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0403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语文集体备课

 

三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

 

 

2013年3月

 

教师集体备课专用表

学科:

语文备课教师:

时间:

2013-3-4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预设

1、认识本组“秆、绣、赤”等31个生字,会写“翠、衬、衫”等4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单元课时划分

《翠鸟》2课时

《燕子专列》3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3课时

《路旁的橡树》1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课题

翠鸟

课时

1

三维目标:

1、学习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具学具:

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

(板书课题)从鸟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2.补充介绍:

翠鸟的羽毛鲜艳亮泽,非常美丽;翠鸟的动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鱼的高手,能深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鱼,小鱼如果被它发现,定难逃命。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外形的,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

2.指名按课文中叙述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画出翠鸟各部分的轮廓。

3.说说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从下到上)写羽毛的部分呢?

(先总说,再分说头部、背部、腹部)

三、抓住特点

1.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讨论并记住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2.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颜色。

)3.指名从整体上说一说这只翠鸟的特点。

(小巧玲珑、颜色鲜艳)

4.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

(从三方面进行引导:

①补充介绍:

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②结合翠鸟停的地方--苇秆的特点进行体会。

③观察CAI课件中的翠鸟图进行体会。

5.学生看CAI课件中的彩色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

五、欣赏总结

1.课文第一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

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

引导学生鉴赏、朗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

(①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②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①学生分小组练习有感情朗读。

②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③师配乐有感情朗诵。

④学生进行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哪些活动特点。

第一句:

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

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

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

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

“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3、学生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4、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体会翠鸟活动的特点。

5、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6、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1、2句:

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

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

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

“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

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

(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

(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

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7、“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苇秆为什么摇晃?

(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

(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

“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

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8、讨论:

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

(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

(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

(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修改意见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

课题

翠鸟

课时

2

三维目标:

1、深入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难点:

分析课文第四自然段。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朗读第1——3自然段

2、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

引入学习第2——6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导读:

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

板书“希望”。

1、将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2、学生理解词语。

3、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

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三、识字、写字

1、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课外资料:

翠鸟

许多人都认为,翠鸟是生活在河流沿岸的淡水鸟类。

其实,翠鸟的家族成员众多。

有些翠鸟就是在海边生活的。

束带翠鸟和斑点翠鸟就是典型的海鸟。

束带翠鸟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沿岸地区。

束带翠鸟经常生活在岸边的灌木丛和树顶上。

束带翠鸟的菜谱很丰富,鲑鱼、虾和蟹都是它的美味佳肴。

束带翠鸟在捕猎之前总是在水面上不停地盘旋,寻找水下的猎物。

一旦找到猎物,它就会悄无声息迅速地潜下水去,抓住猎物。

束带翠鸟是迁徙性的候鸟。

每年八月,它们开始迁徙。

四、五月份的时候再返回故乡。

束带翠鸟栖息在海岸边的地洞里。

地洞一般深达2.4米。

地下洞穴是雌鸟和雄鸟共同挖掘的。

一切准备就绪后,雌鸟产下的卵大约有5到7枚,刚好放在洞穴底部。

经过23天左右的时间,小翠鸟就可以出世了。

斑点翠鸟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南部地区。

雄鸟的全身以黑色为主。

脖子上有一圈宽宽的白色羽毛。

尾部和翅膀上也有白色的羽毛。

翅膀的下侧也是白色的。

雌鸟的颜色与雄鸟十分相似。

只是雌鸟脖子上的白色羽毛不是一圈,而只是胸前的一撮白毛。

雌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脖子和腿都是黑色的。

斑点翠鸟也有挖洞产卵的习性。

不过,它们的地洞没有束带翠鸟那么深。

斑点翠鸟挖掘的地洞一般只有30厘米深。

隧道的顶端就是雌鸟的产房。

斑点翠鸟一窝可以产下2到6枚卵。

孵卵和喂养幼鸟的工作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完成。

修改意见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教学,让学生抓住翠鸟外形美、捉鱼本领高这两部分时朗读,借助了画面由爪子→头部→背部→腹部,颜色不断叠加,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课题

6、燕子专列

课时

3

三维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重点难点

1、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具学具

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媒体资源:

《燕子专列》教学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

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专列”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

二、自读思考,完成以下要求(结合《燕子专列》教学演示课件完成这一教学过程)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

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

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生词。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

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

可从两方面想:

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

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子(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

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

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做出决定真了不起。

(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

(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

她怎么做的?

会说什么?

A自己练习讲一讲。

B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

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

”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

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

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

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

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

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生:

我要说:

“小贝蒂,你是好样的!

这么冷的天,你到处寻找燕子,你对燕子是多么关心!

生:

我想说:

“小贝蒂,你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可你毫不在乎,一心只想到救护燕子!

生:

小贝蒂,你不怕寒冷,不怕危险,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你多么爱小动物啊!

小贝蒂,你让我懂得了要保护动物,我要谢谢你!

4、动手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

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

(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

请讲一讲。

3、总结: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

“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教学演示课件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

三、摘抄好词佳句。

以《燕子专列》为例“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这里描写瑞士人民不怕寒冷救助燕子时,运用了“冒”“顶”“踏”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我们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经验扩展运用,同时,进一步强化课文情境。

 

修改意见

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

2、把你想对贝蒂说的话写在卡纸上。

板书设计

政府做出决定真了不起。

(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

(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教学反思

 

课题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课时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

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

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

(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

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

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

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修改意见

作业设计

一、听写。

二、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

树木

洪水

课题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课时

2

三维目标

1.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2、小组内读,评议后再练习。

3、指名读,师生评议。

(1)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

是谁毁了的呢?

(2)深入学习2、3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

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朗读指导:

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最后两段。

①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过渡:

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修改意见

 

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作业设计

一、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郁郁葱葱:

裸露:

三、听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房屋

家具

斧头﹛工具

……

树木

洪水都没有了

 

课题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课时

3

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给每个生字组词。

2、认记字形,交流方法。

3、点拨字形: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的“石”。

4、书写练习。

二、巩固练习

1、抄写自己认为意思深刻的句子。

2、记下一则广告,想想根据本课内容,你会写一句什么?

写下来。

修改意见

作业设计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的人们由于过度,导致,结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

2.故事中的小村庄永远消失了,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村民,你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房屋

家具

斧头﹛工具

……

树木

洪水都没有了

 

教学反思

 

课题

8、路旁的橡树

课时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具学具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

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

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

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彤

橡树粗壮结实挺拨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

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

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

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

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

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

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

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平坦漂亮笔直粗壮结实沉重赞叹高尚

修改意见

 

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作业设计

随堂练习

一、将下列词语连同拼音抄写三遍

宽阔(kuo)挺拔(ba)楔子(xie)

二、抄写你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筑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

学习本课,按照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