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9226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docx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大学学位论文

 

存档编号: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

 

专业:

国际商务

院系:

环境资源与国际贸易学院

年级:

2011级

学号:

11020040

姓名:

彭莹

指导教师:

易先桥

职称:

副教授

 

湖北经济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前言I

摘要II

ABSTRACTIII

一、文献综述1

(一)国外研究现状1

(二)国内研究现状2

(三)总结3

二、我国食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4

(一)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数量在波动中有所回落4

(二)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来源国家地区5

(三)主要受阻出口食品类别6

三、我国食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7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7

(二)我国生产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仍有较大差距8

(三)国内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诸多弊端9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10

(一)限制了我国食品出口规模11

(二)提高了对我国出口食品生产质量的要求11

(三)增加了我国食品出口成本12

五、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12

结束语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前言

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当今国际贸易中占主流地位的非关税壁垒,已经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商品自由贸易的主要障碍。

而由于食品贸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极易引发国际贸易纠纷,加之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成为了干预食品国际贸易的一个主要手段。

事实上,WTO/BTB认为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能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推动国际贸易作出重大贡献,为此鼓励制定此类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作为GATT渗透到动植物检疫领域的SPS协议也表明,为了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实施动植物检疫制度是必须的。

所以,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其合理性,它并不是本身就构成了贸易壁垒,而是由于各国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卫生检疫措施以及技术水平和信息的不对称,才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化战争”处于不对等地位。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食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我国食品出口额224.80亿美元,到2011年我国食品类产品出口额达到586.21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3.09%。

食品出口在带动国内食品工业发展,拉动国内经济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在当代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如许可证、出口配额等也受到世贸组织的严格限制,因而发达国家广泛利用技术贸易壁垒尤其是食品安全壁垒表面合法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出口,以此来应对危机,保护本国相关产业。

加之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不仅打击了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信任度,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在食品出口贸易中的国际形象,使得一些发达国家以此为由对我国加强实施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引发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对我国食品出口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从我国食品出口遭遇的技术壁垒出发探究其对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很有必要,而且思考我国食品出口如何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我国食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摘要:

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当今各国最常用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是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各国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标准体系的不断建立,我国的食品在出口贸易中也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越来越严苛的市场准入条件。

本文总结了我国食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从贸易效应、福利效应和产业效应的不同方面分析了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并针对技术贸易壁垒影响我国食品出口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食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对策

 

ABSTRACT

Technicaltradebarrierasanon-tariffbarrierswhichismostcommonlyusedallovertheworld,isanimportantfactoraffectingChina'sexporttrade.Ascountriesaremoreandmoreconcernedaboutfoodsafety,and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andrelatedstandardsystemareestablishedcontinuously,China'sfoodexporttradealsofacesincreasinglyharshmarketaccessconditions.ThispapersummarizesthestatusquoofChina'sfoodexportsencounteredtechnicalbarrierstotrade,andanalyzestheinfluenceofthetechnicaltradebarriersonChina'sfoodexportsfromtherespectsoftradeeffect,welfareeffect,andindustrialeffect.Intheend,it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todealwithforeigntechnicaltradebarrierinviewofthecauseoftechnicalbarrierstotradeinfluencingChina'sfoodexports,

Keyword:

Technicaltradebarrier;foodtrade;Cause;Countermeasures

 

一、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尽管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一概念当时还未被明确提出及阐述,加拿大人罗伯特·鲍德温(1970)就已指出:

“技术与管理法规,……通常与健康、安全或其他一些重要的公共利益有关,经常成为不必要的贸易障碍,……”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食品贸易的影响不断加深,西方学者围绕TBT,对国际食品贸易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

相关研究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中的农产品分类、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方法及农产品贸易壁垒的贸易效应三个方面(杨文丽、李晓钟,2013)。

1.农产品的分类

Chen(2006)认为,对农食产品的细分可以根据海关合作理事会主持制定的贸易分类协调制度(HS)来进行,HS编码界定了农产品的覆盖面,这在有关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实证研究中提供了重要借鉴。

Lall(2002)基于产品包含的科技活动对农产品重新进行了分类,这种分类方法相比以前更符合产品技术等级的概念。

Chevassus-Lozza(2005)和Fogarasi(2008)等的分类方法则是基于农产品的食用性,他们在研究中采用的是农食贸易(agri-foodtrade)的概念,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为基础,共涉及该分类标准两位数和三位数分类水平下的21组产品。

由于该分类方法强调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和保护,因此为后来的国际食用农产品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研究方法

Maskus(2000)、Henson(1999)、John(2004)等对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研究采用的是调查研究的方法,即对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企业、行业和国家进行问卷调查或会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针对性地了解有关行业或国家的受影响程度,满足特定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Maskus(2000)、Moenius(2006)等将计量经济学引入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研究,采用引力模型来量化技术壁垒对国家之间贸易的影响。

这种方法目前看来是最具拓展潜力和适宜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但这种方法客观上难以避免模型量化及设定过于简单的不足。

Maskus(2002)还尝试运用局部分析的方法,通过供需平衡的变动来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这种方法便于研究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某一产品或某一行业的影响程度,但却脱离了对整个经济单位的考察。

3.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效应

(1)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双重影响

用大量研究证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具有负面影响的主要有Otsuki(20001)、WilsonandOtsuki(2004)、Maskus(2005)等,他们认为技术性标准限制了竞争,容易引发对进口货物的歧视并提高成本。

David(1990)、Popper(2004)等则认为,应该充分估计技术措施对贸易的潜在影响,正反两面都要客观认识。

除了负面影响,技术性贸易措施产生的出发点,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产品交换效率,从而促进生产和交换。

(2)对贸易效应的比较分析

Moenius(2004)、Chevassus-Lozza(2005)、Emmanuelle(2005)等发现不同类型的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对贸易效应的影响似乎是不同的。

例如,进口国特定标准对贸易的影响为负,共享标准对贸易的影响为正,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以及质量措施对贸易并没有太大的阻碍作用,而进口认证的抑制作用却很显著等。

从产品的不同类别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效应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Anne-Celia(2008)发现,技术性措施对鲜花和加工食品的贸易效应为负,对谷类、羊毛和淀粉类产品的影响为正。

Maggi(2006)则发现,对农产品来说,检验检查程序对其的影响更大,而制造业产品受获取标准信息的难易程度的影响更大。

(2)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起步较晚,初期大多为介绍性或描述性研究。

从2000年开始,真正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但将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国内食品或农产品贸易结合起来加以研究阐述,却是近些年才开始。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及作用机制

张海东(2004)从经济学角度探寻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依据,认为由于出口国和进口国在技术法规、卫生建议措施或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存在差距,出口企业为适应进口国的技术法规要求而被迫增加投资,导致出口成本增加进而降低了其出口竞争力甚至因此无法进入,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另外,一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行为受其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形成也是国内经济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伟民(2005)认为,传统的主流贸易理论,包括“最佳关税论”、不完全竞争理论和“市场失灵论”都无法较好的解释TBT的存在,国际上对传统贸易壁垒采取的“谈判减让”的方式在解决TBT问题上十分困难。

TBT具有其特质,即它可以带来国内政策的外部性效应而且它具有可和产品分离的独立性,它不但可以使实施国保持对出口国的竞争优势,还可以享受到许可使用费等好处。

2.技术性贸易壁垒结合农产品或食品贸易的研究

张小蒂、李晓钟(2004)研究了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所遭遇的TBT的形成及其影响的相对性和复杂性,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

何正全、王慧君(2009)概述了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性壁垒的主要形式,主要分析了TBT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有利影响,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利于促使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品牌化,促进向国际标准靠拢的农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加快农产品出口战略升级等;朱允卫(2003),于立新、李春光(2007)等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和作用,为我国农食产品出口行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杨珺晖(2014);冯金丽(20111);陈晓娟、穆月英(2014)等则基于我国农产品主要的贸易出口国,通过建立Panal-data模型、贸易引力模型等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短期会抑制我国农食产品的出口,但在长期看来,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同时TBT措施会促进我国出口,而SPS措施则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具有积极作用。

(3)总结

从总体看来,国外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与食品贸易的研究更为全面和深入,具有宏观性,但对发展中国家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影响分析方面的研究是比较缺乏的。

国内对食品、农产品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相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和影响分析上,总体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在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影响的现状和原因时,多为列举式的简单描述而缺乏一定的数据论证,同时也缺乏从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分析。

在分析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大多对策建议太过宏观和抽象,表现得有些空泛而缺少一定的可操作性。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借助前人的研究结果建立了系统性的框架,吸取了前人优点和精华之处。

在论证现状及原因方面借助了大量数据来支撑其可信度,避免了简单的举例论述。

在对策提出方面,主要是针对问题产生的实际情况和主要原因来考虑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上对食品和农产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农产品和食品既有必然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

从天然关系而言,食品是农业初级产品的延伸与发展;从质量安全上看,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和基础。

但从产业所属上看,农产品是直接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产品,属于第一产业范畴;而食品是指经过工业化的加工过程所生产的食物产品,主要属于第二产业范畴。

客观现实是,目前理论界、学术界在讨论一般问题时并没有将食品、农产品做出严格的区分,往往是相互交叉的。

基于现有文献,为避免混淆及阐述的方便性,本文对食品的范畴界定为:

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和食品有交叉的农产食品。

二、我国食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一)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数量在波动中有所回落

表1是我国2008-2012年食品出口因国外技术性措施而受阻的数据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出口的食品在不同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

其中美国每年通报扣留(召回)我国食品的批次最多,2009年更是达到1056批次之多,之后有所回落,2008-2012年的5年间对我国食品平均扣留801批次;韩国的发布机构包括韩国农林部国立兽医科学检疫院和韩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这5年平均对我国出口的食品扣留达389批次;其次是欧盟,扣留批次在2009年和2010年有所回落,2012年又有所增加,但和2011年基本持平;而日本对我国的出口食品扣留(召回)通报数量在逐年减少,加拿大的通报数量也在波动中回落。

表12008-2012年我国食品出口受阻情况(单位:

批次)

发布国家/组织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美国

707

1056

867

620

756

欧盟

395

209

269

332

333

加拿大

53

112

85

57

日本

284

272

247

213

196

韩国

262

487

366

388

445

数据来源:

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http:

//www.tbt-

(二)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来源国家地区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有35.2%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受影响的农产食品类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17.8%,其中农产食品行业是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第三大行业,占直接损失总额的14.7%。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和国内学者的多年研究,我国食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来源国主要是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

国家商务部2005年2月的资料数据显示,这些国家地区对我国食品出口实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占到了全部总量的95%以上,其中美国为24%,日本为30%,欧盟为41%。

2011-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前十名如表2所示。

除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外,我国农产品出口近年几乎都遭遇过来自表1中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表22011-2013年我国农产品十大出口市场

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计算所得

图1表示2011年我国出口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分布情况。

可明显看到,欧盟、美国、日本成为了对我国出口企业实施技术壁垒的三大来源地,并在2011年对我国出口企业分别带来了直接损失总额的34.0%、31.1%和9.9%,其次便是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东盟等。

因此,我国农产食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这一结论与上述基本一致。

图1中国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国家及地区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

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12)

(三)主要受阻出口食品类别

仅考虑可食用的农产食品在内,按各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部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统计,2012年我国农产食品出口前八位的产品如表3所示。

北京师范大学的韩晶对2000-2006年间我国抓药食品中的谷物、肉类、小麦、大米、大豆、水产品及蔬菜和水果等10大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水产品、蔬菜和水果在我国农产品中具有较强优势的产品,其RCA指数一直相对比较稳定,结合表3可以看出这些产品也是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主力。

表32012年中国八大出口农产品

排名

品名

出口额占比

1

水、海产品

18.12%

3

蔬菜、水果、坚果制品

12.11%

4

食用蔬菜

11.05%

2

水产品制品

10.91%

6

食用水果及坚果

6.03%

5

肉类制品

3.41%

7

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

3.11%

8

糖及糖食

2.02%

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计算所得

据统计,2012年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和韩国扣留(召回)我国出口不合格食品类1787批次,其中水产及其制品类347批次,蔬菜及其制品类255批次,肉类224批次。

2011年,该三类产品也是位列被扣留(召回)产品的前三位,分别为433批次,211批次和239批次,可见这三类产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食品的主要限制进口对象。

其他受阻食品类别的具体情况见图2。

因此可以看出,出口份额占据我国农产品总出口前列的,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同时也是遭遇到技术性贸易措施较多的产品。

图22012年我国出口受阻的食品类别

数据来源:

2012年中国出口受阻分析报告

三、我国食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源头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在全球经济低迷不振的环境下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肆虐,各国也纷纷采取救济措施来抵御危机。

根据GAT统计资料,自2008年11月G20首次危机峰会以来,世界各国共实施了297项以邻为壑的政策措施(红色措施),即已实施并肯定会对他国商业利益造成威胁的措施。

2009年10至12月内实施的红色措施与当年9月相比增加了105项,2009年之后,每一季度都有100至120种新的歧视性措施被一些贸易国实施(陈淑梅,沙双玉,2013)。

另外,由GTA统计公布的遭受歧视性措施影响最严重的前十个国家或地区中,中国已于2009年12月以150项高居首位,占到总数的46.6%,并在2010年6月增长到了659项,可见后危机时代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之大。

从2010年开始,全球贸易开始逐渐复苏。

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年度贸易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出口贸易额增长14.5%,一改2009年骤降12%的颓势,此后世界贸易额一直在低位中有所增长。

但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世界贸易形势回顾报告中,统计数据表明,在后危机时代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主导力量,而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缓慢,其中欧洲还拖累了世界贸易增长。

图3表示了2012年世界部分经济体的进出口增长状况,可以看到,欧元区和其他发达国家对于外来产品进口的态度消极,进一步证明当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事实。

图32012年部分经济体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

资料来源:

众所周知,“乌拉圭回合”谈判成功签署了一揽子协议,进一步强化了和完善了直接非关税壁垒的约束机制,尤其是传统的限制类措施被规定了削减或取消的时间表。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关税的大幅削减及传统数量限制措施被抑制,促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借助自己在技术领域的领先水平筑起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一间接性非关税壁垒,一方面保证本国贸易的发展,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不收国外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借助技术性措施的隐蔽性和灵活性来以免违反WTO规则。

加之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加,而食品贸易中食品安全是一个不可回避且关乎各国国民健康保障的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相应地促使食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合理合法的存在且不断强化。

(二)我国生产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仍有较大差距

影响食品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中国食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客外在的和客观的体现,而技术水平的落后则是内在的因素,也是我国食品出口遭遇大范围、多层次技术性贸易壁垒最直接的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农业部课题“中国农产品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曾指出,“十五”期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与发展,但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与整个工业行业相比,创新能力在提升中进一步扩大了差距(崔超、吴林海,2009)。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12年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农食产品类企业遭遇较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别如表4所示。

表中涉及的措施类别,我国企业在技术和标准上都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前面曾经提到,水产品、水果和蔬菜是我国出口农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在果蔬和水产品的品质、品种、加工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具有10~15年的差距。

表42011年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企业数单位:

再以食品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为例,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共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包括化学农药和诸如汞、氰化物等外源污染物。

然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迄今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共2522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他发达国家的控制标准达数百项甚至上千项。

据悉,我国农产品出口系列技术标准严重滞后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标准;二是包装标准。

由于技术及标准上的落后,近年来,我国输往日本、韩国的虾仁、鱿鱼、冻梭子蟹、冻河豚鱼等水产品因细菌超标,内含重金属物而被提出退货的现象经常发生,我国出口至欧盟的冻猪肉和冻兔肉也因卫生标准不符合进口方苛刻的要求而被迫退出市场。

(三)国内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诸多弊端

如果说,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水平的差距是我国食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客观因素,那我国食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可看作我国食品出口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国内因素。

客观因素的应对所需时间长且受诸多限制,相比之下国内原因是更为直接和可调控的:

1.生产经营方式存在缺陷。

我国多数食品原料的生产仍以分散的中小型农户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以保证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