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共2页)11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79489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共2页)11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共2页)11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共2页)1100字.docx

《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共2页)11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共2页)1100字.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共2页)1100字.docx

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

  

  朋友们:

  语言是人类由蒙昧走向开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沟通的主要媒介。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语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多么严重的限制。

如果说文字是语言的衍生物,那么相对于文字而言,语言则是一种缺乏固定性的沟通媒介。

  由于受自然环境、地域、种族等客观因素的交替影响,生活在不同国度的现代人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体系,同一国度的现代人也由于上述原因,逐渐形成了细化的语言派别。

其主要特点,即依附于同一种文字(指汉字,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但口头**区别。

在习惯上,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同一种文字,但口头**区别的汉语称为“方言”。

  虽然语言的形成、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但随着地域交流的频繁和深入,特别是普通话的推广,方言在一点程度上呈现出萎缩的现象。

普通话的作用是便于人们的口头交流,事实证明它也确实起到了这个作用。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由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十里不通风,百里不通俗”的现象已经基本成了历史。

在普通话推广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今天,只要一个人的口语能力没有太大问题,他(她)在沟通方面就不会有什么困难,普通话已经成了实实在在的“通行证”。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普通话为人们消除了种种沟通障碍的同时,也无形中侵占了方言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方言的萎缩。

特别是在7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转变,人**乡村##市。

而相对来说,城市的普通话**乡村浓烈得多。

另外,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70后从小学开始就满嘴的普通话,紧随其后的80后、90后就更不在话下了。

虽然由于上一辈的缘故,方言不会在上述三代人手上消失,但在这样一个普通话占据主导地位的语境下,特别是人口大流动的今天,他们的下一代会有多大的几**乡的方言呢?

当然,由于人口大幅度流动,方言有可能被用交叉感染的方式被外地人继承,但这种互补就像美国人背《论语》背得比中国人熟练一样,是一种莫大的反讽。

  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方言理应像我们生命中的遗传密码一样,以一种自然的方式,世世代代传下去。

假如这种延续变得刻意了,甚至是仪式化、职业化了,那就证明我们的语境出问题了。

它原本最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这就证明它应该永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份不言自明的遗产。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或许能给后代留下各种各样的遗产,但他们最需要其实只是一种纯正的方言,**乡土气息的无声召唤。

他们凭借着那一声召唤,就可以循着到这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包括一些很琐碎,但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方言继续萎缩下去,势必会带动地方文艺的萎缩,以戏曲为代表的地方文艺将越发后继无人。

虽然地方文艺的萎缩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但如果没有了方言这个根基,正宗的地方戏曲必然会荡然无存,中华民族的文化会出现一个无法弥补的缺口。

假如没有几个90后会说安徽话了,我们难道就用普通话唱黄梅戏吗?

  面对这个看似滑稽的问题,我们应该沉默,并且行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