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2728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与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运动与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与力.docx

《运动与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与力.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动与力.docx

运动与力

运动与力的综合

适用学科

物理

适用年级

初三

适用区域

浙江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1、运动的描述

2、速度与平均速度

3、力

4、力的测量、力的图示

5、常见的力

6、二力平衡

7、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运动路线及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区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

2、通过探究知道固体间的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3.了解惯性,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知道二力平衡的意义,能说出二力平衡十物体可能处于的运动状态;

学习重点

1、用实验加推测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应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难点

1、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或减小摩擦问题的解决。

2、用实验加推测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应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a)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b)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4)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

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考点/易错点2、速度与平均速度

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s/t

单位:

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

(2)平均速度:

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考点/易错点3、力

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

(1)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特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须同时存在。

(2)施力物体与受力

物体的判断

单位:

牛顿(N)。

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大小

力的三要素方向

作用点

考点/易错点4、力的测量、力的图示

(1)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实验室常用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使用时应注意:

(1)零点的确定。

(2)量程的选择。

(3)最小刻度值的判断。

(4)让弹簧自由伸缩。

(5)视线与刻度相垂直。

(2)力的图示: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注意:

(1)明确受力物体。

(2)选择合适标度。

(3)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力只画一个作用点,只确定一个标度。

考点/易错点5、常见的力

定义: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作用点:

重心。

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大小: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mg,g=9.8牛/千克。

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注意: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

质量

区别

符号

G

m

概念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方向

竖直向下

单位

牛顿(N)

千克(kg)

联系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G=mg

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或

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

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改变方法:

(1)改变物体间的压力。

(2)改变物体表面粗糙程度。

(3)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互转变。

注意: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可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考点/易错点6、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

(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b)大小相等;(c)方向相反;(d)同一直线。

(或者说合力为零)

(3)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速度大小

运动方向

注意:

只要有一个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考点/易错点7、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地,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即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物体总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3、例题精析

【例题1】质量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A.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6秒A货物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的平均速度

C.吊车钢索对A货物的拉力大于A货物的重力

D.B货物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例题2】在一堂物理活动课中,同学们正以“假如失去……”为主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由四位同学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

A.假如失去了摩擦力,人们将寸步难行

B.假如失去了重力,天平就不能再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C.假如分子之间失去引力,人们将无法用胶水将两张白纸再粘贴到一起

D.假如没有重力,用弹簧拉力器煅练身体将是一种徒劳

【例题3】台球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下列关于台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其中错误的

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B.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题4】.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

正方

反方

①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②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③力的产生至少涉及两个物体

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⑤力的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A.⑥②④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③⑤

【例题5】实验室常用的弹簧秤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秤以如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

)竖直向上拉弹簧秤,则稳定后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

 

A.乙图读数为

,丙图读数为

B.乙图读数为

,丙图读数为

C.乙图读数为

,丙图读数为

D.乙图读数为

,丙图读数为

【例题6】.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例题7】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C.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如图自行车是人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车把相当于费力杠杆

(2)刹车系统应用了杠杆及摩擦的知识

(3)链条与其连接的两个齿轮组成了一个滑轮组

(4)轮胎制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A.

(1)B.

(2)(4)C.

(1)(3)D.(3)(4)

2、—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若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的较长的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

A.测量值比原来的测量值大B.比原来的测量值小

C.与原来的测量值相同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出现

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其大小分别为F1=3N,F2=5N,并且这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则F1与F2的合力()

A.一定是8N           B.一定是2N

C.可能是8N       D.可能是2N

4.下列与中考体育加试相关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抛出去的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B.抛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C.立定跳远时,脚要用力向后蹬地,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人双手握住单杠静止时,人对杠的拉力与杠对人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C.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

6、一支铅笔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下列哪对力是平衡力()

A.铅笔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的支持力

B.铅笔受到的重力与铅笔对桌面的压力

C.铅笔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铅笔的支持力

D.铅笔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重力

【巩固】

7.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运动鞋底上有较深的花纹

B.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

C.在冰雪路面上行车,需加装防滑链

D.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往手上涂抹镁粉

8、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势力悬殊非常大,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的“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

C.它们相互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一个箱子重为100N,放在水平面上,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N.

10.杂技节目表演中,一位杂技小丑穿着很长大皮鞋,站在水平舞台上向观众鞠躬致意,双脚不动上身没有躬下,而整个身子笔直缓慢向前倾斜却不倒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丑的鞋子可能很重,有助于降低重心

B.小丑的鞋底受到了地面的摩擦力

C.小丑的鞋子长,支撑面扩大了,使重心在支撑面以内

D.小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小丑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11.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B.在0~t2内,伞兵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C.在t1~t3内,伞兵一直做减速运动D.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

12.如图甲所示,小亮用水平力推地面上的木箱,木箱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0~2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

B.在0~2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小于推力

C.在20~4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推力

D.在20~4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

13.将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理课本上,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由于文具盒和物理课本是静止的,所以它们没有惯性

D.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4.台球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下列关于台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其中错误的

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B.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拔高】

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于G

B.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

C.P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2G

2、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到地面上的Q点(轨迹如图虚线所示)。

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使传送带随之运动,如图所示,物块仍从P点自由滑下,则此物体()

A.仍落在Q点

B.会落在Q点的左边

C.会落在Q点的右边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五、课堂小结

1、运动的描述

2、速度与平均速度

3、力

4、力的测量、力的图示

5、常见的力

6、二力平衡

7、牛顿第一定律

六、课后作业

【基础】

1.如图所示,一平放弹簧测力计两边同时用力拉,它的示数是10N,这两边的拉力分别为( )

A.5N,5NB.10N,10NC.0N,0ND.20N,20N

2.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下端挂2N的物体时,橡皮筋伸长了3㎝,要使橡皮筋伸长4.5㎝,应在它的下端挂几N的物体:

()

A.3NB.6NC.9ND.13.5N 

3.一气球通过绳子吊着一物体在空中上升,突然绳子断了,此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是图中的

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A.在B点保持静止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沿BD方向运动

5.跳远运动是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

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大运动员的惯性B.减小运动员的惯性

C.增大运动员的动能D.减小运动员的动能

6.如图是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车内悬挂的小球和杯中水面在某一瞬间的情况,其中符合物理规律的是:

()

【巩固】

13.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是常见的.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甲图中汽车突然起动时,人会后仰

B.乙图中飞船返回舱落地前打开降落伞

C.丙图中离弦的箭继续飞行

D.丁图中汽车撞车时,安全气囊打开

14.下列现象中,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实心铁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人走路被障碍物绊倒时会向前倾倒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后端在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能紧紧套在锤柄上

D.子弹从枪堂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然向前运动

15.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象分别如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N。

16.如图所示,物体A被压在两面墙壁之间,保持墙壁对A的压力不变,当A的重力为20N时,用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恰好能使A物体保持匀速向下运动.若A物体的重力减少4N时,用同样大小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恰好能使物体A匀速向上运动,则物体A上升时,受到两面墙壁总的摩擦力为______N,受到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

17、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有两组同学在实验桌上,安装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a.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在实验中,小车应处于状态。

b.实验中通过调整改变F1、F2的大小。

c.实验中,保持F1与F2的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定的角度,松手后,小车将,由此可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是。

d.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得出正确的结论,应尽选择的桌面。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比较实验的甲、乙两图可得: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比较乙、丙两图可得: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拔高】)快速骑自行车时,我们会感到空气阻力,而且骑车速度越大,感觉空气阻力越大。

由此小强同学猜想:

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在一个无风的周末,小强和爸爸开汽车来到郊外一段人车稀少的平直公路上,将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住,爸爸依次以20km/h~80km/h的不同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各匀速行驶一段距离,小强将汽车在几个不同行驶速度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汽车速度v/(km·h-1)

20

30

40

50

60

70

80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0.2

0.3

0.6

1.0

1.4

2.4

3.1

(1)实验装置中用小车而不是木块,并将其放在表面平滑的木板上,目的是为了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阻力大小;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坐标轴中描绘出空气阻力跟速度的关系曲线。

根据图像,某同学得出:

“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成正比”的结论,你认为他的说法是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3)实验完毕后,小强又进行了思考:

从足够高的高空下落的雨滴速度会不会一直增大,其所受的空气阻力会不会也一直增大?

与同学讨论后,小强知道了:

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若下落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大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减小。

请你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

一滴质量为5g的雨滴从高空下落时(假设在无风天气,雨滴下落高度足够大),所受到的最大阻力f=N,此后雨滴将做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