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5693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教案

  篇一: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生好问、不

  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

  挂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

  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生好问、

  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

  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

  

(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张家港历史文化的文章。

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

  准备?

  

(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收

  集有关资料等)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

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

在干什么?

(2)圆形图上的女同

  学在干什么?

态度怎样?

(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

  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

在干什么?

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

是从哪儿看出来

  的?

  

(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可以通过

  看报刊、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

  来收集资料呢?

(小组讨论,交流)

  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笔记。

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

  分门别类地摘抄。

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

(2)制作资料卡片。

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

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

(4)编辑剪报。

把收集到的

  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三、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

  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2.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观摩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

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三、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贵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

  料的习惯

  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

从哪里看出来?

图上有哪些人?

分别在干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

怎么知道的?

有哪些人?

他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

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

老师呢?

  (5)看第5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

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

同学在干什么?

老师又分矧在做什么?

  四、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

  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

?

一句话,问所

  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卜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

  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五、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1、我们爱你啊,

  一、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

  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

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

  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小结:

  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特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

  4.从诗句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讨论,小结:

  第一段(第1节)

  第二段(第2—6节)

  第三段(第7节)

  5.朗读全诗,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

理解:

“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

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

2)“啊,我们爱你,!

”这句诗

  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自己小声说一说。

  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并在读悟的基础上,

  各抒己见,谈自己对祖国的感情,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又激发他们热爱伟

  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小节。

  1)朗读并理解词语:

清奇俊秀浓妆淡抹

  飘渺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

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第3节:

介绍祖国名产。

着重理解:

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

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

结合图或录像简介:

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

  滩。

理解词语“巍峨”。

  第5节:

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

结合图片介绍战国编钟。

理解:

“新歌”指什

  么?

“滚滚春潮”、“希望之火”又各是什么意思?

  第6节:

伟大的民族精神。

理解: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

  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

(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例说说从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这些伟大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

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在全诗中的作用。

(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地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

  们说说,共同感受一下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以进一步激发爱国之情。

  附板书:

  1我们爱你啊,

  山河无比壮丽

  “我们爱你,”(幅员辽阔)物产闻名世界“我

  们爱你,”文化古老灿烂

  民族风物迷人(奋发开拓)民族精神伟大

  教学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教育,犹如在学生与教学内容

  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会使他们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郑成功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

  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

  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

  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

(板书课题:

郑成功)2.听说过郑成功

  吗?

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

  ⑵注意字型。

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

  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

(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

  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

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

(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

  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

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

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

  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篇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学科课程课程标准摘要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探索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形成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课程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2、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

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

猜猜我是谁。

  2.谈话:

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

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

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

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

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

你是怎样排的?

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

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1.讲述:

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

  2.小结:

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

你们想测量吗?

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

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4.出示思考题:

  

(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5.汇报:

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

怎样测量?

  6.小结:

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

身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其它项目,请组长负责。

  三、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1.提出要求:

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2.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谈话: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4.提问: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四、总结、拓展

  1、谈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我们成长的痕迹除了课上研究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寻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在长大身体发生变化能力不断提高

  篇三:

苏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

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备课教案

  1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11可爱的地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1.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

  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

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

  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

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

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

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介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

  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

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活动:

《科学畅想,遨游太空》

  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

必须反映的内容是:

地球形状特点,宇宙中的星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2.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