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3309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遗传学知识纲要.docx

遗传学知识纲要

遗传学知识纲要

名词解释:

单位性状:

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

相对性状:

同一种单位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

性状分离:

隐性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在子二代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性状分离现象。

等位基因(allele):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

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完全显性(completedominance):

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

共显性(co-dominance):

杂合子中两等位基因不分显隐性一起表达的关系。

(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

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

) 

同源染色体:

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染色体组:

二倍体生物一个正常配子所含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型(karyotype):

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的总特征。

基因互作:

非等位基因间共同作用影响某一性状的现象。

隐性上位效应:

一种隐性等位基因纯合后使另一座位基因受到抑制的现象。

基因型(genotype):

也称遗传型,不同座位、不同等位基因特定的组合。

即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

表现型(phenotype):

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表型模写:

又叫拟表型,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某些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这叫表型模写

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

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autosome):

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伴性遗传:

性别等性状跟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相联系的遗传现象,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或:

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的遗传现象。

限性遗传(sex-limitedinheritance):

指位于性染色体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或:

一种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其性质可以是显性或隐性,但由于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得以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能表现,但这些基因都可以向后代传递。

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inheritance):

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

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即由于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得以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能表现的现象。

 )                  

交叉遗传:

父亲的性状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再传递给外孙的伴性遗传现象。

  

连锁遗传:

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总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符合系数:

又称并发率,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干扰(interference):

即基因交换干涉,又称干涉。

两个单交换不相互独立,一个单交换发生后,使得邻近发生单交换的机会变小的现象

位置效应:

基因由于交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的改变现象。

剂量效应:

即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的现象。

细胞质遗传:

又称母系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母性影响(maternaleffect):

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子代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本的表型一样的现象。

又叫前定作用(predetermination)。

即子代的表型受到母亲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亲的表型一样的现象。

转换(Transition):

同型碱基的置换,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置换。

颠换(Transversion):

异型碱基的置换,即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置换。

基因突变(genemutation):

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应关系改变。

或:

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即某一个基因内部所发生的从一种等位形式改变为另一种等位形式的变化,也称作点突变。

无义突变(nonssensemutation):

终止突变,碱基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UAGUAAUGA)出现,使mRNA的翻译提前终止。

错义突变(missensemutation):

碱基替换的结果引起氨基酸顺序的变化。

有些错义突变严重影响蛋白质活性,从而影响表型,甚至是致死的。

同义突变(samesensemutation):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碱基替换翻译出的氨基酸不改变的突变现象。

移码突变(frameshift):

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

致死突变(1ethalmutation):

能使生物体死亡的突变称为致死突变。

平衡致死系: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分别带有一个座位不同的隐性致死基因,这两个致死基因始终处在个别的染色体上,永远以杂合状态存在,等位基因纯合则致死,这样的品系称作永久杂种(或平衡致死系统)。

暗修复:

不需要光线的作用,把含有嘧啶二聚体或其他损伤的DNA片段单链切除,并合成新的核苷酸链进行修补的过程。

遗传力:

遗传变异占总变异(表型变异)的比率,用以度量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性状形成的影响程度。

或称为遗传率:

指遗传方差(VG)在总方差(VP)中所占比值,用于定量描述遗传变异在表型变异中所起的作用。

近交系数:

又称近亲系数(F):

是指个体中某个基因座位上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双亲共同祖先的某个基因的概率。

即一个个体从某一祖先获得一对纯合的、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

杂种优势:

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品种(或品系)杂交,F1代在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都超过双亲的平均值,甚至比两个亲本各自的水平都高的现象。

或:

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普遍性转导:

能够转导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

局限转导:

由温和噬菌体(λ、)进行的转导称为特殊转导或限制性转导。

以λ噬菌体的转导,可被转导的只是λ噬菌体在细菌染色体上插入位点两侧的基因。

转化(transformation):

指细菌细胞(或其他生物)将周围的供体DNA,摄入到体内,并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转导:

以噬菌体为媒介(载体),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

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

或:

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带到另一个细菌中这一过程

性导(sexduction):

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接合(coniugation):

通过供体菌和受体菌完整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而传递大段DNA的遗传重组现象,即指遗传物质从供体菌—“雄性”转移到受体菌—“雌性”的过程。

(接合conjugation又是原生动物草履虫等纤毛虫类的有性生殖方法。

孟德尔群体:

是在各个体间有相互交配关系的集合体。

必须全部能相互交配,而且留下建全的后代。

即“在个体间有相互交配的可能性,并随世代进行基因交换的有性繁殖群体”。

换句话说“具有共同的基因库并且是由有性交配的个体所组成的繁殖社会”。

 

基因频率:

某一基因在群体的所有等位基因的总数中所占的频率或一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座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即:

在一群体内不同基因所占比例。

基因型频率(genotypicfrequency):

在一个群体内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迁移:

个体从一个群体迁入另一个群体或从一个群体迁出,然后参与交配繁殖,导致群体间的基因流动。

遗传漂移(geneticdrift):

由群体较小和偶然事件而造成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会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遗传平衡(基因平衡定律):

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遗传漂移和迁移)干扰时,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

填空:

1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______期染色体间发生遗传物质交换;______期发生交叉端化现象,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      ,后期Ⅰ______染色体分开,而染色单体分离在______期。

2暗修复常用到的四种酶分别是、、、。

(内切酶,DNA聚合酶,外切酶,连接酶)

交换值越大,连锁强度越______________,基因间的距离越______________。

3孟买型“O”型血是由于     基因发生突变,        基因型不能使抗原前体转变为                  抗原,因此即使有IA或IB基因,也不能形成                   。

(H,hh,H,A抗原或B抗原)

4玉米、水稻等禾本科谷物的糯性(wx)和非糯性(Wx)基因型可以直接根据配子(花粉)表型来鉴定,将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镜检为蓝黑色的花粉粒基因型为,为红褐色花粉粒基因型为(用符号表示)。

5性别可由性染色体的差异决定,还可由             决定,              决定,              决定,              决定,海生蠕虫后螠就属于          决定性别。

(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或受精与否,环境决定性别,基因决定性别,性指数,环境)

6数量性状的变异呈       状态,界限       ,不能简单地加以区分,要用       描述,质量性状的变异呈          状态,界限         ,可用        描述。

7若人类染色体组成为45(XO),则表示__________,47(XXY)则表示__________。

5p-(人类猫叫综合症)中的数字和符号表示__________,1q23中的数字和符号表示__________。

8果蝇灰身基因为B,黑身基因为b,灰身对黑身为显性;长翅基因为V,残翅基因为v,长翅基因对残翅基因为显性。

若将基因型为Bv/bV的杂合子与黑身残翅纯合亲本测交,在独立遗传情况下,后代中将出现种表型,各表型比例为;在完全连锁情况下,后代群体中将出现种表型,各表型比例为;在不完全连锁情况下,由于两非等位基因间的,后代群体中又将出现种表型。

9玉米(2n=20)各组织的染色体数是:

种子的胚_______________、胚囊_____________、胚乳_______________、花粉管的管核_______________。

10红绿色盲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

我国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q=0.07,则男性发病率为(填百分数),女性发病率为。

11交换值越大,连锁强度越______________,基因间的距离越______________。

12重组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其中,重组率为____________时表示完全连锁,重组率为____________类似独立分配;重组是交换的结果,通常根据重组值来估计交换值,但由于____________原因常常导致交换值被低估。

13玉米、水稻等禾本科谷物的糯性(wx)和非糯性(Wx)基因型可以直接根据配子(花粉)表型来鉴定,将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镜检为蓝黑色的花粉粒基因型为,为红褐色花粉粒基因型为(用符号表示)。

14常见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四种,其中变异的会引起一种叫做儿童“猫叫综合征”的表型效应。

15数量性状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通常用__________参数来表示群体表型分布中心信息,用__________参数来反应群体表型变异程度,用相关系数参数来表示两个性状的相关关系及强弱,用回归方程表示两性状之间的精确的关系。

16杂交水稻中的三系是指、和。

17基因突变中的碱基替换突变通常包括:

、、、四种类型,其中突变是导致镰刀型血红蛋白病的原因。

18在玉米中,5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个配子、5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

个配子、5个花粉细胞能产生个配子、5个胚囊能产生个配子。

19人染色体组中有对常染色体和对性染色体。

人类完整性别应包括的四个方面是、、、。

20玉米体细胞2n=20,其减数分裂形成的小孢子有染色体,极核有条染色体,胚乳细胞有条染色体,果皮细胞有条染色体。

21两个品种杂交,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AB为独立遗传,最终要选出稳定的AAbb新品种,所需的表现型在代就会出现,所占的比例为,到代才能获得不分离的株系。

22遗传学中常用的概率原理是______________定理和______________定理。

23重组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其中,重组率为____________时表示完全连锁,重组率为____________类似独立分配;重组是交换的结果,通常根据重组值来估计交换值,可用来_____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原因常常导致交换值被低估。

24在原核生物中,遗传物质不需经过载体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的过程称为_________;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____________。

25影响遗传平衡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遗传病具有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等。

27基因的表现因其所在位置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____________,因基因出现的次数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____________。

28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四种类型,在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联会时缺失,重复和倒位都能形成瘤或环。

形成缺失环的是染色体,形成重复环的是染色体。

29基因突变是的唯一来源;而染色体畸变只是遗传物质(基因)在和上的变化;自由组合和互换只是遗传物质(基因)而已。

30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当,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叫。

不同位置的基因叫。

同一基因的多个突变基因叫做。

31一般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而则是生物进化的保证。

32遗传学是研究生物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一门学科。

33记果蝇灰身基因为B,黑身基因为b,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记长翅基因为V,残翅基因为v,长翅基因对残翅基因为显性。

若将基因型为Bv/bV的杂合子与黑身残翅纯合亲本测交,在独立遗传情况下,后代中将出现种表型,各表型比例为;在完全连锁情况下,后代群体中将出现种表型,各表型比例为;在不完全连锁情况下,由于两非等位基因间的,后代群体中又将出现种表型。

34常见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四种,其中,变异的会引起重组抑制现象,变异的会引起一种叫做儿童“猫叫综合征”的表型效应。

35生物性别是一个复杂的发育性状,举出四种性别决定方式:

、、、。

36数量性状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通常用__________参数来表示群体表型分布中心信息,用__________参数来反应群体表型变异程度,用__________参数来表示两个性状的相关关系及强弱,用__________表示两性状之间的精确的关系。

37果蝇培养基配置过程中琼脂浓度范围为;25℃恒温培养条件下,从卵到成虫约天;处女蝇应在老果蝇除去后小时内收集以确保未交配。

38果蝇唾腺染色体因为,所以染色体只有半数;各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多的着丝粒部分互相靠拢形成;在实验中仅可观察到条染色臂。

39哺乳动物雌性的两个X染色体中有一个处于失活状态,刮取人口腔粘膜细胞进行细胞染色实验时,在间期细胞靠近的地方可以观察到一个称为的染色较浓的小点。

40生物性状根据其决定基因的数量和效应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一般来说,动物角的有无可归为_________性状,繁殖性状属于_________性状。

41遗传方差的组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主要成分,而狭义遗传力是指____________占____________的比例。

42碱基替换引起的突变可分为、、,其中突变是导致镰刀型血红蛋白病的原因。

43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恒温培养条件下,从卵到成虫约天;处女蝇应在老果蝇除去后小时内收集以确保未交配。

44果蝇唾腺染色体因为,所以染色体只有半数;各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多的着丝粒部分互相靠拢形成;在实验中仅可观察到条染色体臂。

45遗传学涉及染色体实验中经常要对细胞壁及细胞进行解离,常见的两种解离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实验中常用_______解离。

46哺乳动物雌性的两个X染色体中有一个处于失活状态,刮取人口腔粘膜细胞进行细胞染色实验时,在间期细胞靠近的地方,可以观察到一个染色较浓的小点,称为。

47常见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其中,变异的会引起一种叫做儿童“猫叫综合征”的表型效应,变异会引起重组抑制现象,变异会产生配子的部分不育效应,变异会导致果蝇群中出现棒眼现象。

42.测交是指将被测个体与()杂交,由于()只能产生一种含()的配子,因而可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①隐性纯合体 ②隐性纯合体③隐性基因

47.a、b、d为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AAbbDDⅹaaBBdd)杂交F2代中基因型与F1相同的个体的比例为()。

    ①1/8

57.基因互作有好几种类型,它们自交产生F2代的表现型分离比应为:

互补作用();积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抑制作用()。

    ①9:

7  ②9:

6:

1③12:

3:

1④13:

3

判断:

1.物种是指一群相互交配或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

(+)

2.孟德尔群体是遗传学上指由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任意群体。

(-)

3.在一个Mendel群体内,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各代始终保持不变。

(-)

4.选择不仅可以累积加强变异,而且还能创造变异。

(-)

5.在一个大群体中,若无其他因素干扰,只要随机交配一代,群体即可达到平衡。

(+)

6.由于抽样留种所造成的误差改变了原群体的基因频率,这是遗传漂变现象。

(+)

7.在一个大群体中,如果A基因频率等于a基因频率,则该群体达到平衡。

(+)

8.植物上、下代传递的是基因,而不是基因型。

(+)

9.基因的加性方差是可以固定遗传的,而显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是不可以固定的。

(+)

10.多基因假说同样遵循分离规律,并可解释超亲遗传。

(+)

11.近亲繁殖导致了隐性基因纯合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

12.近亲繁殖能够使纯合基因型的频率迅速增加。

(+)

13.双亲基因的异质结合引起基因间的互作解释了杂种优势中的超亲现象。

(-)

14.许多数量性状具有超亲遗传现象,当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就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现象。

(-)

15.性状的遗传力越大,在后代出现的机会就越大,选择效果也就越好。

(-)

16.遗传力是指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或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

它是性状传递能力的衡量指标。

(-)

17.草履虫的放毒特性依赖于核基因K,因此,有K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则就是敏感型。

(-)

18.细胞质遗传的一个特点是杂种后代的性状通常表现不分离或不规则分离。

(-)

19.利用化学药物杀死一个正常植株的花粉,它的雌花与正常花粉授粉,受精获得的子代也就能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特性了。

(-)

20.已知一个右旋的椎实螺基因型为Dd,它自体受精产生后代应该全部是左旋。

(-)

21.在植物雄性不育性遗传中,配子的育性受母体基因型的控制的现象称为配子体不育。

(-)

22.基因突变是指组成基因的DNA分子内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

(+)

23.基因突变的转换是嘌呤和嘧啶之间的互换。

(-)

24.由于突变可以重演,导致生物界存在着复等位基因。

(-)

25.多倍体的基因突变频率小于二倍体,是因为基因在多倍体细胞内较难突变。

(-)

26.移动基因是可以在染色体基因组上移动,甚至在不同染色体间跳跃的一种基因。

(+)

27.颠换指得是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置换。

(-)

28.一般来说,基因突变发生在性细胞时易传递下来,而发生在体细胞时不易传递给子代。

(-)

29.在中断杂交试验中,越早进入F-细胞的基因距离F+因子的致育基因越远。

(+)

30.在接合过程中,Hfr菌株的基因是按一定的线性顺序依次进入F-菌株的,距离转移原点愈近的基因,愈早进入F-细胞。

(+)

31.F因子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偶然会带有细菌染色体片段不准确环出,这时的F因子为F’因子。

(+)

32.F’因子由于带有宿主细胞染色体片段,所以很容易整合到宿主细胞上。

(+)

33.特殊性转导是由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

(-)

34.转化和转导在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体,后者是细菌的染色体。

(-)

35.易位杂合体所联合的四体环,如果在后期Ⅰ发生交替分离,则所产生的配子都是可育的。

(+)

36.同源多倍体的同源染色体联会与二倍体完全一样。

(-)

37.同源四倍体一般产生正常配子,异源四倍体容易产生不正常配子。

(-)

38.同源四倍体由于四条染色体都是完全同源的,因此减数分裂前期Ⅰ会紧密联会成四价体。

(-)

39.三体的自交子代仍是三体。

(-)

40.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

41.发生缺失的染色体很容易产生假显性的现象。

(+)

42.重复或缺失染色体在发生联会都会产生环或瘤。

(+)

43.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进入受体菌后,通过任何形式的交换都能将有关基因整合到受体菌染色体组中。

(-)

44.基因连锁强度与重组率成反比。

(+)

45.如果某两对基因之间的重组率达到50%,则其F2表型比例与该两对基因为独立遗传时没有差别。

(+)

46.在某一植物中,AABBDD×aabbdd的F1再与三隐性亲本回交,回交后代中:

ABD60株;abd62株;abD58株;ABd61株;Abd15株;aBD16株;aBd14株;AbD15株;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ABD三个基因座位都是连锁的。

(-)

47.两个连锁基因之间距离愈短并发率愈高。

(-)

48.伴性遗传是指性状只能在一种性别中表现的遗传(-)

49.基因型DE/de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性母细胞在D—E之间形成交叉,那么产生的重组型配子De和dE将各占3%。

(-)

50.两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连锁越紧密,交换率则越大;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