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9671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docx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

作者:

张远海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5339更新时间:

2007-7-19

  【字体:

小大】

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的感悟 

   一、新课程实践中对沪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使用后的再认识

   我们地区选用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已有三年时间,通过三年接触、使用与研究,已基本熟悉了教材的编写思路,知识的框架结构,教材所要达到的意图。

现就使用以来的感觉、感悟与同行们交流一下,以便共同提高。

   教材编写的特色教材编写的特色

   

(1)教材具有人文化的编写方式

(2)大量选取生活素材(3)注重了学习的引导(4)渗透了科学的思想

   

(1) 教材具有人文化的编写方式

   【全书每章节都将生活素材、社会与环境问题,化学科学的核心主题和重要内容,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科学方法与探究有机融合并贯穿于教科书的始终】

   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在编写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化学物质,插编一些精美的实物图片,情景交融,注重了对学生主动意识和主动能力的开发,设计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编写思路,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充分要挖掘教材的设计特点,灵活的加以运用,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化学之美,感受知识之美、生活之美。

   如:

P2商代青铜器等图片充分说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

又如:

P3图1-3怎样正确使用煤气炉;图1-4用铁锅烧菜比较好双充分说明化学对生活的用处。

   据统计除去活动与探究及观察与思考的图片第一章的图片就达40多幅。

这些图片涉及很多领域。

   全书每章节都将生活素材、社会与环境问题,化学科学的核心主题和重要内容,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科学方法与探究有机融合并贯穿于教科书的始终。

    无论是化学教科书的整体框架,还是具体的某个章、节的体系,都力图体现从学生身边的物质和现象开始研究,最终又回到对自然、环境与社会中的物质和现象的积极关注。

   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着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的有机整合和全面落实。

   

(2) 大量选取生活素材

   【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入手;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为切入点;利用衣食住行有关的生活素材。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

因此,教材在编写时大量选取了生活中的物质,从人们最熟悉的物质入手,娓娓道来,架起了化学与生活的桥梁,打通了固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之路,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化学知识的角色。

如:

第二章从身边的物质谈起,空气的成分、性质活泼的氧气、奇妙的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水;第四章的煤和石油;第五章的铁、铝、铜、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第六章溶液中的食盐水、蔗糖水、石灰水;第七章酸碱盐中的食醋、胃液中的盐酸、小苏打和化学肥料;第八章的生活食品等等,细算起来不下百余种。

这些真实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给学生提供了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

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宛如一剂强劲的“催化剂”,能快速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另外,教材中还设置了一些生活问题,密切联系生活、生产、社会和环境实际,让学生体验到时时有化学、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围绕在身边,在认识生活物质的同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在化学中学会生活。

如空气中各成分的特点与用途、金属的生锈与防治、煤和石油的开发与利用、溶液的配制和使用、酸碱盐的反应规律、食品中有机物的成分和用途等,都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当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自然就产生了求知欲望,求知欲又促进了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动力。

   (3)注重了学习的引导

   【通过探究性实验→设计探究性实验上,进行实验,调查或辩论等→提高探究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操作能力;自主学习。

   中学化学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可见,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沪教版教材在编写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适时的设置了一些探究性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如:

第一章中铜绿性质的探究实验和镁条性质的实验;

   第二章①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②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

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③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的净水作用等。

   第三章①通过实验比较空气和水压缩时的体积变化情况。

②观察并解释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的"空中生烟"现象。

   第四章如:

①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②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

③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性实验;④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等。

   第五章①调查当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金属利用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

②参观炼铁厂或观看工业炼铁的录像。

③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

④收集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设计实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⑤调查家庭金属垃圾的种类,分析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

等。

   第六章①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②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

③溶液的导电和溶液配制实验;

   第七章①使用pH试纸测定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

②当地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

③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等。

   第八章①收集有关微量元素、维生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并了解人如何摄取这些物质。

②收集化学物质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气体、误食有毒物质、家居装修材料释放物的污染等)的资料,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

   第九章①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等。

   这些探究是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完成,借助奇妙的探究实验,将学生带进化学的世界,感受化学的魅力,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

另外通过探究性实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操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想像、注意、与人合作、表达与交流等能力。

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有力的开发和提升。

   (4)渗透了科学的思想

   【教材中渗透了科学的思想;科学素养和道德素养;面对工业废气、废液、废渣的任意排放,面对水资源的随意浪费和破坏.给每一位学生留下一串深深的思索】

中学时代是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启蒙阶段,在传授和讲解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更容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沪教版化学教材在编写时始终在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那就是不失时机的穿插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素养的教育。

让学生时刻了解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前沿性,始终不忘学好化学知识后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如面对工业废气、废液、废渣的任意排放,面对水资源的随意浪费和破坏,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变暖、金属因锈蚀而大量损失、日益增加的人类疾病、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我们该怎么办,给每一位学生留下一串深深的思索,引发出一个崭新的课题。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接受了一次次的为人类生存、美好生活而终身奋斗的教育。

 

   二、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使用中的感悟与思考

   下面就我在近三年来挖掘教材资源丰富课堂教学与专家和同行们一起交流:

   案例一:

上册第一章使用中的感悟与思考

   一、教材分析:

   【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有意识对学生学习化学方法进行指导③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步骤和方法、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认识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取等】

   初三化学作为一门起始学科,而第一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起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第一章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化学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通过科学探究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变化、规律的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本章结构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内容丰富多彩,栏目多,共有彩色图片40多幅,观察、探究实验13个。

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的社会实际,体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并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二、教学中教材内容处理建议: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由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引出学习化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意义。

   【

(1)学习之前利用教师用书中的VCD光碟及一些有趣的实验来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

魔棒点灯等)。

(2)重点带领学生对书的彩图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3)做好每一个实验。

透彻分析让学生养成一个分析问题的好习惯。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1)通过实验获得有关物质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

(2)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判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用实例来说明最好。

(3)重点解决变化和性质的区别)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变化】

    “化学研究些什么”是真学生接触化学学习的第一课,怎能样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学习班兴趣,认识进行化学实验、亲自动手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为此充分利用教材P11蜡烛熔化及燃烧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有关物质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

最好让学生多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如: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判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用实例来说明最好。

稀饭和馊稀饭)。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解决变化和性质的区别)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变化。

理清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构和变化四者的关系。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观察实验、学会进行科学探究步骤和方法、教会对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取学习的一般思路;利用P17及P144页实验介绍常见实验仪器及基本实验操作。

利用P19的“活动与探究”通过简单实验初步认识不熟悉的物质—金属镁的一些物质性质和用途。

体验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交流与讨论—反思与评价。

   1.由一系列的活动探究,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知道一些物质的性质。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充分利用P17实验介绍常见实验仪器及基本实验操作。

利用P19的“活动与探究”实验中“镁的性质探究”实验,作为课堂的主要活动来开展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不仅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有关物质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知识,更能让学生通过简单实验初步认识不熟悉的物质—金属镁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和用途。

体验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节日天安门前焰火、激战前的信号弹)创设情景,从而引入镁燃烧等实验探究。

通过P19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重点要注意: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交流与讨论—反思与评价。

   案例二:

上册第二章使用中的感悟与思考

   一、教材分析

   【利用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设计适应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介绍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强调通过学生自主的科学探究“发现”和“归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

   本章的内容贯穿于全册,既是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也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

关于物质组成、性质、用途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

本章的内容广泛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了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因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是十分有益的。

   2、有关学习内容的简要说明

   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都是学生在生活和社会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物质。

选取“身边的物质”作为化学启蒙教育的素材,能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由于内容熟悉,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学习这些知识所需要进行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适合于初学者。

   学生虽然熟悉这些物质,但缺乏深入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

要用探究的方法来认识这些知识,。

教师要认真领会学习目标,把握教学要求,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学生活动。

   地球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二氧化碳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水的组成;某些天然水(海水、硬水、矿泉水)和纯水的区别,水的净化、水的利用。

   二、课堂教学设计建议

   第一节,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用实验事实让学生感空气的存.用日常生活事例来证明空气中各种物质的存在.用日常生活事例来证明空气中各种物质的存在.用探究实验中实验现象来引入氮气的性质.用科学探究方法来设计捕捉空气的方法.】

   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1)对于空气中的存在这问题提出也是提高化学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如:

让学生思考讨论,怎样证明空气的存在?

   (风、用空杯子向水中压水不能进入,包括很多物理现象都可以得到复习和巩固。

   

(2)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用一个个问题来解决。

    可以用生活事例让学生理解空气中存在的物质。

如:

为什么植物能快快成长?

为什么饼干会回潮?

为什么人能够在地球上快乐地生活?

   也可以通过空气中成分让学生用日常生活事例来证明。

   二、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探究

   阅读P28-29内容,根据收集资料回答:

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学习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如:

在做空气成分中氧气的体积测定时,为什么只上升约为1/5。

说明明氮气的的什么性质?

   又如:

为什么可用氮气来作为灯泡填充气和粮食瓜果的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关于物质的性质的描述学生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提问题时,尽量明确一些?

   三、充分利用“捕捉空气的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创设几个情景:

要检测一个山洞(或某商场)的空气成分含量,你采用哪些方法把它取出。

(可作为课外作业)。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认识氧气的性质→最好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

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像及作业中问题来解决,学生更易理解。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最好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性记忆

   如:

你已知道氧气哪些重要的性质?

建议给一点提示。

木材为什么会燃烧,是因为有氧气,氧气起了什么作用?

助燃(注意与可燃的区别)等。

为什么高山上空气很稀薄?

    氧气的物理性质中重点注意:

氧气不易溶于水。

很多同学都会记不住,你可用一种推理方式让学生既有兴趣又容易记住。

如果氧气易溶于水,人会在陆地上快乐生活吗?

如果氧气难溶于水,鱼能在水中生活吗?

   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如:

让学生阅读  P35 让学生比较缓慢氧与燃烧的区别和联系。

能够判断哪些化学变化是燃烧,哪些是缓慢氧化。

并能归纳总结。

    二、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P36 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分离液态空气时,首先出来的是氮气。

观看教师用书中的VCD版,提出为什么液态空气中放一根燃烧的木条会熄灭?

为什么当达到1/5时,带火星的要条会复燃?

 (注意课后作用业的重背后设计)。

如:

如果一杯液态空气放在空气中,用一燃烧的木条放在杯上方有何现象。

(有许多同学会答:

先熄灭后燃烧)。

注意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积极探寻物质的奥秘”是上沪教版化学教材的主导思想。

用问题方式,创设情景;有条件地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用日常生活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积极探寻物质的奥秘”是上沪教版化学教材的主导思想。

   一、学习二氧化碳首先课前布置:

   

(1)请同学们尽可能找哪些场合存在二氧化碳,它含量高或低,如何感受到的?

   

(2)你知道有关二氧化碳的哪些知识?

(可查资历和相互讨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汽水、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二、在学习二氧化碳奇妙的变化,我们如果有二氧化碳你最想做哪些奇妙的变化?

   (有人会说,用来灭火、用来制汽水、有人说用来人工降雨等)。

  教师可趁机说明实验条件有限,对有些实验无法完成,希望在将来有条件情况自己去完成。

   教师可提供一些实验室能做的实验药品让学生去设计(由于时间有限最好在课后设计,课堂上解决),。

如: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再加热。

   能通过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如: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石灰水为何要密封保存②为什么用石灰浆抹墙③为什么可用石灰水浸泡鸡蛋来保鲜等。

   三、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创设一个好的情景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如:

我们想通过实验来显示二氧化碳的奇录的变化,能不能弄到二氧化碳呢?

   学生会想到呼出的气体、汽水(或可口可乐)等。

   经查阅资料:

最好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制制取气体全过程一般思路:

   

(1)药品的选取择(不用碳酸钠与稀盐酸;不用石灰石与稀硫酸、不用石灰石和浓盐酸)要解决此问题希望同学认真学习会在以全的学习中加以解决。

也为学习好的同学提供一些超前学习的机会。

   

(2)装置选择(状态和反应条件)

   实验思考:

用分液漏斗滴加稀盐酸有什么优点?

   (3)检验

   (4)收集装置及方法。

   为什么一般不用排水法、而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5)注意解决检验和验满的不同含义。

   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创设情景,通过交流与讨论来解决日常生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问题情景] 怎样区别纯净水、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的水和含有固体小颗粒的水?

怎样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

   一、充分利用P47的你知道什么。

重点让学生分清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之间的区别。

日常生活中的水是自来水,是混合物。

   如:

可设计如下问题:

   [交流与讨论] 

(1)水的煮沸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2)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能源,你是怎样想的?

   (3)天然水、矿泉水、自来水、海水等在成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问题情景] 怎样区别纯净水、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的水和含有固体小颗粒的水?

怎样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二、水的净化的学习(主要用来解决交流与讨论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1]  P49目的探究外观相同的水有什么不同?

   [讨论与交流] (蒸发过程中看到什么现象?

得出什么结论?

蒸发时可能出现的现象?

应该注意什么?

   [讲解]    水是纯净物,但是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

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天然水中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应用。

各种工业用水对水质也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

   [活动与探究2]   P49目的探究硬水与纯净水的区别

   [小结]      硬水与纯净水的区别

   [活动与探究1、2]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除去水中小颗粒的简单方法。

可以看光盘。

   [小结]  明矾的作用,过滤的适用范围。

   [拓展视野]  看光盘了解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让学生知道要节约用水。

 

    [讨论交流]

   活动目的:

了解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提高对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的认识、产生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情素。

   2. 面对湖水被严重污染,有人建议:

1建立拦污闸,对入闸污水预先进行治理。

2将长江水引入冲洗,使死水变活。

3恢复湖中荷藕、菱、水葫芦的种植,利用植物的净水作用,并将植物叶茎回收利用,请你对上述三种建议进行评判。

并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治理湖水污染的综合治方案。

   4. 某学生把浑浊的泥水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请你分析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有哪些?

你准备如何补救?

   5. 现有一杯混有泥沙的海水,要求得到除去泥沙的食盐固体,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案例三:

上册第三章使用中的感悟与思考

   一、教材分析

   【利用物质的微观结构来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利用物质的变化来帮助理解微粒的概念;可使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一)、通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初步了解了身边最常见的一些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性质,变化,用途以及制取途径。

随着这些具体的化学知识的积累,学生对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这么多物质是怎么构成的呢?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之间有些性质千差万别,有些物质性质却很相似呢?

为什么同一种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

学生产生种种疑问,为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二)、本章旨在带领学生进入奇妙无比的微观世界,学生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理解物质变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并发展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

因此,本章学习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也为后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燃料、金属以及酸、碱、盐知识奠定基础。

本章的特点是概念多且比较抽象,虽然涉及面广,但要求不高,通过本章学习,可使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三)、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的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

   二、课堂教学设计建议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通过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多次稀释的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

探究钟罩内酚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