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578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0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字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字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字母.docx

《字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字母.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字母.docx

字母

 

希腊字母表查询

 

 

序号

大写

小写

英文注音

国际音标注音

中文读音

意义

1

Α

α

alpha

a:

lf

阿尔法

角度;系数

2

Β

β

beta

bet

贝塔

磁通系数;角度;系数

3

Γ

γ

gamma

ga:

m

伽马

电导系数(小写)

4

Δ

δ

delta

delt

德尔塔

变动;密度;屈光度

5

Ε

ε

epsilon

ep`silon

伊普西龙

对数之基数

6

Ζ

ζ

zeta

zat

截塔

系数;方位角;阻抗;相对粘度;原子序数

7

Η

η

eta

eit

艾塔

磁滞系数;效率(小写)

8

Θ

θ

thet

θit

西塔

温度;相位角

9

Ι

ι

iot

aiot

约塔

微小,一点儿

10

Κ

κ

kappa

kap

卡帕

介质常数

11

Λ

λ

lambda

lambd

兰布达

波长(小写);体积

12

Μ

μ

mu

mju

磁导系数;微(千分之一);放大因数(小写)

13

Ν

ν

nu

nju

磁阻系数

14

Ξ

ξ

xi

ksi

克西

 

15

Ο

ο

omicron

omik`ron

奥密克戎

 

16

Π

π

pi

pai

圆周率=圆周÷直径=3.141592653589793

17

Ρ

ρ

rho

rou

电阻系数(小写)

18

Σ

σ

sigma

`sigma

西格马

总和(大写),表面密度;跨导(小写)

19

Τ

τ

tau

tau

时间常数

20

Υ

υ

upsilon

jup`silon

宇普西龙

位移

21

Φ

φ

phi

fai

佛爱

磁通;角

22

Χ

χ

chi

phai

西

 

23

Ψ

ψ

psi

psai

普西

角速;介质电通量(静电力线);角

24

Ω

ω

omega

o`miga

欧米伽

欧姆(大写);角速(小写);角

查看文章

 

希腊字母表及其读音与意义

2007年05月21日星期一下午12:

44

由于希腊字母在现代已经超越了希腊民族的局限而成为了国际性的符号(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尤其在土木工程,材料学、土力学、水力学及相应设计课程里作为科学符号多而杂,初学者很难对其读音和书写准确掌握,所以本文编辑了希腊字母有关历史和读音、书写,以便初学和自学者在掌握这些符号的基本读写后尽快能熟悉其在专业中的意义!

一:

希腊字母表

二:

有关希腊语

希腊语是印欧语系独立的一支,作为古希腊文明的载体,作为文学、哲学、科学、宗教等众多领域使用的语言,它的灿烂光辉举世罕见。

古希腊语是极少数至今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被学习和使用的古典语言之一。

“希腊”的中文名字不是来自英语Greece,而是来自Hellas这个诗歌语汇。

此举与希腊这个艺术的国度是多么相称啊!

讲希腊语的民族在大约4000年前从巴尔干半岛来到希腊半岛及附近地区。

他们的语言分化为4种方言:

伊奥里亚、爱奥尼亚、阿卡迪亚-塞浦路斯和多利安方言。

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大约公元前9世纪的作品,使用的是爱奥尼亚方言。

由爱奥尼亚方言发展为雅典语——古希腊语的主要形式和共同语Koine的基础。

《圣经》的《旧约全书》在公元前3-公元前2世纪译为Koine;《新约全书》则是直接用Koine写作的。

信仰东正教的人们现在还在使用这种古典语言的《圣经》。

现在使用希腊语的国家包括希腊、塞浦路斯、意大利、阿尔巴尼亚、土耳其等,以希腊语为母语的人有1500多万。

      我们对希腊字母并不陌生,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学等学科都广泛使用希腊字母。

读过初中的人对“阿尔法”、“贝塔”、“伽玛”……早已耳熟能详。

《新约》里,神说: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嘎。

我是始,我是终。

”在希腊字母表里,第一个字母是“阿尔法”(阿拉法),代表开始;最后一个字母是“欧美噶”(俄梅嘎),代表终了。

这正是《新约》用希腊语写作的痕迹。

罗马帝国时代,希腊语是继拉丁语之后的第二语言。

它在教育领域的地位至今仍然在欧美国家的大学里延续。

      希腊字母并不神秘,就像阿拉伯文、俄文字母一样,只是符号不同,标音的性质是一样的。

阿拉伯文没有元音字母。

希腊字母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元音的字母。

俄文、新蒙文等使用的基里尔字母和格鲁吉亚语字母都是由希腊字母发展而来,学过俄文的人使用希腊字母会觉得似曾相识。

希腊字母进入了许多语言的词汇中,如delta(三角洲)这个国际语汇就来自希腊字母Δ,因为Δ是三角形。

       希腊字母原来有26个,大约在荷马时代减少了2个,雅典人的字母本来没有Η和Ω,是公元前403年增加的。

那时定型的字母表一直使用到现在。

全世界这么稳定而且悠久的文字是极少的。

希腊文最早是从右向左横写,与阿拉伯文一致。

之后有过向左与向右并存的情形,从右写到左,下一行有时不是从右端开始,而是从左端开始。

玛雅铭文中这种行款很常见,甲骨文里也有这样的行款。

最后,希腊文只使用从左到右一种行款,这是西方文字的书写习惯。

三:

希腊字母的读音(根据读音人的民族与母语)规定:

其读音要分为:

1.在语言学内部讨论古代语言发音时的为引用希腊语发音而采取的语言学式的发音;

2.作为纯粹的科学符号的发音。

对于上述“1.”

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标准。

大家知道,希腊字母名称的拉丁转写法实际上就是最接近于古希腊占统治地位的方言的字母读音的。

其对应为:

α Α alpha/alpha/    h表示送气音,在古希腊语中尚没有音位/f/,所以/pha/的发音类似普通话的“趴”。

β Β beta    /be:

ta/    /e:

/表示长元音,/e/的发音不是英语D.J.音标里的[e],而类似K.K.音标里的/e/或者法语的/e/。

/t/不送气,所以/ta/类似普通话“搭”而不是“他”。

γ Γ gamma/gam:

a/ /m:

/表示长辅音,即在发辅音时,其持阻阶段应该适当延长,然后再做除阻动作。

δ Δ delta    /de:

lta/

ε Ε epsilon    /epsilo:

n/     /o/的发音要比英国英语字母组合au的发音更闭一些。

ζ Ζ zeta     /ze:

ta,dze:

ta/     /z,dz/浊的塞音或塞擦音。

η Η eta/e:

ta/                   第一个音节为长音。

θ Θ theta/the:

ta/             /th/表示送气音,t为齿化的(dentalised)塞音,而不是英语里的/t/,类似汉语里的t,但要更紧一些。

ι Ι iota/jo:

ta,io:

ta/         

        

κ Κ kappa/kap:

a/            /p:

/表示长辅音,其描述类似/m:

/,前一个p类似于英语里“失去爆破”或者汉语粤方言中的塞音韵尾/-p/,/k/不送气。

λ Λ lambda/lambda/      

μ Μ my/my:

/                 /y:

/是长元音,类似汉语的“淤”以及法语字母u单独存在时的发音。

ν Ν ny/ny:

/

ξ Ξ xi/ksi:

/

ο Ο omicron/omikro:

n/     micron表示“小”,所以是“短o”的意思。

π Π pi/pi:

/       /p/不送气,所以应该类似“逼”而不是“批”。

ρ Ρ rho/rho:

/    /rh/实际上表示清化的擦颤音,这里打不出来,姑且用这个组合吧。

据说捷克语里有,这就是为什么Dvorak被翻译为“德沃夏克”而不是“德沃拉克”的原因。

据说古希腊语有两个颤音,一个是词头的擦颤音,一个是词尾的成音节的真正浊颤音,所以希腊字母标里有两个rho,一个只用在词头,一个只用在词尾。

σ Σ sigma/sigma/     /s/为齿化的,类似汉语的s-,而不是英语的[s]。

与rho类似希腊字母表里也有两个sigma,一个在词头,一个在词尾,据说在词尾的也能成音节,会不会读得象汉语的“丝”一样就不得而知了。

τ Τ tau/tau,tay?

/      后面一部分得读音不得而知,/u/还是/y/?

/t/不送气,所以应该类似“搭屋”/“搭淤”,而非“套”。

υ Υ ypsilon/y:

psilo:

n/      /y/类似汉语的“淤”而非“乌”,拉丁语里没有这个音,所以字母命名为igraeca,即“希腊的i”的意思。

与/i/部位相同,但是圆唇元音。

φ Φ phi/phi:

/       /ph/表示送气音,所以应该类似“批”。

χ Χ chi/khi:

/        c在古代拉丁语里的读音总是为/k/,/kh/为送气音。

ψ Ψ psi/psi:

/

ω Ω omega/o:

me:

ga/     /o:

/是长音,因为mega表示大的意思,即“大的o”

至于“2.”所指的“作为纯粹的科学符号的发音”,那就怎么方便怎么来了。

跟英国人按英语发音读,跟法国人按法语发音读,等等。

四:

希腊字母的书写

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Latinalphabet或Romanalphabet)是当今三个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字符号(华夏汉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之一,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字母文字系统。

也叫“罗马字母”。

拉丁文的字母。

约公元前7~前6世纪时,从希腊字母通过伊特拉斯坎(Etruscan)文字(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媒介发展而成。

成为罗马人的文字,并随着罗马的对外征服战争,拉丁字母作为罗马文明的成果之一也被推广到了西欧广大地区。

最初只有二十个,古代拉丁语和古汉语一样,书写时没有标点,且只有大写字母,后来增加到二十六个。

字母GJKVW等都是在其使用和发展中——特别是语音的变化——逐渐出现的。

同时,为了书写方便也出现了小写字母和各种书写字体。

由于形体简单清楚,便于认读书写,流传很广,成为世界最通行的字母。

中国汉语拼音方案已采用拉丁字母,各少数民族创制或改革文字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

拉丁字母表:

大写: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小写: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拉丁字母起源于图画,它的祖先是复杂的埃及象形字。

大约6000年前在古埃及的西奈半岛产生了每个单词有一个图画的象形文字。

经过了腓尼基亚的子音字母到希腊的表音字母,这时的文字是从右向左写的,左右倒转的字母也很多。

最后罗马字母继承了希腊字母的一个变种,并把它拉近到今天的拉丁字母,从这里开始了拉丁字母历史有现实意义的第一页。

当时的腓尼基亚人对祖先的30个符号加以归纳整理,合并为22个简略的形体。

后来,腓尼基亚人的22个字母传到了爱琴海岸,被希腊人所利用。

公元前1世纪,罗马实行共和时,改变了直线形的希腊字体,采用了拉丁人的风格明快、带夸张圆形的23个字母。

最后,古罗马帝国为了控制欧洲,强化语言文字沟通形式趋一,也为了适应欧洲各民族的语言需要,由I派生出J,由V派生出U和W,遂完成了26个拉丁字母,形成了完整的拉丁文字系统。

罗马帝国(imperiumRomanum)对西欧的统治,及其文化对整个欧洲的影响使得拉丁语成为了古代和中世纪欧洲的官方语言。

直到十六世纪,它与各地的方言相融合,才发展成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现代欧洲语言。

即便是英语、德语,在词汇和语法上也颇受其影响。

罗马字母时代最重要的是公元1到2世纪与古罗马建筑同时产生的在凯旋门、胜利柱和出土石碑上的严正典雅、匀称美观和完全成熟了的罗马大写体。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称赞它是理想的古典形式,并把它作为学习古典大写字母的范体。

它的特征是字脚的形状与纪念柱的柱头相似,与柱身十分和谐,字母的宽窄比例适当美观,构成了罗马大写体完美的整体。

在早期的拉丁字母体系中并没有小写字母,公元4世纪--7世纪的安塞尔字体和小安塞尔字体是小写字母形成的过渡字体。

公元8世纪,法国卡罗琳王朝时期,为了适应流畅快速的书写需要,产生了卡罗琳小写字体,传说它是查理一世委托英国学者凡·约克在法国进行文字改革整理出来的。

它比过去的文字写得快,又便于阅读,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使用。

它作为当时最美观实用的字体,对欧洲的文字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15世纪是欧洲文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对拉丁字母形体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原来一些连写的字母被印刷活字解开了,开创了拉丁字母的新风格。

同时这一时期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技术与文化的发展、繁荣迅速推动了拉丁字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流传下来的罗马大写字体和卡罗琳小写字体通过意大利等国家的修改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卡罗琳小写字体经过不断的改进,这时得到了宽和圆的形体,它活泼的线条与罗马大写字体娴静的形体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完满的统一。

这一时期是字体风格创

造最为繁盛的时期。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新兴资产阶级提倡希腊古典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产生了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

工整笔直的线条代替了圆弧形的字脚,法国的这种审美观点影响了整个欧洲。

法国最著名的字体是迪多(FirminDidot)的同名字体,更加强调粗细线条的强烈对比、朴素、冷严但又不失机灵可亲。

迪多的这种艺术风格符合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

在意大利,享有“印刷者之王”和“王之印刷者”称号的波多尼(GiambattistaBodoni)的同名字体和迪多同样有强烈的粗细线条对比,但在易读性与和谐上达到了更高的造诣,因

此今天仍被各国重视和广泛的应用着。

它和加拉蒙、卡思龙都是属于拉丁字母中最著名的字体。

拉丁字母是意大利半岛最早的岛民拉丁人创造的,拉丁文后来也成了罗马文字,所以,又称为“罗马字母”。

  拉丁字母,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字母文字体系。

是大部分英语世界和欧洲人聚居区语言的标准字母。

  它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埃特鲁斯坎字母发展而来,它的源头还可溯至约公元前1100年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通用的北闪米特字母。

  最早使用拉丁字母刻写的铭文见于普雷内斯大饰针上,这是一枚公元前7世纪的斗篷别针,文字从左到右读作MANIOSMEDFHEFHAKEDNUMASIOI,意思是:

“马尼乌斯为努梅利乌斯制作此别针。

”另外一段早期铭文,即公元前6世纪的杜埃诺斯铭文,却与拉丁字母的远祖一样,从右到左读的。

  古典拉丁语有23个字母,其中21个是从埃特鲁斯坎字母派生而来,罗马人从中取了21个;到中世纪,字母i分化为i和j,v分化为u、v和w,这样就产生了26个罗马字母,与现代英语字母相同。

  古罗马时代拉丁字母的大写体和草写体。

15世纪的意大利出现圆形的“人文主义体”,用于抄写书卷,即大写体;另一种有棱角的草写体,用于法律和商业。

这两种手写体分别衍生出现在印刷的楷体和斜体字母。

  意大利语包括拉丁语、意大利半岛其它地区的语言以及从拉丁语派生出罗曼语。

在罗曼语中,最重要的是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罗马尼亚语。

  拉丁字母继承并发展了希腊字母形体上的优点:

简单、匀称、美观,便于阅读和连写。

由于拉丁字母本身的优点,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人继承了它,形成了“拉丁文民族”。

  《圣经》是拉丁文字写的,由于基督教的传播和殖民扩张,现在整个西欧、美洲、澳洲及非洲的大部分地区都使用了拉丁字母。

中国的汉语拼音方案也是用拉丁字母制订的。

  拉丁文与拉丁语是古代世界上的国际文字和语言。

拉丁语还是现代医药科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工具语。

医学界以正规的拉丁处方进行国际交流,中国1963年、1977年、1985年版的《药典》所载药物(含中草药及其制品)都注明了拉丁药名。

现在世界上使用拉丁语的约4亿人,世界语字母也是参照拉丁字母制订的。

  在20世纪80年代的今天,这一古老的文字与语言仍然显示出它特有的生命力和价值。

可见古代的罗马字母的历史价值。

壮族作为一个民族,它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本民族的共通语言——壮语。

壮语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优美语言,它是壮族人民千百年来在共同的生活、生产和斗争中创造的。

由于长期与汉人相处,壮语不断地吸收汉语的用语来丰富自己。

但壮族人民非常懂得珍惜保护自己的语言,所以壮语在基本语汇和基本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

壮族后来分布到西南不少地方,语言都是大同小异,语根词汇变化很少。

按国内一般的观点认为,壮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不过壮语系属问题仍旧有争论,国外的观点大都认为属于台-加岱语系,鉴于同源词是亲属语言的唯一证据,属于台-加岱语系的观点是比属于汉藏语系要有根据的。

壮语大致可分南北两大方言,十二个土语区,但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看其内容的一致性还比较大。

其内部分支如表:

邕北土语

红水河土语

柳江土语

桂北土语

右江土语

桂边土语

邱北土语

连山土语

邕南土语

左江土语

德靖土语

砚广土语

文麻土语

壮族文字由来

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为了便于记事和进行交流,在商周时期就创造了刻划文字符号。

这种文字在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中称为sawgoek,意为本源书,即最古老的文字。

从广西出土的战国至汉代的文物中看到,这种刻划符号开始出现对物象轮廓的勾勒,有向象形文字发展的趋势,它比结绳记事前进了一步。

后来,随着汉文化在壮族地区的广泛传揪播,壮族先民又吸取并仿造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格,创造出sawndip,意即生造字。

这就是史籍所称的"土俗字",又叫"方块土俗字"或"方块壮字"。

这种文字有的是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而成,有的是借用汉字注壮语音义,有些是创造的类象形字。

本源书和土俗字是壮族文字发展史上两个阶段的表现形式。

学术界一般认为,壮族的土俗字始于唐,兴于宋而盛于明清,既有碑刻,且有大量的师公唱本和民歌抄本传世。

壮族的许多传统长诗、神话故事等藉此得以保存。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文字没有得到规范和统一,至今亦只在民间的一定范围里应用。

现经初步搜集整理,已将流传的土俗字集注成《古壮字字典》出版。

"古壮字"这一概念的确认,既反映了其作为一种民族文字的历史存在及作用,又能把传统壮字与今新创的拼音壮文区别开来。

它表明壮族的文字历史悠久,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拼音壮文是在本世纪5O年代创造的。

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了提高壮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帮助壮族人民创造了拼音壮文。

这套拼音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字母,以壮族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的壮语语音为标准音。

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通过了壮文方案,井批准在壮族地区试点推行。

至此,壮族人民有了合法的、统一的文字。

古壮字壮语称sawndip,意即生僻字或生造字,又称土俗书、土俗字、方块壮字,现定名为古壮字。

它主要是借助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进行再创造,是壮族古文字发展史上突飞阶段的产物。

土俗字产生的年代,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是从唐代开始。

唐永淳元年(682年)澄洲(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刺史韦敬办撰写的《澄洲无虞县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文中,就有□(夕+一)、□(林+田)等字,这些已成为形、声、义统一的、结构固定的文字。

到了宋代,土俗字的运用更加广泛,据范成大于淳熙二年(1175年)所著的《桂海虞衡志》载:

"边远俗陋,牒诉券约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邑皆然。

今姑记临桂数字。

虽甚鄙野,而偏傍亦有依附。

□(音矮),不长也。

□同(音稳),坐于门中,稳也。

□(大+坐)(亦音稳),大坐亦稳也。

□(亻+小)(音袅),小儿也,□(不+大)(音动),人瘦弱也。

□(不+生)(音终),人亡绝也。

(石+打)(音腊),不能举足也。

(女+大)(音大),女大及娣也。

□(石+山)(音磡),山石之岩窟也。

闩月(音撺),门横关也。

他不能悉纪。

余阅讼牒二年,习见之。

"关于土俗字的字形及其应用,宋代庄禅的《鸡肋篇》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书也有所记载。

到了明代,土俗字已成为壮族民间的书面文学用字。

清初浔州(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推官吴淇的《粤风续九》中,采录有俍、壮的"扇歌"、"担歌"和"巾歌",即壮族男女把情歌写在扇面,刻在扁担和织(绣)在花巾上以此为信物,相赠定情。

并称其"文如鼎彝,歌与花鸟相间,字亦如蝇头"。

有的地方用土俗字编写的歌本数以箱计。

清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卷8《刘三蛆》条中说:

"凡作歌者,毋论齐民与、瑶、壮人、山子等类,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

求歌者就而录焉,不得携出,渐积遂至数箧。

"产生于明代,流传于右江河谷的二万行《嘹歌》,就是以土俗字抄本传世的。

道光十一年(1831年),广西宜山县安马乡古育村廖士宽墓的诗碑,全用土俗字写成。

碑上刻有一首五言勒脚体壮歌共120行,生动而详尽地表白了作者的身世和晚年悲凉的情景。

壮族民间的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剧本、寓言、楹联、碑刻、药方、家谱、契约等,多用土俗字记录并流传。

在壮族的文化发展史上,土俗字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拼音壮文壮族拼音文字。

以拉丁字母为字母,用以拼写壮语标准音的-套书写符号系统,是法定的壮文。

1955年,在南宁召开的壮文工作会议上决定:

以北部方言为基础,以武鸣县的语言为标准音,创制壮文。

根据决决定,1955年12月制订了壮文方案,经过2年的试行、修改后于1957年由政务院批准公布推行。

198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这套文字系统作了修改,把非拉丁字母符号全部改成拉丁字母,以词为书写单位,移行时必须保持完整的音节。

拼音壮文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力推行。

1981年后,壮文进入学校,用壮文翻译了小学、中学、中师和高等学校教材。

广西民族报以壮文为主,《三月三》文学杂志也出壮文版。

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各类壮文图书数百种,部分马列著作、国家文献也翻译成壮文出版。

拉丁字母!

!

拉丁字母是意大利半岛最早的岛民拉丁人创造的,拉丁文后来也成了罗马文字,所以,又称为“罗马字母”。

奥开网

拉丁字母,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字母文字体系。

是大部分英语世界和欧洲人聚居区语言的标准字母。

奥开网

它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埃特鲁斯坎字母发展而来,它的源头还可溯至约公元前1100年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通用的北闪米特字母。

奥开网

最早使用拉丁字母刻写的铭文见于普雷内斯大饰针上,这是一枚公元前7世纪的斗篷别针,文字从左到右读作MANIOSMEDFHEFHAKEDNUMASIOI,意思是:

“马尼乌斯为努梅利乌斯制作此别针。

”另外一段早期铭文,即公元前6世纪的杜埃诺斯铭文,却与拉丁字母的远祖一样,从右到左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