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7981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单元 第20讲.docx

第五单元第20讲

第20讲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常与工业转移、国土开发等资料相联系,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影响;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人们永久性或长期性的跨越行政区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迁移方向

(3)分类

①国际迁移:

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②国内迁移: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主要类型。

【深度思考1】 简述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提示 ①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②若某地区人口迁移率大于0时,人口迁入数量大于迁出数量,人口数量增加;迁移率等于0时,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相等,人口数量不变;迁移率小于0时,迁入人口小于迁出人口,人口数量减少。

(②所述状况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的前提下)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根本原因:

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2)具体因素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低

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

政治因素

政局动荡、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

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

【深度思考2】 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吗?

提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地域文化与人口

(1)地域文化的概念:

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2)文化背景与人口

①婚俗:

影响出生率包括初婚年龄的大小、婚姻稳定程度等。

②宗教:

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易形成较高的出生率。

(3)中国文化与人口

①生育观念的变化。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少生优生。

②职业选择的变化:

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③人口流动的变化:

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深度思考3】 一个地区迁入人口越多,人口机械增长一定越多吗?

提示 迁入人口多人口机械增长并不一定多。

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率,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只有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人口机械增长才增多,反之,则减少。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变化”“三个因素”。

1.“两个变化”

(1)个人动机的变化:

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生态环境的变化: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三个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图所示:

(2019·湖南怀化模拟)据统计,2019年我国共有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在家但是没有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约902万人,比2019年锐减5200万人。

从区域分布看,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据此完成

(1)~

(2)题。

(1)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锐减,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人口出生率降低

B.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C.城市化水平提高

D.城乡差距缩小

(2)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B.中西部地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C.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

D.中西部地区资源综合开发不足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扶持农民返乡创业,城乡差距缩小,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锐减。

(2)题,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人口外流数量较多,导致出现较多的农村留守儿童。

答案 

(1)D 

(2)C

►类题通法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

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考法一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

1.(2019·新课标全国Ⅲ,4~5)与2019年相比,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

(1)~

(2)题。

(1)导致2019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

(1)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需求。

(2)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

故选C项。

答案 

(1)A 

(2)C

2.(2019·课标Ⅰ,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

(1)~

(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

解析 第

(1)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20世纪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20世纪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自然增长率大于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两者之和大于1%,20世纪90年代两者之和约为0,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2)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1%~2%之间。

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项正确。

答案 

(1)D 

(2)A

3.[2019·天津文综,12

(1),4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迁入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结合材料中“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回答两条社会经济原因即可。

答案 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

考法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其他因素

4.(2019·四川泸州一诊)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时期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

读图回答

(1)~(3)题。

(1)下列因素中对迁入人口规模影响最小的是(  )

A.工资水平B.房价

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

(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北京B.上海

C.广东D.安徽

(3)下列对西藏图示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 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

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 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第

(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工人的工资水平越高,教育资源越多,因此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而且人口在迁移时多选择距离较近的发达城市,由此判断工资水平、空间距离、教育资源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大;而相应城市的房价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小。

(2)题,人口回流现象是指原来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务工人员,包括农民工、城市白领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流家乡的情况。

由图分析可知,广东经济较发达,而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人口迁入量大,随着该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优势条件丧失而大量外迁,会出现大量的人口回流现象。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西藏为人口净迁入城市,一方面是由于青藏铁路等的修建,加强了与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该地独特旅游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因此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 

(1)B 

(2)C (3)A

考法三 人口迁移状况分布

5.(2019·海南地理,14~15)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19年、2019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完成

(1)~

(2)题。

(1)与2019年相比,2019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

(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文分析,2019年比2019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

综上所述,A项正确。

(2)题,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因此选D项。

答案 

(1)A 

(2)D

考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2019·课标Ⅱ,1~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19~2019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

(2)题。

(1)2019~2019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19~2019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解析 第

(1)题,图中显示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略高于四川,但贵州人口总量远小于四川,迁出人口数量反而小于四川,故选项A错误;同理,上海迁入人口比重要高于广东省,但广东迁入人口数量要多于上海,故选项B错误;浙江和江苏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接近,但图示浙江人口净迁入比重远高于江苏,从而导致浙江人口增长率要高于江苏,故选项C正确;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致和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因此,安徽自然增长率要高于天津,故选项D错误。

(2)题,读图可知,皖、赣、黔三省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地区,且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三省的老龄化进程,选项A错误;皖、赣、黔三省的迁出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导致迁出区农村人口比重降低,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故选项C错误;沪、津、京三市为人口净迁入地区,由于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会延缓三市的老龄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三市的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故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

答案 

(1)C 

(2)B

►类题通法

三角度四方面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三个角度

(1)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2.四个方面

(1)人口数量:

迁入地增多,迁出地减少。

(2)性别比:

轻工业区降低,重工业区增加。

(3)职业构成:

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4)交通运输:

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

考法 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积极影响

[2019·江苏地理,28

(2)、(3),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2019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月均温/℃

13.6

16.8

21.0

24.4

25.8

26.3

25.2

降水量/mm

4.2

3.5

10.0

11.7

45.4

133.4

207.1

月份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温/℃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降水量/mm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4分)

解析 第

(1)题,攀枝花地处四川盆地,结合气温、降水资料知,该地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

另外,攀枝花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齐备;地处西南,自然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

(2)题,注意题干要求“积极意义”,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浙江文综,3~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 第1题,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了城乡间人口流动,同时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故D项正确。

第2题,人口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A项错误;经济因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B项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C项正确;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人口,其人口向大城市流动没有净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D项错误。

答案 1.D 2.C

(2019·北京文综,11)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9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第3题。

3.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特征。

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

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说明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迁出比例低,D项错误。

答案 C

4.(2019·广东文综,5)下图为2019~2019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由图可知,在2019~2019年间,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说明可能出现了人口向外迁移现象。

结合我国人口总体上由中西部向东部沿海迁移的背景,可判断该省为四川。

答案 B

(2019·山东文综,1~2)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5~6题。

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6.“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解析 第5题,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

第6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A项正确;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协调发展,B、C错误;该现象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项错误。

答案 5.C 6.A

(2019·山东德州一模)下面分别为我国A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图(M为2019年资料,N为2019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②⑤D.②④⑤

8.有关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产业结构影响到了迁入人口性别结构

D.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升级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对人口迁入地的影响。

第7题,读取两个时间的数据,M(25%,70%,5%)、N(15%,75%,10%)。

对比这两个数据可发现未成年人口比重下降,成年人、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现象明显。

本市青壮年人口应该是迁入的,自然灾害频发与老年人口增加关系不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青年及中年人口比重下降,所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D正确。

第8题,根据题中资料无法判断当地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情况,故A错。

引起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错。

从就业人员构成看,该市重工业比重小,轻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达,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吸引了大量女性迁入就业,迁入人口性别结构发生变化,C正确。

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其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并未出现产业升级,D错。

答案 7.D 8.C

(2019·湖北新联考四模)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

读1985~2019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9~11题。

9.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10.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D.交通条件

11.2019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限制人口迁入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985~2019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且甲地在2019~2019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则A、D错误。

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省,丁表示云南省。

故B正确。

第10题,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A正确。

第11题,乙表示广东省。

2019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2019年以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降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导致2019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C正确。

答案 9.B 10.A 11.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9年8月5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2019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俄罗斯和卡塔尔举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 下面为巴西简图与卡塔尔所在区域简图。

材料二 2019年卡塔尔全国人口约为227万人,其中外籍人口约占8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

2019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5亿人,到2019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1亿人。

2019年10月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俄罗斯的人口到2080年可能会减少到约5200万人。

(1)说明卡塔尔吸引大量外籍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4分)

(2)简述俄罗斯人口减少带来的问题和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

(12分)

(3)分析巴西人口集中于B、C区域而A区域人口较少的原因。

(10分)

解析 第

(1)题,卡塔尔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吸引了大量外籍劳工的迁入,人口机械增长较快。

(2)题,俄罗斯人口减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从而造成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接纳移民、鼓励生育是缓解人口减少问题的重要措施。

第(3)题,结合巴西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可。

答案 

(1)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外籍劳工的迁入。

(2)问题:

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不足。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3)B、C区域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海洋运输便利,殖民者最先到达,开发早。

A区域气候炎热多雨。

13.(2019·海南地理,21,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