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5375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docx

甲醇项目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

空压站岗位操作法(草稿)

 

编制:

审核:

批准:

一、岗位任务和范围:

-3-

1.1岗位管辖范围:

-3-

1.2岗位任务:

-3-

二、工艺流程说明和示意图:

-3-

三、岗位主要设备参数:

-5-

四、岗位工艺指标:

-6-

五、原始操作步骤-7-

六、正常开停车步骤和紧急停车:

-8-

七、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9-

八、巡回检查制度:

-14-

九、岗位责任制:

-14-

十、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5-

十一、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16-

十二、安全注意事项:

-16-

空压站岗位

一、岗位任务和范围:

1.1岗位管辖范围:

界区内所有管道、设备、阀门、电气及仪表等均属于本岗位管辖范围。

1.2岗位任务:

将空气经压缩、冷却、除水、除尘后,为用户提供无油、无尘露点为-40℃、压力为0.8MPa的仪表用空气。

将合格氮气经压缩、冷却、过滤后为各用户提供压力为0.8MPa的氮气。

二、工艺流程说明和示意图:

本岗位是甲醇生产的辅助装置,主要是为全厂气动仪表提供所需无油、无尘、露点为-40℃的仪表空气和合成压缩干气密封所需的压缩氮气以及原始开车所需的开工氮气等。

空气经空压机压缩,冷却器降温后经过滤,进入无热再生吸附式空气干燥装置,除掉空气中的大部分水分后,经过滤器滤除掉机械杂质、油滴,进入仪表空气缓冲罐,由控制阀经外管线送至各个用户。

合格的氮气由氮压机压缩,冷却器冷却后,经过滤器滤除掉机械杂质、油滴,进入氮气缓冲罐,经稳压后送至各个用户。

螺杆式空压机原理:

1、吸气过程:

螺杆式的进气侧吸气口,必须设计得使压缩室可以充分吸气,而螺杆式压缩机并无进气与排气阀组,进气只靠一调节阀的开启、关闭调节,当转子转动时,主副转子的齿沟空间在转至进气端壁开口时,其空间最大,此时转子的齿沟空间与进气口之自由空气相通,因在排气时齿沟之空气被全数排出,排气结束时,齿沟乃处于真空状态,当转到进气口时,外界空气即被吸入,沿轴向流入主副转子的齿沟内。

当空气充满整个齿沟时,转子之进气侧端面转离了机壳之进气口,在齿沟间的空气即被封闭。

2、封闭及输送过程:

主副两转子在吸气结束时,其主副转子齿峰会与机壳闭封,此时空气在齿沟内闭封不再外流,即封闭过程。

两转子继续转动,其齿峰与齿沟在吸气端吻合,吻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

3、压缩及喷油过程:

在输送过程中,啮合面逐渐向排气端移动,亦即啮合面与排气口间的齿沟间渐渐减小,齿沟内之气体逐渐被压缩,压力提高,此即压缩过程。

而压缩同时润滑油亦因压力差的作用而喷入压缩室内与室气混合。

4、排气过程:

当转子的啮合端面转到与机壳排气相通时,(此时压缩气体之压力最高)被压缩之气体开始排出,直至齿峰与齿沟的啮合面移至排气端面,此时两转子啮合面与机壳排气口这齿沟空间为零,即完成排气过程,在此同时转子啮合面与机壳进气口之间的齿沟长度又达到最长,又进行吸气过程。

三、岗位主要设备参数:

3.1仪表空气贮罐(F16801)

立式;外形尺寸:

Φ2400×6185;容积:

25m3;

操作温度:

40℃;操作压力:

0.8MPa

3.2压缩氮气贮罐(F16802)

立式;外形尺寸:

Φ2400×6185;容积:

25m3;

操作温度:

40℃;操作压力:

0.8MPa

3.3无热再生吸附式干燥器(X16801)

额定处理气量:

14m3/min;再生气耗量:

<6%额定处理气量;再生方式:

无热再生;进气压力:

0.8MPa;进气温度:

40℃;成品气露点温度:

-40℃

附:

精密过滤器(A级)

空气处理器:

17.0Nm3/min;过滤精度:

≤0.01um;出气量:

0.01PPm

附:

前置过滤器(C级)

空气处理量:

17.0Nm3/min;过滤精度≤3um;出气含油量:

5PPm

附:

后置过滤器(T级)

空气处理量:

17.0Nm3/min;过滤精度≤1um;出气含油量:

1PPm

3.4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水冷式)(J16801A/B)

排气量:

12m3/min;进气温度:

常温;排气温度:

40℃;额定排气压力:

0.7MPa(g);额定功率:

75kw;电压(V)/频率(Hz)380V

3.5螺杆式氮气压缩机(风冷式)(J16802A/B)

排气量:

6.0m3/min;进气温度:

常温;排气温度:

40℃;额定排气压力:

0.75MPa(g);额定功率:

37kW;电压(V)/频率(Hz)380/50;需在螺杆空压机的基础上改造,增加氮气;进口管,管径为DN200。

附:

精密过滤器(A级)

空气处理量:

11.0Nm3/min;过滤精度≤0.01um;出气含油量:

0.01PPm

附:

前置过滤器(C级)

空气处理量:

11.0Nm3/min;过滤精度≤3um;出气含油量:

5PPm

四、岗位工艺指标:

4.1仪表空气:

露点温度≤-40℃;

缓冲罐压力:

0.7MPaG;温度40℃

4.2氮气:

缓冲罐压力:

0.7MPaG;

温度:

40℃;含量:

≥99.99%

五、原始操作步骤:

5.1卸除所有垫木(为避免运输途中震动引起机组损坏,机组内垫有防垫木)

5.2接上电源线及接地线,测试主电压是否正确,三相电源线是否有误。

5.3检查油气分离器中油位应在两红线之间。

5.4若交货很久才试车,应从进气口(卸载阀)内加入0.5升左右润滑油,并用手转动空压机数圈,以防止启动时压缩机内缺油烧损,特别注意不可让异物掉入压缩机主机体内,以免损坏压缩机。

5.5电机单体试运转4小时,并记录轴瓦温度。

确认瓦温正常。

5.6压缩机联动试运转。

记录轴瓦温度、排气量、排气温度。

5.6.1打开供、排气阀。

5.6.2拆除所有精密过滤器,并按管段吹扫管管道或接临时管线系统吹扫。

压缩气体吹除附属设备及管道(去除设备及管道内残留的水分、机械杂质和灰尘)。

吹刷情况的检查,可用沾湿的白纸滤纸或脱脂棉花放在吹刷出口处,经5分钟,干净无明显的机械杂质为合格。

5.6.3待吹除完毕后停机,并将所有精密过滤器复原。

最后,开机联动试运转。

记录各参数,取样分析露点、杂质粒径及残油率。

5.7注意事项:

a、开机时关闭压缩机手动排污阀;b、开机注意,先确定供气阀门是否打开再启动机器;c、检查记录表各工艺参数及分析是否正常;d、压缩机组首次运转500小时,需要更换螺杆冷却油和油过滤器。

注:

主机严禁倒转(正常停机情况发现1—2圈倒转确认属正常情况)

六、正常开停车步骤和紧急停车:

6.1正常开车:

首先打开压缩机进口阀,关闭油气分离器排污阀,打开压缩机出口阀。

开车前,先点启动按钮1—2次(即5秒钟左右)。

油位下降后方可开机(注意频繁启动会造成注油太多,加重启动负载)。

之后按下启动按钮,压缩机开始加载运行。

a、空气流程时:

压缩空气进入储气罐F17107B/C,打开储气罐出口阀,压缩空气进入过滤器L17108A/B后,经无热再生干燥器D17102。

无热再生干燥器开机:

干燥机通入0.7MPa压缩空气,须(打开8旁通阀)待A、B两塔压力相等并静止后再接通程控器电源,并按“启动按钮”干燥机即开始全自动工作。

(程控器数字显示半周期工作时间)。

再进入过滤器L17108C/D。

打开仪表空气贮罐F17104进口阀,待压力稳定在0.7MPa后开仪表空气贮罐出口阀,同时调整空气流量20.5m3/min。

b、氮气流程时:

压缩氮气进入储气罐F17107A/B/C,打开储气罐出口阀,压缩氮气进入过滤器L17109A/B/C后,打开压缩氮气贮罐F17103进口阀,待压力稳定在0.7MPa后开压缩氮气贮罐出口阀,同时调整空气流量20.5m3/min。

注意:

开车后应检查油位计油位是否在两红线之间;观察各仪表及指示灯是否正常,压力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常声音,是否有漏油等现象;若有异常,请立即停车检查。

6.2正常停车:

单螺杆压缩机按下停车按钮后,经延时卸载后才会停车!

然后关闭压缩机空气出口阀,打开分离器排污阀。

空气流程再关闭干燥机进气阀门,按“停止按钮”,程控器即停止工作。

注意:

正常运行时,严禁采用紧急停车按钮,否则会造成机组严重损坏。

6.3紧急停车: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紧急停车:

(1)精密过滤器不能排出残油,残油率超标;

(2)空分来氮气压力突然变小,不能满足氮气用户使用;

(3)主控线停电,关闭供、送气阀门。

之后,依然按正常停机操作。

七、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7.1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处理

7.1.1特别注意:

排除故障前必须切断压缩机的电源,压缩机系统压力释放为零。

7.1.2压缩机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处理

7.1.2.1故障现象:

压缩机无负荷运转

产生原因:

①最小压力阀漏气;

②三通电磁阀故障;

③放空阀不关闭,失灵;

④压力控制器失灵;

⑤油气分离器与卸荷阀间的控制管道上有泄漏;

⑥卸荷阀不开启

排除方法:

①检查阀瓣,修复或更换;

②检查电路,修复或更换;

③检查放空阀,修复或更换;

④检查压力控制器,修复或更换;

⑤检查管道及联接处,若发现泄漏,则即时修复;

⑥拆开卸荷阀进行检查,修复或更换

7.1.2.2故障现象:

压缩机超负荷运转,安全阀已开启

产生原因:

①油分芯堵塞;

②三通电磁阀不开闭;

③压力控制器失灵或其整定值高于安全阀的整定值;

④压力控制器的进气头漏气;

⑤放空阀失灵打不开;

⑥卸荷阀不关闭。

排除原因:

①超过使用周期需更换;

②检修电路,修复或更换;

③检查压力控制器,重新调整或修复或更换;

④检查是否漏气,若有问题应及时处理;

⑤检查放空阀,修复或更换;

⑥拆开卸荷阀进行检查(拆卸时应注意两边的螺栓应交替旋松,里边有弹簧),修复或更换。

7.1.2.3故障现象:

耗油过多压缩气体中含量过高

产生原因:

①频繁卸荷

②油位过高

③油气分离器滤芯回油管接头中的节流孔阻塞

④泡沫过多,润滑油牌号不符

⑤油气分离器滤芯失效

排除方法:

①反比例阀开大;

②关机卸压后,放掉多余的润滑油;

③清洗节流孔;

④更换合格润滑油;

⑤更换滤芯。

7.1.2.4故障现象:

停机时空气滤清器中有气体油雾喷出

产生原因:

①排气单向阀泄漏或损坏;

②断油阀泄漏或损坏;

③最小压力阀泄漏;

④放空阀未放空。

排除方法:

①检查单向阀,修复或更换,同时应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

②检查断油阀,修复或更换,同时应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

③检查最小压力阀,修复或更换;

④检查放空阀,修复或更换。

7.1.2.5故障现象:

排气量和排气压力都不能达到规定值

产生原因:

①耗气量超过排气量;

②空气滤清器阻塞;

③油气分离器与卸荷阀间的控制管道上有泄漏;

④放空失灵;

⑤卸荷阀不全开;

⑥安全阀泄漏;

⑦压缩机出现故障。

排除方法:

①检查排气管道系统是否有泄漏处,否则应添置压缩机;

②检查空气滤清器,修复或更换;

③检查管道联接处,若发现泄漏,则应及时修理;

④拆卸空气过滤器与卸荷阀之间的连接管,如果压缩机负荷运行时漏气,则应更换放空阀;

⑤拆开卸荷阀进行检查(拆卸时应注意两边的螺栓应交替旋松,里面有弹簧)修复或更换;

⑥检查安全阀,修复或更换;⑦与制造商联系协助修理。

7.1.2.6故障现象:

高温指示灯亮,运转温度过高或停车

产生原因:

①空间散热效果不好;

②油冷器器内、外表面堵塞;

③油位过低,油量不足;

④温度控制器设定值不符;

⑤断油阀失灵,阀处于关闭状态;

⑥油滤清器堵塞。

排除方法:

①改善机房通风条件,清洁散热器的散热面;

②检查油冷器内部,清洁冷却器;

③加油至规定位置;

④调整至规定位置,但不允许调高;

⑤检查断油阀,修复或更换;更换油滤清器。

⑥更换油滤清器。

7.1.2.7故障现象:

压力达不到上压调整值不卸载停机,压力仍然上升,安全阀泄放

产生原因:

①压力控制器失灵;

②放空阀失灵不放气;

③卸荷阀不能完全关闭;

④油气分离芯不断开;

⑤加载电磁阀不断开。

排除方法:

①检查压力控制阀,修复或更换;

②检查放空阀,修复或更换;

③拆开卸荷阀进行检查(拆开时注意两边的螺栓应交换旋松,里面有弹簧)修复或更换;

④检查,更换油气分芯;

⑤需清洗或更换。

7.1.2.8故障现象:

加载后安全阀马上泄放

产生原因:

①安全阀失灵;

②最小压力阀失灵。

排除方法:

①检查安全阀,修复或更换;

②检查最小压力阀,修复或更换。

7.1.3电气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及修理

7.1.3.1故障现象:

无法启动

产生原因:

①启动按钮不闭合;

②停机按钮不断开;

③保险丝烧坏;

④急停按钮未复位;

⑤相序不对或缺相;

⑥PLC损坏;

⑦电压太低;

⑧电动机故障;

⑨压缩机主机故障;

⑩交流接触器损坏。

排除方法:

①维修更换;

②维修更换;

③检查原因,更换保险丝;

④检修按钮;

⑤相序指示灯(红)亮,检查电源相序是否出错或缺相;

⑥检查PLC,修复或更换;

⑦检查电源线路,调整电压;

⑧检查电动机,修复或更换;

⑨与制造商协助修理;

⑩检查交流接触器,修复或更换。

7.1.3.2故障现象:

运转电流高,压缩机自动跳闸

产生原因:

①电压过低;

②排气压力过高;

③压缩机主机故障;

④润滑油牌号不符;

⑤油气分离器滤芯堵塞;

⑥熔断开关配置太小。

排除方法:

①检查电源线路,调整电压排气;

②检查压力表,调整压力控制器;

③与制造商协助修理;

④检查润滑油,更换合格牌号;

⑤检查油气分离器再清洁或更换滤芯;

⑥检查开关额定过载电流,或更换。

7.2无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故障分析及排除

故障:

干燥机两筒不能正常切换

产生原因:

①程序控制器失效。

指示灯不亮,电磁阀不工作。

(用铁器碰电磁头无吸引力);

②消音器堵塞,当电磁阀开启之后,高压筒卸压时气流受阻,致使受压差驱动的梭阀不能及时切换,变成三通,主气流从电磁阀短路,经消声器排入大气,使两筒压力同时下降。

(限用一个梭阀代二个单向阀结构);

③电磁阀不能工作(常闭)。

电磁阀线圈损坏或先导节流小孔堵塞。

造成该故障阀一侧筒体始终处于高压状态;

④梭阀卡住或严重泄漏,主气流外泄,压力下降(限用一个梭阀代二个单向阀结构);

⑤电磁阀膜片破裂,该阀一侧筒体不能保压(均压时,压力不上升,工作时主气流短路外泄,压降);

⑥节流阀开启不到位。

在均压程序结束时,低压筒压。

处理方法:

①按电器控制部分使用说明书检查接头和易损件,更换元件或线路板;

②卸下消声器,若设备恢复正常切换,则应更换消声器或反吹清洗后再装上使用;

③检查电磁阀头接线及吸引力,清除小孔通道异物;

④检查阀腔内无异物,在长期停机或过饱和情况下容易发生铝胶结和阀件锈蚀;

⑤拆开阀盖,更换膜片;

⑥逆时针旋转节流阀,加大再生气量,直至两筒均压相等。

八、巡回检查制度:

8.1巡回检查每小时一次,对主要指标及设备进行检查。

生产不正常或有异常情况时,要增加巡检率。

8.2要按巡检路线进行全面认真巡检,要做到勤听,勤摸,勤看。

8.3巡检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处理,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记录在案,并交接清楚,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8.4巡检路线

操作室→压缩机本体→各出口缓冲器→各级过滤器→无热再生干燥器→操作室

 

九、岗位责任制:

9.1严格执行和遵守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各项生产制度,集中思想,精心操作,不擅离岗位。

9.2负责本岗位的各种开、停车、正常操作及事故处理。

9.3负责本岗位的各种所属设备设备、机器、管道、仪表、阀门等的维护保养工作。

9.4按时、按要求准确填写岗位操作记录报表,如实反映岗位工艺及设备的生产状况,并按时向调度及有关岗位通报有关生产数据。

9.5主动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6保持总控室和现场通讯畅通。

9.7杜绝脱岗、串岗失去联系。

9.8现场要服从总控主操指挥。

9.9负责对徒工及培训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技术辅导工作。

9.10负责岗位所管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搞好岗位文明生产。

十、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为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坚持“预防为主”和“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保证设备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转,特制定本制度。

10.1操作人员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正确使用和维护好设备。

10.2操作人员通过岗位练兵和培训,对使用的设备,做到“四懂”、“三会”,经过考试合格,发给证书才能持证单独操作设备。

10.3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10.3.1严格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车。

10.3.2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10.3.3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

10.3.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10.3.5保持设备干净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

10.4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和通知值班长及有关岗位,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

未处理的缺陷须做好记录,并向下一班交代清楚。

 

十一、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润滑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为减缓磨损,提高设备效率,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设备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11.1按设备润滑规定做到“五定”、“三级过滤”,具体内容是:

“五定”:

定点:

按日常的润滑部位注油,不得遗漏。

定人:

设备的日常加油部位,由操作工负责,定期加油部位,由保养工负责。

定质:

按设备要求选定润滑油(脂)品种,质量要合格。

润滑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清洁无杂物,方可加入润滑部位。

禁止乱用油(脂)或用不干净的油(脂)。

定时:

对设备的加油部位,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加油、清洗或更换新油。

定量:

按设备标定的油位和数量,加足所选定的润滑油(脂)。

“三级过滤”:

一级过滤:

领油大桶到固定贮油箱;

二级过滤:

贮油箱到油壶;

三级过滤:

油壶到润滑部位。

11.2自动注油装置,要经常检查油位、油温、油压、注油量,发现不正常,应及时处理。

 

十二、安全注意事项:

12.1注意各压缩机出口气体温度,出现温度过高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调整。

检查冷却水的回水温度和风冷器的风机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12.2各级过滤器和缓冲器排污时要缓慢操作,切忌开关过猛造成意外事故。

排污操作时,要将临时排污口固定,严禁将排污口对人进行排污。

12.3各压缩机和缓冲罐不得超压运行,安全阀在超过整定压力而没有起跳时应及时校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