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6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docx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

前言部分:

(一)绪言

近现代的界定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线索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内涵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学科性质及地位

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和特征

中国社会的根本出路

(1)近现代的界定

近现代的界定以五四运动为界标,划分近代史和现代史。

社会性质、基本矛盾、革命任务相同。

社会性质“双半”性质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基本矛盾对外: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主对内: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2)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线索

思潮:

是某一历史时期席卷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倾向。

(时间性)(阶级性)(持续性)

梁启超:

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时代之要求者也。

一种思想学说在异域发生影响以及产生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如下条件:

1.该学说自身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

2.该学说满足文化传播所涉国家社会需要程度。

3.这种学说和它所传播地方的学术文化传统是否具有一致性或相近性。

(3)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社会意识的三个层次

社会心理:

最低层次自发性不系统性社会存在的直接感性反应

社会思潮

社会意识形态:

高层水平理论性系统性抽象性是专门努力自觉加工的创造性结果

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各阶级和政治集团的国家观——对国家政权的主张

国家观的基本内容

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

国家观的核心内容

政治权力问题

国家观

静态?

动态?

各个历史阶段的思想家、政治家,关于国家的各种学说、流派作一动态考察。

(4)政治思想史的内涵

关于国家政权与阶级关系的理论

关于社会设想的种种理论

思想家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

治国方略和政策

民主与法律思想

政治文化

(5)政治思想史的学科性质及地位

横跨历史学、政治学两个领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多门学科。

在思想史领域最具权威性,制约、影响甚至决定其它思想史的研究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君主专制

君权神授

民本思想

大同理想

夷夏之辩

民本思想:

本固邦宁,民为邦本为立君为民民贵君轻(4)爱民富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和特征

最首要的主题:

爱国主义、救国救民

特征:

流派众多、百家争鸣

以五四为界碑,呈现不同的特点。

前80年,纵向深入,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破灭。

(1)地主阶级改革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农民阶级思想家:

人间天国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洪仁玕《资政新篇》

(3)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新型知识分子

(4)戊戌维新:

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

(5)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

(6)无政府主义派:

否定一切国家权力

(7)历史变易观——进化论

后30年,深层次横向比较,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

(1)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

(2)国情探讨:

社会性质;社会史;农村社会性质

(3)抗日救亡:

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三种代表性建国主张: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人

 

(7)中国社会的根本出路

首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进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现代化。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1章晚清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

第1节:

清王朝的没落与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

一清王朝的没落:

(一)清王朝没落的体现

政治上:

官僚队伍吏治腐败,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经济上:

土地兼并之风与日俱增

军事上:

武备废弛,军队腐朽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政策。

大兴文字与

对外关系:

顽固坚持闭关自守的政策。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英、法、美

结局:

中国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现:

(1)烟民达200万

(2)白银大量外流

(2)经世致用(既是一种学问,又是一种政治改革思潮)

以经术为治术,注重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汉学:

汉儒考据训诂之学乾嘉学派

文字考订校勘辨伪注疏古汉语古音韵

理学:

宋明儒家哲学思想

多阐释义理兼谈性命

(三)地主阶级革新派的共同特征:

(1)对清王朝腐朽黑暗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充分揭示社会危机;

(2)研究反抗侵略问题,放眼外部世界

代表人物: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

第2节:

龚自珍的变法改制思想

1、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主要是分为两部分:

一是对清王朝面临的“末世”的揭露和批判。

而是提出了变法改制的思想

(一)对封建末世的揭露和批判:

龚自珍大胆指出当时社会已经是“日之将夕”的衰世。

(1)社会危机;吏治腐败;

(2)帝王专权;科举取士制度

(二)变法改制的思想

变革主张:

历史变易观(材料课本第9页)

(1)政治:

限制君权,提高臣僚权力,理顺君臣关系;

增加俸禄,废除八股,破格提拔人才。

(2)经济:

抑制土地兼并:

按照宗法家族制度授田(是一种复古思想。

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3)其他主张

新疆设置行省(预示了西北的危机):

主张破格选拔人才,废除八股文,主张禁烟,抵抗外国侵略者

二、对于龚自珍思想的评价:

评价:

启蒙;补天

(1)思想的最可贵处:

批判精神和变革精神

打破了思想文化界的沉寂局面

开创了晚清思想解放的风气

(2)历史局限性(只是补天派,并没有改)

著作:

1820年《西域置行省议》

加强管理移民戍边促进开发

 

第三节:

林则徐的反侵略思想

一、一生最光辉的业绩:

禁烟、反抗侵略

(一)、严禁鸦片团结人民以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

注意斗争:

策略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

对于西方各国区别对待,可以分化,利用其矛盾

积极备战:

整顿海防,修筑炮台,购置吸氧火炮,甜枣战船,日夜操练水师

民心可用:

一方面积极利用民情,另一方面具有阶级局限性。

(二)、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

知夷----师夷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招致人才;了解敌情;翻译书报

西方国家地理历史和时事;西方科技

二、评价

评价:

补天

(1)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2)启发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

(3)导致了近代西学的传播和新学的产生

(4)近代中国人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先驱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第四节:

魏源

一、基本介绍

魏源了解西方和抵抗西方的杰出代表

《海国图志》:

划时代的世界史地巨著;东方各国了解西方的经典

二、政治思想

魏源政治思想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以夷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另一部分是变革内政、经世致用的思想。

(1)以夷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反侵略两大纲领

(可行有缺陷)(比较科学)

(二)变革内政、经世致用

以实事求实功,以实功从实事

批判理学、汉学

三、评价

评价:

(1)主张抵抗外来侵略的杰出代表

(2)代表了思想界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方向

(1)

(2)是对于林则徐和魏源的共同评价

(3)睁眼看世界的集大成者

(4)最杰出贡献:

师夷长技以制夷——最切实可行的方案

(5)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新的思想方向

(6)继往开来的人物

本章总结

经世思潮的爱国性与进步性

(1)面对现实,揭露积弊,抨击时政,宣传变易与进化思想。

(2)了解外情,筹备海防,反对侵略,期以制夷。

敢于面向世界,寻求新知。

(3)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力图维护疆域的统一与完整。

 

第二章:

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想

第1节: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

中国有史以来的一次最伟大的农民运动

1.拜上帝教的优势

(1)地上天国的现实目标(对于农民阶级具有号召力)

(2)皇上帝的一神崇拜

(3)宗教与理想的糅合

洪秀全反清思想的特点

利用改造了的基督教义

材料补充:

考天地未启之初,其象昏冥,一无所有。

仰蒙天父上主皇上帝大开天恩,大展权能,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于是乾坤定焉,日月生焉,光明为昼,昏黑为夜,昼夜循环,万古相继,以成其生生不已于地者,万物具备,皆所以济人生之用,则天父上主皇上帝之有恩德于世人既深且厚,报答难尽矣。

——《创世纪》

二、基督教与拜上帝教的差异

虚无缥缈——现实世界

安分守法——斩妖留正

统治者的保护神——人民大众的天父

上下尊卑——人人平等

保护私产——天下大公

三、中国历史上利用宗教(迷信)发起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篝火狐鸣

汉末张角太平道

北宋王则弥勒教

方腊明教

南宋钟相巫教

元末红巾军白莲教

明唐赛儿

四、利用宗教的利弊

(1)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的有力武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革命)

(2)束缚思想挫伤积极性(1领导人对于天条的破坏导致信仰的破灭2提不出适应事件发展的新的理想)

(3)引发矛盾:

天京内讧

五、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

(一)、主要代表著作:

三原:

《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二)、三原的基本思想

(1)争取政治、经济、民族和男女平等的民主主义

(2)阶级对立与斗争;权利的平等;道德规范

将现实生活中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转结为“皇上帝”和“阎罗妖”的矛盾,认为现时生活中封建专制是实现平等的最大障碍,制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

(3)、三原的性质及局限性

(1)理论基础

拜上帝会教徒生活准则

道德规范

太平军纪律

军民关系法规

(2)局限性

归根到底是宗教迷信,是反科学的反动的。

实质是落后的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

6、洪秀全皇权主义思想评析

(一)、皇权主义的表现:

王权神化(君权神授)

王位世袭(君主专制)

封建礼仪(尊卑等级)

(二)、皇权主义的社会历史原因: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农民政权的封建化,不决定于思想意识,而决定于思想存在。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封建时代农民阶级并非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代表

(3)个人经历。

自幼接受封建教育,深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熏陶。

总结:

是历次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但仍是旧式的农民战争。

七.太平天国思想总纲

(一)、基本内容

(1)土地制度: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和财物归天国所有,将土地分为农民;规定了平分土地的方法,天下土地分为九等,计口授田;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制度。

(2)分配制度:

严格的平均主义

(3)社会组织:

工农兵政教合一村社结构

(4)官吏制度:

保举和委任

(5)文化教育:

教堂

(6)两性平等:

一夫一妻制度,禁止缠足,娼妓,买卖奴婢;设立女官,建立女军,允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冲击封建宗法制度

(二)、评价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革命性

(1)历代农民运动思想和经验的升华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对立

(3)包含为资本主义因素开辟道路的内核

空想性

农民小生产者的思想结晶

一次旧式农民战争

第二节: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一、概念解释课本P37

二、《资政新篇》的基本内容

用人察失类;强调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

风风类;反对封建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提出移风易俗的改革

法法类;提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措施

刑刑类;提出健全司法制度

具体措施:

新天新地新世界

革新政治

民主政治

以法治国

友好外交

发展经济

革除陋习

“上下通”、“中外平”

三、《资政新篇》评析

价值:

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天》的珍贵续篇

局限性:

天平天国的影响

社会经济;社会政治;后来的政治力量

(1)对于中国采取哪种民主政体没有提出明确主政

(2)没有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方案

(3)对于资本主义的侵略没有正确认识,没有意识到当前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第三章:

洋务派和洋务思想

第1节:

洋务派和洋务思想

一、洋务运动兴起原因

内部原因:

镇压农民起义

外部原因:

中外勾结

师夷思想的发展

洋务运动名词解释

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是一场以标榜“自强”的练兵制器的活动和“求富”的经济活动的为主要内容的“自救”活动,这部分官僚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强化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为目的,他们兴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的海军和陆军,创办了新式的学校,翻译了一批的西洋书籍,向外派遣一批留学生,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夷务至洋务的演化

封建政治自大传统心理的动摇

二、代表人物

中央势力:

奕桂良文祥

地方势力: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洋务官员:

郭嵩涛冯桂芬薛福成马建忠

在野人员:

容闳王韬郑观应

三、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根本区别

顽固派:

以不变应万变

经济上:

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

文化上:

因循守旧的保守派

政治上:

反对社会变革的重要障碍

传统夷夏秩序观:

倭仁徐桐

中西国情不同论:

刘鸿锡叶德辉

4、三次较量

同文馆之争

算学馆----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海防之争

《筹议海防折》李鸿章---尧舜周孔之道、君臣父子之伦、礼义廉耻、华夷之辨

铁路问题

刘铭传----“资敌”、“扰民”、“夺民生计”

五、洋务运动的内容与政绩

近代军事工业

近代民用工业

文化教育

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洋务运动汲取的西学知识对于中国社会的冲击大于十次旧式农民战争

 

第2节;李鸿章的“自强求富”和“力保和局”的政治思想

一、李鸿章的自强、求富

时局观: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强敌观:

“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使命:

自应建树千年未有之奇业

注重变通:

变不利为有利

二、自强的含义及措施

含义:

自强即自立,即清华清朝统治的力量,增强清朝统治者应对内外畏惧的能力。

措施:

1练兵制器——军事落后

2坚持自造——独立军事工业

3练兵改变军制——军队腐败

4筹办海防,建设海军——加强海防

三、求富的原因及措施原因:

强大的军事实力要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上,必先富而后能强。

富是强的根本,求强就必须求富。

措施:

(1)、民用工业,振兴商务

(2)、采铁煤矿电信纺织

四、人才观;造就人才,实为中国富强之根本

(1)改变传统的取士方法,标准

(2)开办学堂,学馆。

作用:

培养洋务人才,对于创办近代文化教育事业具有一定建树

五、力保和局的外交思想

(1)外交思想的来源:

李鸿章对于中外力量对比和列强本性的认识

(2)弱国无外交外修和好内图自强(3)历史主义的观点

第三节:

张之洞“中体西用”说

一、中体西用的源流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早期改良派---洋务派----张之洞《劝学篇》课本P57

材料来源:

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疆吏李鸿章、张之洞之辈,亦稍和之。

而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

二、中体西用论的矛盾品性

(一)中体西用论:

内篇、外篇

(二)中体西用的含义;

中学与西学中学:

四书五经,即以孔孟之道为中心内容的封建主义旧文化,主要是指纲常名教,封建道德

西学:

西艺西政

中学为体与西学为用

旧学为体,即旧学是立国之根本,新学为用,即新学为巩固根本的权宜手段

(三)目的;复苏和强化封建制度(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施

内篇:

(1)主张扶持明教,保国,保种,保教

(2)改革教育、改革科举、培养人才

外篇:

主张变法三、中体西用评价

(一)19世纪70年代~90年代主导地位初衷:

中体是对西用的限制西学借中体入门旧的的载体给予新生事物以理论庇护促进新陈代谢发生影响两重性:

兴西学保中学

(二)中西文化冲突之下,两者实现结合的较好方式。

评析;体用一源:

有什么体,就有什么用,一定的用,只能源于一定的体逻辑上理论上实践上

四: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探讨

(1)思想根源:

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2)认识论根源:

片面、被动、冷漠的学习态度(3)指导思想的缺陷:

体、用之争

第四章: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思潮

第一节: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一、社会背景:

政治上:

丧失主权

经济上:

帝国主义的操纵

文化上:

文化侵略

一方面:

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城市和农民手工业另一方面:

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备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国:

原料、市场:

排挤本国:

国家政策:

沉重负担发展竞争:

劣势要求: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反对洋务派控制、垄断近代工业要求改革国内政治、参预国家政治事务

三: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1)上承地主阶级改革派、代表正在形成的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是戊戌变法的舆论先导代表人物: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马建忠《适可斋烟纪行》

薛福成《筹洋刍议》

王韬

陈炽《庸书》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与洋务派的联系与区别:

开明性与卫道性

(2)共同特点:

1.对西方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学说有着直接的、感性的了解,并力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2.或长期生活在香港与海外,或留学外国,或从事外交工作。

3,认识西方比较全面

4,知识分子,都有自己著作

(4)革新主张①反对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与主权对外关税协定权领事裁判权

②批判顽固守旧势力,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农业工业

③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君民共主议院政治(5)议院政治:

①挽救民族危亡②国家富强根本③杜绝专制良方君主立宪:

议会制、二元制(6)评价:

两面性1不彻底性:

求变,又不彻底变;反对封建专制,要求改变旧生产关系,又不能同封建主义彻底决裂不彻底性的具体表现:

对外:

要求反侵略(外交,商战)

对内:

实行君主立宪,又保留君主

思想文化:

没有完全摆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开创性:

开创一种新思潮

第二节;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一、基本政治主张

①君主立宪乃强国之制②发展工商业乃立国之本③非科举,倡新学,养有用人才维新理论破——《新学伪经考》立——《孔子改制考》

二、评价①否认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②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③陷于沉重封建儒家理论的束缚之中④顽固坚持资产阶级的庸俗进化论

三、康有为的大同说和三世说。

大同理想;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

最激进、最虚幻三世说进化论、天赋人权论空想社会主义集哲学、政治、伦理为一体思想史上的奇葩妇女问题的专著(6万)20万字、10部否定封建国家制度、宗法制、等级制奇特构想浓浓乌托邦

(一)基本内容揭露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与罪恶初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精心描绘未来大同社会的美妙蓝图

(二)评价用封建地主阶级的宿命论抹杀阶级剥削与阶级压迫反对阶级斗争、人民革命来获取解放自由与幸福庸俗进化论,不能找到实现大同理想之路

第三节:

谭嗣同对于纲常礼教的批判

一、谭嗣同的政治思想

(一)、反君主倡民权

(1)将中国的大同和西方的社会求而论结合在一起,用来反对君权神授。

民的权利是天赋的,而君的权利是根据社会需要和民的意志来决定取舍存废的。

(2)君主专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万恶之源,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3)主张效仿法国大革命,发扬杀尽天下君主的革命精神。

(二)、反纲常礼教的自由平等思想

(1)主张废除三纲五伦,提倡平等自由

(2)用平等的原则阐述君臣上下的真谛,君臣上下都要以相互平等实心诚意的观念对待。

(3)真正的父子关系也是平等。

(4)真正的平等的夫妻关系是“夫妇朋友也”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