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9629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学生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版.docx

《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生版.docx

学生版

必修四课内文言文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过:

过错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

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

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

倾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

用兵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

让……作为

C.陈力就列就列:

担任职务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

与今天“国家”同义

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充出来的省略成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昔者先王以(颛臾)为东蒙主B.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之)也

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

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己)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二、课内阅读

阅读第三自然段,完成5~8题。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后世必为子孙忧必:

一定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疾:

厌恶,痛恨

C.不患寡而患不均患:

忧患D.既来之,则安之安:

安定

6.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来之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D.吾恐季孙之忧

7.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④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8.下列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不能前来归附。

《寡人之于国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收成不好,荒年B.寡人之民不加多加:

增加

C.谷不可胜食也胜:

尽D.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畜:

畜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6~9题。

6.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填然鼓之 ③树之以桑 ④寡人之于国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①⑦/②③/④/⑤⑥D.①⑦/②③/④⑥/⑤

7.下列各句中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驴不胜怒,蹄之

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

8.下列各项对文段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针砭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生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遏抑/仰望 湮没/淹没  肇造/引擎 火炬/规矩

B.菁华/精粹 蔓草/藤蔓  阻挠/侥幸 墓碣/遏止

C.纷乘/千乘 编纂/篡改  感慨/大概 踬踣/陪伴

D.久蛰/蜇人 方炽/白炽灯 纪载/载入 倘若/倘佯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满清末造 末造:

一个朝代的末期B.踬踣者屡踬踣:

挫折

C.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乃:

于是,就D.丐序于予于:

介词,以

3.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A.斯诚后死者之羞也B.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C.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D.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4.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②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B.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②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C.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②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D.①草木为之含悲/②余为斯序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顾自民国肇造  造:

始建B.延至七年延:

延续

C.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始:

才D.滋可痛已滋:

滋生

6.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7.下列各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

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评价书的内容。

这篇序却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以“勖国人”。

B.全文高度肯定了黄花岗起义的意义:

它用鲜血唤醒了国人,在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C.全文感情饱满,鼓舞性极强,是出师之前的宣言书,号召全国人民向烈士们学习,并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

D.文章以“痛”为线索,突出了黄花岗烈士牺牲的悲剧性,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芋头   赶圩   迂回   长吁短叹B.栈道饯行钱财受益匪浅

C.寒暄煊赫宣传喧宾夺主D.芳菲蜚声悱恻诽谤中伤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

A.义愤填膺  扪心自问  曲折莹回  楹联B.一夫挡关豺狼之心望帝啼鹃崔嵬

C.峥嵘岁月面目狰狞开门辑盗湍急D.敷衍塞责气魄宏伟闻名遐迩咨询

3.下列各句中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鹤:

通“鹄”,一种善飞的大鸟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

通“非”,不是

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

通“座”,座位D.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止:

通“只”。

有:

通“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

回旋,倒流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

渺茫的样子

C.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

屏住呼吸D.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

叹息,感叹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也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也不同。

二、课内阅读

阅读《蜀道难》,完成6~9题。

6.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壮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

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以“六龙回日”的神话,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衬托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

写蜀道人事之难,主要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中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神话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写映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摹写神情、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景抒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猿啸(xiào)  江渚(zhǔ)  茅塞顿开(sè)B.萧萧(xiāo)缭绕(liáo)讳疾忌医(huì)

C.萧森(shēn)赔偿(chánɡ)麻痹大意(bì)D.潦倒(liáo)莅临(lì)曲高和寡(h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鸟飞回:

鸟儿飞回巢B.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

年暮垂老

C.剑阁峥嵘而崔嵬崔嵬:

高耸的样子D.使人听此凋朱颜朱颜:

红润的容颜

3.下列对《登高》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和颔联勾画出一幅寒秋肃临天下的动人图景。

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中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发出韶光易逝、漂泊无定、人生无常的感叹。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明朗化。

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这就从时、空两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了。

D.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日多、志不得伸归结到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对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悲怆感情。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近体诗根据每首诗诗句的多少,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限定为八句,绝句限定为四句;按字数律诗可分为“七律”和“五律”,绝句可分为“五绝”和“七绝”。

B.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体制,自立新题,创作的诗称为“新乐府”,如“三吏”“三别”等。

C.唐初有“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甫评其作品为“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D.唐杜牧、李商隐有“小李杜”之称。

杜牧,号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李商隐,字义山,其爱情诗成就尤高,如《无题》诗等。

5.名句填空。

(1)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

(2)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

(3)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5)穷年忧黎元,________________。

(6)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8)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9)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

(10)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登高》,完成6~9题。

6.这首诗选择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怎样的秋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描写的景物比较好分析,关键是概括其特点。

7.结合诗的形象和情感品味其风格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律诗每首________句________联,依次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要求________句必须押韵,________必须对仗。

9.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纯属多余,请你结合诗歌意境的有关知识,谈谈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湓浦口(pén) 铮铮(zhēnɡ)贾人(ɡǔ)浔阳(xún)B.荻花(dí)拨弦(xuán)慢捻(niǎn)霓裳(ní)

C.水浆迸(bìnɡ)西舫(fǎnɡ)虾蟆陵(xiā)钿头(diàn)D.阑干(lán)呕哑(ǒuyǎ)嘲哳(cháozhā)谪居(zh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又闻此语重唧唧,②满座重闻皆掩泣))

B.(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②为君翻作琵琶行))

C.(①备左则右寡,②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D.(①归去来兮,②去来江口守空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又闻此语重唧唧   唧唧:

叹息声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

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

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

掩饰哭泣

4.下列句子中加线语句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

“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我手写我心”,反对“嘲风月,弄花草”。

B.唐代的“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的贡献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而且为这一运动提供了一整套的创作理论。

C.杜甫的“三吏”“三别”等作品,继承了汉乐府以来的优良传统,但不再是“沿袭古题”,而是把乐府和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有力武器。

D.白居易有关新乐府的理论作品有《新乐府序》《与元九书》和《寄唐生》等。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6.这首诗音调谐美,原因之一是选用了双声叠韵字。

双声,即指________,如________;叠韵,即指________,如________。

7.下面的诗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无形的音乐描写得非常传神,将下列诗句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A.大珠小珠落玉盘B.大弦嘈嘈如急雨C.小弦切切如私语D.幽咽泉流冰下难

E.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F.间关莺语花底滑

(1)粗重高亢(  ) 

(2)轻柔细微(  ) (3)清脆圆润,轻重错落(  ) (4)宛转流利(  ) (5)滞涩阻塞(  ) (6)激越雄壮(  )

8.简要说明这段诗歌描写音乐的部分所表现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情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锦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沧海横流   好高骛远   日薄西山B.名振一方山清水秀摧眉折腰

C.清新俊逸漂泊沦落砭官削职D.锦衣玉食不胜其繁含糊其辞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朝开济老臣心(帮助,接济)艰难苦恨繁霜鬓(繁多)

B.渚清沙白鸟飞回(水中小洲)锦官城外柏森森(树木茂盛繁密)

C.一弦一柱思华年(美好的年代,一般指青年时期)千载谁堪伯仲间(兄弟,引申为不相上下)

D.谁令骑马客京华(客居,作客)矮纸斜行闲作草(短纸)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千载谁堪伯仲间B.山围故国周遭在C.沧海月明珠有泪D.犹及清明可到家

4.下列各项对《锦瑟》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锦瑟:

一晃我已年近半百,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

锦瑟,装饰得很美的瑟。

B.颔联表达出作者像庄周化蝶一样,曾沉迷于无所作为的境界中,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殷切的思念托付给凄哀的杜鹃。

C.“我的眼泪不住地流着,过去的生活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这是颈联传达的信息。

D.尾联留下无限感慨:

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时就已感到惘然若失了。

5.补充名句。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3)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4)___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

(3)春蚕到死丝方尽 (4)夕阳无限好

二、课内阅读

阅读《锦瑟》,回答6~9题。

6.首联通过“无端五十弦”的“锦瑟”写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化鹃,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

三、四两个典故分别是什么?

意在说明或表现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这首《锦瑟》是一首单纯的咏物诗吗?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在艺术上极有个性,请问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试举例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