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6369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docx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语文

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朝后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这反映了秦朝以后()

A.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D.由君主专制到军民共治

2、西周中叶以来,帝王、诸侯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称之为“谥法”。

秦始皇认为上古无谥法,而且谥法是“子议父,臣议君”,因而废除了谥法。

秦始皇废除谥法目的是(  )

A.效法上古制度B.贯彻忠孝观念

C.加强皇帝权威D.铲除六国势力

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这“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标志中央集权侧度最终形成

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咸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咸阳横跨渭水南北两岸,北岸是以咸阳宫为主的宫殿区。

秦始皇在此以咸阳宫为中心,仿建了六国宫殿145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阳宫相连,众星拱月,鳞次栉比。

秦始皇如此设计北岸宫殿的意图是()

A.彰显财富,发展商业B.天下归一,皇权至上

C.天下共主,尽享极乐D.君临天下,思想控制

5、出土于云梦县的睡虎地秦慕竹简中的《语书》是南郡郡守腾给本郡各县、道发布的一篇文告,其强调“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

据此可知,郡守()

A.可以任免属县的官员B.权力类似西周的诸侯

C.有地方民风教化之责D.掌管地方的监察事务

6、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7、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丞相主管全国军事

C.国家政局稳定太平D.太尉纯属后人杜撰

8、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

作者、出处

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

(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

共36郡(包含黔中郡和洞庭郡)

(清)钱大昕《秦三十六郡考》

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

谭其骧《秦郡新考》

出现“洞庭郡”的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

2019年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9、司马迁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

A.秦律严苛细密B.中央官职互相制约

C.皇权至高无上D.丞相大权独揽

10、有学者认为:

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该材料说明()

A.郡县制的推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郡县制的推广加强了君主专制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政治前提D.郡县制始于秦朝

11、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B.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C.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D.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的调整

12、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B.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3、《荀子君道》称: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14、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闹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制

C.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首倡设郡、县

1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6、“陛下”原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

群臣一般不能和皇帝直接对话,而要有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的森严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17、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下列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18、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19、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时说: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转变

20、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

“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是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了()

A.“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李斯(约前284年一前208年),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

被任为丞相。

他建议拆除郡县的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今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一一摘编自尚景熙《李斯评传》

请回答:

(l)根据材料概括李斯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李斯取得重大贡献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伏尔泰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

在这里,“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

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

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

因此,在伏尔泰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并说明周秦政治制度上的变动对后世阐述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政治形式是“更好的政府”的理由以及你对古代中国行政运行机制的认识。

23、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

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要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

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

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秦朝后随着郡县制等确立官僚政治是取代了贵族政治,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由古代人制到古代法治才正确,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所强调的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而非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君主专制而非君民共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C

3、【答案】C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可知郡县制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最终形成的重要环节,故D项错误。

4、【答案】B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说明郡守不仅要负责对辖区的行政管理,还有负责对治下百姓的民风教化。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郡守权力远小于西周诸侯,排除B项;郡守掌管行政事务,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排除A项;内阁制代替三省制表述有误,排除D项;行省制代替郡国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故选B项。

7、【答案】A

【解析】秦朝太尉一职虚设,实际上皇帝掌握军事大权,以此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A项。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也不符合史实,排除;秦朝三公九卿制下有太尉一职,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三则史料和出土的文物均提及黔中郡,三则史料记载黔中郡,秦简说明湘西属于黔中郡,说明秦朝在此时设立过郡进行管辖,故D正确。

前三则属于二手史料,说服力有限,故A错误;两则史料提及洞庭郡,有可能设立,故B错误;材料难以说明两个郡的范围大小,故C错误。

史料的判断主要依据原始史料,一般是原始遗迹、遗物,属于第一手史料,表格显示2019年湘西出土秦简,属于原始出土史料,应为最为可信的史料,其余三则史料均是二手史料,可信度显然不如秦简。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中的“出一”“皆决于上”等字眼,其中“上”指的是皇帝,由此可以看出皇帝处理天下之大小事,这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故C项正确;A、B是C项的具体表现;D项不符合史实。

10、【答案】A

【解析】“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指的是推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指的是巩固国家统一,因此该材料说明了郡县制的推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加强君主专制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的逻辑和材料相悖,故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之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都体现了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的实质问题,故D项正确;职能和行政效率的问题显然不属于实质问题,故A项错误;“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目的,不是实质,故B项错误;“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本质上仍然是权力分配的问题,故C项错误。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专制主义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来分析.A.中央集权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材料没有体现出决策权力.

C.材料看不出随意性.D.从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的名字不能随便叫,体现出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的特点.故选D.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文字“(君主)之守司(官吏)”“不可不略知也”说明君主要对官吏实行监督,由此可知本题选择C。

AB和材料反映内容不符合。

D是元朝地方制度,不符合题意。

14、A

15、D

16、【答案】C

【解析】据材料“陛的两侧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

群臣一般不能和皇帝直接对话,而要有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说明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故C项正确;封建等级制本质上是为皇权服务的,故A项错误;皇帝安全的说法过于片面,不是本质,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中央集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皇帝制以君权神授为理论基础,具有神化皇权的特点.B.结合所学知识,皇帝制的本质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并非效法古代名君.C.结合所学知识,皇帝制是实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D.结合所学知识,皇帝制的本质是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故选B.

18、【答案】B

【解析】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官员不再世袭,没有封土,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了中央,故B正确。

AC项不是从官员的任命方式上进行分析的;D项只是说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未体现官吏的选拔方式。

因此ACD均错误。

19、【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积极意义”。

从题干信息“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

B项属于经济方面;C项和D项中的“分权”、“军功”等表述均与材料不符合,故A项正确。

2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可以看出,“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故C项正确,AB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

21、

(1)李斯贡献:

①反对逐客,为秦留人才;②帮助嬴政统一天下;③协助制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④参与统一文字、度量衡。

(2)原因:

①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背景;②士社会地位上升;

③嬴政的信任与重用;④李斯尚法符合时代需求;

⑤李斯本人努力进取。

22、

(1)表现: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影响:

为后世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理由:

官员通过考试选拔;政府机构层级清晰;官员有辅佐机构。

认识:

古代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也容易滋长腐败,导致政治黑暗。

【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表现:

根据材料“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和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等方面作答即可。

第二小问影响:

联系所学知识从对后世的影响方面作答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理由:

根据材料“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

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

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

”可见伏尔泰认为中国政府的优点有三:

官员通过考试选拔;政府机构层级清晰;官员有辅佐机构。

第二小问:

关于对古代中国行政运行机制的认识,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一方面肯定中国古代行政运行机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指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也容易滋长腐败,导致政治黑暗。

23、

(1)做法:

全面推行郡县制。

影响:

巩固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混合体:

郡国并行制。

(2)特点: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3)理解:

始终维护中央集权(或始终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

认识:

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系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

【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后,将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两级:

郡和县.郡长官为郡守,掌全郡政务的;郡下设县,县有大县小县之分,万户以上的大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小县设县长.县令、县长下设县尉、县丞.郡、县长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部分.其郡、县二级行政制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郡国并行制。

(2)材料二中“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是对行省制度的描述。

行省制是蒙古统治者建立元朝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3)通过读取材料三内容“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结合所学可知,从秦朝的推行郡县制开始,历经元、明清朝等各代王朝推行的一些地方行政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且趋势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