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6682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ocx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ocx

课题申报范本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名称:

基于“双师教学”的农村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

双师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数学

研究类型:

数学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双师教学”是一种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创新型的教学方式。

在教育信息化的当下,“双师教学”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的方式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优秀资源匮乏等问题,从而探索城市优质教学资源补充乡村的可操作性。

“双师教学”中的“双师”是指每个试验班有两个教师一起开展教学活动,一个是负责网络远程主讲的老师;另一个是试验学校老师,负责提前备课、整合课程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复讲复练、组织本班学生讨论、教学重难点的总结、答疑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

“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课题预计突破点

1.国外的研究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成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学者着手从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技术来革新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作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和改进,最初被国外的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最初在企业的培训中,比如IBM公司的BasicBlue混合型培训系统,能够实现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员工进行有效的集中培训。

自1996年第一篇发表在美国《培训杂志》的E-learning论文起,教育技术人员和培训领域工作者开始了对在线学习和培训研究,逐步建立起关于E-learning的理论体系。

E-learning经过一段的低潮期,人们开始对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进行反思,关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2.国内的研究情况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在人大附中的倡导下于2006年7月成立,2013年8月23日,由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友成基金会三方主办的“双师教学项目启动仪式暨教学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行,利用网络将人大附中等学校的优质课程同步直播广西、重庆、内蒙古、河北、北京等省市区的十余所试点推广学校。

在此项目的推动下,各地方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双师教学”计划。

2003年,祝智庭教授的论文《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首次在国内对混合式学习进行系统介绍,混合式学习在中国的知名度不断增加,其研究遍布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成人教育等各个层次和领域。

3.预计突破点

   

(1)运用“双师教学”,让优质教育资源走近农村课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弥补教师之间对知识认识的不足,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双师教学”,结合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形成行之有效的混合式数学教学新模式。

   (3)通过对混合式数学教学的研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双师教学”视频,并做出一定的推广应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成熟,教育信息化也成为时代的主题,一个老师一块板,一支笔一本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数学教学更应转换形式,做到优质资源互补、提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高效性。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强调教学既要重视外部刺激(条件)与外在反应(行为),又要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即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双师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认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个性化差异,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基于“双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强调通过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结合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这样的教学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3.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利用“双师教学”模式弥补了教师之间学科认识、思考、授课方式的不足,避免一位教师对知识认识的局限性,更多的教师更利用产生思想的碰撞。

通过以“双师教学”为切入点的混合式数学教学的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改变一个老师一块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双师教学”探索混合式数学教学的新模式,对网络和现实中的“双师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教学前后的对比论证,不断优化模式,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思路

(1)对“双师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合,为教学做好前期准备。

(2)实施“双师教学”,对学生做调查,进行对比论证。

(3)经验交流、总结、分析,探索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4)制作设计校内及校际“双师教学”视频,在校内校际间资源共享,或进行网络上传、推广。

2.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4)试验法

六、课题的研究的意义与实际价值

   1.五十铺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学习上缺乏自主性与探究性;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少优质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

教师声嘶力竭,学生却昏昏欲睡,教师精疲力尽,学生学习效率却低,要改变这种现状,急需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经过思考和探索,确定实施“双师教学”混合式数学教学模式。

2.“双师教学”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教师是网络教学与现实课堂的衔接者。

“双师教学”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进入农村中学的课堂,不仅缩小了城乡差距,弥补教师之间学科认识、思考、授课方式的不足,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了教师乐教与学生乐学的和谐统一。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5.6-2016.8)

(1)      根据学校现状,明确研究方向,进行可行性论证

(2)组建课题组,申报课题

(3)讨论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6.9-2018.6)

(1)      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研究课题方案

(2)      制定课题研究进度表,全面启动课题研究

(3)      结合研究过程,进行课堂调研

(4)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调整,召开汇报会,组织示范课,进行经验交流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8.7-2018.8)

(1)在总结基础上,研究这种教学模式的得与失

(2)对预期成果目标进行评估,整理过程资料和研究成果

(3)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工作

课题可行性分析

 相关研究成果1.吴明辉论文《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发表于《安徽基础教育》(2013年第2季度)2.靳云芳《几何图形》课例获第八届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二等奖(2015.5)3.刘元立《孤独之旅》课例获第八届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等奖        (2015.5)4.李晓风《马的世界》课例获第八届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等奖        (2015.5)5.吴明辉《合并同类项》课例获第八届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等奖          (2015.5)6.徐永喜论文《让班班通在数学学科中发挥应该的作用》获阜阳市三等奖(2014.8)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3.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4.《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5.《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6.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7.祝智庭《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参加本课题组主要成员均为一线教师,其中,有一位省特级教师、4位高级教师,研究专长包括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信息技术及网络维护,均参加过省级、市、县级课题研究工作,平均年龄36岁。

成员组成中有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和教学骨干,也有较高教科研水平的中青年教师。

负责人吴明辉,阜阳市“模范教师”,颍上县“优秀教师”,颍上县“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获阜阳市“优秀班集体”;“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双师教学项目”实验学校负责人,全国沪科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优秀教师”;执教的白板课例获全国三等奖。

主持与参研三项省市县级课题;多篇文章在省市获奖或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安徽基础教育》,2015年一师一优课市优获得者。

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改革,是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和班级创新管理带头人;多次受聘担任市县各类教研活动主讲教师。

刘凤山  ,阜阳市“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颍上县“优秀教师”,所带班级获阜阳市“优秀班集体”;全国沪科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优秀教师”;主持与参研三项省市县级课题;多篇文章在省市获奖或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安徽基础教育》。

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改革,是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和班级创新管理带头人;多次受聘担任市县各类教研活动主讲教师。

张建新,颍上县优质课大赛二等奖获得者,颍上县多媒体教学大赛二等奖获得者,中学二级教师,参研一项市级课题,多篇研究论文获奖,致力于农村初中基础教育改革,是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和班级创新管理积极参与者;多次受聘担任市县各类教研活动主讲教师。

李 彬,颍上县优质课大赛二等奖获得者,2015年一师一优课市优获得者。

中学二级教师,多篇研究论文获奖,致力于农村初中基础教育改革,是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和班级创新管理积极参与者。

王 飞,阜阳市“优秀教师”,颍上县“优秀教师”,参研三项省市县级课题;多篇文章在省市获奖。

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改革,多次受聘担任市县各类教研活动主讲教师。

靳云芳,全国第八届互动课堂实践活动二等奖获得者,中学二级教师,多篇研究论文获奖,致力于农村初中基础教育改革,是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积极参与者。

汪大米,颍上县“优秀教师”,所带班级获颍上县“优秀班集体”,参研三项省市县级课题;多篇文章在省市获奖。

徐永喜,颍上县“优秀教师”,参研三项省市县级课题;多篇文章在省市获奖。

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改革,多次受聘担任市县各类教研活动主讲教师。

张 萍,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维护能手,电脑维修专家。

陈继礼,阜阳市信息技术教学先进个人,阜阳市微课大赛三等奖获得者,有十年网络维护经历,电脑维修专家,多篇研究论文获国家级、市级奖。

李晓风,阜阳市信息技术教学先进个人、颍上县优秀班主任,全国第八届互动课堂实践活动二等奖获得者,参研多项省市县级课题;多篇研究论文获国家级、市级奖。

刘元立,五十铺乡中心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发表文章多篇。

王 平,颍上县五十铺乡中心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安徽省颍上县五十铺乡中心学校,颍上县一流农村初中学校,装备了共100台计算机的两个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承担省市县级课题研究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师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营造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积淀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成效显著。

所有教师办公室都装备了100兆光纤上网设备,所有班级均装备班班通设备,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处于全县领先地位;校领导坚持科研兴校,特别舍得在经费、人员、设备和时间上高投入。

课题成员都是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富有上进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具备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当地极富影响力。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