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819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

(2)教学实施 

能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和合作交流。

能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能结合具体数学教学情境,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3)教学评价 

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恰当地评价。

能对教师数学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模块二 

课程知识 

第一章 

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第一节: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

它体现了国家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1)数学学科内涵 

①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②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社会发展现状:

①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②生活变化对数学课程的影响等

③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3)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①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②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一、基础性:

①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

②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③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

①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②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数学所具有的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应用广泛性和特有的符号语言系统,所具有的模式化的数学思考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造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节: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反映出我们对数学、数学课程、数学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应具有的基本认识和观念、态度,它是制定和实施数学课程的指导思想。

《标准》中的每一部份内容都要贯穿基本理念的思想和要求。

同时,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评价观等数学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五个方面 

一、课程内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3)应促使学生自主地发展

二、课程内容:

(1)本身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2)构成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现实,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4)重视过程,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四、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五、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

(1)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包括在探究学习对象的性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活动中。

(2)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工具。

(3)将计算机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

第四节:

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个)(背) 

一、数感

数感:

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二、符号意识(代数符号、几何符号)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得到一般性结论)。

符号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具体含义包括:

理解并且运用由数学符号表示的数、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图形特征等;

能够使用符号进行运算、推理,表达数学关系等。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三、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物体(方位、相互之间关系)——几何图形,图形的运动、变化——描述

四、几何直观 

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几何直观通常是个体认知、处理或使用数学对象的一种思维状态,具体表现在“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而这里的问题常常又不是几何问题)。

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洁、形象,有助于整体把握数学对象,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预测结果。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是个体自觉使用数据分析结果对事物做分析、预测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数据中蕴含信息、分析方法多样、数据随机性(每次不同、多次有规律)

它主要包括:

知道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再通过对数据做必要的分析才能够给出合理判断,也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而且经过正确的数据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虽然合理,但也可能是错误的。

过程性要求:

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方法性要求:

学生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体验性要求:

通过分析体验随机性。

六、运算能力 

法则、运算律的正确运算

运算能力是一种典型的数学能力。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在提高运算能力的价值上,有明确的落脚点: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解决“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

算理一般由数学概念、运算规律、运算性质等构成。

就是教师根据概念,性质,定义为依据对计算方法加以说明。

如:

小数乘法的算理就是积的变化规律,小数除法的算理就是商不变的规律。

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

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的操作步骤,解决如何算得方便、准确的问题。

小数乘法的算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整数(小数)加法:

算法:

把相同数位对齐列出竖式,再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算理:

依据数的组成意义,推出相同计数单位(分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算理也可以理解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整数(小数)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10再减。

依据数的组成和意义概念,推出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十进制计数法。

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算法是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

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

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中不可放弃任何一方面。

七、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也是一种典型的数学能力。

由于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所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推理的意义)。

培养推理能力应贯穿与整个数学课程的各个学习内容、各种活动过程。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

即探索思路——已有经验+(经验、直觉)+(归纳、类比)

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即证明结论——已有经验+确定规则。

八、模型思想 

抽象→数量关系(方程、函数等)→结果→分析意义

模型思想是实现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模型思想的建立数学书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模过程: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它表明: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要点。

九、应用意识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应用数学。

应用意识——数学解释现实、现实抽象数学,

创新意识——发现和提出+独立思考+归纳推理(概念、原理和方法)

两方面的含义:

(1)要有意识得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要求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落实:

(1)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实施“从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进而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2)在理解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用数学”的环节——让学生有意识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相应的问题。

十、创新意识 

(1)个体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初中阶段)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

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贯穿于数学教育的始终。

(2)创新意识的核心在于“独特”、“新颖”、“个性化”。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这表明:

“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归纳—猜想—验证”等活动方式是创新意识形成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学实施的主要关注点。

第二章 

初中数学课程目标 

具体内容: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这三个目标通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体现。

针对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一、总体目标(“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基础知识:

一般是指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公式等。

如说明1/4,0.25,25%的含义。

分数、小数、百分数是重要数的概念。

真分数通常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因此理解1/4,要先理解哪个是整体的,如全班同学人数的1/4。

小数通常表示具体的量,如书桌的宽度是0.45米。

百分数是同分母(同一标准)的比值,便于比较,如去年比前年增长21%,今年比去年增长25%。

(2)基本技能:

包括基本的运算、测量、绘图等技能。

如20以内加减乘除法,每分钟完成8-10题作为参照。

大部分同学经过一定训练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3)数学基本思想:

数学的三个基本思想:

抽象、推理、建模。

如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从整数、小数、分数到有理数的学习,是一个从具体事物抽象为数的过程。

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把抽象体现在该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和过程性目标建立联系。

如《标准(2011)版》规定,“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讨论、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些过程性目标和内容实现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形成活动性经验,在经历数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探究。

1、知识技能:

(1)过程性目标

①经历代数、抽象与建模过程

②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

③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

(2)结果性目标(知识技能)(四个学习领域):

①掌握数与代数(抽象、运算、建模)

②图形与几何(图形的抽象、运动、性质、位置确定)

③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

④综合实践:

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

【评价重点:

结果——了解、理解、掌握、应用;

过程——经历、体验、探索】

2、数学思考:

目标:

(1)建立符号意识 

(2)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

(3)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4)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分析过程+统计方法+随机现象 

(5)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表达地自己的想法:

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

(6)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问题解决(角度、方法、意识)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5)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态度:

积极参与、信心培养、体会价值 

习惯: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评价反思、实事求是

初中是第三学段: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1)知识技能:

①经历数与代数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属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③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数学思考:

①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②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③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④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问题解决:

①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②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应用力;

③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④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

①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③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④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关系

(1)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总体目标是经过整个义务阶段数学学习之后,应当达到的最终目标。

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教师的最主要途径。

总体目标的达成要分阶段落实,而每个阶段性的目标就是学段目标。

即总体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终极目标,

学段目标则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分段化。

(2)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 

总体目标由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体现。

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一方面,知识技能不能作为终极目的;

另一方面,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达成应以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载体。

因此,只有这四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才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3)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

许多结果目标的实现,需经历过程性目标环节,概念的形成是有过程的。

第三章 

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数学各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提示,四大领域:

一、数与代数 

该部分的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量的估算;

字母表示数、代数及其运算;

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实数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有理数、无理数概念、形式与运算;

代数式:

代数式的概念、性质和基本运算;

方程与方程组:

基本概念,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一元一次方程组;

不等式(组):

不等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函数:

概念,一元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元二次函数。

二、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

(1)图形的性质 

点、线、面,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

基本证明的基础(9个基本事实,即公理)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④两条直线如果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⑤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⑥两边夹角(全等)

⑦两角夹边(全等)

⑧三边相等(全等)

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2)图形的变化:

轴对称、平移、旋转、中心对称、相似。

(3)图形与坐标:

确定物体位置的要素、表示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直角坐标系、图形变化的坐标表示。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

(1)数据分析过程: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2)数据分析方法:

收集数据方法(调查、实验、测量、查阅);

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频数、频率,直方图、折线图;

中位数、众数;

极差、方差;

平均数) 

(3)数据的随机性。

两层含义,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四、实践与综合 

(一)实践与综合课程领域与其他三个领域有着明显的不同,是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

功能:

积累活动经验,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学习对象而言:

没有引入新的内容,但是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从学习目标而言:

较少关注最终获得的具体结果,而更强调关注过程;

从学习方式而言:

追求一种基于个人思考的“合作交流”。

(二)实践与综合的课程内容:

(1)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能够从一些已知现象(包括数学的、非数学的)、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活动过程中发现进一步的问题。

(2)探究的能力与方法:

能够有效使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探究一个现象(对象)中存在的数学规律或结论,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

(3)抽象的能力:

能够分析不同背景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数学本质特征,并且用适当的数学符号、模型表达相应的数学关系、数学规律。

(4)合作交流的能力:

能够了解他人对问题的想法、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能够与他人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实践与综合的课程实施要点:

①突出重点

②强调“综合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