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8052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docx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的辩证思考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设计概念中丰富的信息,大量的充斥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渗透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学习、工作、社会交流、旅游娱乐等各个

方面。

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

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

要活动。

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

应该说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这些设计向人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到底是以功能取胜还是以形式取胜,还是二者互相结合取胜?

在这个过程中足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引导内容呢?

换句话说,功能和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究竟如

何?

一、现代设计的思想基础

现代设计思想在2O世纪形成,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代表人物有:

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

赖特、阿尔瓦·阿图,他们的观点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现代设计”更多的被人们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

功能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以功能为核心,而不是形式。

德国功能主义的具体设计思想是,要首先发现事物的本质、目的和用途(需要),正确充分发挥事物的功能,形式应当反映这种本质和目的,而不要画蛇添足,也不要文不对题。

美国建筑师苏里文(1856—1924)在《所考虑的高层建筑》一文中写道:

“一切有机体和无机体,一切有形的和形而上的,一切人类的和超人类东西,一切内心和精神真正的表现形式(只要其生命在这一表现中可被辨识出来),都有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形状总跟随功能。

”他举例说,“一个银行大楼的外形应当反映银行的本质或功能,而不是反映传统庙宇的功能。

”后来,人们就用苏里文的这句话“外形跟随功能”来概括功能主义设计思想。

二、功能与形式关系的变迁

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曾造就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手下业的辉煌。

但当时的设计主要为贵族阶层服务,形式过于矫揉造作,装饰繁琐。

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以后带来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批量化生产导致设计水平急剧下降。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一些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以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法国“新艺术”运动最具影响力。

工业化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

这两个运动都是主张恢复手工业从自然中吸取和借鉴营养,从而提高设计的品位。

运动对于艺术与技术如何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但当时的设计并没有真正解决如何适应工业化的问题,甚至对现代工业文明采取逃避的态度。

设计仍然是为少数贵族阶层服务的专利,并未真正做到为大众服务,因而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为了适应工业社会的发展,“现代主义”运动于上个世纪2O年代应运而生。

俄国、德国、荷兰等国结合了本国的特点,为“现代主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中以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最为突出,它提出功能的重要性,主张功能为设计的最终目的,设计作品在形式上采用简单明确的几何造型。

在“现代主义”的旗下,形式最终让位于功能。

事实上,“现代主义”的成长历程就是“功能主义”的发展史。

说到“功能主义”,我们必须提到建立于1919年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它深受20世纪前后各种设计与手工艺运动的影响并加以融会贯通。

在设计思想上包豪斯提倡:

(1)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人;(3)设计必须遵循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33年被纳粹关闭,它的历史虽短,但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战后的“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到相当的高度,最终形成了以“功能主义”为基础的设计思想,设计真正开始了为大众服务。

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则多”设计原则成为整个“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灵魂,直至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为了达到“少”的目的,甚至可以漠视审美的需求。

平面设计变得过分理性冷漠,缺乏人情味,最终演变成形式干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渐渐招致越来越多人的厌倦和反感。

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分析,“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产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是工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

米尔顿·格拉塞曾说过“少并不是多,恰恰够才是多”。

在艺术与技术如何结合并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方面,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运动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对“功能”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

根据马斯洛的心理学说,人类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后,更高级的精神价值往往成为追求的目标。

重视使用功能的同时更注重人们的心理需求,追求个性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后现代主义”向“现代主义”平庸乏味的风格发起挑战的同时,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功能”一词的多元内涵。

三、“鸟巢”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设计得到极大复兴的今天,功能、形式共同成为了一个成功的艺术设计作品不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要素。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创始人威廉·莫里斯曾经说过:

“不要在你

家中放一件虽然你认为实用的,但是难看的东西。

”这种观点是他的功能与美观结合的设计思想的体现。

在2008年我国为承办奥运会而建造的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被

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的方案一“鸟巢”就是以它卓越的功能和新奇的造型而被人们所喜爱,成为一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评价说,“这个建筑没有任何多余的处理,一切因其功能而产生形象,建筑形式与结构细部自然统一。

”在所有竞标方案中,“鸟巢”有两个主要的亮点让它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一、它是睢一一个把整个体育场室外地形部分隆起了4米高的方案,就可以把很多附属的东西放在地形下面,从而使得体育场变得非常纯,又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而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广场的边缘缓缓降落,依势筑成热身场地的2000个露天座席,再次节省了投资,并形成纯粹自然的环境。

“正如鸟儿不会刻意地去粉

饰自己的巢穴一样,我们设计的体育场的建筑形式和网格状的结构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很清晰、自然,也很纯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在接受采访时说。

二、由于所有竞标方案都要求有屋顶开合设计,因此,如何开合巨大的体育场屋顶就成了整个竞标中的新点、亮点和难点。

在该设计方案中,屋面开启方式简单易行,造价较低,开启部分与主体结构形成一个整体。

评委会认为,以上两招使得这个方案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设计材料独具匠心,多数专家认为“鸟巢”方案的建筑形式与结构设计完美统一,看似杂乱无章的结构,实际主要受力体系非常清晰合理。

四、结语

从以形式为主到以形式追随功能再到功能与形式并举,设计重心的偏移每次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的时代背景。

在物资极度泛滥、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功能是第一属性,但令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形式有时却成了人们选择和接受事物的主要原因。

尹定邦在《设计学概论》中提到设计的多重特征:

1设计的艺术特性。

2设计的科技特性。

3设计的经济特性。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不能单纯为艺术而设计,否认设计的功利目的,否认设计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特征,把设计当作纯艺术的一个品种,这必将不利于设计的健康发展,只不过是千帆侧畔的沉舟,万木春后的病树而已;也不能为技术而设计,否认物质产品的精神功能,否认设计的艺术特征,把设计当作纯科学技术的一个行业,会导致设计的纯技术观点,素描、色彩、图案、构成都成了摆设,艺术思想、艺术技巧、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都变成了无聊的言辞。

不能把二者孤立、静止的看待,应该用一种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审视现

代艺术,让它们能达到一种和谐的发展,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艾青

浅谈后现代设计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一个颇为争议的意识流派,它以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展现给我们一个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性的乐观年代。

与品味高尚,严谨得几近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相比,后现代设计象挣脱了父母的孩子一样任意挥霍他们的年轻与灵动。

叛逆、嘻哈、怪诞甚至有些颓废和放荡的各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如潮水般不断涌人我们的生活。

后现代主义,究其源头最早来自文学界。

所以学者通常以英美文学里后现代概念的形成来界说后现代概念的形成。

照这样的说法,后现代这个概念形成于1950年代的南美洲文学里。

在当时出现了一个文学流派叫做“魔幻现实主义”,这类小说讲述一些貌似现实却又离奇的故事。

如《百年孤独》就是其代表作。

而在这之后,后现代主义却未得到长足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大,追求形式与功能这种最直接的实用主义观将现代主义推上主流。

并且在上世纪中叶的二战之后。

大量的物质需求必须要求批量和规模,现代主义成为正统。

而在今天,后现代主义慢慢开始升温。

其原因在于,物质异常丰富给了艺术家特例独行的创作前提;而思想空前多元加速了意识的衍生和进化。

因此,我认为后现代主义主要的两大特点是多元化和意识流。

一、特点分类

1.多元化

从多元化来分析,后现代主义可谓是一个大杂烩,它意在将一切元素进行杂糅来挑战现代主义的纯粹、以现实的复杂性来对抗乌托邦式的“理想”,以历史的延续性来对抗先锋派的“断裂”文丘里曾用“少即是无聊”来挑战现代主义“少即是多”的信条。

因此,早年有人把后现代风格概括为“折衷调和”;“或是对各种现代主义风格进行混合,或是把这些风格与更早的样式混合在一起。

就在这折衷杂糅的过程中,诞生了两种基本的操作方法——挪用和解

构,即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武器。

2.意识流

所谓意识流即为非理性思考。

这与前些年流行发散性思维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二者差别在于一个是非理性,一个是非常规性。

2O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心理分析中把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为潜意识到意识的桥梁)。

因此意识流设计就是充分挖掘人的潜意识的想法,使做出来的作品能与观众达到潜意识的共鸣。

在这一方面,非常规性的发散思维显得不彻底。

因为它还是无法冲破各种限制,仅仅是改变思路方向。

因为人的潜意识才是人最本能最原始的思想。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发觉后现代主义作品往往显得很无稽,甚至怪诞。

其实这些感受是不需要通过理性的思考,而要用一种本能的直觉去领悟。

这也就是后现代主义通常所说的象征主义和引喻主义。

二、表现形式分类

正是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衍生性,使得它需要更强和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

由此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就应运而生。

这包括:

(1)传统艺术类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和电影。

(2)设计艺术类的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和非物质设计。

(3)其它新艺术形式类如行为艺术、街头艺术等。

在这些表现形式当中,后现代主义的痕迹从音乐和电影上便可略见一斑。

在流行音乐上,8O年代中国的歌曲还是比较晦涩的爱情歌曲。

到了90年代流行音乐有了长足的发展。

开始出现风格多样化,可谓是百花齐放。

而进人2l世纪,音乐风格更加多样化。

例如,在9O年代末R&B风格刚传人中国,这种源于美国社会贫民区的黑人的绕舌音乐却在中国新世纪乐坛大行其道。

虽然很多批评家说他们的歌吐字不清,不知所云。

可他带给我们的新鲜感受使很多青年人能够接受这些所谓的缺点。

而在歌词创作上,象征和引喻越来地得到了展现。

纯粹的爱情文字已经不再被追捧,取而代之的是出现了一些旁的文字(描写一些很偏的东西或一种特别的意识流,我将此称作旁的文字。

)另外,在歌曲风格上,他们也融合进古典、民族等元素。

在电影方面,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如早期代表作《大话西游》。

该片有如一个大杂烩,在一个古代神话的背景下把各种现代元素进行杂糅,并使用挪用的手法,展现出一种荒诞、怪异、幽默的别样感受。

而在最近的电影中,《太阳照常升起》可算是一部很唯美的后现代主义作品.看似怪异无章的剧情却隐藏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诠释。

它同样使用了挪用的手法为我们造成潜意识的共鸣。

在另一些表现形式中,如行为艺术和街头艺术则表现得颇为争议。

(行为艺术是指艺术家把现实本身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并以一定的时间延续、特定的环境和含义为依托而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艺术形态)。

行为艺术家为了展现本我的意识态度,往往做出一些有悖伦理道德甚至法律的行为。

如最典型的“裸奔”。

而另一种形式——街头艺术则是展现一种街头文化。

其中含有很多副面的情节如贫穷、颓废、粗口、暴力、堕落等。

表现形式主要有涂鸦(Grafiti)、饶舌音乐和街舞。

不过即便存在争议,一些元素已然成为流行时尚。

在设计艺术中,后现代主义设计更象一种规模盛大的快餐,而不是现代艺术的那种正式筵席。

著名建筑师文丘里曾主张凌乱的活力而不强求统一。

这种设计思想与形式逐渐渗透到设计艺术的各个方面。

从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逐渐到家居装修、家具风格上等。

因此,客观评价来说,后现代主义不断渗透并慢慢被社会所接受,说明正统的现代主义正越来越多的受到颠覆。

不过,就我看来,后现代主义并不会成为主流。

因为它所体现的思想与价值观都存在争议。

并且它展现的态度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

由于它没有具体的形式内容,它会伴随在各种意识流派之间,并不断衍生进化。

——吴寒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在人的思想意识中不断扩张、渗透,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联系。

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于西方现代文化的背景中,随着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它已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而具有了世界性,并对当代世界文化、艺术、设计等领域产生了颇为显著的影响。

虽然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式微,但是在我国,后现代主义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与设计界最时髦和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不可否认其思想对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温尼斯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一书中。

书中指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

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的诸多领域。

”“后现代主义”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复杂,在英文中,“后现代”(Post-Modern)和“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内容是不同的。

“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主义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基本上可以说,自70年代以后的各种各样的设计探索都可以归纳入后现代时期,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风格明确的设计运动,无论从观念还是形式都是十分明晰的。

后现代主义运动的缘起首先得从现代主义谈起,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一个内容庞杂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运动,具有向传统挑战的

立场。

现代主义设计的目的是把设计从以往为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个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生产的、普及的新设计。

而战后流行的国际主义设计则强调减少主义,作品只剩下“少则多”的形式躯壳。

无论是战前的现代主义设计还是战后的国际主义设计都具有形式简单、泛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和系统化的特点,采用同一的设计方法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忽视了个人的要求和审美价值。

20世纪60、70年代是二战后消费主义高度发展的时期,新的社会情况的复杂化,新生代希望设计风格上更加富于变化,不仅功能完美,还要具有他们喜欢的装饰内容,以满足其心理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设计应运而生,反对米斯·凡德洛的“少则多”的减少主义风格,要求设计以更加富于视觉欢娱的方式来取代一般性的视觉传达方式,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

后现代主义强调设计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对现代主义设计关于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出了质疑,探索创新造型手法,提倡形式多元化,模糊化,个性化,不规则化,并追求设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原则。

归结起来,后现代主义设计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注重人性化,强调个性。

二是重视文化内涵,强调历史折衷主义。

三是重视设计的历史文脉,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四是强调复杂性与多元化的统一。

2.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平面设计开始在中国大陆兴起,发展速度非常迅猛,这得益于东西方设计、文化、艺术的交流,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新思潮的引入,为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

的活力。

2.1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意识形态方面对我国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

(1)关注人性,重视个性化和情感的表达。

20世纪末期,我国受过良好教育的新的一代成长起来,受社会的商品化、经济利益至上原则的影响,希望改变父母辈的陈旧思想,希望享受生活,他们的思想影响着设计领域,需要“个性化”的设计来满足他们精神上的愉悦。

英国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家尼维尔·布莱迪曾经说“在所谓的大众传播之中,人本身却完全忽视掉了”,“我希望我的设计能够令人注意,而不是冷漠,我的设计是揭示,而不是掩饰。

”他的这些提法,代表了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

人所需要的是物理的和精神的双重内容。

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艺术大众文化,高雅品味与平民艺术的融合,强调设计理念的人性化,迎合了我国当代民众的思

想认识。

中国香港新一代设计师李永铨认为,“好的作品,无论是海报、包装或广告,除了成果效益之外,最重要的都有一共同特性,就是‘令人感动的水果’。

这种情绪牵动,就是决定成功作品的第一步。

”在这里他也强调了设计作品要尊重人的情感,但凡伟大的作品一定是令人感动的作品。

受这种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我国平面设计强调个性、多元的种种奇思妙想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展现出一个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年代。

(2)强调历史文化,重视作品的人文含义。

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别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主张从历史传统、本地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从现代社会思想及文化的发展中寻找灵感。

后现代主义虽然强调重视历史,但并不是单纯地恢复历史风格,而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采用更为新颖的设计方法来丰富当代设计的语汇。

设计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平面设计日趋同化的时候应当关切设计的个性和设计的民族特征。

我国当代平面设计吸取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念,重视设计的本土化表达,主张平面设计要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让创作的图像带有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独立的表达能力,展现民族文化的传承性。

我国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师靳埭强、陈幼坚等,以及新生代的新锐设计师,都主张在设计作品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

近些年来在我国国内举办的各类以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为主题的平面设计大赛,都体现了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我国平面设计成了与传统、历史、文化和自然及意识形态相联系的复杂文化现象。

2.2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表现手法方面对我国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

(1)平面设计的版面构成。

在经过了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单调的、乏味的、程式化的版面设计之后,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们希望通过更加赋予多元化的设计方法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采用历史上出现的各种设计风格作为参考依据,利用折衷主义的手法,通过对版面内容进行形式主义的加工,加强版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并通过对各种版面元素的处理将某种哲学思想视觉化,形成以信息传达为主导的设计方法和程序。

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在设计中注重人的感受,比较自由地运用各种平面设计的因素,标题强烈而突出,版面活泼多变,形式生动,色彩也鲜明可爱,将所传达的内容运用各种设计方法体现在版面中,注重版面的主题性、描绘

性、表现性,使版面本身成为主题核心,使设计具有娱乐感和时代感。

受后现代主义影响,我国当代平面设计不得不尝试面向大众,设计版面呈现出丰富的设计风格,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表达。

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设计师们将历史符号、古典纹样等大胆引进到创作图式中,对大众流行文化中的各种视觉元素以及边缘地区、民族传统图形等进行挪用、移植、置换和整

合,力求把所有新的成分因素考虑在内,并运用后现代主义多变的编排手法对版面进行自由的加工,设计描绘面尽可能的宽广,以达到传达多样性文化信息的目的,凸显了对于形式和空间的无拘无束的运用,使平面设计的语言更加富于形式韵味和人文色彩,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通俗性、大众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2)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

后现代主义新字体设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魏纳特对具有强烈的构成主义特色的字体设计的探索,采用几何图形、无装饰线体来做装饰,在文字和文章部分进行切割、打碎、分解、重组等加工,达到强烈的平面视觉效果;丹·佛里德曼对印刷字体进行比例、尺度等方面的研究,形成视觉美感和视觉传达功能的双重性的完美结合。

后现代主义设计师随心所欲地调整文字的形状、大小、粗细、位置、颜色,控制文字覆盖面密度,使文字内出现复杂图像,增加了字体的趣味性。

他们还喜欢采用折衷主义的手法设计新字体,重视历史风格和历史文化,在一种风格的基础上加上一种或几种设计风格的混合,并利用历史的遗产来充实自己的设计,丰富了平面设计的效果。

后现代主义文字的探索对我国字体设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所有的字体设计成为可能,在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或者体现功能主义,或者作为形式表现,都很容易找到重叠、混合、解构、拼接、偶然、片段、矛盾等处理手法,字体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载体上升为图形设计的构成要素,虽然这在某程度上削弱了文字的识别度,但毕竟造成了极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字体设计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体现了一种追求个性自由的设计原则,不求明确利落,宁可包容繁杂,不求明晰单纯宁可含糊,呈现出视觉的丰富性及多样变化的活力。

3.总结

设计是时代的一种非常直接的体现,设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我国当代平面设计与西方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要发展我国的平面设计,绝不能简单地用拿来主义的思想来对待。

上文仅阐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对我国当代平面设计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我们不可忽视后现代主义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平面设计商业化和“快餐文化”的泛滥等。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于情感的重视、文化的关注以及个性的强调必然是当代社会设计的关注点,因此,我们要在立足本土,充分考虑社会发展、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的基础上,不失时宜的将世界的设计信息带到中国,很好的吸收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增进互相交流,提升中国的设计到国际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