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2229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 题库.docx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社会心理与行为题库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11部分:

社会心理与行为题库

1、单选题  “北方人比较豪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悟细腻”这种区分是_____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效应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2、单选题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句话反应的是_____。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效应

D:

第一印象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考查刻板效应的含义。

3、单选题  “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等都是社会态度_____的表现。

 

A:

压抑

B:

投射作用

C:

否认作用

D:

升华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4、单选题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体过程中的_____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效应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晕轮现象的理解。

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

这就是晕轮效应

5、单选题  “一俊遮百丑”体现的心理效应类型是_____ 

A:

近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刻板印象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晕轮现象的理解。

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

这就是晕轮效应

6、单选题  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其他一些外表之外的特征往往也被肯定,这是_____。

 

A:

投射效应

B:

晕轮效应

C:

中心品质

D:

刻板印象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晕轮现象的理解。

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

这就是晕轮效应

7、单选题  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

 

A:

宽大效应

B:

晕轮效应

C:

中心品质

D:

刻板印象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晕轮现象的理解。

印象形成的效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考点,考生需要重点复习。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外表的吸引力有明显的晕轮效应。

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

不只外表具有吸引力,其他品质尤其是重要品质的认定也具有同样的效应。

晕轮效应使得个体对他人印象的判断存在偏差。

但通过这一途径建立印象,确实是最迅速、最经济的。

8、单选题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是_____。

 

A:

从众

B:

服从

C:

依从

D:

忠诚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A。

考查从众的定义。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社会现象。

9、单选题  关于从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他的从众行为越多

B:

如果情境很明确,判断事物的客观标准很清晰,那么从众行为会增加

C:

群体成员的一致性越高,个体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D:

群体规模与其成员的从众性呈线性关系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从众的因素:

(1)个体的特点。

首先是年龄和性别。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从众,儿童比大人更容易从众;其次是知识经验;最后是个性特征。

(2)群体因素。

首先是群体的一致性强弱;其次是群体的权威性高低;一般地说,群体规模大、凝聚力强、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等,都易于使个人产生从众行为。

(3)刺激物的因素。

首先是刺激物的清晰性;其次是刺激物的内容。

10、单选题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_____。

 

A:

最终结果

B:

中间环节

C:

目标

D:

最高阶段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为了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

11、单选题  监考老师在考生身边来回走动会影响其水平的发挥,这种现象是_____。

 

A:

社会助长

B:

社会干扰

C:

社会惰化

D:

社会促进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社会干扰指个人在完成某种活动的过程中,因为他人在场或者环境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降低绩效的现象,与社会促进(社会助长)是相反效应。

12、单选题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受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同样是体育课表现出色的,对好成绩的学生的评价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差学生的评价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这属于_____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效应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晕轮现象的理解。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

13、单选题  警察要求司机停车,司机就必须将车开到路边停下,这种现象是_____。

 

A:

从众

B:

依从

C:

服从

D:

顺从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称为服从。

14、单选题  拉塔标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测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 

A:

社会干扰

B:

群体影响

C:

群体一致性

D:

责任扩散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责任扩散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的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它人身上。

15、单选题  两位同学一起上学、一起玩,关系较好,主要是由于_____ 

A:

交往的频率高

B:

态度相似

C:

个性互补

D:

外貌吸引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途径。

16、单选题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是采用了_____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

升华

B:

补偿

C:

退行

D:

转移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升华:

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

补偿:

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退行:

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

转移:

指在一种情境下是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

17、单选题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母亲是老板,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_____。

 

A:

升华

B:

转移

C:

退行

D:

补偿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升华:

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

补偿:

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退行:

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

转移:

指在一种情境下是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

18、单选题  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_____对学生的影响。

 

A:

知识

B:

引导

C:

期望

D:

能力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望效应。

19、单选题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_____提出的。

 

A:

霍曼斯

B:

舒茨

C:

克鲁特

D:

阿希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舒茨提出的。

20、单选题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_____。

 

A:

修养和处世方法

B:

身份和地位

C:

交往方式与方法

D:

需要满足的程度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

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显然,此种定义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社会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其发展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21、单选题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_____。

 

A:

修养和处世方法

B:

身份和地位

C:

交往方式与方法

D:

需要满足的程度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人际关系反应了交往双方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也取决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22、单选题  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_____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社会刻板印象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社会刻板印象是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根据定义可知,题干的描述属于社会刻板印象。

23、单选题  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情感基础上形成的心理上的相互关系是_____。

 

A:

人际吸引

B:

人际沟通

C:

人际关系

D:

人际交往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以情感体验为特征。

24、单选题  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等都是_____的表现 

A:

社会助长计划

B:

从众行为倾向

C:

恐惧感

D:

态度改变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社会现象。

人云亦云,随声附和都是从众心理的表现

25、单选题  苏东坡与佛印开玩笑说:

“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

”而佛印则微笑着说:

“我看你是一尊金佛。

”后来,苏东坡对妹妹提起此事,苏小妹说:

“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心理学中的_____。

 

A:

近因效应

B:

投射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印象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欢迎的特征。

26、单选题  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的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它有三种成分构成,下列四项中哪一项不属于这三种成分_____。

 

A:

认知

B:

情感

C:

价值观

D:

行为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考查态度的成分。

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

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

27、单选题  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_____ 

A:

近因效应

B:

社会刻板效应

C:

晕轮效应

D:

首因效应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28、单选题  为了获得老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这是社会态度的_____功能。

 

A:

适应

B:

自我防御

C:

价值表现

D:

认识和理解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适应功能指人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形成后起着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作用。

适当的态度将使我们从重要的人物(双亲、老师、雇主及朋友等)或群体那里获得认同、赞同、奖赏或与其打成一片。

习得的态度是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功能。

29、单选题  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美国人热情,中国人内敛,德国人纪律性强,这种现象称为_____。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印象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仍然是考查社会知觉中的印象形成效应。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社会刻板印象也叫刻板印象,它是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在关于人的自然特征方面,我们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系统的观念首先是同人们的性格、种族和外表吸弓丨力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首先会根据这三个方面对人进行分类。

当我们把某一个人归入其中某一个类别的时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人也具有这一类别的特征。

根据定义可知,题干的描述属于社会刻板印象。

30、单选题  小学生在同辈群体中,交益友会越变越好,交损友会越变越坏,这提醒教师要注意小学生的_____。

 

A:

同伴交往

B:

师生交往

C:

亲子交往

D:

家长交往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人际交往。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中小学生主要的人际关系包括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1)亲子关系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建立起的一种人际关系。

小学生与父母在总体上仍保持着亲密关系,但随着人际交往的逐渐丰富,与父母的关系开始从依赖走向自主。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生很大变化,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与父母的冲突增多。

(2)师生关系上,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绝对崇拜和服从,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增长,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

中学阶段教师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学生对教师不再盲目接受,并逐渐提出一些新的理性要求。

(3)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随着同伴交往的增多,同伴关系在儿童入学后日益重要,并在交往方式、择友要求上不断变化。

而且,在意识到性别问题后,男女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出现新的特点。

31、单选题  学生因为教师和蔼可亲、知识广博而喜欢其所教课程。

这主要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_____ 

A:

晕轮效应

B:

近因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定型效应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晕轮现象的理解。

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

这就是晕轮效应

32、单选题  亚里士多德说:

“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有推荐力。

”这说明在人际关系中_____因素的重要性 

A:

外貌吸引

B:

语言吸引

C:

才华吸引

D:

名望吸引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等个人外在因素在人际情感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尤其是在交往的初期,好的外貌容易给人一种良好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会以貌取人。

33、单选题  一般认为女生心细、胆小、娇气,男生则胆大、粗心、傲气,这是社会知觉的_____。

 

A:

投射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印象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34、单选题  有些平时很勤劳的学生在大扫除时懒懒散散,不爱干活,这种现象是_____。

 

A:

社会助长

B:

社会惰化

C:

侵犯行为

D:

社会干扰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全班大扫除,有些同学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打扫时要少,这是社会惰化现象。

35、单选题  与“口服心服”“口服心不服”两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是_____。

 

A:

真从众不从众

B:

真从众权宜从众

C:

权宜从众不从众

D:

权宜从众从众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考查真从众、权宜从众的含义。

真从众是不仅在外显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内心看法也认同于群体。

权宜从众是指在有些情况下,个人虽然在行为上保持了与群体的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择是错误的,真理在自己的心中,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暂时在行为上保持与群体的一致。

36、单选题  在对系列呈现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少。

这种现象称为_____。

 

A:

首因效应

B:

投射效应

C:

晕轮效应

D:

近因效应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37、单选题  在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成分是_____。

 

A:

认识成分

B:

情感成分

C:

行为成分

D:

成熟成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非正式群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主导心理成分是情感成分。

38、单选题  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这是重视下列哪种心理效应。

_____ 

A:

移情

B:

从众

C:

心胸豁达

D:

期望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移情,就是情感转移的意思。

39、单选题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一致的行为。

即_____ 

A:

顺从

B:

众从

C:

从众

D:

服从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考查从众的定义。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社会现象。

40、单选题  在人际交往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这属于人际印象形成中心理效应的_____ 

A:

正性偏差

B:

近因效应

C:

第一印象

D:

定势效应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41、单选题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_____ 

A:

近因效应

B:

首因效应

C:

社会过滤效应

D:

最近效应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42、单选题  在升国旗、奏国歌时,心中的爱国之情就油然而生,这是态度的_____成分。

 

A:

认知

B:

情感

C:

意志

D:

行为倾向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喜爱或厌恶等。

它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43、多选题  群体凝聚力的正向力量包括以下含义_____。

 

A:

成员间较多的感情联系

B:

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C:

成员间彼此喜欢

D:

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

参考答案:

ACD 

本题解释:

【答案】ACD。

解析:

群体凝聚力具备以下正性力量:

一是形成成员间的人际吸引。

比如成员之间彼此相互喜欢。

二是加强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

比如成员想通过群体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获得文凭、养家糊口等。

三是提高群体的有效性和和谐性。

比如群体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成员之间有较多的情感联系等。

44、多选题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1958年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内容是_____。

 

A:

成就

B:

包容

C:

情感

D:

支配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

解析:

人际关系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45、多选题  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基本的需要包括_____。

 

A:

成就

B:

包容

C:

情感

D:

支配

E:

生存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

解析: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46、多选题  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_____。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社会刻板效应

E:

远近效应

参考答案:

AB 

本题解释:

【答案】AB。

解析:

信息呈现顺序对印象形成的影响只有两个方面,首因和近因效应。

47、多选题  依据群体成员相互关系的程度和发展水平,可以将群体划分为_____。

 

A:

松散群体

B:

联合群体

C:

正式群体

D:

非正式群体

E:

集体

参考答案:

ABE 

本题解释:

【答案】ABE。

解析:

本题考查群体的分类。

依据群体成员相互关系的程度和发展水平而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48、多选题  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_____。

 

A:

群体成员的人数

B:

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

对活动的满足感

D:

群体的领导方式

E:

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

BCDE 

本题解释:

【答案】BCDE。

解析:

影响群体成员士气的因素有:

1.对群体和组织目标的赞同;

2.合理的经济报酬;

3.对工作的满足感;

4.群体的领导方式;

5.群体成员的和谐合作与心理相容;

6.良好的意见沟通;

7.良好的工作环境。

49、多选题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_____。

 

A:

仪表因素

B:

空间距离因素

C:

相似性因素

D:

能力因素

E:

个性品质因素

参考答案:

ABCDE 

本题解释:

【答案】ABCDE。

解析:

影响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因素: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