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0971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池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探秘南极洲

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容易给人没有生命存在的感觉。

但哥伦比亚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却认为,南极是有生命存在的。

南极是人类研究最少的陆地。

2007年,研究人员在这里发现了纵横交错的冰下河流,与亚马逊流域的形状非常相似。

 

  美国航天局卫星新近发回的照片和影像资料显示,南极拥有若干个“湖区”,其矿化作用相当积极,倘若没有微生物的参与,这一进程要么无法进行,要么会缓慢得多。

这意味着南极并非一片没有生命的旷野,而是一个丰饶的自然体系,拥有“生命绿洲”。

 

  哥伦比亚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斯塔丁格介绍说:

“事实上,南极的冰下水系相当庞大,其面积与美国相差无几,堪称全球最大的水域。

那里很可能存在着一个完整的、全新的世界,而10年前这对人类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 

   他说,即便没有卫星提供的最新图片资料,过去在南极地区进行的研究发现也证明了这一庞大水系的存在,如古老的东方湖、因冰下大陆的运动而引起的冰川漂移等。

    南极湖泊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在3000万—3500万年的漫长时间里完全与外部世界隔绝。

尽管如此,因为有来自陆地深层的热量,河流和湖泊一直都处于运动中。

这表明,数十万年来,与其他大陆一样,南极冰盖下的生命也是在不断发展进化的。

 

  不久前,研究人员在毗邻南极的海域中发现了科学界所不知道的动物物种,如生活在海底的食肉类海绵,他们靠很小的骨针来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

 

 目前,学者们尚难对南极的河流和湖泊数量做出精确统计。

最新的数量是145个,它们都位于4000米深度以下。

 

  明年,专家计划在南极安装配有最新雷达设备的探测器,以推动对南极深处的研究。

   研究者认为,南极其实就是一块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的普通大陆,正是冰盖妨碍了人们对南极的深入了解。

然而,由于全球变暖,温度较高的冰下湖泊开始从底部侵蚀冰川,加速了后者的融化。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冰川融化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对此问题进行关注,并敦促全球各国领导人积极努力,应对全球变暖。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南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南极冰川下有着与亚马逊流域的形状十分相似的纵横交错的河流。

 B.南极并非一片没有生命的旷野,而是一个丰饶的自然体系。

 

C.受全球变暖气候影响,南极冰川开始融化了,而大量存在的冰下湖泊加快了其融化速度。

 

D.因为冰下大陆的运动,南极冰川会缓慢地漂移;因为有来自陆地深层的热量,南极河流和湖泊一直都处于运动中。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南极是人类研究最少的陆地之一。

 

B.专家拟在南极安装配有最新雷达设备的探测器,以推动对南极深处的研究,此举将有可能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C.过去,科学家就研究发现南极是一个“生命绿洲”,只是当时缺乏卫星提供的相应图片资料。

 

D.目前,科学家们精确统计出了南极的河流和湖泊的数量,总数为145,它们都位于4000米深度以下。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3分)

A.种种迹象表明,南极很可能存在一个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完整的、全新的世界。

 

B.因为水是生命之源,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了纵横交错的冰下河流,可见那里是有生命存在的。

 

C.科研人员不久前发现的生活在海底的食肉类海绵是科学界以前不知道的动物物种,它有可能是从南极冰盖下的河流或湖泊里游离出来的一种生物。

 

D.南极是一块被厚厚冰层覆盖的普通大陆,但因冰天雪地的表象妨碍了人们对南极的深入了解,造成那里没有生命存在的感觉。

二、文言文(34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4~7题。

(18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走:

跑,这里指逃跑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

种植

D.申之以孝悌之义申:

告诉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下列对文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先描述发展生产的措施及其效果,然后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陈,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

B.前两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具体地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减轻劳役,发展生产,关心民生,兴办教育,招贤纳士,广开言路。

C.孟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环环相扣,层层紧逼,用墨不多,用人人关心、人人盼望的“养生丧死”等事作具体的说明,明白晓畅,易于为人接受。

D.前两段文字两次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体现了孟子文章善于雄辩、气势磅礴、笔墨酣畅的特点。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分)

译文: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5分)

译文:

(二)诗歌赏析(8分)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从意境、情感的角度赏析。

(4分)

9.从颈联“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3)古诗文默写(8分)

(1)一去紫台连朔漠,。

(2),塞上风云接地阴。

(3)连峰去天不盈尺,。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千呼万唤始出来,。

(6)闻道有先后,。

(7)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8),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阅读理解(22分)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曹雪芹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

“林姑娘来了。

”话犹未完,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

“哎哟!

我来的不巧了!

”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笑道:

“这是怎么说?

”黛玉道:

“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道:

“这是什么意思?

”黛玉道:

“什么意思呢:

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

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

——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便问:

“下雪了么?

”地下老婆们说:

“下了这半日。

”宝玉道:

“取了我的斗篷来。

”黛玉便笑道:

“是不是?

我来了他就该走了!

”宝玉道:

“我何曾说要去?

不过拿来预备着。

……薛姨妈便命人灌了上等酒来。

李嬷嬷便出来道:

“姨太太,酒倒罢了。

”宝玉笑央道:

“好妈妈,我只喝一钟。

”李妈道:

“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喝一坛呢!

不是那日我眼错不见,不知那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喜欢,给了你一口酒喝,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

……”薛姨妈笑道:

“老货!

只管放心喝你的去罢!

我也不许他喝多了。

就是老太太问,有我呢。

”……那李妈听如此说,只得且和众人吃酒去。

这里宝玉又说:

“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

”薛姨妈道:

“这可使不得:

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

”宝钗笑道:

“宝兄弟,亏你每日像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

”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

可巧黛玉的小丫环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

“谁叫你送来的?

难为他费心。

——那里就冷死我了呢!

”雪雁道:

“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

”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

“也亏你倒听他的话!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一阵罢了。

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理他。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了。

李嬷嬷又上来拦阻。

宝玉正在个心甜意洽之时,又兼姐妹们说说笑笑,那里肯不吃?

只得屈意央告:

“好妈妈,我再吃两杯就不吃了。

”李嬷嬷道:

“你可仔细分儿老爷在家,提防着问你的书!

宝玉听了些话,便心中大不悦,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忙说道:

“别扫大家兴!

舅舅若叫,只说姨妈这里留住你。

——这妈妈,他又该拿我们来醒脾(——开心)了!

”一面悄悄的推宝玉,叫他赌赌气;一面咕哝说:

“别理那老货!

咱们只管乐咱们的!

”那李妈也素知黛玉的为人,说道:

“林姐儿,你别助着他了!

你要劝他,只怕他还听些。

”黛玉冷笑道:

“我为什么助着他!

——我也不犯着劝他。

你这妈妈太小心了!

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了一口,想来也不妨事。

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吃,也未可知。

”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

“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

”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

“真真的这个颦丫头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也不是。

薛姨妈一面笑着,又说:

“别怕,别怕,我的儿!

来到这里,没好的给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吓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

只管放心吃,有我呢!

……”因命“并烫些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

”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红楼梦》第八回

10、林黛玉到梨香院,一看到宝玉,就说:

“我来的不巧”,其弦外之音是什么?

(4分)

11、薛姨妈、薛宝钗、李嬷嬷之人都反对宝玉喝(冷)酒,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由此可见,三人劝宝玉的动机也是不同的,他们动机各是什么呢?

(6分)

12、体会本节选部分(后三段)宝玉的心理变化。

请简叙这一变化过程。

(6分)

 

13、在宝玉喝(冷)酒这一事中,林黛玉先没有像众人一样劝阻,而后又干脆极力怂恿,这里表现出林黛玉什么性格来?

(6分)

4.语言文字运用(25分)

14.下面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暄(xuān)朱拓(tà)谬(niù)种吮(shǔn)吸

B.盥(guàn)洗放诞(dàn)间(jiān)或笑靥(yè)

C.跬(guí)步榫(sǔn)头残骸(hái)慰藉(jí)

D.渣滓(zǐ)膏腴(yú)逡(qūn)巡帷(wéi)幄

15.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敕造归咎阿谀纨绔子弟

B.唾弃愧疚草窠百无了赖

C.黏液撬开杀戳臭名昭著

D.烟蔼窈陷面颊沸反盈天

16.下列句子空白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谁将是2008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中最的“星”,马上就会揭晓。

②在近百年的办学中,这所大学培养出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③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两国人民思想感情的。

A.闪耀里程沟通

B.闪耀历程沟通

C.闪烁历程勾通

D.闪烁里程勾通

17.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那是一张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C、齐白石画展在开幕后,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愿与美国发生新冷战和全面对抗,两国外交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

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市广电局宣布:

未来三个月将在市区居民小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居民小区电视信号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19.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炼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寓意。

(不超过20个字)(4分)

  “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

”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鸽子,鸽子回答道:

“微不足道。

”“那么让我来讲一个不平常的故事。

”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挨着树干,这时候下雪了,小瓣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

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4。

当有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落在树枝上的时候,树枝折断了。

”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

鸽子沉思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

“兴许只差一个人的力量,变化就会发生。

20.请仿照下面句子,再写出两种幸福的情景来。

(6分)

例句:

在开满鲜花的小道上,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少年追逐嬉戏是幸福的;在铺满黄叶的公园里,一对对银发夫妇相携漫步也是幸福的。

仿句:

五、写作训练(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到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来转去都不得脱身。

来到禅院,他有意考老禅师道:

“什么叫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

”老禅师脱口而出。

年轻人顿时目瞪口呆,他不明白老禅师何以知道答案。

问明原委后,老禅师微笑着说:

“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那就只能团团转了!

是啊!

生活中我们也许有太多的无奈,学习的压力,工作的不顺,情感的波折,朋友的误解,上司的不满等等,都是束缚我们的绳索,不少人往往被困得“团团转”。

请以“解开心中的绳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答案

一、1.C(缺少必要的限制词,原文说“温度较高的冰下湖泊开始从底部浸蚀冰川,加速了后者的融化”) 

2.B (A多了“之一”。

C过去只是研究证明南极冰下庞大水系的存在。

D原文说“目前,学者们尚难对南极的河流和湖泊数量做出精确统计”) 

3. B(“水”是生命存在的几个必要条件之一,但并非唯一条件,因此,不能根据南极冰下河流的存在来推断南极冰盖下必然存在着生命)

2、

(一)4.D5.A6.B

7

(1)译文:

七十岁的老人能穿丝棉吃肉食,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这些却还不能称王天下,那是不会有的事。

(2)译文:

看到野狗吃人吃的东西不知道整顿,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开仓放粮食救济,以至于民不聊生。

却说:

不是我的错,是命运,是天意!

(二)8.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

“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9.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

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三)1.独留青冢向黄昏2.江间波浪兼天涌

3.枯松倒挂倚绝壁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犹抱琵琶半遮面6.术业有专攻

7.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8.沧海月明珠有泪

3、阅读理解

10.答案:

打扰了宝玉和宝钗的相会,故意说“不巧”,语含讽刺。

11.答案:

姨妈的理由:

“写字手打缠儿”动机:

为宝玉的前途

薛宝钗的理由:

“以五脏去暖它,岂不受害?

”动机:

为宝玉的身体

李嬷嬷的理由:

“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动机:

为了自己,怕负责任

12.答案:

喜—忧—喜(心甜意冷—垂了头—心中大不悦—方又鼓起兴来)

13.答案:

前者表现出林黛玉深感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所以不能像众人一样表现自己的心态;后者表现出林黛玉身上的反抗精神—对封建专制的反抗。

四、语言文字运用

14.D,“谬间跬藉”音误15.A,应为“百无聊赖杀戮烟霭”16.B

17.B,(A中的“莘莘学子”,形容众多的学生,此处只指一位,使用有误。

C句“趋之若鹜”多用贬义,在此处使用不当。

D句“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18.A,(B项,“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小康”后加“的高度”;C项,前一分句“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句式杂糅,“已成为”与“迫在眉睫”相矛盾,后一分句“它”应指代诚信,偷换主语;D项,“推动”与“精神”搭配不当)

19.答案例一:

坚持不懈的点滴积累方能出成果。

例二:

量变到一定程度总会产生质变。

1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