姐姐去世而过度哀痛,虽然有违中庸(无过无不及),但情有可原。
宰我和子路在仁德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宰我和子路的错误各属其类,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故答案为:
⑴①强调人要有仁心(“不忍之心”“恻隐之心”)的重要性,行为应遵从仁心。
②将君子的行为和宰我对比,希望弟子理解“心安”的正确内涵。
⑵①宰我的看法是不孝的表现,违背仁德。
②子路因亲人去世而过度哀痛,虽然有违中庸(无过无不及),但情有可原。
③宰我和子路的错误各属其类,观过,可以知是否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能力。
把握文章内容,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根据题目要求提取相关的内容答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
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
【附参考译文】
①宰我问:
“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
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
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
”孔子说:
“(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
”宰我说:
“我心安。
”孔子说:
“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
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
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
”宰我出去后,孔子说:
“宰予真是不仁啊!
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
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
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
②子路的姐姐去逝了,已经过了服丧的时间,但是子路仍然穿着丧服不肯去除。
子路说:
“我非常不幸,缺少兄弟,现在姐姐去逝了,不忍心除去丧服。
”所以说: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③孔子说:
“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
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
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出核松潘边饷。
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
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
抚、按莫敢言。
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
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
外艰归。
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
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
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
《大典》成,转左。
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
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
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
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
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帝愈怒,褫浃职。
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
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
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
浃家居十年。
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
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
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
帝大怒,褫职为民。
又十年卒。
浃少有志节,自守严。
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
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古代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名,主要负责纠弹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 外艰,中国古代丧制之名,通常指父丧或作为长房长孙在父亲去世之后遭遇的祖父之丧。
C. 服阕,指服丧期间。
旧俗尊亲去世后,服阕时禁止娱乐、交际,以表示哀悼。
D. 东厂,即东缉事厂,官署名,中国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
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 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
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尽发其状;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魏应召。
C. 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
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遇处罚,最终乞归终老。
D. 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
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在执任中,爱护人才,甚有口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②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答案】
(1)A
(2)C
(3)C
(4)①朱宸濠仓促之中发动叛乱,最终失败,根源是熊浃、熊兰两人及时揭发的功劳。
②东厂向皇帝上奏说司法官员胡乱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把魏应召关进监狱。
【解析】【分析】
(1)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许赞”“吏部尚书”“帝”“禁中”“乩仙台”“浃”“之”等,然后根据语法和句意进行排除。
BD项,“代”是动词,意思是“接替”,宾语是“许赞”,故与“许赞”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C项,“用”的宾语是“其言”,即求神问卜得来的话,故“用”与“其言”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2)C项,“服阕,指服丧期间”错误,“服阕”指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故选C。
(3)C项,“最终乞归终老”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
帝大怒,褫职为民”分析可知,熊浃意欲称病乞休,结果惹怒皇上,革职为民。
故选C。
(4)①中,“举事”,发动叛乱;第一个“卒”通“猝”,突然、仓促,第二个“卒”,最终;“本”,根源、根本;“力”,功劳。
②中,“法司”,司法官员,主管法律官员;“妄”,胡乱;“下……诏狱”,把……关进诏狱。
故答案为:
⑴A;⑵C;⑶C;
⑷①朱宸濠仓促之中发动叛乱,最终失败,根源是熊浃、熊兰两人及时揭发的功劳。
②东厂向皇帝上奏说司法官员胡乱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把魏应召关进监狱。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考中进士。
朝廷授予他礼科给事中的官职。
宁王朱宸濠准备发动篡夺皇位的叛乱,熊浃与同乡人御史熊兰一起写好奏章,交给御史萧淮上交皇帝。
朱宸濠仓促之中发动叛乱,最终失败,根源是熊浃、熊兰两人及时揭发的功劳。
熊浃调出京城到松潘核查边境上的军饷。
副总兵张杰倚仗江彬的势力,赃款累积巨万,张杰诱杀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然后向朝廷表功,挑起边疆的民族矛盾,打死千户以下的人员达五百人之多。
又曾率自家兵丁拦击副使胡澧。
来边境巡查的巡抚、巡按没有人敢说话。
熊浃来到边境,把张杰的罪状全部揭发出来,张杰于是被夺去官职。
嘉靖初年,熊浃由右给事中外调任河南参议。
因父亲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