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8571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树和喜鹊部编版.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树和喜鹊部编版

6 树和喜鹊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小鸟和树由孤单到快乐,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共同享受快乐的生活的过程。

课文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

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

随着画面的丰富,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群体,由孤单变得快乐,故事生动形象,这个故事告诉学生:

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

全文共6个自然段,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故事性强,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语言生动活泼,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课文的第2、4、6自然段都是用一句话构成一段,句式相同,每句话都带有“也”,这三段话还构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脉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课文在词语的运用上采用了反复的手法,第1自然段中连续用3个“只有”,第5自然段中先后用了2个“叽叽喳喳”,句子整齐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在第2自然段“孤单”的下面加了一个小泡泡——读了第1自然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这是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目标

1.会认“只、窝”等生字和子字旁、倒八两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会写“单、居”等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认“只、窝”等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要重点指导读前后鼻音,如“邻”不要受声旁“令”的影响读作后鼻音。

“窝”的读音要清爽,嘴型不要发生变化;教学“招呼”这个词时,要指导“呼”的轻声读法。

“只、种、乐”3个多音字的读音应在具体的词句中进行认读,体现多音字“据词定音”的特点。

如“种了好多好多的树”的“种”是行为动词,应读第四声,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不要机械地进行以字义确定读音的训练。

字形上,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进行识记。

(1)加一加。

“孤、邻、招、呼”可采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2)比一比。

“静”可以和第一单元《小青蛙》中出现的“青、清、请、晴”进行比较,从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巩固这一字串;“都、邻”都是双耳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识记。

(3)利用图片、生活经验来理解字义并识记。

“窝”字,可以观察图片找到鸟窝。

“招、呼”二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打招呼的样子识记。

本课要求会写“单、居”等生字。

“招、呼、快”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在教学本课时,一定要关注到“招、快”是左右同高,“呼”左低右高,要引导学生关注右边穿插到左边的笔画的书写;“单、居”是上小下大,且横画之间都是等距的;“乐”是独体字,注意下面的“小”与上面部分的穿插。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

如,单个、单日、单一、单人、居中、居住、招呼、招手、呼气、呼叫、快乐、飞快、快车。

2.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重点是读正确,学生首先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再识记、了解生字词,把课文读流畅。

要读准“一”的变调,“一”的变调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出现多次,在这篇课文中出现频次很高,要巩固读法。

可以先让学生画出所有带有“一”的短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天一亮,天一黑、一起”,自己尝试读一读,然后把短语放在句子中读准确。

这些短语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1、5自然段,可以采用指名读、同桌互读等形式检测并巩固“一”的不同读音。

指导朗读时,可从具体的词语着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文字表达的情感,再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带着自己的体验朗读,要求学生能随着课文情感的变化而有所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

可以采用想象画面、创设情境、体会心理等策略进行朗读指导。

同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从前的“孤单”与后来的“快乐”在情感上所形成的鲜明对比。

(1)朗读第1、2自然段,首先找出“一棵树、一只鸟窝、一只喜鹊”,让学生想象画面,初步感受“孤单”;然后圈画出三个“只有”反反复复地朗读,进一步体会“孤单”;接着,请学生回忆自己孤单的生活经历,联结课文中的文字和个人独特的体验,唤醒对“孤单”的情感记忆,从而朗读课文。

(2)第3、4自然段的朗读,可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迁移,让学生在整齐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的节奏感:

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从而为读好、理解“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做铺垫,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课文情感的变化。

(3)朗读第5、6自然段,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化身喜鹊进入这个热闹的场景中,天亮时相互打招呼,天黑时聊一天的收获。

在指名说、小组合作说中体会“叽叽喳喳”,感受“热热闹闹”,读出自己心中的“快快乐乐”。

只要学生能有所感悟,朗读时有所体会即可,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

3.理解运用

本课需要重点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对“孤单”意思的理解,可通过读句子,抓住连续三个“只有”,让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单”。

将这种学习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课文的学习中,并理解“邻居”一词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只、窝”等生字和子字旁、倒八两个偏旁,读准“一”的变调;会写“招、快、呼”3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的意思。

3.通过想象画面,读好课文第1、2自然段,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导入,揭示新课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在班上交流听到的故事,其他学生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口语表达。

3.师:

“蓝天是白云的家,森林是鸟儿的家。

”当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只喜鹊的时候,他们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当树变得越来越多,喜鹊也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动人的课文,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课件出示喜鹊的图片,教师简要介绍喜鹊。

喜鹊是一种鸟类。

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毛相似。

嘴尖,尾长,身体大部分为黑色,肩和腹部为白色,叫声嘈杂。

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所以叫喜鹊。

喜鹊在中国是喜庆、吉祥的象征。

5.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作者的相关资料,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原名王金波,笔名金波。

诗人、儿童作家。

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

出版有诗歌、童话、散文、幼儿文学、文学评论以及诗词歌曲集四十余种。

代表作有诗集《我的雪人》《回声》,童话集《小树叶童话》《苹果小人儿的奇遇》《追踪小绿人》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回答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6个自然段)

(2)指名开火车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相互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开火车朗读。

①教师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警示。

“邻”是前鼻音,“只、种、招”是翘舌音,“静”为后鼻音。

②教师指导学生读“窝”时嘴型不要发生变化,“窝”的读音要清爽。

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图片、生活经验来理解“窝”,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窝,从而理解“窝”是指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

③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孤、种、邻、招、呼”,如:

子+瓜=孤 禾+中=种

④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都、邻”的部首都为“阝”,强调字形为左宽右窄。

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打招呼的样子,了解“招呼”一词的意思。

⑥教师出示第一单元《小青蛙》中出现的“青、清、情、请、晴”,与“静”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字都有相同的部分“青”,引导学生从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巩固这一字串。

⑦课件出示一些会认的字与熟字组成的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窝:

鸟窝、狗窝

孤:

孤单、孤儿

单:

单子、清单

都:

都是、全都

邻:

邻居、邻近

招:

招呼、招手

呼:

呼叫、欢呼

静:

安静、动静

⑧全班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3.同桌互相读课文。

(1)轮流读自然段。

(2)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4.圈出课文中带有“一”字的词组,指导学生把读音读正确。

一(yì)棵树   一(yí)个鸟窝

一(yì)只喜鹊天一(yí)亮

一(yì)起天一(yì)黑

板块三 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指导多音字“只”的读音为zhǐ,不读zhī,并拓展“只”不同读音的组词。

只(zhǐ):

只是 只要 只好

只(zhī):

一只 两只

2.引导学生找出并圈出这一段中的事物。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3.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引导学生知道“孤单”表示只有一个。

4.学生结合板画读好“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并体会:

一棵树,让我们感受到“树很孤单”,一只喜鹊让我们感受到“喜鹊很孤单”。

5.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动画展示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孤”字和子字旁,了解“孤”的字理;学习“单”的偏旁“丷”。

教师拓展子字旁的字“孔、孙”,倒八的字“羊、兰”。

6.课件出示句子,让学生通过读句子,抓住连续三个“只有”,把“只有”换成“有”进行句子比较,引导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单”。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7.提问:

你有过这种经历吗?

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陪伴,当时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8.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发言。

9.引导学生了解树和喜鹊孤单的原因,因为“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他们居住的地方只有他们自己——树没有同伴,喜鹊也没有同伴。

所以“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10.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树和喜鹊“孤单”的心理:

(1)如果你是一棵树,只有你一棵树,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这只喜鹊,只有你一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

11.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第1、2自然段。

语速要舒缓,突出孤单。

重读“一棵”“一个”“一只”“树”“喜鹊”“也”,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

板块四 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课件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招、快、呼”。

2.学生齐读,指名学生朗读。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如:

扌+召=招 忄+夬=快 口+乎=呼

4.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应该注意的地方。

“招”右边的“刀”的撇穿插到提手旁横和提的下边;“口”略扁,比提手旁略高。

“快”竖心旁左边垂,右点平;右部撇为竖撇,上段宜直,捺与撇对称,要舒展。

“呼”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部分的横穿插到口字旁的下部。

5.教师在田字格里板书“招、快、呼”字,学生书空,描红。

6.学生在本子上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再写一个。

7.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并作评价。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只、种、乐”,会写“单、居、乐”3个生字。

2.理解“邻居”的含义。

3.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树和喜鹊因为没有邻居而感到孤单,那之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吧!

板块二 品读词句,探究新知

1.学生自由朗读第2~6自然段,思考:

后来树和喜鹊有了什么变化?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2.学习第3、4自然段。

句段1: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1)引导学生抓住“好多好多”体会树的多,抓住“每棵”“每个”体会鸟窝和喜鹊的多,与第1自然段中的“只有”形成鲜明的对比。

(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顺序“树——鸟窝——喜鹊”,理解因为种了很多很多树,所以喜鹊才有地方做窝,才会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3)让学生借助拼音,齐读第3自然段。

“好多好多树”重读,强调树非常多;“每棵”“每个”重读,语速稍快,表现因为树多了,所以鸟窝多了、喜鹊多了,要读出他们的喜悦和快乐。

(4)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种”,“种”在文中读zhòng,不读zhǒng,并拓展“种”不同读音的组词。

种(zhòng):

种地 种菜 种树

种(zhǒng):

种子 种类 播种

句段2: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1)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所以树和喜鹊才都有了邻居,理解上文是对下文做的铺垫。

(2)引导学生理解“邻居”一词。

抓住上文两个“都有”,理解邻居就是指住在家附近的人家。

(3)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邻居是谁,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

(4)结合教材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树的“邻居”是树,也有喜鹊;喜鹊的“邻居”是喜鹊,也有树。

引导学生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表明他们有了邻居后就不再孤单了,暗示了他们的快乐心情。

(5)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树”“喜鹊”“也有”重读,表达出他们因为有了邻居而十分高兴的心情。

(6)过渡:

喜鹊是怎么和邻居相处的呢?

他们会在一起做什么呢?

3.学习第5、6自然段。

句段3: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

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1)课件播放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让学生感受喜鹊叫声的热闹,引导学生理解“叽叽喳喳”的含义,体会喜鹊有了邻居后,生活变得十分热闹。

(2)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化身喜鹊进入这个热闹的场景中,想象自己是喜鹊——天亮时和同伴相互打招呼,天黑时和同伴聊一天的收获。

(3)引导学生想象并指名说说喜鹊天亮时和同伴打招呼、天黑时和同伴聊一天的收获的内容。

①天一亮

喜鹊1:

“早上好!

让我们一起出去找食物吧!

喜鹊2:

“好啊!

今天天气可真不错啊!

②天一黑

喜鹊1:

“今天我抓了好多小虫子,你呢?

喜鹊2:

“我今天运气不太好,不过也填饱肚子啦!

(4)引导学生抓住“天一亮”“天一黑”,感受喜鹊生活的忙碌和充实;抓住“一起”,感受喜鹊相处得很愉快、团结友爱。

(5)课件出示教材第2幅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

当晚上喜鹊都睡觉的时候,树会和邻居做些什么呢?

(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

(6)指导学生圈画出“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让学生说说类似的AABB结构的词语并朗读积累。

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大大小小

(7)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

“叽叽喳喳”要重读,表现出现在这里很热闹。

“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重读,表明他们邻里关系很友好。

句段4: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1)结合第2自然段中的“孤单”,理解“快乐”和“孤单”是两组意思相对的词语,“快乐”与从前的“孤单”相对比,突出他们有了邻居后的快乐。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思考树和喜鹊很快乐的原因。

因为“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他们都不孤单了;而且喜鹊们每天早晨一起飞出去,晚上一起飞回来歇息,彼此相处得很友好,所以他们都觉得很快乐。

(3)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乐”,“乐”在文中读lè,不读yuè,并拓展“乐”不同读音的组词。

乐(lè):

欢乐 乐于助人

乐(yuè):

音乐 乐曲

(4)指名学生读第6自然段,要求重读“很快乐”,读出他们的快乐心情。

4.小结:

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

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同学们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也是多么快乐呀!

板块三 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课件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单、居、乐”。

2.学生齐读,指名学生朗读。

3.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应该注意的地方。

“单”中间的竖要又直又长,最后一横要长。

“居”尸字头上部要小,撇要长,“古”的横伸在尸字头外。

“乐”竖钩在竖中线上,位置要放正;下面两点左右对称。

4.教师在田字格里板书“单、居、乐”生字,学生书空,描红。

5.学生在本子上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再写一个。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并作评价。

7.课件出示儿歌,让学生读儿歌,在儿歌中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

一棵树,一个窝,

一只喜鹊孤单单。

许多树,许多窝,

互做邻居真快乐。

天一亮,一起飞,

叽叽喳喳打招呼。

天一黑,一起回,

安安静静回窝睡。

板块四 结构图示,回顾课文

1.课件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树和喜鹊

保护环境

2.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大树就是喜鹊和其他鸟儿的家,我们要多种树,树多了,有家了,鸟儿才会有更多朋友,才会更快乐,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给鸟儿一个安稳的家。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侧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词语的意思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不能机械地给出解释,而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词语,从而落实课文的重点。

2.运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采用初读感悟、分段教学、拓展延伸等读悟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

重点采用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角色体验等方法,理解后来树和喜鹊都很快乐的原因。

同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到树和喜鹊的变化及其原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领会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快乐的道理。

7 怎么都快乐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课文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

全诗共4个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和许多人玩的特点,然后进行具体的玩法举例。

这首儿童诗十分益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因此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

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踢毽子、搭积木、听音乐、下象棋、讲故事、打排球”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利于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怎、独”等生字和多音字“得”,会写“玩、很”等生字。

2.联系上下文了解“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等词语。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了解“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认“怎、独”等生字,要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怎、篮、连、运”,后鼻音“绳、讲”;“怎”是平舌音,发音要清晰;多音字“得”是读音的难点,要帮助学生正音,“得”读děi时一般用于口语表达中,可以在语句中帮助学生认读和了解用法,如“你得快一点”“就得这样做”。

字形上,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要充分利用学过的偏旁进行字形识记,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习生字。

“跳、绳、讲、球、排、篮”等为典型的形声字,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识记:

“篮”可探求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增加识字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本课要求会写“玩、很”等生字,在指导书写时,可以提示学生先将7个字归类,同样偏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指导,进行比较书写。

对于王字旁、双人旁,应加强示范与指导,注意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如,玩雪、玩伴、当心、当时、当中、当下、听讲、讲学、许多、也许、很多、很少、很好、很快、音乐、口音、五音不全、不行、行人、行动、行走。

2.朗读指导

本文的朗读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好诗歌中几个句子的停顿:

第2小节中的第二句“讲故事/得有人听/才行”;第3小节中的第二句“讲故事/多个人听/更有劲”;第4小节中的最后一句“连/开运动会/也可以”。

这3个句子的停顿有难度,读好了停顿也就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建议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读一读,再请学生读给大家听,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

本课诗歌描绘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因此指导朗读时要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游戏的画面,带着感受朗读,读出诗歌的情趣。

比如第1小节的朗读可以围绕“静悄悄的”这一词语,想象一个人在家玩耍的画面,读出一个人玩耍时特有的安静和自由;其余几个小节则指导学生联系与伙伴一起游戏时的情景,读出热闹、有趣、快乐的感觉。

这首诗歌每小节结构相似,以短句为主,富有情趣,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

(1)指导学生读好一串动宾结构的短语,一般后面的宾语读得稍重一些;几个游戏名称的词语中间要注意停顿,如,“拔河,老鹰捉小鸡,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

(2)朗读诗歌每小节第一句时可以强调一下,突出每节诗的重点。

(3)诗歌的节奏应以学生的理解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轮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达成朗读的目标。

3.理解运用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联系上下文来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本课学习中,“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都可以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其中“独自、静悄悄”在第1节的同一句中——“独自一个,静悄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独自”就是一个人,没有其他人,想象一个人折船、折马、看书、画画时无人打扰的安静,知道“静悄悄”的意思。

“有劲”的理解可以在学习第3节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多个人听故事时的有趣和有味,并与第2节两个人玩的时候进行比较,知道“有劲”在文中的意思是有趣味、有意思。

诗歌展现的“快乐”主要是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游戏的名称又以相同的结构出现,这类词语的学习和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层层推进:

(1)在导入部分让学生回忆课间活动,让学生对动宾短语有初步的感知。

(2)在初读时可以重点圈画游戏的名称,读准读好这些短语。

(3)在分节学习时,要分别创设一个人玩“静悄悄”、多人玩“热闹”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说说哪些游戏很快乐。

可以让学生根据每一节诗的内容,用多种句式来练习说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怎、独”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很、讲、行、许”4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1小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独自、静悄悄”的意思,积累“跳绳、搭积木、听音乐”等结构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一个人玩游戏的快乐和情趣。

教学过程

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