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0763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docx

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35分钟

湖北黄石胡平语文工作室出品

2017版语文高考前全国名校模拟题一日一练

(一)

2017.5.5开始

(满分44分,限时32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

将军的部队

李浩

我越来越多的想到将军了。

想到他,就想到他的部队。

将军的部队装在两只巨大的木箱里,我仿佛又看见那两个木箱上面已经斑驳的绿漆,生锈的锁,闻到生锈的气味和木质的淡淡的霉味。

对住在干休所里已经离休的将军来说,每日把箱子从房间里搬出来,打开,然后把刻着名字的一块块木牌从箱子里拿出来,傍晚时再把这些木牌一块块放进去,就是生活的全部核心。

直到他去世,这项工作从未有过间断。

他非常缓慢地把其中一块木牌拿出来,看上一会儿,摸了摸,然后放在自己的脚下。

一块块木牌排了出去。

它们排出了槐树的树阴,排到了阳光的下面,几乎排满了整个院子。

那些木牌大约有上千个吧,很多的,把它们全部摆开可得花些时间。

将军把两个木箱的木牌全部摆完之后,就站起身来,晃晃自己的脖子、胳膊、腰和腿,然后走到这支部队的前面。

站在这支部队的前面,将军一块块一排排地看过去,然后把目光伸向远方。

将军只有站在这支部队前面的时候才像一个将军;其他的时候,他只能算一个老人,有些和善、有些孤独的老人。

将军从他的部队的前面走过去,他就又变成一个老人了。

他的腰略略地弯下去,然后坐在屋檐下的一把椅子上,向远处眺望。

如果下雨,下雪,将军就会叫我在他的书房里把木箱打开,他把那些木牌一块块拿出来,从某个墙角排到书桌上,然后又排到椅子上,再放在地上。

两箱子的木牌摆完,将军就把自己摆出了书房,那些密密麻麻的木牌在房间里那么排着,它们带有一种让人不敢呼吸的肃穆。

书房的门敞开着,里面的光线昏暗,那些或高或低的木牌在昏暗中静静地呆着,一言不发。

将军的那种自言自语一片一片地传入我耳朵。

将军说,你去吧。

将军说,我记得你,当然。

我记得你的手被冻成了紫色。

是左手吧?

将军说,你这小鬼,可得听话呀。

将军说,马也该喂了。

将军说,……

有时将军也和我聊一些和他这支部队相关的陈年旧事,他选取的不是战争而是一些非常微小的细节。

譬如某某爱吹笛子,吹得很好,有点行云流水的意思,只要不打仗了停下来休整的时候他就吹。

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右手被炸掉了,笛子也丢了,他很长时间都不吃不喝,闷闷不乐。

他被送往后方医院。

两个月后将军又偶然地见到某某,他正在吹笛。

因为没有右手的帮助,他的笛子吹得很不成调。

他对将军说笛子就是原来的笛子,他用了三天才把它找到。

譬如一个战士特别能睡,打完一场战斗,将军一发出休息的命令,即使他站着也会马上鼾声如雷。

他脚还特别臭。

将军说我原本想让他当我的警卫员来着,可我受不了他的臭脚。

说到这里时将军的声音很细,并且有种笑意。

他笑得有些诡秘,他笑起来的样子让他年轻了很多。

将军还跟我说过逗蛐蛐、抓毒蛇、吃草根一类的小事,说过某某和某某的一点琐事,他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谈。

要知道将军一生戎马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要知道将军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很少失败,要知道他现在指挥的这支木牌上的部队,很可能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啊。

  

……

经过近两天的昏迷,将军在那个窗外下着小雨的早晨醒来了。

他对医院里的一切都好像有些陌生,甚至是恐惧,他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

他的手在颤。

他的手很烫。

你是叫某某吧?

我不知道他叫出的是不是他的那支“部队”中的一个名字。

我犹豫了一下,我说不是。

那么你是某某?

我再次对将军说,不是,我是您的勤务员,我叫某某。

他放开了我的手。

他的脸侧向了一边。

他手上的力气一点点地消失了。

——你帮我,把箱子,箱子,拿来。

在将军的面前我打开了他的那两个箱子,在他昏迷的时候我早已把箱子给拉到医院里来了,我知道将军少不了它。

我把那些木牌依次摆开。

将军欠了欠身子,他望着那些原本白色,现在已变成暗灰色的木牌,突然淡淡地笑了:

哈,看你这小鬼,真是,真是……

将军的手伸得相当缓慢。

他的手指向了排在地上、茶几上的木牌,但我未能看清他手指确切的指向。

现在我想,在一个人最后的时间里,他指向了谁,他想到的是谁都不算重要了。

将军带着那种淡淡的笑意,他走了。

那些木牌,燃烧的木牌,在将军的墓前变成了一缕缕的烟。

它们升腾的样子就像一支远征的部队,我甚至听见了人喊马嘶,听见脚踩在泥泞中的声音,子弹穿过身体的声音。

将军会把他的部队带向哪里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小说中的“我”是叙述者,又是次要人物,将军和他的部队以及将军的晚年生活都是由“我”

来转述的,“我”在小说结构中起重要作用。

B.这篇小说没有表现战争的艰难和惨烈,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主要表现了将军对于他

过去部下的零碎回忆,节奏舒缓,富有抒情意味。

C.将军临终前看到“我”带来的两个箱子,笑着说,“哈,看你这小鬼,真是,真是……”,

话里包含着将军对我这种善解人意行为的赞许之情。

D.将军“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是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了无数可爱的生命,战争给他带来太

多的痛苦,这表现了他对战争的无声控诉。

2.“将军只有站在这支部队前面的时候才像一个将军……将军从他的部队的前面走过去,他就

又变成一个老人了。

”对这几句话你怎么理解?

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4分)

 

3.有人说李浩的小说“尚心尚奇”,请你结合文本,说说这篇小说新奇在哪里?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

(成都市2017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④。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陈慥:

字季常,眉州人。

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

②司州:

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

③摐摐:

拟声词。

④釭:

灯。

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诗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

江共论,有赞颂之意。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

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

高雅的志趣。

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

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E.“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

的愉悦和二人的相得。

5.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的句子是“”。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谪生活中缺少音乐,缺少知音,虽有良辰美景却只能

孤独度日的句子是          ,           。

(3)《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

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           ,           。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福州市2017届高三下3月质量检测)

①现阶段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汽车市场正处于一个混乱的局面,尤其是美国汽车市场,更是

哀鸿遍野。

②离家多年的我回来时发现,母亲背驼了,在看着儿女时,脸上多了一种期期艾艾甚至是巴

结的神情。

③美国军队深陷中东,国内的恐怖分子又粉墨登场,在这时,没人会冲动想要削减国防开支

的地步。

④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没人能一步踏上最高层。

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但经历苦难的他

终获成功。

⑤父母虽然给他请了一对一的家教,但家中依然“高朋”满座,吵吵闹闹,一傅众咻,能有

什么效果?

⑥这一次世界锦标赛是她第一次代表中国出战国际大赛,最终她不孚众望取得了五战全胜的

优异战绩。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湖北六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4月联考)

A.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

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

B.桃花是山东肥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10万亩桃花林,每年春天烂漫的桃花漫山

遍野,自然错落,隔而不断,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C.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畅,影响着居民居住

的幸福感;楼道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D.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否则现在备受关

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9.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5分)(福州市2017届高三下3月质量检测)

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很重要,①。

将化石完好的采集下来,对古生物的研究才能正常开展。

因为②,所以化石修理也是古生物学研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

化石修理就是要把化石骨骼尽可能地暴露,同时不使化石受损。

有的标本中还保存了鸟类的羽毛,翼龙的翼膜等软组织结构,因此③,必须在修理前用X光扫描,用显微镜观察,来确认骨骼的展布情况来指导修理。

答:

①②③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南宁2017届高三二模拟)

新近出炉的丽江古城整改方案可谓无所不包,此前被提及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在其中给出回应。

,。

,,。

为破此局,丽江政府唯有以破釜沉舟的勇毅猛药去疴。

①长久以来,在丽江,败坏了的规则和道德

②俨然构成了一个难解的整体性恶性循环

③治理这种整体性的病变,自然绝非朝夕之功

④事实上,这份景区整改方案,已然超越了“旅游业”的范畴

⑤与丑闻频现的旅游业互为表里、互为因果

⑥涉及地方治安、营商生态、市场秩序等更为基础的层面

A.①⑤②④⑥③B.④⑥②①⑤③C.①⑤④⑥②③D.④⑥①⑤②③

11.下面是上海、浙江等地学生在选择高考选考科目上的群体差异图,请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

况写出三条结论,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5分)(银川一

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结论:

(1)

(2)

(3)

附:

小作文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

“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

“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歌手王杰说:

“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苏珊、荆青、王杰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

(满分67分,限时38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河南省六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

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

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

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

“安童虽幼,公辅器也。

”世祖曰:

“何以知之?

”对曰:

“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世祖悦。

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

“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

”对曰:

“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帝惊曰:

“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

此言正与朕意合。

”由是深重之。

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千户。

辞曰:

“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帝动容,有间曰:

“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

”八年,陕西省臣也速迭儿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

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

“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

”从之。

二十三年夏,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

“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

”安童奏曰:

“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

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

”帝曰:

“卿言是也。

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

”二十四年,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

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

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

有乘闻言于帝曰:

“诸王虽有罪,皆帝室近亲也,丞相虽尊,人臣也,何悖慢如此!

”帝良久曰:

“汝等小人,岂知安童所为?

特辱之使改过耳。

”三十年春正月,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欲置此属于死地属:

类。

B.比因饥馑,盗贼滋横比:

等到。

C.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按:

查究。

D.特辱之使改过耳特:

仅,不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辅,在古代指均为天子之佐的三公、四辅,后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

文中所说的“公辅器”,是说安童有辅佐天子的才干。

B.古代五谷不熟叫“饥”,蔬菜不熟叫“馑”。

“饥馑”在文中泛指荒年,《论语》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一例就是明证。

C.铨选,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

除最高职官由皇帝任命外,一般都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封爵的高官的死叫做“薨”,从汉朝开始皇后的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的官员的死也都叫“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童少年老成,受人赞赏。

闲暇之时多与老臣交流,在处理争夺汗位事件一事上,他的见

解与元世祖不谋而合。

B.安童谦虚谨慎,不贪功名。

他婉拒朝廷升官的恩遇,因为他考虑的是朝廷在天下四方的名望威信。

C.安童秉公执法,严格选官。

他建议皇上要防止侍臣不按制度办事,随意引荐坏人。

皇上对此表示赞同并要他举报。

D.安童政刑宽平,不矜功伐。

多次制止滥用死刑,就是犯了罪责的王室宗亲,也会因被平反而改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2)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12分)(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考)

材料一

八十五岁那一年,我离开办公室,不再参加社会活动,回到家里,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

我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经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时期,友人戏称我四朝元老。

常听老年人说:

“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

”我的想法不同:

“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我从八十一岁开始,作为一岁,从头算起。

2003年冬到2004年春,我重病住院。

我的九十九岁生日是在医院里过的。

人们听说这里有一个百岁老人,就到窗子外面来偷偷看我这个老龄品种,我变成医院里的观赏动物。

佛家说,和尚活到九十九岁死去,叫做“圆寂”,功德圆满了。

我可功德圆满不了。

病愈回家,再过斗室读书生活,消磨未尽的尘世余年。

老年读书,我主要读专业以外的有关文化和历史的书籍,想知道一点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背景。

考古不易,考今更难。

了解真实的历史背景困难重重。

可是旧纸堆里有时发现遗篇真本,字里行间往往使人恍然大悟。

先知是自封的,预言是骗人的。

如果事后不知道反思,那就是真正的愚蠢了。

聪明是从反思中得来的。

近来有些老年人说,他们年轻时候天真盲从,年老时候开始探索真理,这叫做“两头真”,这是过去一代知识分子的宝贵经历。

老来回想过去,才明白什么叫做“今是而昨非”。

老来读书,才体会到什么叫做“温故而知新”。

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

这就是老来读书的快乐。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最好的长生不老滋补品。

希望《百岁新稿》不是我的最后一本书。

(摘自周有光《百岁新稿•自序》)

材料二

1月14日,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有着“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周有光先生以112岁高龄辞世。

作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最大功绩是创立了汉语拼音系统。

早年在大学主修经济学时,他就对语言学、文字改革有浓厚兴趣,并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1955年以后,根据国家需要,他专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研究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问题,主持和拟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主导和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

1961年出版著作《汉字改革概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文字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此后他还陆续出版了《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朝闻道集》等30余部重要著作。

对于这段辉煌的历史,周有光却看得很淡,他一直坚持创立汉语拼音系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并姑终认为,他个人在其间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罢了,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

周有光先生不仅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斐然,在文化史研究等领域同样成就显著。

不仅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还担任过《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不列颠国际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是中国最受敬重的著名学者之一。

材料三

作为《北京晚报》的记者,我跟周先生有过两面之交,在我的印象中,老爷子是一个非常随意谦和的长者,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老爷子脸上总是笑呵呵的,非常坦诚和善良,甚至是很单纯的。

有关“汉语拼音之父”的说法,并不是老爷子自封的。

记得当年我采访他时,跟他提起汉语拼音方案的事,老爷子在我这个记者面前淡然一笑说,这是集体智慧,只字未提自己的功劳。

他曾在《晚年所思2》里,专门写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特别强调了拼音方案委员会是吴玉章领衔,而且是吴老建议用拉丁字母方案。

他自己则只是这个委员会的一员,方案的具体研究者和执行者。

作为语言学家和当年汉语拼音方案的最后一个制定者,而且也是一百多岁的老人,年轻的记者在报道时,把他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就我对老人的了解,他是最反对什么什么“之父”、“泰斗”、“大师”一类虚名的。

所以,有些人以“贪天之功为己有”来评价周先生,显然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诚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同时,我们也生活在对英雄、对先辈没有敬畏之心的年代。

让人心寒的是有些人对所有英雄、伟人、名人都有“舍得一身剐”的精神,给以抨击,不但质疑他们的生平事迹,而且怀疑他们的人品和人格。

这些人是何用心,正直善良的人实在难以理解。

(摘自刘一达《有关周有光的“讨伐”和汉语拼音之父的争论可以歇歇了》)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周有光自述晚年“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特别是百岁病愈后回家“消遗未

尽的尘世余生”,字里行间弥漫着些消沉的情绪。

B.材料二满怀崇敬地对周有光一生业绩作了高度评价:

“主持”“主导”等用语都显示了作者

对周有光在汉语拼音方案创建中的地位的看法。

C.材料三中,《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对有些报道称周有光为“汉语拼音之父”表示不能认

同,因为“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

D.材料一是周有光的自述,最真实;材料二、三都是他人的描述和评判,虽是真诚之语,但

都是主观的,二者对周有光的看法都不够准确。

6.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从材料展现的周有光的为人看,现实中的他应该不会看重材料二中的那一系列的令人目眩

的头衔,当然也不会多在意材料三中有一些人的指责。

B.在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一事上,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记述周有光坚持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的态

度,但二者对周有光所起作用的评价却截然不同。

C.材料一是周有光的“自述”,多写其晚年生活及感怀;材料二重在对周有光学术成就、地

位的评判;材料三侧重淡对周有光身后论争的看法。

D.材料一中的周有光读书、写作、思考,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平和老人的形象,材料二、

三中的周有光虽然学术地位崇高,但并不能让人心生敬畏。

E.三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文字风格各异,或朴实,或严谨,或理性,因为各自的写作目

的完全不同,最终呈现出的面貌也就很不一样。

7.周有光反思年轻时的“盲从”,刘一达却批评一些人的“怀疑”。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盲

从”和“怀疑”的理解。

(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

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

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

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

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

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E.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

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9.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鸟兽反衬山势高危的两句是: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

的两句诗是:

,。

(3)韩愈在《师说》为证明“圣人无常师”这个观点所引用的一句理论论据是“

”。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的一项是()(郑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质量预测)

①这座城市夜景很迷人,华灯初上时,万家灯火,流光溢彩,观景台上影影绰绰,人们在争

相拍照,看来这里的夜景吸引了不少游人。

②严谨的章法与雄悍的笔墨相为制驭,使潘天寿先生的作品郁勃着一股巨大的生命张力,而

其技法的登峰造极和作品的壮美崇高,又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③一名身着熊猫服的游客从围栏外观察园中的熊猫,熊猫单手抓盆喝水、吃苹果的萌态令他

乐不可支,而在其他人看来,围栏内外这两只“熊猫”相得益彰。

④回顾“森友学园”丑闻,由“地价门”到“捐款门”,安倍政府本打算息事宁人,却没料

想弄巧成拙,安倍的谎言一个接一个地被日本国民揭穿。

⑤《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浓浓的爱和感天动地的亲情,而其真诚的告诫,殷

切的期待,拳拳的叮咛,浩阔的思念,无不力透纸背。

A.②④B.①③C.②⑤D.①⑤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