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1658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docx

高中化学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题鲁科版选修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单元测试题2

一、选择题

1.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常温下,将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的电导率随加入水的体积V(H2O)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I表示Na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的变化

B.a、b、c三点溶液的pH:

b>c>a

C.将a、b两点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CH3COO-)+c(CH3COOH)

D.醋酸溶液稀释过程中,c(CH3COO-)/c(CH3COOH)不断增大

2.物质间常常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中,微粒也不例外。

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10-10mol•L-1的溶液中:

Na+、Cl-、S2-、SO32-

B.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无色溶液中:

Na+、CO32-、ClO-、Al3+

C.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K+、CO32-、Cl-、NH4+

D.无色透明溶液:

K+、HCO3-、SO42-、Fe3+

3.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硫酸亚铁酸性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

2Fe2++H2O2+2H+=2Fe3++2H2O

B.用食醋除水垢:

CaCO3+2H+=Ca2++CO2↑+H2O

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2C1O-+SO2+H2O=SO32-+2HClO

D.Na2S溶于水呈碱性:

S2-+2H2O

H2S+2OH-

4.常温下,一定体积pH=2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一定体积pH=12的Na0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2c(R2-)+c(HR-)

B.c(Na+)=10-2mol·L-1

C.c(R2-)+c(OH-)+c(HR-)=c(Na+)+c(H+)

D.c(R2-)>c(Na+)>c(H+)>c(OH-)

5.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

Na+、AlO2-、S2-、CO32-

B.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

Na+、I-、K+、Br-

C.能与铝反应产生H2的溶液:

NH4+、Na+、Cl-、HCO3-

D.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

ClO-、MnO4-、A13+、SO42-

6.有关AgCl的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升高温度时,AgCl的溶解度增大

D.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会析出AgCl固体

7.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mol∙L-1H3PO4溶液,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像中b、d两点溶液的pH是用广泛pH试纸测定的

B.b点:

c(Na+)>c(H2PO4−)>c(HPO42−)>c(H+)>c(PO43−)>c(OH−)

C.d点:

c(OH−)=c(H+)+2c(H2PO4−)+c(HPO42−)

D.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d点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

Na+、NH4+、SO42﹣、CO32﹣

B.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

Ca2+、Fe2+、Cl﹣、NO3﹣

C.

=10﹣6的溶液中:

K+、Na+、I﹣、SO42﹣

D.c(ClO﹣)=1.0mol·L﹣1的溶液中:

Na+、K+、S2﹣、SO42﹣

9.25℃时,Fe(OH)2和Cu(OH)2的饱和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一lgc(M2+)]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温度下,Ksp[Cu(OH)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线表示Fe(OH)2饱和溶液中的变化关系,且Ksp[Fe(OH)2]=10-15.1

B.当Fe(OH)2和Cu(OH)2沉淀共存时,溶液中:

C(Fe2+):

C(Cu2+):

1:

104.6

C.向X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可转化为Y点对应的溶液

D.除去CuSO4溶液中含有的少量Fe2+,可加入适量Cu0

10.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与现象及结论或解释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将稀盐酸滴入加有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边加边震荡,

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

有硅酸胶体生成

B

氯化钠晶体导电实验

不导电

晶体不存在离子

C

AgI悬浊液中滴入Na2S溶液

固体变黑

Ksp(Ag2S)>KSP(AgI)

D

测量H2CO3的电离常数

Ka1>ka2

H2CO3一级电离常数产生的H+对二级电离起抑制作用

A.AB.BC.CD.D

11.溶液中可能含有H+、NH

、Mg2+、Al3+、Fe3+、CO

、SO

、NO

中的几种。

①加入铝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不含CO

,可能含有SO

和NO

B.在滴加NaOH溶液物质的量为0.5~0.7mo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Al3++4OH-===AlO

+2H2O

C.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g2+、Al3+

D.n(H+)∶n(NH

)∶n(Mg2+)=2∶4∶1

12.常温下,向l0mL0.1mol/L的HR溶液中逐渐滴入0.lmol/L的NH3·H2O溶液,所得溶液pH及导电性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HR为弱酸

B.b点溶液,c(NH3•H2O)=c(R-)+c(H+)-c(OH-)

C.c点溶液,存在c(NH4+)>c(R-)>c(OH-)>c(H+)

D.常温下,HR和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金属Na加入冷水中:

2Na+H2O=2Na++2OH-+H2↑

B.过氧化钠投入水中:

Na2O2+H2O==2Na++2OH—+O2↑

C.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烧碱:

Ca2++HCO3-+OH-=CaCO3↓+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14.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

5I-+IO3-+3H2O═3I2+6OH-

B.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

SO2+NH3·H2O═HSO3-+NH4+

C.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NH4++OH-═NH3↑+H2O

D.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OH-恰好反应一半时:

 Ba2++2OH-+2H++SO42-===BaSO4↓+2H2O

二、非选择题

15.I.X、Y是相邻周期、相邻主族的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X>Y.填写下列空白:

(1)若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Y2H4是一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

①X单质与Fe2O3反应时,每消耗13.5gX放热213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②写出实验室制备Y2H4的化学方程式;

(2)若X、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为防止YO2污染空气,科学家寻求合适的化合物G和催化剂,以实现反应:

YO2+G

Y2+H2O+nZ(未配平,n可以为0)

①上述反应式中的G不可能是(填标号);

A.NH3B.COC.CH3CH2OH

②25℃时,往amol•L﹣1的YH3的水溶液(甲)中滴加0.01mol•L﹣1H2XO4溶液(乙),当甲与乙等体积混合时,溶液呈中性(设温度不变),甲中溶质的电离常数Kb=(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Ⅱ.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2Cl7﹣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

钢制品应接电源的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

Ⅲ.甲醇汽油是一种新能源清洁燃料,可以作为汽油的替代物.工业上可用CO和H2制取甲醇,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H=bkJ/mol,为研究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反应物投料比(

)及温度的关系,研究小组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反应,并绘出如图所示:

(1)反应热b0(填“>”或“<”)。

(2)若Ⅱ反应的n(CO)起始=10mol、投料比为0.5,A点的平衡常数KA=,B点的平衡常数KBKA(填“>”或“<”或“=”);

(3)为提高CO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答出两条即可)。

16.化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能源、环境、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等都离不开化学。

(1)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最直接的危害是造成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酸雨”等都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有关。

为了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

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的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际上最新采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吸收法”,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气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写出氨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可利用如右图所示装置完成该反应,在实验过程中,除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外,还可观察到有白烟生成,白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硅酸镁(Mg2Si2O8·nH2O)难溶于水,在医药上可做抗酸剂。

它除了可以中和胃液中多余酸之外,生成的H2SiO3还可覆盖在有溃疡的胃表面,保护其不再受刺激。

三硅酸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将0.184g三硅酸镁加到50mL0.1mo1·L-1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滤去沉淀,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mo1·L-1NaOH溶液滴定剩余的盐酸,消耗NaOH溶液30mL,则Mg2Si3O8·nH2O的n值为____________。

(注:

Mg2Si3O8的摩尔质量为260g·mol-1)

17.X、Y、Z、W、L、M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M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L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1)L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

(2)Y、L、M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该三种酸同温同浓度的前提下,电离平衡常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原子序数比Y多2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含有10电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可与氧气在碱性溶液的条件下形成原电池供能,写出负极涉及的电极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R与Y同周期,R的单质分子R2中有3个共价键,R与L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18.某工业废水中仅含下表离子中的5种(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均为0.1mol/L。

阳离子

K+

Cu2+

Fe3+

Al3+

Fe2+

阴离子

Cl-

CO32-

NO

SO42-

SiO32-

甲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Ⅱ.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Ⅲ.另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依然澄清,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Ⅳ.向Ⅲ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推断:

(1)由Ⅰ、Ⅱ判断,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Ⅲ中加入少量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

(3)将Ⅲ中所得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气体变无色,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甲同学最终确定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________,阴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5)另取100mL原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得到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_g。

19.某无色稀溶液X中,可能含有下表所列离子中的某几种。

阴离子

CO32-、SiO32-、AlO2-、Cl-

阳离子

Al3+、Fe3+、Mg2+、NH4+、Na+

现取该溶液适量,向其中加入某试剂Y,产生沉淀物质的量(n)与加入试剂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

(1)若Y是盐酸,所得到的关系图如甲所示,则oa段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指来源于X溶液的,下同)是,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Y是NaOH溶液,所得到的关系图如乙所示,则X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假设X溶液只含这几种离子,则溶液各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量。

已知如下表数据(25℃):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

HCN

K=4.9×10-10

CH3COOH

K=1.8×10-5

H2CO3

K1=4.4×10-7,K2=4.7×10-11

(1)25℃时,等浓度的三种溶液(A.NaCN溶液、B.Na2CO3溶液、C.CH3COONa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25℃时,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现有浓度为0.02mol/L的HCN与0.01mol/LNaOH等体积混合后,测得c(Na+)>c(CN-),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H+)>c(OH-)

B.c(H+)

C.c(H+)+c(HCN)=c(OH-)

D.c(HCN)+c(CN-)=0.01mol/L

(4)浓的Al2(SO4)3溶液和浓的小苏打(NaHCO3)溶液混合可用于灭火,请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NaHC2O4水溶液显酸性,请写出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守恒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6)H2C2O4溶液和KMnO4酸性溶液可发生反应:

H2C2O4+MnO4-+H+→CO2+Mn2++H2O,反应中每生成标况下4.48LCO2气体,外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加水稀释时,醋酸进一步电离,导电能力变化较小,则曲线I表示醋酸稀释的曲线,,故A错误;B、NaOH溶液显碱性,醋酸显酸性,导电能力越大,说明离子浓度越大,则a、b、c三点溶液的PH:

c>b>a,故B错误;C、将a、b两点溶液混合,由于醋酸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浓度,反应后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

c(Na+)

D、醋酸溶液稀释过程中,c(H+)不断减小,温度不变常数K不变,c(CH3COO-)/c(CH3COOH)=k/c(H+)不断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A.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10-10mol•L-1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如果显碱性Na+、Cl-、S2-、SO32-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在溶液中CO32-与Al3+水解相互促进,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如果显酸性,碳酸根不能大量共存,如果显碱性,NH4+,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无色透明溶液HCO3-与Fe3+水解相互促进,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

掌握相关离子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另外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3.A

【解析】A.硫酸亚铁酸性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

2Fe2++H2O2+2H+=2Fe3++2H2O,A正确;B.用食醋除水垢:

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B错误;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C1O-+SO2+H2O=SO42-+Cl-+2HClO,C错误;D.Na2S溶于水硫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

S2-+H2O

HS-+OH-,D错误,答案选A。

离子方程式错误的原因有:

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

质量不守恒、电荷不守恒、电子得失总数不守恒、难溶物质和难电离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没有注意反应物的量的问题,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学生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方程式正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

突破“陷阱”的方法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该量,没有注意物质之间是否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注意离子配比,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难溶物溶解度的大小,注意隐含因素等。

应熟练掌握化学反应规律和重要物质的性质,认真审题,才能正确写出离子方程式。

4.【答案】A

【解析】常温下,pH=2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中H2R的浓度大于0.01mol/L,pH=12的NaOH溶液中NaOH浓度为0.01mol/L,二者混合溶液呈中性,则c(H+)=c(OH-);A.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OH-)+2c(R2-)+c(HR-),所以得c(Na+)=2c(R2-)+c(HR-),故A正确;B.二者混合后溶液体积大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所以混合溶液中c(Na+)<10-2mol/L,故B错误;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2c(R2-)+c(OH-)+c(HR-)=c(Na+)+c(H+),故C错误;D.二者混合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OH-)+2c(R2-)+c(HR-),所以得c(Na+)=2c(R2-)+c(HR-),则c(R2-)<c(Na+),故D错误;故选A。

5.【答案】A

【解析】A.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显碱性,Na+、AlO2-、S2-、CO32-在碱性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能共存,故A正确;B.Fe3+与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无法共存,故B错误;C.能与铝反应产生H2的溶液的溶液显强酸性或强碱性,而NH4+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而HCO3-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故C错误;D.含有MnO4-的溶液显紫色,故D错误;答案为A。

6.【答案】B

【解析】A、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是动态平衡,速率相等,故A正确;B、氯化银难溶于水,但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能溶解的全部电离;溶液中有Ag+和Cl-,故B错误;C、升高温度增大物质溶解度,氯化银溶解度增大,故C正确;D、依据溶液中存在溶度积常数Ksp=c(Ag+)•c(Cl-),溶度积常数随温度变化,加入NaCl固体,氯离子浓度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向进行,会析出AgCl固体,故D正确;故选B。

7.【答案】D

【解析】用广泛pH试纸测定的PH都是整数,故A错误;b点H3PO4与NaOH1:

1反应,产物是NaH2PO4:

c(Na+)>c(H2PO4−)>c(H+)>c(HPO42−)>c(PO43−),故B错误;d点H3PO4与NaOH1:

3反应,产物是Na3PO4:

根据质子守恒c(OH−)=c(H+)+2c(H2PO4−)+c(HPO42−)+3c(H3PO4),故C错误;d点溶质是Na3PO4,水解促进水电离,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d点,故D正确。

8.【答案】C

【解析】A、CO32―与H+反应,故A错误;B、Fe2+、H+、NO3―反应生成NO,故B错误;C、

=10﹣6的溶液,呈酸性,与K+、Na+、I﹣、SO42―可以大量共存。

故D正确,故选C。

9.【答案】A

【解析】A.该温度下,Ksp[Cu(OH)2]<Ksp[Fe(OH)2],则c(Fe2+)>c(Cu2+),离子浓度越大,-lgc(M2+)值越小,则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中c(Fe2+)较大,所以Fe(OH)2饱和溶液中-lgc(Fe2+)较小,则b线表示Fe(OH)2饱和溶液中的变化关系,由图象可知,pH=8时,-lgc(Fe2+)=3.1,Ksp[Fe(OH)2]=10-3.1×(10-6)2=10-15.1,故A正确;B.当pH=10时,-lgc(Cu2+)=11.7,则Ksp[Cu(OH)2]=10-11.7×(10-4)2=10-19.7,c(Fe2+):

c(Cu2+)=

=

=

,故B错误;C.向X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中会生成Cu(OH)2沉淀,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会减小,而从X点到Y点铜离子浓度不变,故C错误;D.Ksp[Cu(OH)2]<Ksp[Fe(OH)2],Cu(OH)2更易生成沉淀,在含有Fe2+的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CuO,不能生成Fe(OH)2沉淀,所以Fe2+浓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A。

10.【答案】A

【解析】A.硅酸钠溶液水解生成硅酸胶体,溶液显碱性,将稀盐酸滴入加有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边加边震荡,盐酸抑制硅酸钠的水解,溶液的碱性减弱,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故A正确;B.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导电,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但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故B错误;C.溶度积常数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度积常数小的物质,AgI悬浊液滴入Na2S溶液,固体变黑,说明Ksp(Ag2S)<Ksp(AgI),故C错误;D.碳酸第一步电离出的氢离子与第二步电离出的氢离子产生同离子效应,所以第二步抑制第一步电离,但电离平衡常数的改变不属于实验现象的范畴,故D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导电性、难溶物转化、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注意电解质与导电性的关系,易错选项是D。

11.【答案】D

【解析】由①可知溶液中有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