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1525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题教师版.docx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教师版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师版(含答案)

1.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明清进步思想的认识,解答时要与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相结合。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的诉求是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夸大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影响。

故选A项。

2.(20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辨析 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B项错误;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答案 C

解析 题干史料大意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鲜明民主启蒙色彩。

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体现了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

故选C项。

4.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看,儒学一直被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5.(2011·北京高考)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D

解析 明清之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专制皇权空前发展。

黄宗羲作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故D项正确。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在此,顾炎武(  )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以德治醇化社会风气

C.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阐述的根本问题是“众治”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的大意是:

“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

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

”可见,顾炎武主张通过德治醇化社会风气,故选B项。

7.《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的作者张帅伟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黄宗羲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①②项正确;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③项错误;西方启蒙思想和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对我国近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④项正确。

本题选D。

8.《李贽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

“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

”文中李贽提出的观点是(  )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提倡人人平等

C.反对封建礼教

D.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区别,老百姓并不卑下,王侯贵族并不高贵,体现的观点是人人平等,因此答案是B。

9.“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末清初之际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中国明末清初之际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不是受到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的影响,第一,西学东渐传过来的主要是科技文化,第二,产生的主要因素在于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的变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所以正确选项是C。

10.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存天理,灭人欲”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质疑孔子的权威性D.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点,主张维护君主统治,故应排除A;质疑孔子的权威性的是明末的李贽,故也应排除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是在唐朝,三教合一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大一统政治发展的需要,故应排除D;《明夷待访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所作,其政治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提倡限制君权。

此题应该选择B。

11.顾炎武说: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答案 D

解析 顾炎武认为“亡国”就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国家沦亡。

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

这就否定了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答案为D。

12.2014年7月6日求实网《中国梦——民主路》: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在这一时期最能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新民本思想”的是(  )

A.“工商皆本”

B.“君主为天下之大害”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答案 A

解析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是明清之际的世界发展潮流,“工商皆本”“君主为天下之大害”均符合题意要求;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工商皆本”是决定因素,故选A。

13.李贽在给孩子们上课时出了一个谜语:

“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公公拉着媳妇手,孩子打破老子头。

”孩子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难住了。

李贽给出的谜底是: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这说明李贽(  )

A.激烈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B.以“异端”自居,挑战正统思想

C.重视生活,提倡“工商皆本”

D.以生活实例启发教育孩子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出李贽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排除A项。

他提出“君不君、臣不臣”的观点是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大胆挑战,故B项符合题意。

“工商皆本”是黄宗羲的思想,故C项错误。

李贽所说的不是生活实例,可排除D项。

14.有学者说: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说“更具民本精神”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以下哪一思想(  )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学贵履践,经世致用”

C.“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D.“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答案 A

解析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确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君是由人民请出来办事、为人民服务的客人,这就是民本思想,故答案选A。

其他选项都没有强调“民本”,故均可排除。

15.面对17、18世纪的中国思想界,近人余英时认为:

“儒家思想关于个人的社会存在的问题,似乎正在酝酿着一种具有近代性格的答案。

一个儒家的人权观点已徘徊在突破的边缘上,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这实际是指当时中国出现(  )

A.民主共和思想B.经世致用思想C.唯物辩证思想D.离经叛道思想

答案 B

解析 由“17、18世纪的中国思想界”可排除A、C两项,由“近代性格的……人权观点”可排除D项,故答案选B。

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调动所学 解答本题应注意运用比较的观点分析问题,李贽的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都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从背景上看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内容上看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因此A、B、D三项表述均正确。

李贽的思想虽然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但它批判的是传统儒学,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意愿,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则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C

17.“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全社会力量”,古代中国政府“多以德规范人的思维和思想”“以礼规范人的行为”。

以下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不能体现上述功能的主张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为政以德,为国以礼

C.“天人感应”“大一统”D.“天下为主,君为客”

答案 D

解析 “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与材料中“服务于统治秩序”的主旨立意不符,故答案为D。

 

18.南宋学者金履祥说:

“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

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

”以下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

A.陆九渊B.顾炎武

C.王阳明D.黄宗羲

答案 D

解析 材料观点与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相似。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

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

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

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

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

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1)因素:

民心。

主张:

仁政。

(2)主张:

天人感应。

(或天人合一)

目的:

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变化:

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

薄敛节俭。

地位:

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标准:

百姓的忧乐。

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

影响:

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5)相同点:

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认识:

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解析 本题围绕儒学思想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1)问考查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2)问利用材料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目的及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第(3)问依据材料考查朱熹的思想主张及南宋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第(4)问考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第(5)问考查儒学思想在治国上以民为本的理念和儒家思想善于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需要的特点。

 

20.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挖掘孝的传承价值对今天社会仍有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开宗明义章》

材料二 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举大义者,故曰《孝经》。

——《汉书·艺文志》

材料三 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亲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亲之理矣。

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

理定外于吾心邪。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或曰:

臣不与子并称乎?

曰:

非也。

父子一气,予分父之身而为身。

……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

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

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

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孝经》在社会教化方面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有利于儒家忠孝观发展的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对忠孝观念的新认识。

(4)据材料四回答,黄宗羲对忠孝观念又有怎样的认识?

指出产生这种认识的社会因素。

答案 

(1)规劝孝敬父母;倡导忠君爱国;鼓励立身行道。

(2)儒学独尊地位逐步确立;儒学教育的发展(或创建太学、天下郡国皆办学校);选官制度(举孝廉)的影响等。

(3)忠孝观念来自于心;孝亲、忠君是天理。

(4)认识:

父子关系是先天的血缘关系;君臣关系是一种双向选择,类似于仆妾、师友。

因素:

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宋明理学的僵化。

解析 本题以我国传统美德孝道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1)问从材料一中概括。

(2)问要联系西汉社会的正统思想、教育体制和选官制度作答。

第(3)问依据材料紧扣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来说明。

第(4)问的社会因素要结合明末清初的时代特征来分析。

 

21.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给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行为以重大影响。

当今社会生活中,还有不少从历史上承袭下来的传统社会心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

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

……——《鲁迅全集》第1卷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论语》

多芷者厚亡,步高者易踬。

故贵不如贱之常安,富不如贫之无虑。

——《菜根谭》

“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失意事来,治之以忍。

快心事来,处之以淡。

”——《增广贤文》

材料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三 原始儒家的君臣观中存在一些明显消极的因素,他们虽然在理论(人性论)上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却没有推而广之于政治层面,承认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他们没有否定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和君臣、君民之间的从属关系。

——邵汉明《儒家哲学智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传统社会心态有哪些?

(2)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中国传统社会心态和传统文化的成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当前营建社会积极心态和创造先进社会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案 

(1)主奴等级;尊天认命(宿命);知足乐世;中庸忍让。

(2)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

(3)小农经济盛行;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儒家思想的控制。

(4)发展市场经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 本题以新史观社会史范式的视角来命题,考查传统思想文化与社会心态的演变。

(1)

(2)问由材料一、二概括;第(3)问要从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和主流思想来分析;第(4)问是开放型的问题,只要谈符合主题的建议即可。

 

22.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看法与自由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

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看法。

问题二 主题与原因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

问题三 影响与来源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

你同意哪一种说法?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宋明时期,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理学家极力强调妇女要保持贞节,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的“反叛”思想产生。

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2)主题:

黄宗羲认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主张“无君”。

原因: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

(3)同意第一种说法。

理由:

虽然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在当时并未产生太大的社会作用,但是其传承了中国的“民本”意识,将经济上的“民本”发展为政治上的“民本”,具有明显的近代“民权”色彩。

这种民主思想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续到了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将西方的启蒙思想本土化的思想基础,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重要基础。

同意第二种说法。

理由:

明清之际的思想虽然有了民主的色彩,但是这种思想停留在书院中,并没有同当时的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没有产生现实的社会效益,因此没有持续性。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并不是明清之际思想的发展,而是在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

(任选一种说法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

(1)问,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人尽皆知,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这个浪漫爱情故事的不同看法。

回答时,要注意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

(2)问的第一小问主要是分析材料信息,提炼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中政治史、经济史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注意表达要严谨和规范。

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都要紧扣是否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进行分析,说理要透彻,论述要严谨。

 

23.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

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答案 

(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

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4.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看法与自由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

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看法。

问题二 主题与原因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