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418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docx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卷二附答案

一、单选题(14分)

1.(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感慨       朗润       菡萏       花肢招展

     B.酝酿       诅咒       讴吐       秋风萧瑟

     C.瘫痪       告诫       憔悴       小心翼翼

     D.嘹亮       喉咙       贪婪       淅淅历历

2.(2分)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客人身份尊贵,上级领导十分重视,她小心翼翼地接待他,幸好没出什么问题。

     B.经过老师深恶痛疾的一番教导,他下定决心改正错误,争取用好成绩回报父母。

     C.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D.连续多日的暴雨让山洪暴发,良田被淹,灾情扣人心弦,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时候到了。

3.(2分)经典共赏部落开展了“集对联,猜文常”知识竞赛,下列作家作品与对联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④万物复苏春光里,百鸟欢唱绿色中

     A.①诸葛亮

②鲁迅

③《世说新语》

④《春》

     B.①诸葛亮

②朱自清

③《聊斋志异》

④《秋天的怀念》

     C.①孔子

②朱自清

③《世说新语》

④《秋天的怀念》

     D.①孔子

②鲁迅

③《聊斋志异》

④《春》

4.(2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候,用“令尊”尊称对方的父母,用“家严”谦称自己的父亲。

     B.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那么小明就应该属“羊”。

     C.“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D.古代通常男子20、女子15岁行成人礼,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

5.(2分)下列画线文言词语读音、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君有疾在腠理疾(jí,小病)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hào,喜欢)

     B.吏二缚一人诣王(yì,到……去)

缚者曷为者也?

(hé,同“何”,什么)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hè,扛)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kuì,竭尽)

     D.余拏一小舟(ná,同“桡”,撑船)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qiáng,酣畅)

6.(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甲】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乙】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丙】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          )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丁】

(1)文中画线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虬枝(qióng)    磨折(zhé)    婉    鄙

          B.虬枝(qióng)    磨折(shé)    婉    轻

          C.虬枝(qiú)    磨折(shé)    宛    轻

          D.虬枝(qiú)    磨折(zhé)    宛    鄙

(2)文中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娑:

枝叶低垂,形容姿态优美。

          B.旁逸斜出:

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C.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D.秀颀:

美而高。

(3)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4)对选文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致刻画了白杨树挺拔的姿态。

          B.“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个性和精神。

          C.选文中连用四个反问句,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以至于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建立起联系,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选文最后一段将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7.(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

”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二、文言文阅读(6分)

8.(6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偷听。

炊忘著箅④,饭落釜中。

太丘问:

“炊何不馏⑤?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偷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⑥。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⑦不?

”对曰:

“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⑧,言无遗失。

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诣:

拜见。

②论议:

这里指谈论玄理。

③进火:

烧火。

④箅(bì):

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

著箅,放竹箅。

⑤馏:

蒸饭。

⑥糜:

粥。

⑦所识:

收获的知识。

⑧更相易夺:

互相改正错误。

(1)下列句中对画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尊君在不(“不”同“否”)

          B.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下车引之(指代元方)

          C.仿佛志之(记)/大人与客语(谈话)

          D.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从【甲】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元方从小就聪明善辩,请你结合乙文的具体内容分析他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

 

三、默写(14分)

9.(5分)古诗文默写。

(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      。

(郦道元《三峡》)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4)       ,终岁常端正。

       ?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5)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       。

(曹植《梁甫行》)

(6)《黄鹤楼》中,诗人登楼远望,用“          ,          ”一句描绘了一幅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画面。

(7)《使至塞上》中,诗人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的诗句是:

       ,       。

(8)《野望》中,作者描绘近景,动态地呈现出静谧、恬淡的色彩的诗句是:

       ,       。

(9)请写出一句描绘春天景象的诗句:

          ,          。

10.(9分)名句积累与运用。

(1)回乐烽前沙似雪,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山月歌》)

(4)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品主旨的句子是:

      ,        。

(5)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古人常用明月寄相思之意,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诗句“          ,          ”,就是希望明月送去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8)在《观沧海》中,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开篇即交代观海地点的句子是:

      ,      。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11.(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透早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

“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

怎么现在还在用?

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③“妈?

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

“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

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

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屋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

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

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⑪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⑫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逢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⑬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这时我会无比地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⑭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

“真乖。

”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⑮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

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⑯“车好了,你穿看看。

”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

“大人了,还整天憨呆憨呆。

       ⑰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摘自林清玄《淡品人生》)

【注】“透早”是闽南方言,指清晨。

(1)给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

绒布(        )       赫然(      )       抽屉(      )       憨呆(     )

(2)联系文本,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句子是(          )

          A.文中开头写到妈妈的缝纫机,是为了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下文对三十多年前妈妈用裁缝车陪伴我们度过艰苦童年的温馨回忆。

          B.童年的我们都“透早就去采枣子”是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而且大家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的人,表达出孩子们对母亲浓浓的爱。

          C.本文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通过作者的“一失神”主要回忆了两件与母亲有关的往事,一是母亲为我们车衣服,二是我们为母亲摘枣子。

          D.文中多次刻画母亲为了我们勤劳缝制衣服的画面,表达了母亲对孩子们浓浓的爱意。

(3)任选其一赏析下面画线句子、词语的妙处。

①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

 

(4)结合文章内容,第⑤段中画线的“那个画面”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文中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课文内容,至少列举两点。

 

12.(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书亦有道

佚名

       ①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书概》中这样写道: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一管柔毫,一卷雪浪,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而又千差万别地体现在笔下,以最简单的工具,直接把握物我之真、万象之美。

“天地万物之变动,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原来,书法艺术和书写者的人格性情就是这样紧镶密嵌地成为浑圆一体一一艺术成为人的具体意义和生动展示,人格性情成为艺术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

       ②带着这样的思索,让我们到浩瀚的书法历史中去求证,去发现那沉寂千年的墨迹背后灵动而鲜活的生命形象吧。

       ③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家世显赫,诗礼传家,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颜氏家训》就是出自其祖上颜之推。

颜真卿中年时遇上了“安史之乱”,在河北二十四郡俱已沦陷,大唐江山岌岌可危之际,作为平原太守,他率先起兵,高举讨逆大旗,一家三十余口,先后殉国。

       ④安史之乱平定,颜真卿满怀悲伤地设酒祭奠死难的亲人,写下了震烁今的《祭侄文稿》。

原本一篇普普通通的祭文,居然写得那样奇崛雄健、浩气充盈,达到了超神入圣的境界,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⑤颜真卿忠义节烈,舍生取义,他的书法也一如忠臣烈士,庙堂之气十足。

书法极具象征性,看到颜体楷书,自然使人联想到像他这样的忠臣良将。

后人评价颜体楷书正像“关羽坐帐,正气逼人”。

国人的视觉联想如此丰富,居然把方块字和人物的形象联系起来。

关羽之所以能与孔夫子并称为“文武二圣”,就是因为在他身上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渗透着儒家学派的春秋精义。

孟子说:

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关羽是忠义楷模、仁勇化身,这和颜真卿的满门忠烈、舍生取义是一脉相承的。

颜真卿堂堂正正的楷书和关公那种威武不能屈的意象叠加起来,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就这样在一个个的方块字上显现出来了。

       ⑥明代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作诗告诫他的子孙,“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

未习鲁公①书,先观鲁公诂。

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在此,他提出了“作字先作人”的观点,并告诉他的后人,在学习颜真卿书法之前,必须要先学习他的做人。

       ⑦古代书法的精神,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精神。

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与千古人同此心的东西。

我以为那才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才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

【注释】①鲁公,指颜真卿,因为他曾被封为鲁郡开国公,所以被称为“颜鲁公”。

(1)人们常说“书如其人”,请问“书如其人”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请问第②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文中哪四个字代表了关羽身上所蕴涵的中华传统美德?

(4)请用平实的语言翻译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诗句。

 

(5)积累链接:

请将文章第⑤自然段中孟子的名言填充完整。

 

五、语言表达(14分)

13.(6分)积累运用。

(1)下面词语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埋怨(mán)    荫蔽(yīn)    账簿(bù)    豁然开朗(huò)

          B.框架(kuāng)    吊唁(yàn)    绮丽(qǐ)    差强人意(chā)

          C.污秽(huì)    扶掖(yè)    哂笑(shěn)    连篇累牍(dú)

          D.颔联(hán)    粗犷(guǎng)    倏忽(shū)    长吁短叹(xū)

1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既有“旧词新曲”的重新诠释,也有“化词入乐”的创造性阐发。

创作者借助音乐,把古典诗词精准地嵌入当代语境时,古典诗词便与现代人的情感与心灵发生了共鸣与碰撞,使观众悄然走近了古诗词。

       当今社会,很多人被滚滚浊流所裹挟,对经典失去了知觉,而旧词新唱让我们得以用另一种方式品jiàn经典之美。

不少古典诗词名作都曾被谱以新曲,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有的成为学堂乐歌,对中小学生起到了音乐启蒙的重要作用;有的因(甲)(A慷慨激昂B酣畅淋漓),契合时代主旋律而被传唱一时。

随着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除了“旧词谱新曲”的方式,另一种“化词入乐”的创作手法更被广泛应用。

今人以古诗词名篇的题目、诗句为基础,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诠释古典诗词,让听众在欣赏优美音乐的同时,被传统诗词的美所震撼。

不少观众由zhōnɡ赞美,有了这档节目,人们学习经典的姿态便无需(乙)(A殚精竭虑B正襟危坐),而可以轻松地哼着歌,与经典亲密接触。

(1)对文中画线字注音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悄然(qiǎo)    裹挟(xié)

          B.悄然(qiāo)    裹挟(xié)

          C.悄然(qiāo)    裹挟(jiā)

          D.悄然(qiǎo)    裹挟(jiā)

(2)请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

 

(3)根据语意,从甲乙两处备选词语中选出一个,并把字母分别填入下面横线中。

甲            乙     

15.(3分)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

(1)食之不能尽其才。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安知鱼之乐。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六、名著导读(9分)

16.(5分)名著阅读。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

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

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

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

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个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

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

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

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1)傅雷在信中与儿子讨论艺术时,发表了什么见解?

 

(2)说说画线字的表达效果。

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

 

(3)虽为家书,但和一般家书相比,选文在格式上有哪些不同?

请分别指出。

17.(4分)中国的名山大川往往有着独特的历史魅力。

阅读《文化苦旅》选段,结合你的《三国演义》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寂寞天柱山(节选)

       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中间,天柱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这么多文学大师的厚爱?

       很可能是它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

……

       也可能是它所蕴含的某种历史魅力。

早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曾到天柱山祭祀,封此山为南岳,这次祭山是连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也跟随来了的。

后来,天柱山地区出过一些让一切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历史人物,例如赫赫大名的三国周瑜,以及“小乔初嫁了”的二乔姐妹。

这般风流倜傥,又与历史的大线条连结得这般紧密,本是历代艺术家恒久的着眼点,无疑也会增加这座山的诱惑力。

王安石初到此地做官时曾急切询问当地百姓知道不知道这里出过周瑜,百姓竟然都不知道,王安石深感寂寞。

(二)三峡(节选)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

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多少年后,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早发白帝城》,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

猛地,山水、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