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475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docx

杭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word版

杭州市

2011届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二)

理科综合测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u-64;S-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

1.对下图所示粘性末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粘性末端是由各自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催化产生的

B.甲、乙具相同的粘性末端可形成重组DNA分子,但甲、丙之间不能

C.DNA连接酶作用位点在b处,催化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之间形成化学键

D.切割甲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能识别由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2.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B.磷脂分子有亲水部分和亲脂性部分,蛋白质分子没有

C.需要蛋白质参与,物质才能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有可能是被动转运

D.膜上的糖蛋白质与物质交换、生物催化的作用无关

3.下图从左至右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

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电位变化是一样的

B.K+外流和Na+内流过程都不消耗ATP

C.Na+内流可能与局部电流的刺激有关

D.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可能与K+外流有关

4.下图表示某胚胎工程的流程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工程表示的是胚胎分割技术,则①可以是卵裂球

B.若该工程表示的是核移植技术,则①的形成不需要卵细胞的参与

C.无论是哪种工程,培养细胞的培养液中都要加入胚胎成纤维细胞

D.②需注射促性腺激素,以达到超数排卵和同期发情的目的

5.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

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鮰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酶活性

金属

离子

浓度

(mmol/L)

相对活性(%)

草鱼

鮰鱼

鳝鱼

Na+

30

100.83

101.47

96.03

Zn+

1

112.38

116.06

158.13

Ca2+

5

65.21

96.18

88.18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B.将宰杀后的鮰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

D.Zn+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都减慢

6.图一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物种,其种群密度与海水深度的关系。

图二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某种群数量大小的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数量

 

图二

图一

A.图二中的曲线1可表示甲种群从浅海区迁移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

B.甲、乙、丙、丁4个种群中乙最可能是生产者

C.图二中的曲线2可表示丙种群从浅海区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

D.图二中的P点可表示丁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的种群数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采用钯催化可将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制造新的有机材料,所以钯催化剂能催化所有类型的有机反应。

B.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C.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D.“绿色荧光蛋白质”是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LCHCl3的分子数为0.1NA

C.t℃时,1LpH=6的纯水中,含1×10-6NA个OH-

D.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总共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NA

9.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定量测定H2O2分解

化学反应速率

D.c为粗铜,d为纯铜,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电解精炼铜

10.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已成为化学家们制造复杂化学分子的“精致工具”,在科研、医药和电子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

下例是由铃木反应合成出来的一种联苯的衍生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该联苯的衍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和7molH2发生加成反应

B.该联苯的衍生物属于芳香烃

C.该联苯的衍生物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产物有7种

D.该反应为加成反应,且原子利用率达100%

11.实验室用Zn与稀H2SO4反应来制取氢气,常加少量CuSO4来加快反应速率。

为了研究CuSO4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见下表),将表中所给的试剂按一定体积混合后,分别加入四个盛有相同大小的Zn片(过量)的反应瓶(甲、乙、丙、丁)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实验

试剂

4mol·L-1H2SO4/mL

20

V1

V2

V3

饱和CuSO4溶液/mL

0

2.5

V4

10

H2O/mL

V5

V6

8

0

收集气体所需时间/s

t1

t2

t3

t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C.V6=7.5D.V1<V2<V3<20

12.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用浓硫酸与4-溴-1-丁醇加热发生消去反应:

B.水杨酸(

)中加入NaHCO3溶液:

+2HCO3-→

+2CO2↑+2H2O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

Cu2++2NH3·H2O=Cu(OH)2↓+2NH4+

D.用侯氏制碱法制得NaHCO3:

Na++NH3+CO2+H2O=NaHCO3↓+NH4+

13.常温熔融盐又称常温离子液体(ionicliquid),1914年报道的第一种离子液体硝酸乙基铵〔(C2H5NH3)NO3〕,其熔点为12℃。

已知C2H5NH2结合质子的能力比NH3略强,下列有关硝酸乙基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离子液体中含的氨分子 

B.硝酸乙基铵水溶液呈碱性

C.硝酸乙基铵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C2H5NH3++2H2O

C2H5NH2·H2O+H3O+

D.同温度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硝酸乙基铵溶液和硝酸铵溶液前者的pH小

14.光盘上的信息通常是通过激光束来读取的。

若激光束不是垂直入射到盘面上,则光线在通过透明介质层时会发生偏折而改变行进的方向。

如图所示为一束激光(红、蓝混合)入射到光盘面上后的折射情况。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光束①是红光,光束②是蓝光

B.在光盘的透明介质层中,光束①比光束②传播速度更快

C.若光束①、②先后通过同一单缝衍射装置,光束①的中央亮纹比光束②的窄

D.若光束①、②先后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光束①条纹宽度比光束②的宽

15.如图所示,某列波在他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虚线为t=0.3s(该波的周期T>0.3s)时刻的波形图。

已知t=0时刻质点P(平衡位置的坐标为xp=3.6m)正在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期为0.4s

B.波速为10m/s

C.t=0.4s时刻质点P的加速度沿y轴负方向

D.t=0.7s时刻质点P向y轴正方向运动

16.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

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

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速度(m/s)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20

10.0

20.0

36.7

46.7

25

12.5

25.0

54.2

66.7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s

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3.75m/s2

D.若汽车以25m/s的加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17.小球以速率v0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回到抛出点时的速率为v,且v

设小球向上运用的位移中点为P、小球在抛出点时的重力势能为零、小球所受阻力大小恒定。

则小球()

A.上升时机器能减小,下落时机器能增大

B.上升时机器能增大,下落时机器能减小

C.下落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P点上方

D.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P点上方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8.2011年中俄将联合实施探测火星活动计划,由中国负责研制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与俄罗斯研制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一起由俄罗斯“天顶”运载火箭发射前往火星。

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下列关于火星探测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速度只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即可

B.发射速度只有达到第三宇宙速度才可以

C.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可以小于第三宇宙速度

D.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运行的最大速度约为第一宇宙速度的0.5倍

19.等量、同种、带正电的点电荷的连线和其中垂线如图所示。

一个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先从图中a点沿直线移到b点,再从b点沿直线移到c点,则()

A.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一直不变

B.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一直增加

C.试探电荷的电势能一直减小

D.a、b、c三点电势为:

φa<φb<φc

20.如图所示,边界OA与OC之间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边界OA上有一粒子源S。

某一时刻,从S平行于纸面向各个方向发射出大量带正电的同种粒子(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经过一段时间有大量粒子从边界OC射出磁场。

已知∠AOC=60o,从边界OC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等于T/2(T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则从边界OC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可能为()

A.T/3B.T/4C.T/6D.T/8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21.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成。

(l)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接通光电计时器;

④把滑块2静止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⑤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⑥释放滑块1,滑块1通过光电门1后与左侧固定弹簧的滑块2碰撞,碰后滑块1和滑块2依次通过光电门2,两滑块通过光电门后依次被制动;

⑦读出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分别为滑块1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t1=10.01ms,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t2=49.99ms,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t3=8.35ms;

⑧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5mm,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ml=300g,滑块2(包括弹簧)质量为m2=200g;

(2)数据处理与实验结论:

①实验中气垫导轨的作用是

②碰撞前滑块l的速度vl为m/s;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2为m/s;滑块2的速度v3为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本实验,同学们可以探究出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理由。

(至少回答2个不变量)。

a.

b.

22(10分)现想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而手头只有以下器材:

A.电源(电动势E约为4.5V,内电阻r约为1.5Ω)

B.量程0-3V内阻很大的电压表(可看成理想电压表)

C.量程0-0.5A内阻约为1Ω电流表(不能看成理想电流表)

D.滑动变阻器R(阻值调节范围0-20Ω)

E.定值电阻Ro(阻值为4Ω)

F.电键S、导线若干

(1)某同学根据上面给出的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进行实验,电路接法正确,线路、器材完好,却没有办法测出该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请你通过估算帮他分析不能成功的原因。

(2)另一同学在上面实验电路图的基础上稍加改进,便可以方便地测量出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值,请你在答卷的虚线框中画出能测出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3)如果利用正确的实验电路图,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得到两组电压和电流的读数分别为U1、I1和U2、I2,试根据这两组电压和电流的读数表示出被测电源的电动势的表达式E=,内电阻的表达式r=(分别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23.(16分)为了解决高楼救险中云梯高度不够高的问题,可在消防云梯上再伸出轻便的滑杆。

如图为一次消防演习中模拟解救被困人员的示意图,被困人员使用安全带上的挂钩挂在滑杆上、沿滑杆下滑到消防云梯上逃生。

为了安全,被困人员滑到云梯顶端的速度不能太大,通常滑杆由AO、OB两段直杆通过光滑转轴在O处连接,滑杆A端用挂钩钩在高楼的固定物上,且可绕固定物自由转动,B端用铰链固定在云梯上端,且可绕铰链自由转动,以便调节被困人员滑到云梯顶端的速度大小。

设被困人员在调整好后的滑杆上下滑时滑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不变,被困人员可看作质点、不计过O点时的机械能损失。

已知AO长L1=6m、OB长L2=12m、竖直墙与云梯上端点B的水平距离d=13.2m,被困人员安全带上的挂钩与滑杆AO间、滑杆OB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5/6。

被困人员到达云梯顶端B点的速度不能超过6m/s,取g=10m/s2。

(1)现测得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o,请分析判断被困人员滑到B点是否安全。

(sin37o=0.6,cos37o=0.8)

(2)若云梯顶端B点与竖直墙间的水平距离保持不变,求能够被安全营救的被困人员与云梯顶端B的最大竖直距离。

(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24,(20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光滑且不计电阻的两道金属导轨,宽都为L=1m,上方安装有一个阻值R=1Ω的定值电阻。

两根质量都为m,电阻都为r,完全相同的金属杆靠在导轨上,金属杆与导轨等宽且与导轨接触良好,虚线下方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

将金属杆1固定在磁场的上边缘,金属杆2从磁场边界上方ho=0.2m处由静止释放,进入磁场后恰作匀速运动,求:

(l)金属杆的质量m为多大?

(2)将金属杆1仍然固定在磁场上边缘,金属杆2从磁场边界上方h=0.15m高处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匀速,此过程整个回路中产生了0.05J的热量,则此过程流过电阻R的电量为q为多少?

(3)金属杆2仍然从离开磁场边界h=0.15m高处静止释放,在进入磁场的同时静止释放金属杆1,两金属杆运动了一段时间后都开始了匀速运动,试求出金属杆1和金属杆2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两个电动势分别为E1、E2不同的电源串联时,电路中总的电动势E=E1+E2)。

25.(22分)如图所示,AB是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相距为2L,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在两板间形成电场强度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

A板上有一小孔(它的存在对两板间匀强电场分布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孔中有一条与板垂直的水平光滑绝缘轨道,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在外力作用下静止在轨道的中点P处。

一自然长度为L的轻弹簧左端固定在距A板左侧L处挡板上,右端固定一块轻小的绝缘材料制成的薄板Q。

撤去外力释放带电小球,它将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穿过小孔后(不与金属板A接触)与薄板Q一起压缩弹簧,由于薄板Q及弹簧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可认为小球与Q接触过程中不损失机械能。

小球从接触Q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第一次把弹簧压缩至最短,然后又被弹簧弹回。

由于薄板Q的绝缘性能有所欠缺,使得小球每次离开Q瞬间,小球的电荷量都损失一部分,而变成刚与Q接触时小球电荷量的1/k(k>l)。

求:

(l)弹簧第一次压缩到最左边时的弹性势能;

(2)小球在与B板相碰之前,最多能与薄板Q碰撞多少次;

(3)设A板的电势为零,当k=2、且小孔右侧的轨道粗糙与带电小球间的滑动摩擦力FJ=

时,求带电小球初、末状态的电势能变化量。

26.(14分)

I.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D同主族;又已知B和A可形成组成为BA的化合物,其中A的化合价为-1,B和C可形成组成为B2C2的化合物,A、B、C形成的单核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1)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B、C、D可形成组成为BDC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水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B2C2在酸性条件下可形成具有二元弱酸性质的物质,该弱酸性物质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时可生成一种酸式盐,该酸式盐的电子式为。

II.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存在。

但是自1971年斯图杰尔和阿佩里曼(美)成功地合成了次氟酸后,这种论点被剧烈地动摇了。

他们是在0℃以下将氟化物从细冰末的上面通过,得到毫克量的次氟酸。

已知次氟酸的分子构成与次氯酸相仿。

⑴次氟酸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⑵下面给出了几个分子和基团化学键的键能(E):

H2

O2

F2

O-H

O-F

H-F

E/(kJ/mol)

432

494

155

424

220

566

请计算反应:

2HFO=2HF+O2的反应热(△H)的近似值为kJ/mol。

⑶次氟酸刹那间能被热水所分解,生成一种常见的物质H2O2,写出次氟酸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1986年,化学家KarlChriste首次用2K2MnF6+4SbF5===4KSbF6+2MnF3+F2↑化学方法制得了F2。

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从价变为价,若反应中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的F2,则有mol电子发生转移。

27.(15分)生物质资源是一种污染小的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的主要转化途径及主要产物如下图。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质能,本质上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b.由纤维素水解获得的乙醇作燃料是利用了生物质能

c.生物质裂解获得的汽油、柴油等属于纯净物

d.由植物秸杆等厌氧发酵获得的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2)由生物质能获得的CO和H2,可以合成甲醇和二甲醚(CH3OCH3)及许多烃类物质。

当两者1∶1催化反应,其原子利用率达100%,合成的物质可能是。

a.汽油b.甲醇c.甲醛d.乙酸

(3)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

CO(g)+2H2(g)

CH3OH(g)△H=-90.8kJ·mol-1。

若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CO、2molH2

1molCH3OH

2molCO、4molH2

CH3OH的浓度(mol/L)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Q1kJ

吸收Q2kJ

放出Q3kJ

平衡常数

K1

K2

K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1=c2b.2Q1=Q3c.K1=K3d.α2+α3<100%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CO和H2催化合成二甲醚的反应为:

3H2(g)+3CO(g)

CH3OCH3(g)+CO2(g)

①若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H2、3molCO、1molCH3OCH3、1molCO2,经一定时间达到平衡,并测得平衡时混合气体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时的1.6倍。

则:

①反应开始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

v(正)____v(逆)(填“>”、“<”或“=”),理由是

平衡时n(CH3OCH3)=mol。

②右图为绿色电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b电极是极;

a电极的反应式为。

28.(15分)实验室用铜制取硫酸铜,将适量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

(1)为了节约原料,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最佳为:

为了吸收该反应中产生的尾气,请选择下列中合适的装置。

 

(2)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

以空气为氧化剂法

方案1:

以空气为氧化剂。

将铜粉在仪器B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

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

向反应液中加少量FeSO4,即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

反应完全后,加物质甲调节pH,铁元素全部沉淀(一般认为铁离子的浓度下降到10-5mol·L-1,就认为沉淀完全),然后过滤、浓缩、结晶。

已知:

Ksp[Cu((OH)2]≈10-22,Ksp[Fe((OH)2]≈10-16,Ksp[Fe((OH)3]≈10-38

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开始加入的铜粉为3.2g,最后所得溶液为500mL,溶液中含有铁元素0.005mol。

①方案1中的B仪器名称是。

②为了使铁元素全部沉淀,应调节pH至少为_________。

③方案2中甲物质可选用的是。

A、CaOB、NaOHC、CuCO3D、Cu2(OH)2CO3E、Fe2(SO4)3

④反应中加入少量FeSO4可加速铜的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第二组: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

将3.2g铜丝放到45mL1.5mol·L-1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

加入18mL10%的H2O2,反应0.5h,升温到60℃,持续反应1h后,过滤、蒸发浓缩、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10.5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⑤反应时温度控制在50℃~60℃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⑥本实验CuSO4·5H2O的产率为。

29.(14分)高分子材料M在光聚合物和金属涂料方面有重要用途,M的结构简式为:

工业上合成M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已知:

A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其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43倍,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为3:

1。

它与Na或Na2CO3都能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1)A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字母)。

a.工业上,B主要通过石油分馏获得

b.C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不包括C)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