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298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马莲河流域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据图可推断

A.前期由于增加耕地导致森林面积减少

B.中期马莲河径流量变化幅度逐渐减小

C.近期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在逐渐恢复

D.三个时期生态经历退化——恶化——持续恶化的过程

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

C.风力D.光照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图,回答下

列各题:

4.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

C.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5.题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③D.③④

6.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导致其自然植被的覆盖也有很大差异。

图中A地、B地和C地的植被特征,反映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题。

7.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8.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上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愈来愈少

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可以减少植物水分的散失)。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油橄榄主要分布在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0.该自然带适宜油橄

榄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雨热同期B.地广人稀

C.土壤肥沃,有大量黑土D.夏季光照强,热量丰富

11.叙述反映陆地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征的是()

A.大量使用煤、石油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

B.森林砍伐后,木材蓄积量减少

C.草原开垦后造成土地沙漠化

D.排放有害物质,造成水体污染

下图为“某河流上下游两个水文观测站测得的全年流量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降水B.湖泊水

C.地下水D.冰川积雪融水

13.下列有关甲、乙流量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为上游②乙为上游③甲站的流量受水库调节④乙站的流量受水库调节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下列问题。

14.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11月至次年1月B.2月至4月

C.5月至7月D.8月至10月

15.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D.湿地调蓄

下图是2015年3月下旬拍摄于华北某城市郊区的一张景观照片。

为了发展塘鱼养殖,某农户在耕地中开挖了水塘。

水塘虽还没有人工蓄水,但在B处已经有了浅浅的一层水。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6.水塘中B处积水的直接补给来源主要是

A.雨水B.地下水C.河水D.积雪融水

17.由于春季蒸发旺盛,容易造成土壤返盐,最可能出现盐碱的地方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下图为四条河流某一河段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主要的补给水源都是雨水B.都没有结

冰期

C.汛期都十分明显D.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19.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丙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B.径流量

C.经济D.地形

20.下图为“2005~2013年黄河下游某处河床高出两岸地面高度的变化图”。

引起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化、侵蚀作用B.侵蚀、搬运作用

C.搬运、沉积作用D.沉积、成岩作用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根据左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A.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B.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D.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22.M洋流可能出现在右图中

A.丁处B.丙处

C.乙处D.甲处

23.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形式和最稳定的补给水源分别是()

A.雨水和地下水B.雨水和湖水

C.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D.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B.6月

C.9月D.10月

25.该水库可能位于()

A.松花江流域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下图为东北某地区水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6.图中①河水文特征可能包括()

A.流量大B.含沙量大

C.有结冰期D.无凌汛现象

27.①、②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为我国的一条重要山脉,下列地理界线可能与图中分水岭接近的是()

A.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B.800mm年等降水量线

C.温带草

原和温带荒漠分界线

D.外流区域和内流区

域分界线

28.北半球夏季保留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

A.亚洲高压B.冰岛低压

C.夏威夷高压D.阿留申低压

下图是图瓦卢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小题。

29.海风吹起的波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图瓦卢3~5月吹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30.2014年11月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的努力已告失败,2015年举国移民新西兰。

为避免第二个图瓦卢的出现,发达国家应该()

A.绿色消费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40分)

31.(本题10分)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黄赤交角取23.5°。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b点的区时是_______。

(2)下列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甲一致的有_________。

(3)甲图中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_方向。

该日a、b两点中白昼较长的是___________,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

32.(本题10分)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数字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

1.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

_______。

(2)自然带1→5→9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地带性,此分异规律以____________条件为基础,表现为各陆地自然带沿着____________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在__________纬度(低/中/高)大陆表现较明显。

(3)自然带6→8→4→5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地带性,此分异规律以__________条件为基础,表现为各陆地自然带沿着__________方向作有规律更替,在__________纬度(低/中/高)大陆表现较明显。

33.(本题10分)读“常见的天气系统示意图”。

回答问题。

(1)B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是。

A天气系统的降水易发生在(锋前/锋后),过境时,天气特征一般为。

(2)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填字母,下同)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常在控制下,秋高气爽;每年的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

(3)D天气系统常常形成天气。

该天气系统若发源于热带海面上,常常给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灾害性天气,这种灾害性天气的特征主要是。

34.(本题10分)当地时间2014年12月14日凌晨2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秘鲁利马(西五区)闭幕。

该大会主要讨论每个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发达国家协助贫困国家与气候变暖做斗争等议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分)

(1)C是南美和北美的洲界,D是欧洲和非洲的洲界。

(2)受副热带气压带或信风带(填风带风向)控制,①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由于常年

受风(填风带风向)影响,伦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图中A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4)发达国家协助贫困国家与气候变暖做斗争,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自然带①②③从热带沙漠带到热带草原带到热带雨林带的变化反映了地带性规律,形成的决定因素是。

(6)利马是个多地震的城市,原因是。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前期耕地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增加,A错。

中期森林、草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增多,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会逐渐增大,B错。

近期耕地面积减少,森林面积增加,说明在退耕还林,所以生物多样性可能在恢复过程中,C对。

在三个时期生态经历是优化-退化-好转过程,D错。

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B

3.A

【解析】

试题分析:

2.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读图可知,沿OF方向,由高山荒漠带→山地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依次递变,主要是热量发生变化,水分变化不明显;沿OE方向,由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依次递变,说明主要是水分发生变化,热量变化不明显,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可推出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草原带,故B正确。

3.考查影响自然变化的主导因素。

读图可知,沿OF方向相同植被由高山类型逐渐过渡到温带类型,说明主导其变化的因素是热量,故A正确。

高频考点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C

5.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4.湿润系数,指一地的年降水量反映该地的水分收入状况,为降水-蒸发比,是综合性气候指标之一,用以表示某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图中湿润系数均为小数,因此A、B错,西北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本题C正确。

5.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从题目所给材料即可知道生物多样性下降不属于土壤退化过程,所以本题选B。

6.据图可知:

A、B、C位置排列为由东西向,排除A、C项,这三地植被特征的变化是由于降水差异导致的,而经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因素是水分条件,所以本题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7.C

8.A

【解析】

试题分析:

7.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即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8.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从图中分析大气中CO2的来源:

①是动植物遗体分解;②是呼吸作用;③是燃烧化石燃料。

其中燃烧化石燃料是主要的。

结合上图分析,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所以,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考点: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9.C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9.油橄榄是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代表作物,地中海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所以本题选C。

10.结合上题,该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该气候适合油橄榄的条件是夏季高温,光照强。

选D。

考点:

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指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如在干旱半干旱的地区过渡开垦草原易造成土地沙漠化。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2.A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12.读图可知,图中降水量较多的时候,河流径流量也较大,故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降水补给。

13.读图可知,乙水文站相对径流量较大,应该为上游地区;甲水文站河流相对径流量比较平稳,故应该是受水库调节,径流量比较平稳,位于河流下游地区。

考点:

该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和水文站。

14.A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14.“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与其有相关联系的是河流的径流量,并且与径流量呈正相关,根据题目应选择河流径流量最少的时期,图中的曲线代表径流量,时期为11月至次年1月。

故选A。

15.从纬度变化可以看出河流位于南半球,11月-次年3月是其湿季,降水较多,

气温低于干季,因此蒸发旺盛不会引起径流滞后;河道弯曲会减缓河流泄洪的速度,但是据图可以看出,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2月份,最大洪峰出现在次年4月,河道弯曲的滞后时间不会长达数月;地势起伏会影响河道坡度进而影响河流泄水速度,由图示地区有大面积的湿地推断该地地势低洼,不会造成这么长时间的滞后作用;

而根据图中河流局部水系图可知,该地区湿地面积大,湿地调蓄作用明显,该河流流经沼泽,受沼泽湿地的调蓄(削峰)作用,使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

故选D。

考点:

河流径流变化

16.B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16.从材料中“水塘虽还没有人工蓄水,但在B处已经有了浅浅的一层水”可以推断出,水塘中的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地下水。

17.从图中可以看出,C处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浅,且灌溉后的地表水可能向此处汇流而导致该处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将地下水中盐类物质带到表层,蒸发后,造成土壤返盐,出现盐碱。

考点:

水体补给关系、盐碱化成因

18.A

19.C

【解析】

试题分析:

18.读图,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甲是尼罗河,乙是密西西比河,丙是亚马孙河,丁是恒河。

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主要的补给水源都是雨水,A对。

乙河流上游位于温带地区,有结冰期,B错。

丙河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汛期不明显,C错。

甲河流的河口三角洲有退缩现象,D错。

19.乙河位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

丙河位于发展中国家,开发少,

经济落后。

所以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丙河,C对。

人口对水运运量影响小,A错。

丙河径流量更大,B错。

地形都是平原,不是差异原因,D错。

考点:

不同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运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20.B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图中黄河下游某处河床高出两岸地面高度在不断下降,这种变化是受外力侵蚀、搬运作用形成的,B对。

河床没有出露地表,没有风化作用,A错。

沉积作用会导致河床升高,C、D错。

考点:

外力作用类型,对地貌的影响。

21.C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21.纬度越低温度越高,所以为南半球AB错误;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所以M处的洋流向南流,据寒暖流的定义,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故C正确。

22.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圈里大洋的西岸为暖流,故A正确。

甲、丙属于中高纬度环流圈,为寒流,乙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考点:

考查寒暖流的判断和洋流的分布规律。

23.A

【解析】

试题分析: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雨水),最稳定的补给水源是地下水。

考点:

河流补给类型

24.D

25.C

【解析】

试题分析:

24.从该水库的流入量和流出量相比,流入量最多的时候是6月和9月,从流出量和流入量来看,在10份时两条线是相交的,说明此时注入的与流出的水正好抵消,此时是水库蓄水量最多的时候,故选D.

25.由题意可知,该水库夏季时注入水量是最多的,说明汛期是在夏季,而在夏季时的7、8两月注入的水量突然减少,说明此时是江南地区遇到了伏旱天气,降水减少,使得注入河流的水减少,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河流与水库的有关知识.

26.C

27.D

【解析】

试题分析:

26.读图,根据经纬度及河流流向,图中①河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夏季风的背风坡一侧,降水少,流量小,A错。

属于温带草原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B错。

纬度高,有结冰期,C对。

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D错。

27.①、②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为我国的一条重要山脉,根据经纬度判断,是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与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无关,A错。

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不接近,B错。

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分界线是200mm等降水量线,不接近,C错。

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大致是4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大兴安岭地区,D对。

考点:

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28.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存在,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了低压,海洋气温低,形成了高压,故北半球夏季保留在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夏威夷高压。

考点:

该题考查气压中心。

29.B

30.C

【解析】

试题分析:

29.根据图瓦卢的地理位置,该地区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3~5月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影响该地区的应为东南信风带;

30.由于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发达国家工业发达,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负有更大的责任。

31.

(1)(23.5°N,120°E)3时

(2)AD

(3)东北ab

【解析】

试题分析:

(1)

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则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23.5°N;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点,该点位于30°E上,所以30°E的地方时是6点,由此可计算出12点所在经线是120°E,所以太阳直射120°E。

根据经纬网可知,b点位于15°W即西一区,又知30°E(东二区)的地方时是6点,所以b点的区时是3时。

(2)根据上题判断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间是6月22

日前后;图A、D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图B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时间是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图C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所以A、D与图甲日期一致。

(3)读图可知,a的经度是115°E,b的经度是15°W,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a是北纬,b是南纬,a位于b的北方,所以a位于b的东北方向。

根据上题判断可知,图示日期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a位于北半球,b位于南半球,所以a的昼长长于b。

若不考虑地形的影响,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图中b的纬度低于a,所以b的自转线速度大于a。

32.

(1)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纬度热量南一北(赤道一两极)高或低

(3)经度水分东一西(沿海一内陆)中

【解析】

试题分析:

(1)自然带1地分布在赤道两侧,是热带雨林带;自然带8分布在大陆东西两侧的中纬温带沿海,是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2)自然带1→5→9的更替是沿着纬度变化方向而变化的,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这种变化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

(3)自然带6→8→4→5的更替是沿着经线变化的方向而变化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是由沿海向内陆方向变化有,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在中纬大陆表现明显。

考点:

考查水平自然带。

【知识拓展】陆地水平自然带按其特征可分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又称之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由于这些热量带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随着纬度的增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越来越少,热量降低,自然带由低纬向高纬呈现热带、温带、亚寒带、苔原带、冰原带的分布.并且随着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的交替变化,故称之为纬度地带性。

特点是----------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经度地带性:

又称之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一般情况下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也就是主要因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又称“干湿度地带性”。

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变化规律常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以中纬地区较明显。

特点是: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3.

(1)气压升髙,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好锋前连续性降水

(2)BCC

(3)阴雨狂风暴雨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A是暖锋、B是冷锋,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转晴;暖锋降水在锋前,过境时,暖气团徐徐爬升,常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2)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多是冷锋B形成的锋面雨;秋季常在高压C控制下,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C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

(3)D天气系统是低压气旋,常形成阴雨天气;低压气系统若发源于热带海面上,常常给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灾害性天气,这种灾害是台风,天气的特征主要是狂风暴雨。

【考点定位】常见的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如果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低压槽常形成锋面,低压中心左侧的锋面为冷锋,右侧的为暖锋。

冷锋过镜时常会形成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暖锋过镜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高压控制下多晴天,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

34.

(1)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2)东北信西南

(3)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降温减湿

(4)环境

(5)纬度热量

(6)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

【解析】

试题分析:

(1)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欧非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2)①是北半球的热带沙漠气候,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信风;伦敦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的风向是西南风。

(3)A处的渔场是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B是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4)全球气候变暖是环境问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5)图中①②③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延伸,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决定因素是热量。

(6)利马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处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地震。

【考点定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地域分异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震多发原因

【名师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气候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