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6332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4.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6页
地理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6页
亲,该文档总共1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资料.docx

《地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资料.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资料.docx

地理资料

第一篇高频考点聚焦

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点精要】

1.巧用数轴计算时间

时间的计算几乎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计算时间时利用数轴进行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画一数轴,数轴上只需有原点(即中时区中央经线的位置)和正、负方向,刻度不用画。

第二,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时区的位置,东时区在正方向,西时区在负方向。

并计算出两时区在数轴上的距离(用S表示)。

第三,在两个时区之间画一箭头,方向由已知时间的时区指向未知时间的时区。

如果箭头指向负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减去S。

如果箭头指向正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加S。

【特别提示】飞机或轮船行程问题的时间计算:

把起点与终点的地方时(或区时)转化为同一地点的地方时(或区时),起止时间差即为运行时间。

2.日期的区分

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加减日期时要注意月份和年份的变化);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零时经线的位置;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东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8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一天的范围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新一天的范围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上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如下图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图的判读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图形多种多样,综合各种图形,解题关键是把握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确定位置和时间。

具体突破方法如下:

(1)看太阳方位

若冬、夏季正午太阳都位于南方,说明为北半球,且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若冬夏季正午太阳都位于北方,说明为南半球,其位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若冬夏季正午太阳的方向不同,则位于赤道到回归线之间。

如下图,①地位于赤道,②地为南半球,③、④地为北半球。

(2)看冬夏至正午太阳高度差

不同地区,夏至和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不同,具体如下图:

根据冬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即可判断所处的纬度,如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46°52′,即可判断位于回归线至极圈之间。

同时也可应用于太阳能的调节幅度,如赤道到回归线之间,一年中太阳能的调节幅度即为X+23°26′,回归线到极圈之间调节幅度为46°52′。

(3)看冬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数值

可以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来求当地的纬度。

有时不需要具体的纬度,也可以根据数值粗略地判断,如下图,A地一年中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说明位于北半球赤道附近;B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为0°,说明为恰好出现极夜,即为北极圈;C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4.昼夜长短的判断与计算

(1)昼夜长短的判断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无关。

②同纬度地区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相同,而且一年中昼最长+昼最短=24小时。

③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地区,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④纬度越低昼夜变化幅度越小,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⑤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且距二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①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②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③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时间=24-昼长时间

巧点妙拨光照图判读的技巧

①确定南、北半球;②明确太阳光线来自何方;③找出重要的点(如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等),其中判读的关键是找出直射点的位置,因为直射点的经线反映出经度和时间,直射的纬线则反映出纬度和季节。

④找出重要的线(如0º和180º经线、赤道、回归线、极圈、晨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和经线及6时、12时、18时、24时所在经线等);⑤找出重要的面(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昼半球、夜半球、极昼和极夜的范围等)。

此外要特别注意半圆形、扇形等光照图可采用“补全法”,一些似是而非的翻新图形,可适当进行图图转换,把原图转换成平常学习中较常见、较熟悉的图形,使原图中一些关键信息得到充分显现,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

【典题对应】

例.(2014·福建文综)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2)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B.太阳高度变大C.白昼变短D.极昼即将开始

命题意图:

本题以南极泰山站的建立为切入点,考查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旨在考查考生自主探究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解析:

(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太阳位于图示F点时,太阳高度最高,说明是正午,地方时为12时,此时泰山约14时40分,已是午后时间;东京大约是16时16分,刚好夕阳西斜;纽约大约是凌晨2时;开普敦大约是早上8时。

(2)题,南极建站时间是2月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后南极泰山站白昼变短。

答案:

(1)B

(2)C

题后反思:

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多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楼间距、太阳能集热板、房屋采光等)进行考查,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变化规律,牢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命题趋向】

本专题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的首选内容,且历年文综试卷命题大多以此作为高考选拔的一道“分水岭”。

从考查内容上看,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区时和日期的计算、晨昏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能力上侧重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日照图几乎是必考内容。

从考查的形式上,有两个规律:

一是直接以日照图或

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联系实际,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综合考查考生对地球日照图、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直击高考】

下图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甲点以东为西半球,甲点与乙、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都是3330千米。

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A.15∶20B.2∶40C.14∶20D.3∶20

2.此时,关于下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尼罗河出现明显汛期B.新西兰昼长夜短

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D.悉尼——处于雨季

弧m为某日某一时刻0时与12时经线圈的一部分,A、B两地纬度相同,O点为该经线圈圆心,太阳光线与弧m相切于点A,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地此日昼长为24小时B.A、B所在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

C.B地此日可能日出东北方向D.A地此日出现极夜现象

4.此日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0°B.αC.α/2D.23.5°+α

读某日不同地点太阳高度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地,按纬度值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6.对此日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A.四地均位于东半球B.①②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纬度值相同

C.当①地正午时,④地处于黑夜D.③地的经度为120°E

某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2014年9月23日这一天对该校附近5米高的电线杆的影子进行测量,并绘制了电线杆影长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

7.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

  A.种植园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8.图中电线杆影子最短的时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悉尼的夜景十分美丽

  C.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一定大于全球一半    

D.伦敦的工人正赶去上班

下图示意某日南半球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完成9~10题。

9.此时某架飞机从①地起飞,到达②地时恰逢日落。

飞机的飞行时间约为()

 A.4.5小时   B.6小时C.9小时      D.10.5小时

10.图示时刻,下列四地中某1米长的旗杆影子朝向和长短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参考答案】

1.A2.A解析:

第1题,据题干信息可知,此时为7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虚线为昏线;甲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18点,据“甲点以东为西半球”可知,甲经度为160°E,所以北京时间为15∶20。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尼罗河流域降水较多,出现明显汛期。

3.A4.B解析:

第3题,由弧m为某日某一时刻0时与12时经线圈的一部分,A、B两地纬度相同,O点为该经线圈圆心,太阳光线与弧m相切于点A,画图判定A地与B地是极昼现象,A地是0点,B地是12点,所以A.B地此日昼长为24小时,A正确;A、B所在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B错误;B地是极昼,所以此日日出正北或正南,C错误;A地此日出现极昼现象,D错误。

第4题,此日A点正好发生极昼,其纬度与直射点所在纬度互余,据图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求出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

5.B6.C解析:

5.②地昼长为12小时,位于赤道;图中③地全天太阳高度大于0°,发生极昼现象,纬度最高。

6.据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异,可计算出四地的经度分别是:

120°E、150°W、60°W、30°E,

当①地正午时,④地为0时,处于黑夜。

7.D8.C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知,北京时间11︰40时当地影长最短,为地方时12时,所以,当地在120°E以东5°处,为125°E;正午电线杆的影子长度和电线杆的高度相同,说明当地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可以计算出,当地地理纬度为45°N。

由经纬度位置可知,此中学位于东北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第8题,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高;悉尼使用东十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早2个小时,图示时间悉尼为下午;北京时间为11︰40时,东12区的时间为15︰40,将近16个时区与北京同处在一天;伦敦使用0时区的时间,此时为3︰40。

9.D10.B解析:

第9题,①地此时正值6时,②地为9时。

②地昼长约15小时,其日落时为19时30分,因此飞行时间=19:

30-9=10:

30。

第10.题,图示时刻太阳直射南半球,①地正值日出,所以太阳在东南方向,影子朝向西北,A错误;③地为12时,其纬度为30°S,此时太阳直射20°S,正午太阳高度为80°,影长小于1m,因此C项错误;④地为16:

30分,太阳在西北方向,影子在东南D项错误。

 

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

【考点精要】

1.逆温现象及影响

逆温与生活中许多天气现象密切相关,如大雾天气的产生、灰霾的加重等,在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甚至会造成光化学烟雾等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解答逆温问题时,要抓住“逆”这个关键字眼,从对大气运动影响入手分析。

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等于理论温度,这就是逆温现象。

其存在会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稳定,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不易扩散,出现大雾、灰霾等天气。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实践与生活中的应用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常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如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节能减排;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增加昼夜温差等。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对大气受热的原理(有关辐射与波长等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其次,要结合“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对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具体产生机理与作用、每个环节的先后顺序有深入掌握,如下图所示:

3.热力环流解题技巧

应对热力环流考点的考查,需建立近地面气温、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等压面的凹凸状况、气流的运动方向及天气状况等这五大要素的对应关系,做到已知其中任一要素的具体情况,会推导出其他各要素的具体状况。

如:

近地面气温高→近地面气压低→近地面等压面下凹→气流上升→天气阴。

4.大气环流的基本规律

(1)气流方向与冷暖性质:

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则性质暖湿(例如:

中纬西风性质暖湿,受其影响,大陆西岸气候温和湿润);气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性质一般较干(例如:

极地东风冷干,低纬信风热干。

但在大陆东岸,由于是迎风海岸,会带来降水)。

(2)低压带上降水多,高压带上降水较少。

(3)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气压带,稳定;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气压带,不稳定。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大陆上形成的热力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冬季大陆上形成的热力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

(4)季风影响的范围内,季风取代了原有的风带。

(5)严格来讲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6)大气环流是由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两大部分组成。

它对近地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面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和季风来影响的。

因此,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带内气流状况,掌握季风成因、分布及特点,是运用大气环流规律分析气候成因的关键。

5.常见天气系统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1)常见天气系统相关知识的内容可通过对气团、气压、气旋、锋面、季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来加以掌握。

(2)判断锋前和锋后,要以锋线所在位置为参照点,结合锋面的移动方向来确定。

(3)判断低压系统或高压系统不同部位的风向,建议采用作图法:

根据气压中心的位置或者等压线的延伸方向作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然后加上偏转。

(4)准确把握锋面气旋的形成过程及其判断方法。

①在水平气压场中,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中心(气旋)周围,而不会形成于高压中心(反气旋)周围,是因为低压中心周围气流是向中心辐合,冷、暖气团可以在低压槽线处长时间停留相遇,形成锋面。

反气旋在地面不能形成锋面,是因为反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或顺时针)辐散,冷暖气团不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

②一般来说,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

6.气候

(1)气候类型的判断:

①定位法: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②定性法:

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

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③定量法: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从材料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2)气候特征的描述:

描述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

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

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3)气候分布的分析:

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4)气候成因的分析:

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5)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常要表述雨热是否同期,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小,热量和降水的多少等。

巧点妙拨等压线图的判断与应用

判读等压线图时,首先要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势,其次判定气流升降运动、风力大小及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情况。

判读时要注意①读气压场形状确定气压场类型;②读数值大小和变化;③根据气压值和南、北半球确定风向:

先做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加上地转偏向力,近地面一般偏转30°~45°,高空偏转90°;④读等压线疏密确定风力大小;⑤根据气压场类型和气流运动特点判断天气:

低压中心(气旋)控制下一般为阴雨天气,如:

西北太平洋上的强热带气旋形成台风;低压槽附近易形成锋面且左冷右暖;高压中心(反气旋)控制下一般为晴朗天气,如:

江南地区夏季多干热的伏旱天气。

【典题对应】

例(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读图,完成

(1)~

(2)题。

(1)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2)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命题意图:

本题组考查了等压面图的判读及天气系统的判断,旨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

(1)题,甲地南侧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因此风向为西南风。

(2)题,乙地纬度高于甲地,因此乙地应为冷气团,甲地为暖气团,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

答案:

(1)B

(2)C

题后反思:

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呈轴对称分布。

【命题趋向】

大气环境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着力点。

从考核内容上看,一是侧重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线图的判读,并以此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二是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三是考查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季风气候的形成;四是考查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与判断;五是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分布、特点及成因等。

从命题形式上,一般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某个问题出现,主要通过区域地图或等温(压)线图或某一地区天气、气候的异常变化等为切入点,考查大气原理运用、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备考时特别要注重随着近些年城市化发展和异常天气、气候的变化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分析探究。

【直击高考】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2)。

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

图1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A.9-10米           B.7-8米           C.6-7米          D.4米以下

2.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  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读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回答3~4题。

 

3.图中()

A.①比②气温高         B.②比③气温低C.③比④气压低        D.④比①气压高

4.图中()

A.海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与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相同

B.③地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形成对流雨

C.近地面气流流向为:

③→②

D.等压面分布状况一般出现在夏季的白天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6.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7~8题。

7.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

A.风力较大,风向为西北风B.风力较小,风向为西北风

C.风力较大,风向为东南风D.风力较小,风向为东南风

8.此时()

A.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B.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

C.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D.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

下图为北京市2014年10月28日08时至11月2日08时的露点温度及气压变化曲线。

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即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

读图完成9~10题。

9.从上图可以看出()

A.气压越低,露点越高B.30日8时,北京气温高于5.7℃

C.气压白天高,夜间低D.水汽含量越高,露点温度越低

10.冷空气影响北京的大致时间是()

A.30日8时     B.31日8时     C.1日8时    D.2日8时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如图1所示,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下层空气的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下压。

第2题,关于③项,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

3.D4.C解析:

第3题,解答该题要明确:

一、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故②比①气温高,③比④气压高。

二、图示陆地等压面向高空弯曲,说明同一纬度陆地气压高于海洋,②比③气温高。

第4题,海陆间气压差异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与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不同;对流雨是由于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图示时间②比③气压低,近地面气流流向为:

③→②,一般出现在夏季的夜晚。

5.C6.C解析:

第5题,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排除图A与图D;气温降低易出现浓雾,所以多发生在夜晚的山谷。

第6题,甲地地处河谷地带,暖湿水汽充足,易发生浓雾。

7.B8.B解析:

第7题,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珠三角地区位于低压中心的西部,吹西北风;与台湾北部相比,珠三角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第8题,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台湾附近低压可能为台风,所以福建沿海地区位于台风外围雨区,出现狂风暴雨。

9.B10.C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气压与露点不是负相关,A错误;气压不是白天高,夜间低,C错误;水汽含量与露点温度关系没法判定,所以D错误;水蒸气凝结成露珠要放热,所以气温要高于5.7℃,所以B正确。

第10题,冷空气影响北京,则北京温度低,气压开始升高,从图中判定是1日8时气温下降、气压开始升高,所有C正确。

 

专题三水体和地壳的运动规律

【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