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207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docx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实录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9页《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发展数感。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口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复习:

早听说咱们班同学口算特别厉害,所以准备了几组题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

敢。

师:

看来大家都信心十足啊!

那我们来了:

第1题,45+20,谁来?

这么多人举手啊?

请你说。

生:

65。

师:

能跟大家说说你的65是怎么来的吗?

生:

把45分成40和5,40加20是60,60再加5就是65。

师:

你说得真清楚。

第2题:

34+2,请你。

生:

36。

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

把34分成30和4,4+2=6,6+30=36。

师:

以前学的知识都掌握得非常牢固。

……

这些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我们二()班的同学算起来是得心应手啊,今天我们将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请看屏幕:

阳光小学的小朋友们可幸运了,学校准备组织他们去集体参观市博物馆。

瞧,他们已经在操场上整装待发了!

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作为同学们的领队老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该给他们买多少张车票才最合理呢?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买票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1)列式

师:

如果我们要解决“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生:

35+34=69(师板书算式:

35+34=69)

师:

能跟我们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吗?

生:

因为题目问“一共”……

师:

(不管学生怎么回答,教师回到下面的话题)你的意思是算出了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就代表我们就得买多少张票,是这个理吗?

那照这个道理来看的话,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该怎样列算式?

(生:

39+44,师板书39+44=)

(2)明理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道算式35+34,刚才,有同学说到35+34=69,和是不是69呢?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好了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好,开始!

【预设】

请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

先算个位5+4=9,再算十位3+3=6,合起来就是69。

师:

我听明白了,你说的3+3=6指的是十位上的3+3=6,实际上是30+30=60。

这个方法挺不错的,谁还有不同算法?

(板书算式:

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

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

这位同学的方法你们看懂了吗?

观察一下黑板上的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

生:

他们都把34分成30和4。

师:

也就是说他们都选择了将其中的一个加数或两个加数进行拆分。

【不同】

师:

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

第一种方法将两个加数都拆了,第二种方法只拆了第2个加数。

师:

既然可以将两个加数都拆了,也可以只拆第2个加数,那么同样的,我们还可以只拆第1个加数。

谁来说说只拆第1个加数的情况。

(师板书③35+34=)

生:

师:

这种方法拆出的结果依然是69。

(3)小结

师:

看来,我们在拆数的时候,既可以两个加数都拆,也可以只拆其中的一个加数,但是无论怎样拆,目的都是把两位数的加数换成——(教师手指板书上三种方法的拆的部分)

生:

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

(教师在课题后板书:

换成两位数加整十数

一位数)

师:

也就是将新知识换成我们已经学过的旧知识,从而解决碰到的新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在数学中经常被人们用到。

(4)完整答案

师: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一起得出了:

一年级一共要买

生:

69张车票。

(课件出示完整的算式和答)

2、教学例2。

(1)列式

刚才我们在35+34时,采用的是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换成我们学过的整十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口算,对于39+44是否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呢?

先独立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作业纸上。

(教师巡视,选择)

(2)明理

师:

谁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第一种方法:

拆数

生1:

先算4+9=13,向十位上进1,十位上是3+4=7,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答案就是83。

师:

十位上3+4=7相当于30+40=70,对吧!

(师边说边板书)那这里30+40等于80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这里要多加1个十?

生:

因为个位上4+9已经满十了,所以要向十位上进1。

师:

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

谁来说说?

你们俩说得真清楚。

师:

所以最后的结果不是73而是83,同不同意?

谢谢!

这种方法跟我们上面的的哪种方法一样?

(第一种)

也就是把一个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第二种方法:

凑整

师:

这道题目除了用拆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其它方法换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的情况吗?

【预设1】

生2:

把44分成1和43,39+1=40,40+43=83

教师相机板书。

师:

能跟我们介绍一下,你把谁换成了整十数?

(39)为什么你就偏偏看中了39,没有看中其它的数呢?

生:

因为39离40很近。

师:

所以,你就从44里面拿了一个给39,是这样吗?

【预设2】

生2:

把39换成整十数。

师:

接着说。

生2:

因为39离40很近,所以把44分成1和43,39和1凑成40,40+43=83.

师:

这位同学还想到了从另一个加数里面借一个“凑成整十数”的方法,真了不起。

掌声鼓励他!

第三种方法:

估算

师:

除了这种想法以外,大家还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生3:

我把39看成40,再用40+44再减1。

师:

减1是怎么回事?

生3:

因为把39看成40,就多看了一个1,所以最后要减一个1。

师:

这位同学的想法可真特别!

(3)小结

不管是把44拆成1和43,39+1凑成40,还是后面一种方法直接把39看成40,他们都是把谁改成整十数来相加?

生:

39。

师:

为什么你们在第一个算式里没有一个人用上这两种方法呢?

生:

因为39离整十数非常近,而35和34都离整十数有点远,算起来不方便。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

看来,我们在口算的时候还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数字的特征,合理地对数字进行分解与组合。

(3)完整答案

谁来把这道题目的算式和答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完整的算式和答)

3、归纳

两道算式,黑板上却有了这么多的算法,你喜欢第几种方法?

(这种方法在加数接近整十数的题目里面的确很好用。

看来,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方法。

1、基本练习

对于为同学们买票,刚才还有同学提到这样的问题:

三年级要买多少张票,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要买多少张票的问题,你们会做吗?

请你将算式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师:

谁来说说你的答案?

(请这一个学生将四个问题说完。

跟他一样的举手看一下,这么多同学算对了呀!

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有同学计算35+36时得数是61,(提前准备一份错误的作业:

只写35+36=61,假装成学生的作业,在展台上展示)他跟你们的答案一样吗?

你的答案是多少?

发现他的问题了吗?

你有没有什么需要提醒他注意的?

(在计算时该进位的不要忘记了进位。

有的算式需要进位,有的算式又不需要进位,在计算时确实难免会出现忘记进位的现象。

老师在这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我们在算之前可以先估一估,这样就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了。

2、估一估、算一算。

我们来看:

第二题,请你先估一估得数大约是多少,然后再口算出最终结果。

你们会吗?

43+1842+1434+39

【汇报】

(先估)第1小题,你们估算的结果是多少?

怎么估的?

第2题估的结果是多少?

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第3题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件演示。

(再算)师:

有了这样的估算结果,谁能一口气说出它们的口算结果的?

掌声送给他!

有了前面的估算,我们还担不担心会错得离谱?

3、生活应用。

刚才的口算题都没有难倒大家,但是学会口算光掌握方法还不够,有的时候还得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你们也会吗?

课件出示题目:

师:

请大家仔细看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信息:

小火车36元,小轿车25元,面包车38元。

再出示问题:

芳芳:

我带了70元买了两样玩具。

师:

芳芳有可能买的是哪两样东西呢?

能告诉我们你的想法吗?

芳芳有没有可能买了一辆小火车和一个面包车?

为什么?

看来,同学们现在是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伸手即来呀,太厉害了!

四、课堂总结。

课的最后,老师还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古时候的人们用手指来帮助自己计算。

接着又发明了算筹、算盘,今天计算器等先进的计算工具使计算变得越来越方便了。

为什么我们不用这些先进的计算工具,而要这么辛苦地学习口算?

生1:

携带不方便。

生2:

遇到简单的题目,口算速度会更快。

(看来,大家的体会真不少,真是学习数学的有心人啊。

生3:

还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聪明。

(你一定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你们都说得很对,计算比较简单的题目,口算速度更快,这也是生活中常常用到它的原因。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首“口算歌”(出示课件),希望大家把口算练得更加熟练。

口算歌

要想口算好,算法很重要。

不仅要算对,还要算得巧。

会分析多比较,先估计多思考。

练好本领呱呱叫。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