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7944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docx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内容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

学业质量水平

合格考(水平1-2)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各种风成地貌并描述其特点。

[地理实践力]

2.辨识给定区域的地貌类型,归纳风成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区域认知]

等级考(水平3-4)

1.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

[综合思维]

2.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成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一、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

1.敦煌的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界处。

(2)气候特征:

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因此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

[判断]

1.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甘肃、新疆两省区的交汇处。

(  )

2.敦煌西面是戈壁,北面是沙漠。

(  )

3.敦煌气候干旱,全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

(  )

4.敦煌昼夜温差大,地表物理风化强烈。

(  )

答案 1.× 2.× 3.× 4.√

2.风蚀地貌

(1)概念:

风力对岩石、沉积物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叫风蚀地貌。

(2)风蚀地貌的类型及特征:

风蚀地貌具有“顶平、身陡”的特点。

长条形的称为风蚀垄,孤立的石柱称为风蚀柱,“头大、身小”的称为风蚀蘑菇,垄槽相间的称为风蚀雅丹。

二、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

1.概念:

沙丘是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的。

2.类型

[连线] 将下列风成地貌类型与其特征连起来。

纵向沙垄    “头大” “身小”

新月形沙丘垄槽相间

风蚀雅丹顺风向长条状沙丘

风蚀蘑菇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答案 

雅丹地貌

“雅丹”来自维吾尔语“雅尔当”,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

雅丹地貌最初命名于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

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在世界其他干旱地区,也有类似的地貌分布。

沙丘地貌

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移动沙丘。

 

探究点一 风成地貌的形成

情境探究

[情境]作为“干旱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义。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为“险峻的土丘”,由于大自然的风蚀作用,“小土丘”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因而逐渐形成向内凹陷的形态。

如果“小土丘”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这就是“雅丹地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罗布泊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部,这里雅丹地貌发育,雅丹地貌表现为垄槽相间的形态,如下图所示,其发育与盛行风的吹蚀密切相关。

雅丹地貌示意图

[探究]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分析罗布泊地区极端干旱环境形成的原因。

(2)(综合思维)列举风蚀地貌的其他类型。

(3)(综合思维)若已知罗布泊地区经常吹东北风,推测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

提示 

(1)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青藏高原及山地阻挡,水汽来源少,地面蒸发旺盛。

(2)风蚀垄、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等。

(3)雅丹地貌的垄槽与盛行风向一致,可推知其伸展方向为东北—西南向。

素养凝练

1.风成地貌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过程

(2)分布

2.雅丹地貌形成的条件

(1)岩性条件:

岩性条件是雅丹地貌形成发育的基础,雅丹形成发育可以在不同硬度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上。

(2)环境条件:

多数雅丹地貌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

(3)动力条件:

动力条件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关键因素,主要为强劲的风力作用。

素养应用

例1: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

(1)~

(2)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

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

(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解析 第

(1)题,在极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河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过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平顶山状雅丹地貌。

选D。

(2)题,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迎风坡的岩石侵蚀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地势相对和缓形成了鲸背状雅丹。

选B。

答案 

(1)D 

(2)B

探究点二 沙丘的特征及移动

情境探究

[情境]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

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

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探究]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

提示 

(1)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2)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素养凝练

1.根据风成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

(1)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

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纵剖面图      俯视图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

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3)根据雅丹地貌垄脊的走向判断风向

垄脊的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迎风坡一侧因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度较陡。

如下图。

船形垄脊

2.沙丘的移动规律

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下图示意移动沙丘运动机制。

运动物质—沙粒 动力—风 运动方向—向右 坡向—陡坡和缓坡

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的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的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移动沙丘。

素养应用

例2:

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

据此完成

(1)~

(2)题。

(1)该地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堆积作用B.河流堆积作用

C.海水堆积作用D.风化作用

(2)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

A.南风—北风B.东风—西风

C.西北风—东南风D.东北风—西南风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岸沙丘地貌中新月形沙丘链最多,且高出海平面很多,因此不可能是河流堆积、海水堆积而成,而风化作用也不可能形成新月形沙丘链。

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主要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2)题,该地新月形沙丘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说明古地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南风。

答案 

(1)A 

(2)D

湘教版P52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防沙措施,对相关对象进行保护。

例如,通过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措施。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草方格

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公路两侧的防护林带

知识微网

核心要点

1.风成地貌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2.典型的风蚀地貌有风蚀垄、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雅丹。

3.典型的风积地貌有沙丘、沙垄等。

4.垄槽相间的称为风蚀雅丹,风蚀蘑菇有“头大、身小”的特点,新月形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

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若上图为准噶尔盆地景观图,这里的小土墩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D.东北—西南向

3.下列省份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山东B.云南

C.新疆D.广东

解析 第1题,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故选D。

第2题,准噶尔盆地常年吹西北风,受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小土墩呈现西北—东南走向。

选C。

第3题,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故选C。

答案 1.D 2.C 3.C

读下面的地理景观图,完成4~5题。

4.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B.冰川

C.海浪D.风力

5.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解析 第4题,图中景观图为新月形沙丘,它是由风力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5题,新月形沙丘的特点是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结合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 4.D 5.B

6.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5~10厘米厚的大小不均的干燥沙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实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

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

(2)简单绘制阻挡物前形成的沙丘平面和剖面形态,并说明沙丘坡度与风向的关系。

解析 第

(1)题,以吹风机模拟自然界的风力作用,分析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2)题,风从缓坡吹来,背风坡坡度大。

答案 

(1)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越多、越大。

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2)如下图:

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合格考——大显身手

一、选择题

埃及白沙漠除了有雪白色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层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奇观。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蘑菇状白垩岩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D.风力搬运

2.图中地貌常见于我国(  )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D.塔里木盆地

解析 第1题,风蚀蘑菇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故选C。

第2题,图示景观是风蚀蘑菇,是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故选D。

答案 1.C 2.D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

回答3~4题。

3.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D.风力侵蚀

4.与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解析 第3题,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

第4题,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主要是因为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故C项正确;该地区的年较差较大,故A项错误;该地区河流发育较差,故B项错误;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故D项错误。

答案 3.D 4.C

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

下图为雅丹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5~6题。

5.构成图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  )

A.变质岩B.喷出岩

C.侵入岩D.沉积岩

6.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解析 第5题,图中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层理构造为沉积岩的典型特征。

第6题,雅丹地貌主要位于干旱地区,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 5.D 6.C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

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

据此完成7~8题。

7.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  )

①盛行西风 ②东北信风 ③冬季风 ④夏季风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8.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

A.风力增强B.山脉阻挡

C.降水偏多D.农耕发达

解析 第7题,黄土高原的粉尘来自西北方向,应该是偏西风或西北风带来的粉尘沉积形成的。

东北信风不会影响到黄土高原,夏季风为东南方向,且来自海洋,不会携带粉尘。

冬季风和盛行西风可以带来黄土高原西部的沙尘,据此选项为B。

第8题,甲地位于太行山脉的东侧,携带黄土的风主要来自西风、西北风,而太行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可以阻挡大部分的黄土、沙尘,故甲地黄土堆积较少,选B。

答案 7.B 8.B

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下图),沙丘上长有稀疏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

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6~7级。

据此完成9~10题。

9.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

A.河流沉积出露河床B.海滨的沙滩

C.岩石就地风化D.台湾岛

10.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

A.海水堆积B.流水堆积

C.冰川堆积D.风力堆积

解析 第9题,由景观图和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A错误。

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沙丘上覆盖的黑色碎石风化形成黑沙,但景观图中却是黄沙为主,C错误;台湾岛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天气少,且距福建平潭岛遥远,风力搬运到此地的泥沙有限,D错误。

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受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地形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

答案 9.B 10.D

二、综合题

1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的一些干涸的湖底考察往往见到外观如同古城堡的砂岩地貌景观,俗称“魔鬼城”。

我国北魏学者郦道元在他所著的《水经注》中对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做了科学的解释:

“浍其崖岸,余溜风吹,稍成龙形,西面向海,因名龙城。

”并称此处“少禽多鬼怪”。

(1)雅丹地貌的形成受到了内、外力共同的作用,目前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

根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在各个过程中分别受到了怎样的地质作用。

(2)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此处“少禽多鬼怪”,其实,这种“鬼怪”是大自然的恶作剧。

试根据当地地理特征及所学知识分析此处“多鬼怪”声音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示,地貌的形成过程应该从岩石的形成、地壳的隆起以及外力作用等方面分析。

该地为雅丹地貌,岩层为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地壳运动(内力作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风化作用强(昼夜温差变化剧烈),岩石破碎易受侵蚀;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2)题,该地地处我国西北,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蚀地貌发育较多,具体形成原因与当地的气候和地貌形态有关。

答案 

(1)①沉积作用使湖区形成较厚的沉积岩;②地壳运动(内力作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③风化作用强(昼夜温差变化剧烈),岩石破碎易受侵蚀;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2)①罗布泊地区,昼夜温差变化剧烈,热胀冷缩的效应,使外露的岩石崩裂发出声响;②长期受风力侵蚀,风向与岩层走向一致,加剧风速(或形成峡谷效应);③风携带沙子摩擦岩层,发出巨大奇怪的声音。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地貌景观。

(1)写出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3)说出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解析 第

(1)题,由图示景观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是沙丘。

它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2)题,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第(3)题,这种景观是风力堆积地貌:

沙丘。

在干旱地区,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动的过程中,遇到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的。

答案 

(1)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风积地貌(沙丘)。

干旱地区,在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动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沙丘。

等级考——小试牛刀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风影迁移雨影区的概念)。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2.风影沙丘(  )

A.体积与植株高度呈负相关

B.长度与植株高度呈反比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3.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和图可知,风影沙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侧,图中沙区位于植被的西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

选D。

第2题,读图可知,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但不一定成正比;无法判断风影沙丘长度和高度与植株的关系;风影沙丘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当灌丛迎风面积较大时,风影沙丘宽度较大。

选D。

第3题,植被具有固定沙丘的作用,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风积地貌趋于稳定;风蚀作用减弱,荒漠化扩张速度减小,大气降水不会明显增多。

选C。

答案 1.D 2.D 3.C

鄱阳湖地区的沙岭沙山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

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5.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解析 第4题,鄱阳湖位于湿润地区,沙山的沙源是赣江携带沉积而成的。

沙山受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一系列沙垄(脊),初步判断该地应该多西南风或东北风。

鄱阳湖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但由于沙山北部赣江河道呈东北—西南走向,河道狭管效应导致该地多东北风。

第5题,冬季枯水期水位下降,湖滩裸露,强劲的冬季风可将湖滩裸露的泥沙扬起,经风力搬运到湖滨地带堆积慢慢形成沙山。

同时由于风力侵蚀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垄槽地形,选C项。

答案 4.D 5.C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为法国西海岸最大的沙丘,沙丘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

乙图为非洲西海岸塞内加尔河入海口处的沙洲,近年来该沙洲不断向南伸展。

(1)据图描述甲图沙丘的形成过程,并比较沙丘东西两侧坡度的差异及原因。

(2)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乙图中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

(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甲图中沙丘位于法国西部,且不断向内陆推进,可以判断与西风有关,联系移动沙丘中迎风坡一侧坡度缓,背风坡一侧坡度陡,即可进行判断。

(2)题,注意考查的角度“向南”和洋流有关,“延伸”和泥沙不断沉积有关。

答案 

(1)海水落潮时,露出大面积沙滩,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遇到森林阻挡,堆积而成。

沙丘的西侧为西风的迎风坡,坡度缓;东侧受森林的阻挡,为背风坡,坡度陡。

(2)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海洋,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受自北向南的加那利寒流影响,沙洲不断向南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