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1021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docx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考点归纳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 中学时代 中学序曲

1.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我们的新起点?

P3

答:

①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

②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

富有挑战的新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自身成长的起点)。

2.如何认识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P4 

答:

(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这段时间并不很长却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磨练自己的意志,交更多的朋友,为我们的人生奠定重要的基础。

(2)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体现在:

①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

②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

③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④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

3.中学生活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成长礼物?

P5-7 

答:

(1)中学生活对我们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2)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①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②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④)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3)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4)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里不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4.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中,我们会塑造一个怎样的“我”?

P7

答:

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5.我们应怎样度过中学时代?

P8

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6.梦想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有梦想?

)P9

答: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②少年的梦想,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但是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7.少年的梦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P10

答:

①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②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8.“中国梦”、基本内涵、实现途径分别什么?

P10

答:

“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基本内涵: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

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9.我们应该如何实现梦想?

P11-13

答:

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有付诸行动。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

努力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

努力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③努力,需要立志。

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④努力,需要坚持。

要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⑤努力还需要方法。

方法对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学习伴成长

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学习?

P15-17

答:

①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②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④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⑤学习没有终点。

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

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2.学习的重要性(意义)?

P18-19

答: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②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③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3.如何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如何体味学习)?

P20-21

答:

①学习中有快乐。

表现在:

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②学习中也有辛苦。

表现在:

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③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总之,学习是苦与乐的交织。

4.如何学会学习?

P22-24

答:

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告诉我们方法的重要性)

③学会学习,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要求我们要学会合作学习) 

第三课 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P27

答:

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

(如何认识自我?

答:

①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②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自我评价的方法:

自我观察和分析;与他人比较)

③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3.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P30

答:

①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具体方法是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②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有:

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4.如何做到接纳和欣赏自己?

P33-34

答:

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③要学会欣赏自己。

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为他人的奉献。

④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

欣赏自己的人,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5.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P34-36

答:

①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④做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6.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P35

答:

①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②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③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

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1.进入初中,我们的朋友圈(或交友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P40

答: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

②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经常对朋友关系做梳理有什么作用?

P40 

答:

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朋友对我们有什么重要影响?

(友谊有怎样的力量?

)P41-43 

答:

①朋友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③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4.友谊的特质是什么?

P44-46

答: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5.如何处理友谊中的问题和困惑?

((我们需要澄清哪些对友谊的片面认识?

P46-48)

答:

①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②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的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③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④友谊可以带来快乐,让人向往;有时候也会带来困扰,增添烦恼。

梳理对友谊的感受,澄清对友谊的认识,是我们成长必经的历程。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1.怎样建立友谊?

P49-50

答:

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②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即使对方拒绝,也不意味着自己不好。

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

③建立友谊,需要科学的方法:

面带微笑、记住对方名字、真诚夸赞、寻找共同之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保持好奇心。

2.如何呵护友谊?

 P51-53

答:

①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坦诚相待,但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也不要替朋友做决定。

 

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⑤我们要学会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以诚相待。

3.网上交友的特点:

虚拟、平等、自主。

P55

4.怎样正确认识网上的交往?

(网上交往的利与弊(双刃剑)?

P54-55

答:

利:

①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往平台。

②我们可以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

③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新通道,拓展交往圈。

网上交往可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弊:

①互联网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影响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以及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②虚拟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会导致我们沉迷网络世界,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怎样做到慎重结交网友(网络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

P56-58

答:

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信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④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走进老师 

1.教师职业有什么特点?

P61-62

答:

①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③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现代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2.为什么老师会有不同的风格?

P63

答: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呢?

P63-64

答:

①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别,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②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学习老师身上的优点。

③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更好的理解老师。

④主动交往。

⑤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4.教学相长的内涵:

P66

答: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5.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P66-67

答:

①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②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6.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P67 

答:

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③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7.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

(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P68

答: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8.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P68-69

答:

(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①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

②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①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②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9.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P69

答:

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第七课 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 

1.家的含义?

P71 

答: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性?

P72-73

答: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最主要的特点)。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3.中国人心目中的“家”是什么样的?

P74 

答:

①在中华文化中,家有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4.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P74

答:

①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

②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③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5.怎样孝亲敬长?

P74-75

答:

①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孝敬之心。

②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③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

④学会感恩,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6.如何理解家中的亲情?

P76-78

答:

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②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③家庭结构改变之后,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7.为什么我们与父母之间会产生“爱的碰撞”?

P79-81 

答:

①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既渴望独立,又期望关注和呵护

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

③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8.亲子冲突有什么不良影响?

P81

答:

亲子冲突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9.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如何化解亲子冲突?

)P81-82 

答:

①我们应从平常的相处中,认真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相处的那些瞬间。

②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③爱是需要呵护的,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④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10.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特点)?

P83-84 

答:

①家庭结构小型化;②沟通方式多样化;③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④家庭生活内容更丰富。

11.如何为建设和谐家庭做贡献?

(怎样建立和谐家庭?

)P85-86

答:

①家和万事兴。

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②要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③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让亲情更浓,家庭更和睦。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 生命可以永恒吗 

1.为什么要珍惜生命?

(生命有哪些特点?

)P89-91 

答:

①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②生命是独特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③生命是不可逆的。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 

④生命也是短暂的。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 

⑤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2.生命接续有哪些意义?

(怎样理解“生命有接续”?

)P92-93

答:

①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在人类生命的持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②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③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3.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P94-95 

答: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②生命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③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4.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P95

答: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5.怎样敬畏生命?

P96-98

答:

①敬畏生命就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生命。

②敬畏生命就要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③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具体行动:

积极锻炼身体、遵守交通规则、远离毒品、遇到挫折,不放弃生的希望、给老人让座等。

第九课 珍视生命 

1.怎样爱护身体?

P100-102

答:

①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

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不滥用药物等。

②爱护身体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珍视肉体生命,不伤害自己的身体。

③守护生命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怎样养护精神?

P102-104

答:

①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人们的精神。

②守住自己的心灵,追求真、善、美。

③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3.我们该怎样守护生命呢?

P100-104

答:

1题+2题

4.什么是挫折?

P105 

答:

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失利乃至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5.如何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对我们的影响)P107

答:

挫折是把双刃剑,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

①消极影响:

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②积极影响: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6.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答:

①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

②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③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7.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如何面对挫折?

)P107-109

答:

①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②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④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A.欣赏、培养幽默感;B.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C.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D.关心、帮助他人;E.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1.人为什么活着?

P112

答:

为了学习,为了养育后代,为了帮助他人……人们的回答也许各不相同。

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

2.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P112 

答: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自己)

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他人)

③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人类)

3.如何认识生命意义?

P113-114

答:

①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②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4.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P115

5.生命贫乏的原因及表现?

P115-116

答:

①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

②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

6.如何让生命充盈起来?

P116

答:

①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②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

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一点点充盈起来。

7.为什么生命拒绝冷漠?

P117

答:

①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

生命拒绝冷漠。

②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8.我们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