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84422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_6篇(共10页)6400字.docx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

  

  贺兰山脉##**区##**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

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

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此说疑有误,唐代韦蟾有诗云:

“贺兰山下果园成”,蒙古人在13世纪才崛起,说源于蒙语只是通用说法)。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

(一)

  各位游客:

  ##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

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区##**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

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

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XXXX年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

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

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

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

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

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区,西**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

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

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

”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

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

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

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XXXX年被**区鸟。

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

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XXXX年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

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XXXX年米,就到了贺兰口。

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

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

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

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

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20xx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

岩画是他们表达情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

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

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如今,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贺兰口岩画的镌刻,有些是先凿后磨,线条光滑;有些是先勾轮廓,在加深线条。

艺术表现手法古朴稚拙,向儿童笔下的形象。

即刻画其所见,有直抒其所想,流露出自然与粗犷的神秘魅力。

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行,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

(二)

  各位游客:

  ##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

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区##**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

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

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XXXX年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

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

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

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

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

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区,西**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

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

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

”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

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

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

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XXXX年被**区鸟。

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

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三)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

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全长250余公里、从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

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20多处,画面总数约在万幅以上。

  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

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

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

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

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XXXX年米,俗称“豁了口”。

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

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

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

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

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

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四)

  各位游客:

  ##市的西北部,有一座宏伟陡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跑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跟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

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区##**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限。

山脉呈南北走向连绵250余公里,货色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自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

贺兰山均匀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纵目长空高插天”,就是夸奖最顶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XXXX年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

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处所。

他是贺兰山高峰的标记。

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绩。

它岂但是我国河流外**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尚候和非季风天气的分界线。

山势的拦阻,既减弱了西北高冷气流的东袭,禁止了湿润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象差别颇大。

贺兰山仍是我国草原与荒凉的分界线,东部为**区,西**区。

  贺兰山因为地舆地位的特别性,从来满布刀光剑影。

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徙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主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

众多的谷口平时是商业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

”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刻画了剧烈的战斗场面。

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鼓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疆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动物和地下矿藏资源非常丰盛。

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品种,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

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度重点维护的野活泼物。

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XXXX年被**区鸟。

山下有丰硕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造势头工艺品的宝贵原资料。

  贺兰山历史长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令人着迷的风景旅行点,如避暑胜地小滚**区,全国重点文物掩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拥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

游客们能够从中纵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做作、历史和人文的风度之美,必定会回味无穷。

  宁夏贺兰山导游词5篇(五)

  滚钟口,俗称“小口子”,##市区约四十公里。

此山口三面环山,山口面东敞开,形似大钟。

**区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钟内悬挂着的钟锤,人称“钟铃山”,“滚钟口”由此得名。

  滚钟口山峦起伏,岩石峻峭,林木葱茏,巍峨秀丽。

在西夏时,就是“西夏古名胜地”。

当时,李元昊曾于山沟北部建造了一处规模宏大的避暑宫苑。

现在在这片参差错落的20多处建筑遗址上,散落的砖、瓦、器物残片遗物,还俯拾即是。

明清时,这里也大兴土木,建造庙宇、楼阁,修建了贺兰庙、老君堂、大悲阁、斗母宫、小洞天、关帝庙、兴隆寺、晚翠阁、观音庙等14处庙庵台阁,这些建筑依山临险,随势自然,错落有致。

山内的三座山峰之上,还建有三座造型优美、小巧别致的白色喇嘛式塔。

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八年(XXXX年)的贺兰庙,庙宇坐落在半山之上,分为上中下三层台院,三座殿宇连成一体。

主殿泥塑彩像,两侧绘有滚钟口全景图和贺兰庙全景图,殿宇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据史料载:

明清时期,每年六月,城镇村堡的善男信女多进香山寺,轮骑络绎不绝,名曰“朝山”,亦借以游览涤暑。

景区南侧山旁的“清真寺”,有阿拉伯也门的马克伦丁·本·欧斯曼长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纪末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银川等地传教30多年。

每逢回族的传统节日,远近穆斯林纷纷前来念经朝拜,以示纪念。

?

  小滚钟口经过历代修葺建设,成为一处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春夏之际,小滚钟口内满谷高杉,一片葱绿。

**区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苍劲葱茏的古槐和勃勃生机的长青松柏。

**区,漫步于山道上,只见满山遍谷的洋槐、翠柏、白杨绿阴遮盖沟坡,郁郁葱葱。

沟间坡地的山果树上挂满了晶莹欲滴的红山果和红酸枣。

山涧里一缕清泉涓涓流淌。

山中绿树、红花争相辉映,绚丽多彩。

?

  南望群山,有三峰峭立,形似笔架,人们称它为“笔架山”。

山下有人采佳石为砚,因而又称曰“砚石笔架山”。

若拾级而上,登临山颠“望海亭”,可凭高四览,向西远眺,但见峰峦起伏,势若奔浪;极目东望,又见千里平畴,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天地相间处,云烟浩渺浑然融为一体。

在这里还可观赏到“日出笔架”、“月光别钟铃”、“石嶂穿白云”等自然景观。

如逢朝晖夕映时,又可观赏到“贺兰佛光”之景,堪与“峨眉宝光”争妍。

六月暑日,**区西边沟尽头的青羊溜山巅上,蓝天晴空,白雪盖顶,这就是古宁夏八景之首的“贺兰晴雪”。

  **区北部一条宽窄变异、蜿蜒曲折的深沟内,多有寺庙遗址,故称“大寺沟”。

沟内树木苍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狮吼”、“卧虎”、“顽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涧”等奇石,神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顺沟向西而下,有巨石立于沟间,上刻“西爽亭”三个大字,这里山势开阔,泉水叮咚,绿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静的休息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