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4328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docx

CAK13CNC不落轮镟床维修指南

 

CAK-13[C]CNC精密数控不落轮镟床

 

 

广汉快速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一、机械部分┄┄┄┄┄┄┄┄┄┄┄┄┄┄┄┄┄┄┄┄┄┄┄1

1、轨道系统┄┄┄┄┄┄┄┄┄┄┄┄┄┄┄┄┄┄┄┄┄┄┄┄1

2、双滚轮支撑装置┄┄┄┄┄┄┄┄┄┄┄┄┄┄┄┄┄┄┄┄┄1

3、轴箱支撑装置┄┄┄┄┄┄┄┄┄┄┄┄┄┄┄┄┄┄┄┄┄┄1

4、轴箱压下装置┄┄┄┄┄┄┄┄┄┄┄┄┄┄┄┄┄┄┄┄┄┄1

5、轮对轴向定位装置┄┄┄┄┄┄┄┄┄┄┄┄┄┄┄┄┄┄┄┄2

6、自动测量装置┄┄┄┄┄┄┄┄┄┄┄┄┄┄┄┄┄┄┄┄┄┄2

7、数控刀架系统┄┄┄┄┄┄┄┄┄┄┄┄┄┄┄┄┄┄┄┄┄┄2

8、液压系统┄┄┄┄┄┄┄┄┄┄┄┄┄┄┄┄┄┄┄┄┄┄┄┄3

9、气动系统┄┄┄┄┄┄┄┄┄┄┄┄┄┄┄┄┄┄┄┄┄┄┄┄3

10、润滑系统┄┄┄┄┄┄┄┄┄┄┄┄┄┄┄┄┄┄┄┄┄┄┄3

11、集屑、碎屑、排屑系统┄┄┄┄┄┄┄┄┄┄┄┄┄┄┄┄┄3

二、电气部分┄┄┄┄┄┄┄┄┄┄┄┄┄┄┄┄┄┄┄┄┄┄┄4

1、油泵┄┄┄┄┄┄┄┄┄┄┄┄┄┄┄┄┄┄┄┄┄┄┄┄┄┄4

2、顶镐┄┄┄┄┄┄┄┄┄┄┄┄┄┄┄┄┄┄┄┄┄┄┄┄┄┄5

3、活动轨┄┄┄┄┄┄┄┄┄┄┄┄┄┄┄┄┄┄┄┄┄┄┄┄┄7

4、压紧装置┄┄┄┄┄┄┄┄┄┄┄┄┄┄┄┄┄┄┄┄┄┄┄┄9

5、轴向轮┄┄┄┄┄┄┄┄┄┄┄┄┄┄┄┄┄┄┄┄┄┄┄┄10

6、摩擦轮架┄┄┄┄┄┄┄┄┄┄┄┄┄┄┄┄┄┄┄┄┄┄┄11

7、摩擦轮┄┄┄┄┄┄┄┄┄┄┄┄┄┄┄┄┄┄┄┄┄┄┄┄13

8、碎屑装置┄┄┄┄┄┄┄┄┄┄┄┄┄┄┄┄┄┄┄┄┄┄┄15

9、检测装置┄┄┄┄┄┄┄┄┄┄┄┄┄┄┄┄┄┄┄┄┄┄┄16

10、远程数据管理┄┄┄┄┄┄┄┄┄┄┄┄┄┄┄┄┄┄┄┄┄42

11、加工程序┄┄┄┄┄┄┄┄┄┄┄┄┄┄┄┄┄┄┄┄┄┄┄46

12、故障诊断报警提示┄┄┄┄┄┄┄┄┄┄┄┄┄┄┄┄┄┄┄55

13、参考点及软件限位数据修改┄┄┄┄┄┄┄┄┄┄┄┄┄┄┄66

 

CAK-13[C]CNC精密数控不落轮镟床

维修指南

一、机械部分

1、轨道系统

1.1活动轨道在行走过程中行动不稳定,左右高低不一致,活动轨对接不齐。

首先调整活动轨轮子处的调整螺栓,调整至行走平稳,没有高低不一致的情况。

1.2活动轨在行走过程中出现缓慢移动、爬行的。

应该检查液压站是否压力正常,并检查电磁控制阀是否正常工作。

2、双滚轮支撑装置

2.1双滚轮支撑装置出现上、下抬升不到位或不能上、下运动,在工作状态中出现异响,转动不顺利。

首先检查双滚轮支撑装置的左右两个铁角导向挡块运动缝隙内是否有异物,尘埃增多导致上下行动缓慢。

2.2双滚轮支撑装置出现异响或抖动过大。

首先检查传动轴上的轴承是否损坏,齿轮是否出现损坏或者支撑装置没有和轮对平行于中心线。

3、轴箱支撑装置

轴向支撑装置如果出现异响,上、下不能正常运动。

须检查电机是否工作,再检查蜗轮、蜗杆是否出现损坏、变形,检查定滑套供油是否正常。

4、轴箱压下装置

4.1轴箱压下装置出现异响,上、下不能正常工作。

须检查定滑套与动滑套是否有相互拉伤的情况或液压阀没有工作。

4.2轴箱压下装置的伸出油缸出现爬行或者没有前后行走动作。

首先检查液压供给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再检查油缸滑动面是否有异物,或者损伤导致出现上述情况。

5、轮对轴向定位装置

轮对轴向定位装置滚轮出现不转,不能正常工作;左、右运动不能正常运动,顶镐不到位。

须检查该轮内轴承是否损坏,滑座面及压板面是否有拉伤、损伤导致不能左、右运动。

顶出不到位须检查转位弹簧是否能正常工作。

6、自动测量装置

6.1自动测量装置不能正常使用。

须检查风管、风压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然后检查自动测量装置系统内气管是否接好,有无漏气现象。

6.2自动测量装置在测量过程中出现大的误差的。

首先检查供气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再检查测量端头是否有磨损导致检测不准,或者滑动导轨出现损伤情况。

7、数控刀架系统

7.1数控刀架系统出现精度偏差。

须调整X、Z向镶条间隙及压板间隙,调整支撑轴承缝隙至符合要求。

7.2数控刀架系统出现行动爬行、左右摆头。

首先检查刀架滑动面是否有拉伤,或者镶条卡死、调整螺栓松动,导致以上情况发生。

8、液压系统

8.1液压系统如出现液压不稳、偏高压力。

须检查主油泵是否损坏更换;液压阀、单向阀、溢流阀是否正常、能否工作。

8.2液压系统正常情况下,出现执行部件不动作或者半运动状态。

首选检查液压站以外管道是否有破损出现漏油,每个油缸的管接头是否拧紧,有无漏油。

9、气动系统

9.1气动系统出现不能正常工作。

须检查管道接头,磁控开关是否可靠,能不能正常工作。

9.2气动系统正常情况下,出现执行部件不动作或者半运动状态。

首选检查管路是否破损,执行机构有无相互卡死、碰撞情况,导致以上情况发生。

10、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出现问题。

须检查主传动润滑泵是否正常、出油情况;各润滑管道是否通畅,定量供油头是否供油正常。

油管是否有破损现象,管接头处是否安装到位,螺帽是否拧紧。

11、集屑、碎屑、排屑系统

集屑、碎屑、排屑系统出现问题。

须检查刀片是否有损坏;齿轮、传动轴、轴承是否有损坏情况;排屑系统链条、链轮、链板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操作人员在加工过程中,是否有异物掉入,导致集屑、碎屑、排屑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二、电气部分

1、油泵

1.1工作原理

油泵电机的启动和停止信号分别控制继电板上直流继电器1KA5的通断,从而控制强电柜内接触器KM1的吸合与断开,使油泵电机处于工作或停止状态。

1.2故障诊断

(1)油泵电机不工作

原因分析:

·系统处于紧急停止状态;

·按键不灵敏或损坏,控制信号无输入、输出;

·I/O接口线路、控制线路断开;

·控制回路元器件异常或损坏;

解决方法:

·顺时针旋起急停按钮开关,解除急停状态;

·修复或更换相应的按键;

·依据图纸检查修复故障线路;

·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元器件(断路器QF2、热继电器FR3、FR4、交流接触器KM1、直流继电器1KA5、油泵电机M3、M4)

(2)油泵电机工作异常

原因分析:

·电源电压异常(缺相)使电机不能启动,产生嗡鸣声;

·负荷过载使电机过热停止工作;

·转子轴承故障,发生异响;

解决方法:

·检查控制线路电压及三相电源电压(线间电压~380V);

·清洁油泵滤油器使电机转动灵活、调节热继电器保护值使其与电机额定电流相匹配;

·检查转子轴承,并对其加注润滑油,如有损坏予以更换;

(3)刀架润滑、主轴润滑电机不工作

原因分析:

·I/O接口线路及控制线路断开;

·延时润滑工作时间太短;

·控制回路元器件异常或损坏;

解决方法:

·依据图纸检查修复故障线路;

·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元器件(断路器QF7、交流接触器KM11、直流继电器1KA6、1KA7、集中润滑装置AM-Ⅱ-150S、主轴润滑电机M10)

2、顶镐

2.1工作原理

顶镐电机的动作有联升、联降、单升、单降、可分别控制左右顶镐的升降动作。

(1)左右顶镐的单升信号,分别经继电板上的继电器2KA1和3KA1带动接触器KM2、KM5动作,使左右顶镐完成单升动作。

(2)左右顶镐的单降信号分别经继电板上的继电器2KA2和3KA2带动接触器KM3和KM6动作,使左右顶镐完成单降动作。

(3)顶镐的联升按键信号经由PLC处理后同时带动继电板上的继电器2KA1和3KA1带动接触器KM2和KM5动作,使左右顶镐完成联升动作。

(4)顶镐的联降按键信号经由PLC处理后同时带动继电板上的继电器2KA2和3KA2带动接触器KM3、KM6动作,使左右顶镐完成联降动作。

顶镐的升降都是点动信号,不具备自保持功能,并且只要升降信号一结束,直流继电器2KA3(左顶镐制动)、3KA3(右顶镐制动)将分别带动接触器KM4、KM7动作,并延时断开,使顶镐电机在短时间内通入直流电,形成制动转矩,使顶镐制动。

(5)轴向轮伸出后,顶镐动作无效。

2.2故障诊断

(1)顶镐电机不工作

原因分析:

·按键不灵敏或损坏,控制信号无输入、输出;

·I/O接口线路、控制线路断开;

·控制回路元器件异常或损坏;

·轴向轮处于伸出状态;

·压紧装置处于工作状态;

解决方法:

·修复或更换相应的按键;

·依据图纸检查修复故障线路;

·根据工作原理修复或更换对应故障的元器件(断路器QF3、QF4、交流接触器KM2、KM3、KM5、KM6、直流继电器2KA1、2KA2、2KA3、3KA1、3KA2、3KA3、行程开关SQ1、SQ2、顶镐电机M5、M6);

·取消轴向轮伸出,将轴向轮缩回到位;

·取消手操盒压紧装置工作;

(2)顶镐电机工作异常

原因分析:

·电源电压异常(缺相)使电机不能启动,产生嗡鸣声;

·负荷过载使电机过热停止工作;

·转子轴承故障,发生异响;

解决方法:

·检查控制线路电压及三相电源电压(线间电压

~380V);

·检查处理与电机转轴相连的机械传动,使其转动灵活;

·检查转子轴承,并对其加注润滑油,如有损坏予以更换。

(3)顶镐升降无显示

原因分析:

·顶镐编码器联轴器松动;

·顶镐编码器连线故障;

·顶镐编码器故障;

解决方法:

·检查并紧固顶镐编码器联轴器;

·检查顶镐编码器连线;

·检查顶镐编码器。

3活动轨

3.1工作原理

活动轨动作分别分为复轨和抽轨,分别由直流继电器1KA17、1KA18驱动电磁阀YV7、YV8来完成,复轨为点动信号,抽轨动作可保持,活动轨抽轨到位后,通过行程开关1SQ3、2SQ3来复位抽轨保持信号。

另外,按复轨按钮也可复位抽轨保持信号。

当刀架让位开关1SQ1、1SQ2、2SQ1和2SQ2同时闭合后活动轨才能动作。

3.2故障诊断

(1)活动轨抽轨不工作

原因分析:

·未启动油泵或油压压力低;

·I/O接口线路、控制线路断开;

·控制电源断开;

·液压阀电磁铁故障或损坏;

·控制回路元器件异常或损坏;

解决方法:

·启动油泵,调节油压压力至规定值;

·依据图纸检查修复故障线路;

·确认控制电源电压+24V正常(变压器TC3、整流桥堆VC、熔断器FU3、FU6);

·修复或更换液压阀或电磁铁(电磁铁YV7);

·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元器件(直流继电器1KA17;二极管D11)。

(2)活动轨复轨不工作

原因分析:

·刀架让位开关1SQ1、1SQ2、2SQ1和2SQ2未同时闭合;

·轴向轮缩回检测未到位;

·I/O接口线路及控制线路断开;

·液压阀电磁铁故障或损坏;

·控制回路元器件异常或损坏;

解决方法:

·检查刀架让位开关1SQ1、1SQ2、2SQ1和2SQ2是否同时闭合。

·控制轴向轮缩回到位并确认行程开关(1SQ4、2SQ4)检测有效;

·依据图纸检查修复故障线路;

·修复或更换液压阀电磁铁(电磁铁YV8);

·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元器件(直流继电器1KA18;二极管D12)

4、压紧装置

4.1工作原理

压紧装置设有前进、后退、上升、下降和工作五种状态。

(1)左右压紧装置的前进动作分别由中间继电器KA1、KA6驱动电磁阀YV9、YV13来完成。

(2)左右压紧装置的后退动作分别由KA2、KA7驱动电磁阀YV10、YV14完成。

(3)左右压紧装置的上升动作分别由KA3、KA8驱动YV11、YV15来完成。

(4)左右压紧装置的下降动作分别由KA4、KA9驱动YV12、YV16完成。

(5)左右压紧装置工作则分别由KA5、KA10驱动YV12和YV16完成,压紧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其它相应动作都无效。

4.2故障诊断

(1)压紧装置无动作

原因分析:

·控制电源~220V断开;

·控制线路断开;

·液压阀电磁铁故障或损坏;

·控制回路元器件故障或损坏;

·手操盒按钮故障;

解决方法:

·检查修复电源电路(变压器TC1、熔断器FU3、FU4);

·依据图纸检查修复故障线路;

·修复或更换故障对应的液压阀或电磁铁;

·根据工作原理修复或更换故障对应的元器件;

·修复或更换手操盒;

5、轴向轮

5.1工作原理

轴向轮只有伸出和缩回两个工作状态,其中缩回信号为点动信号,不具备自保持功能,伸出和缩回信号分别由直流继电器1KA15和1KA16驱动电磁阀YV17、YV18、YV35、YV36工作,使轴向轮完成伸出缩回动作。

5.2故障诊断

(1)伸出缩回无动作

原因分析:

·按键不灵敏或损坏,信号无输入、输出;

·I/O接口线路、控制线路断开;

·液压阀电磁铁故障或损坏;

·控制回路元器件异常或损坏;

解决方法:

·修复或更换相应的按键;

·依据图纸检查修复故障线路;

·修复或更换液压阀或电磁铁(电磁铁YV17、YV18、YV35、YV36);

·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元器件(直流继电器1KA15、1KA16;二极管D21、D22、D23、D24);

6、摩擦轮架

6.1工作原理

摩擦轮架的动作可分为联升、联降、单升、单降和工作。

(1)左、右摩擦轮架单升则分别经直流继电器2KA4、3KA4带动电磁阀YV1、YV2(单轮YV1(单轮:

YV1′YV2′)、YV5、YV6工作,使摩擦轮架完成单升动作。

(2)左、右摩擦轮架单降信号由直流继电器2KA5、3KA5驱动液压站电磁阀YV3、YV4工作,使摩擦轮架完成单降动作。

(3)联升:

联升信号经PLC处理后同时带动直流继电器2KA4和3KA4带动液压站的电磁阀YV1、YV2(单轮:

YV1′YV2′)工作同时断开YV5、YV6工作状态,使左右摩擦轮架一起抬升。

(4)联降:

联降信号经PLC处理后同时带动直流继电器2KA5、3KA5带动液压站的电磁阀YV3、YV4工作,使左右摩擦轮架一起下降。

(5)摩擦轮架工作信号经直流继电器1KA19驱动电磁阀YV1、YV2(单轮:

YV1′YV2′)工作,使摩擦轮架处于工作状态。

摩擦轮架的动作由液压驱动,如果轴向轮处于伸出状态则摩擦轮架上升和下降信号都将无效,且摩擦轮架工作信号也只有在压紧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后才有效。

6.2故障诊断

(1)联升、联降、单升、单降无动作

原因分析:

·按键不灵敏或损坏,控制信号无输入、输出;

·I/O接口线路、控制线路断开;

·主轴运行处于开通状态,无上升动作;

·摩擦轮架处于工作状态,无下降动作;

·液压阀电磁铁故障或损坏;

·控制回路元器件异常或损坏;

解决方法:

·修复或更换相应的按键;

·依据图纸检查修复故障线路;

·点击主轴运行键,解除运行状态;

·点击摩擦轮架工作键,解除工作状态;

·依据工作原理修复或更换故障对应的液压阀或电磁铁;

·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元器件;

(2)工作方式无动作

原因分析:

·I/O接口线路、控制线路断开;

·压紧装置未在工作状态;

·液压阀电磁铁故障或损坏;

·控制回路元器件异常或损坏;

解决方法:

·依据图纸检查修复故障线路;

·使左右压紧装置手操盒工作按钮处于工作状态(KA5、KA10吸合);

·依据原理图修复或更换故障对应的液压阀或电磁铁(台车:

YV1、YV2、单轮:

YV1′YV2′);

·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元器件(直流继电器2KA4、2KA5、3KA4、3KA5二极管D1、D2、D3、D4、D5、D6、D7、D8);

7、摩擦轮

7.1工作原理

摩擦轮电机的动作控制分点动和运行两种状态。

(1)点动:

点动信号输出到继电板,继电器1KA8吸合,通过变频器的控制端子DIN2输入信号,此时摩擦轮开始点动,如果摩擦轮处于运行状态,点动将不起作用。

(2)运行:

运行信号输出到继电板,继电器1KA9吸合,通过变频器的控制端子DIN1输入信号,同时当系统发出M3指令时摩擦轮处于运行状态,其运行速度可由操作箱的“主轴调速”波段开关进行调节。

7.2故障诊断

(1)点动不工作

原因分析:

·未启动油泵;

·I/O接口线路、控制线路断开;

·主轴润滑油压压力低,润滑检测无效(LED1灯无指示);

·工作模式处于运行状态;

·变频器参数异常或丢失、变频器硬件故障;

·控制回路元器件异常或损坏;

解决方法:

·启动油泵;

·依据原理图检查修复故障线路;

·调节压力至规定值,检查主轴润滑压力继电器开关应为闭合状态,使其检测有效(压力继电器SP1);

·点击主轴运行键解除运行模式;

·检查修改或重新装入参数,若变频器硬件损坏需更换;

·依据原理图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元器件;

(2)运行不工作

原因分析:

·未启动油泵;

·主轴润滑油压压力低,润滑检测无效(LED1灯无指示);

·调节电位器故障;

·主轴变频器参数异常或丢失、变频器硬件故障;

·控制回路元器件故障或损坏;

解决方法:

·启动油泵;

·调节压力至规定值,检查主轴润滑压力继电器开关应为闭合状态,使其检测有效(压力继电器SP1);

·更换损坏的电位器(电位器RP);

·检查修改或重新装入参数,若变频器硬件损坏需更换;

·检查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元器件(断路开关QF1、热继电器FR1、FR2、直流继电器1KA9、1KA10);

(3)摩擦轮运行异常

原因分析:

·转速调节电位器故障,启动不平滑、转速不稳定;

·油压压力低,摩擦轮在正常工作中打滑;

解决方法:

·修复或更换调节电位器(电位器RP);

·调节油压压力至规定值;

(4)主轴无显示

原因分析:

·摩擦轮电机与主轴编码器的联轴器松动;

·ANA上插座未插好;

·主轴编码器连线故障;

·主轴编码器故障;

解决方法:

·检查并紧固摩擦轮电机后端与编码器的联轴器。

·检查ANA上插座;

·检查主轴编码器连线;

·检查主轴编码器;

8、碎屑装置

8.1工作原理

碎屑电机的正转信号经直流继电器1KA11带动接触器KM8动作,使碎屑机工作。

而反转信号给出后,须经延时后,继电器1KA12才带动接触器KM9动作,使碎屑电机反向运行,并且反转只是点动信号。

传输带电机则不论碎屑电机正转或反转,均可由直流继电器1KA11和1KA12带动接触器KM10动作,使传输带电机处于工作。

8.2故障诊断

(1)碎屑电机不工作

原因分析:

·I/O接口线路、控制线路断开;

·控制回路元器件异常或损坏;

解决方法:

·依据原理图检查修复故障线路;

·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元器件(直流继电器1KA11、1KA12、断路器QF5、交流接触器KM8、KM9、碎屑电机M7);

(2)碎屑电机工作异常

原因分析:

·电源电压异常(缺相)使电机不能启动,产生嗡鸣声;

·负荷过载使电机发热停止工作;

·转子轴承故障,发生异响;

解决方法:

·检查控制线路电压及三相电源电压(线间电压~380V);

·检查处理碎屑机构,碎屑齿之间应无杂物及不易切碎物;检查处理电机与碎屑机构连接,保证电机转动灵活;

·检查转子轴承,并对其加注润滑油,如有损坏予以更换

9、检测装置

9.1手动方式

9.1.1工作原理:

(1)按左(右)控制,按左(右)“护罩”键,左(右)护罩开启直流继电器2KA7(3KA7)吸合,左(右)“护罩”键指示灯亮,左(右)气缸电磁阀YV19(YV27)吸合,左(右)护罩开启,到位后,左(右)护罩上升到位检测开关S1(S11)闭合。

同时开启左(右)测头和光电开关电源。

以下动作必须在护罩开启后才能动作。

(2)按左(右)“测头”键,左(右)“测头”键指示灯亮,左(右)测头上升气缸电磁阀YV25(YV33)吸合,左(右)测头上升,到位后,左(右)测头上升到位检测开关S4(S14)闭合。

(3)按左(右)“测轮”键,左(右)“测轮”键指示灯亮,左(右)气缸电磁阀YV23(YV31)吸合,左(右)测轮上升,到位后,左(右)测轮上升到位检测开关S3(S13)闭合,同时开启左(右)智能仪表电源。

(4)按左(右)“基座”键,左(右)“基座”键指示灯亮,左(右)测轮基座伸出气缸电磁阀YV21(YV29)吸合,左(右)测轮基座伸出,到位后,左(右)测轮基座伸出到位检测开关S2(S12)闭合。

(5)再次按左(右)“基座”键,左(右)“基座”键指示灯灭,左(右)测轮基座伸出气缸电磁阀YV21(YV29)断开;左(右)基座缩回气缸电磁阀YV22(YV30)吸合,左(右)基座缩回,到位后,左(右)基座缩回检测开关S6(S16)闭合。

(6)再次按左(右)“测轮”键,左(右)“测轮”键指示灯灭,左(右)测轮上升气缸电磁阀YV23(YV31)断开;左(右)测轮下降气缸电磁阀YV24(YV32)吸合,左(右)测轮下降,到位后,左(右)测轮下降到位检测开关S7(S17)闭合。

(7)再次按左(右)“测头”键,左(右)“测头”键指示灯灭,左(右)测头上升气缸电磁阀YV25(YV33)断开;左(右)测头下降气缸电磁阀YV26(YV34)吸合,左(右)测头下降,到位后,左(右)测头下降到位检测开关S8(S18)闭合。

9.1.2故障诊断

(1)气缸未上升或下降

原因分析:

·气压表压力低于6.0~8.0Kg·f/cm2。

·气缸电磁阀被卡住,电磁阀坏。

·直流继电器未吸合。

解决方法:

·增加气压,使气压表在7.0~8.0Kgf/cm2。

·清除气缸电磁阀中异物,更换气缸电磁阀。

·检查I/O信号,对照前述动作过程,排除线路故障,更换损坏的直流继电器(护罩开启或关闭)。

(2)气缸未上升(伸出)或下降(缩回)到位

原因分析:

·气压表压力低于6.0~8.0Kg·f/cm2。

·气缸被卡住,气缸坏。

·上升(伸出)或下降(缩回)到位检测开关未调整到位或损坏了。

解决方法:

·增加气压,使气压表在6.0~8.0Kg·f/cm2。

·清除气缸中异物,更换损坏气缸。

·重新调整磁控开关,更换损坏的磁控开关。

9.2自动方式

9.2.1检测程序(以左刀架加工前检测程序为例)

(1)LBMEAS.MPF

N10R11=0

N20R21=0

N30R22=0

N40R23=0

N50R24=0

N60R25=0

N70R26=0

N80R27=0

N90R28=0

N100LSUB01

N110IFR14==1GOTOFEND

N120R48=$AA_IW[Z]

N130G0Z=-5.632+(ABS(R84-R48)+R43)

N140R41=R21/2-SQRT(R21*R21/4-R46*R46)

N150R47=$AA_IW[X]

N160G0X=-234.963-(ABS(R63-R47)-(R42-R41)*2)

N170R89=$AA_IM[X]

N180R90=$AA_IM[Z]

N190END:

M31

N200M2

(2)LSUB01.SPF

N10R15=$A_DBB[6]

N20R16=$A_DBB[7]

N30IFR15==1GOTOFLEFT1

N40IFR16==1GOTOFEND

N50M32

N60GOTOFDOUBLE

N70LEFT1:

MSG("对该轮对只进行左边检测!

")

N80DOUBLE:

N90R101=0

N100R102=0

N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