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7840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x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

一、考点突破

课标扫描

考点展示

常考题型

分值

能区分物质的两种变化、两种性质;认识常用仪器,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学会运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探究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2~6分

知道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取方法

空气的成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实验探究题

4~8分

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掌握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及意义;掌握化学式的计算

物质组成和构成的描述;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化学式的计算

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4~6分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常用的净水方法;知道硬水和软水的检验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水污染及防治;水的净化;硬水和软水的检验;硬水的软化

选择题、填空简答题

2~4分

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能掌握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会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物质类别的判断;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选择题、填空题

2~4分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物质的变化;实验仪器及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化学用语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计算;水污染和水的净化。

难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化学用语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应用型计算。

一、科学探究

二、空气和氧气

三、水

四、物质构成的奥秘

五、物质的简单分类

六、化学反应类型

知识点1:

实验操作与科学探究

例题1(宜昌)下列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思路导航:

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A错;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B错;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口应与试剂瓶口紧挨着,瓶塞应倒放在桌子上,D错。

答案:

C

例题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

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

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

①一定有______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

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__________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

(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_____

实验

(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

实验

(1)和实验

(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_______

元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导航:

假设与猜想:

因为只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才是有机物。

实验设计:

(2)由题意知,验证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可以验证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即用澄清的石灰水;

证据与结论:

实验

(1),由质量守恒定律知,产物中有水生成,说明原料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实验

(2),如有碳元素,则二氧化碳生成,烧杯内壁附着的澄清的石灰水就会变浑浊;分析与交流:

实验

(1)和实验

(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氧元素,因为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

假设与猜想:

实验设计:

(2)澄清的石灰水;

证据与结论:

实验

(1):

H;

实验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交流:

氧氧元素有可能来自空气中的氧气;

知识点2:

空气和氧气

例题1(呼和浩特)如图所示装置也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

认识不正确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思路导航:

此题是一道有关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误差分析题。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在钟罩内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导致钟罩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槽中的水便进入钟罩,测定进入钟罩内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体积,从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结合各选项进行分析: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钟罩内的氧气不能全部消耗,减小的压强将小于1/5,实验结果会偏小;如果装置漏气,外面的空气会进入钟罩,导致钟罩内减小的压强小于1/5,实验结果也会偏小,因此该实验中装置要严密;如果用碳做实验,碳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导致钟罩内压强减小不明显,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明显减少,这样就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答案:

C

例题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思路导航:

熟练掌握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这里的“氧”包括氧气和含氧化合物(如CuO、Fe2O3等),因此,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A正确;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但水中还是溶解了少量氧气,鱼、虾能在水中生存就是由于水中溶解了少量氧气的缘故,但并不能认为氧气是易溶于水的,因此B错误;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正确;人体进行呼吸作用,吸入的氧气和体内物质发生缓慢氧化而释放能量,从而维持人的生命活动,D也正确。

答案:

B

例题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的灵魂”。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

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

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填序号)______。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后再排水集气

③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

④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2)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ABCD

(3)取a、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2粉末、CuO粉末,发现a中产生的气泡比b中的多且快。

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

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

这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却不能复燃。

试对比第(3)题a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导航:

此题是一道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因素的综合题,集实验操作顺序,排水法收集氧气、对比实验法于一体。

问题

(1)排列操作顺序应注意先检查气密性,而后再装药品,同时要注意事先在收集氧气用的小试管内装满水。

问题

(2)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入试管内不能过多,稍微进入试管口即可。

问题(3)两个实验中加入的催化剂不同,产生氧气的速率不同,说明双氧水分解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问题(4)中的实验与(3)中的a实验对比,带火星木条出现的现象不同,说明两个实验中产生氧气的浓度不同。

答案:

(1)①④③②

(2)A(3)催化剂种类不同,催化效果不同(4)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浓度不同(或“产生氧气的速率不同”)

知识点3:

水的电解实验、水的净化、水污染及防治

例题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2)近几年河上捞沙船越来越多,造成河水浑浊不已。

除去水样中难溶性杂质应进

行的操作是。

(3)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水的硬度大或者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5)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可用来检验。

(6)下列反应中,不能用来确定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

A.H2和O2反应B.电解水

C.H2和Cl2反应D.H2和CuO反应

思路导航:

此题是以“世界水日”为背景的有关水知识的综合性试题,涉及节约用水、水污染、水的净化、硬水和软水的检验、硬水的软化、水的电解实验、水的组成的研究等内容。

(1)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是节约用水的做法;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水体污染。

(2)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因此,除去水样中难溶性杂质应采用过滤的方法。

(3)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肥皂水,软水中加入肥皂水出现大量泡沫,而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不产生泡沫。

(4)降低水的硬度的关键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可通过加热煮沸达到目的,而除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也可通过高温加热来实现。

(5)在水的电解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6)H2和O2反应生成H2O,H2O电解生成H2和O2,H2和CuO反应生成Cu和H2O,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即可确定水由氢、氧元素组成;H2和Cl2反应生成HCl,生成物中没有H2O,据此不能确定水的元素组成。

答案:

(1)D

(2)过滤(3)肥皂水(4)煮沸(或加热)(5)氢气带火星的木条(6)C

知识点4:

物质构成的奥秘

例题1(桂林)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甘蔗甜,苦瓜苦——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思路导航:

本题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要求运用粒子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隔,压缩时间隔变小,导致气体体积变小,但是分子的体积是不变的;甘蔗甜,苦瓜苦是这两种物质中不同的分子所体现出来的性质,即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结冰的水不能流动,但其中的水分子仍然是运动的;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原因是水分子之间、酒精分子之间都存在着间隔,两种液体混合后,某些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某些酒精分子占据了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从而导致总体积变小。

答案:

B

例题2(桂林)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A.2O中“2”表示2个氧分子

B.2NO中“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Mg2+中“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D.H2SO4中“2”表示1个硫酸分子中有2个氢元素

思路导航:

此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中小数字的意义。

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原子或离子的个数,2O中“2”表示2个氧原子,而不是2个氧分子,2NO中“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中“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而不是镁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H2SO4中“2”表示1个硫酸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而不是1个硫酸分子中有2个氢元素。

答案:

B

例题3(兰州)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不是同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思路导航:

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核内质子数不同,显然①和③属于同种元素;②表示的是钠原子,其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因此,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②表示的是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③表示的是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电子,显然,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似;①的核内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表示的是氯离子,④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都是9,表示的是氟原子。

答案:

B

例题4(江西)蚊虫叮咬人时分泌的蚁酸(CH2O2)会使人体皮肤肿痛。

下列有关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蚁酸是氧化物B.蚁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思路导航:

此题以日常生活中人体被蚊虫叮咬后皮肤肿痛这一现象为背景,考查化学式的意义。

元素是宏观概念,用以表示物质的组成,而分子、原子等是微观概念,用以表示物质的构成。

根据蚁酸的化学式CH2O2可知,蚁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故不属于氧化物;从微观角度讲,蚁酸是由蚁酸分子构成的,蚁酸分子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蚁酸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蚁酸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实际上,1︰2是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而不是它们的质量比;组成蚁酸的三种元素中,H元素质量最小,因此,H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最小。

答案:

D

例题5(玉林)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

周期

11Na钠

……

16S硫

17Cl氯

18Ar氩

第4

周期

19K钾

20Ca钙

……

(1)Mg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2)钠元素和硫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3)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4)请写出钾元素和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思路导航:

此题是一道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综合性信息题,主要考查对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所提供信息的认识、元素的排列规律、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等知识。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由表中信息可知,Mg元素的原子序数应该为12,则核电荷数也是12。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或每一纵行的元素都有一定的规律,同一横行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但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是相同的,这就是钠元素和硫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由图中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因此,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钾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K+,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S2—,据此可确定在化合物中K元素显+1价,S元素显-2价,因此,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2S。

答案:

(1)12

(2)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K2S

化学符号中小数字的意义

数字的位置

表示的意义

举例

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1”省略不写)表示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个数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Cl中的“2”表示2个氯原子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3H2O中的“3”表示3个水分子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3Mg2+中的“3”表示3个镁离子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

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

表示该元素或原子团化合价的数值

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中的“-2”表示硫酸铜中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

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当电荷数为“1”时省略不写)

Mg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SO42-中的“2-”表示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复习中常用的几种记忆方法

1.要点记忆法

许多应该牢记的概念和理论,若死记硬背往往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忘。

如果能深刻理解

概念的含义,剖析其实质,抓住其要点,便可达到牢固记忆的效果。

例如,对于催化剂的概念,要抓住“一变两不变”(即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这一要点;化合反应可抓住“多变一”的要点,分解反应要抓住“一变多”的要点。

2.图示记忆法

图示法是通过对图形的记忆,增强理解,加强记忆效果的方法。

它直观、形象,有文字不可比拟的优点,此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抽象的化学用语的记忆。

例如,复习2H、H2、2H2的意义及区别时,可用下图帮助记忆。

3.口诀记忆法

把一些重点知识内容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使其在听觉、视觉方面都有突出一般的形

式,能起到易记难忘的效果。

例如,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编成下列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谈变价,也不难,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4.谐音记忆法

将某些知识利用谐音编成诙谐幽默的语句帮助记忆,不仅能省时省力,而且记忆深刻,

甚至达到终生难忘的效果。

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为: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装药品)、定(固定试管)、点(加热)、收(收集气体)、离(导管撤离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利用谐音:

“茶庄定点收利息”帮助记忆;

实际上,记忆化学知识的方法不止上述几种,其它常用的还有比较记忆法、网络记忆法、实验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而且这些方法有时要结合起来交叉使用,以达到记忆的最佳效果。

初三化学人教新课标版(2012年教材)上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答题时间:

50分钟)

1.(上海)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A.水的电解B.水的浮力C.水的分子结构D.水的元素组成

2.(佛山)佛山是远近闻名的陶瓷之都。

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混合B.成型C.干燥D.烧结

3.(百色)实验室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量筒

4.(铜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过滤

*5.(烟台)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6.19纪世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比用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大0.0064kg/m3(相同条件下,氩气的密度大于氮气的密度)。

他没有放过这一差异,在与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氩是一种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的气体

B.瑞利的研究过程采用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C.瑞利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是纯净物

D.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7.下图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可表示氧化物的是()

**8.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食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

若某病人每天食用5.85g苹果酸钠盐,比食用相同质量的食盐(NaCl)少摄入钠元素的质量是()

A.1.44gB.1.56gC.1.78gD.1.96g

*9.下列符号:

2N、N2、H2O、2CO、SO2中,数字“2”的意义能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有()

A.2个B.1个C.4个D.5个

*10.(重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C.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11.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Ce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D.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58

**12.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13.(福州)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一项是()

A.MgCl2——氯化镁B.

——钙离子

C.2H——2个氢元素D.O2——2个氧原子

*14.(泸州)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0D.该粒子为Na+

**15.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微粒之间有间隔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16.(盐城)201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每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

*17.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1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2)

表示的是(填离子符号);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____。

*18.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葡萄糖酸锌是一种常用的补锌剂。

下图是某品牌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