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安副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8705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西安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西安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西安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西安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西安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西安副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西安副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西安副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西安副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西安副本.docx

《新西安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西安副本.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西安副本.docx

新西安副本

 

XXXXXXXXX

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

 

实习项目:

西安及周边地区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业:

地理科学

年级班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姓名:

XXXXXXXXXXXXXXXXXXXXX

实习地点:

西安及周边地区

实习时间:

2012年7月11日-18日

指导教师: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012年07月25日

题目:

西安及周边地区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目录

1、前言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意义

     (三)实习路线

2、实习区概况

     

(一)实习区地理位置

     

(二)实习区地质构造

     (三)实习区气候特征

(四)实习区社会经济特征

     (五)实习区人文特征

三、实习内容

(一)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不夜城

     

(二)碑林、城墙

(三)回民街、鼓楼、钟楼、小寨、小雁塔

     (四)秦始皇兵马俑

     (五)华山

四、结束语

 

           一、前言

地理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丰富、内容广泛而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复杂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

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水平,培养学生野外考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我们2009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王卫华、赵敬民、张连兵、赵春等四位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本次野外地理综合实习。

本次实习是在陕西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不夜城、碑林、秦始皇兵马俑)、华阴(华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

联系课堂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地理现象。

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二)实习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了解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现象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之间的关系,深刻的体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利用GPS导航仪、地质锤、放大镜等工具,掌握野外地理观察的方法;了解西安的风土人情,悠久历史和文化古韵。

(三)实习路线

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不夜城—碑林—城墙—回民街—钟楼—鼓楼—小寨—小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华山

二、实习区概况

(一)实习区地理位置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

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和扶风县、富平县相邻。

辖境东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面积9983平方公里。

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二)实习区地质构造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

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三)实习区气候特征

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四)实习区社会经济特征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

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

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五)实习区人文特征

西安的人文景观内涵丰富、品位高雅,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有以宗教文化为特色的寺庙道观,如宗圣宫、悟真寺、重阳宫、兴教寺等,涵盖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教派;有反映不同王朝兴衰的宫殿御苑遗址与帝王陵墓,有反映古代经济、社会、政治、艺术的石刻、典籍与各种艺术珍品,有反映人类发展进化历史的遗址、化石、器物,这些资源凝聚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许多在国内外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实习内容

(一)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不夜城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首先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

它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的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

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在这里,我们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到了晚上,我们一行来到了大唐不夜城项目位于西安曲江新区举世闻名的大雁塔脚下,是陕西省、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

该项目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天堂--中国第一文化MALL。

(二)碑林、城墙

1、碑林

西安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

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

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

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

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

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

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种风格的书法及碑柱在此展尽风采,并吸引了许多来自日本、韩国等地的游客前来观赏,体会中国文字的奥妙。

2、城墙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

有城门四座:

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

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城墙是人们为防御外来侵袭而修造的自卫设施。

西安城墙的防御性很强,城外的护城河为第一道防线。

河上设有吊桥,是进出的唯一通道。

吊桥白天降落在护城河两岸,供人出入。

晚上吊桥升在空中,就断绝了进城的道路。

城门外有间楼(也叫谯楼),用以打更和报警,为第二道防线。

闸楼后边是箭楼,高30余米,外面墙体笔直,箭孔密布,便于了望和射击,这是第三道防线。

箭楼和正楼之间是瓮城(也叫月楼),面积9348平方米,它的作用是:

若敌人攻进,即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这是第四道防线。

第五道防线自然是正城门了。

敌兵要攻破这五道防线,极其不易。

城墙的完整保存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我们在观赏的同时也要对其加强保护。

(三)回民街、鼓楼、钟楼、小寨、小雁塔

这一天是自由活动,我们几个便去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能彰显西安特色的地方。

第一个地方便是回民街。

回民街顾名思义就是回民的聚居之地。

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区的一条主要街道,长度大约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或餐饮、或器物,均为回民经营,具有浓郁清真特色,深受外来游客特别是国外游客的喜爱。

在西安的特色小吃中,最称的上一绝的莫属“饺子宴”的得名,它主要是由这种千姿百态的饺子组成的宴宾筵席,故称之为“西安饺子宴”。

尤为中外旅客所称道的是,上百种饺子,配以不同的馅,捏成不同的形状,玲珑剔透,或蒸或煮,好吃好看,每一款都有一个雅致的名称和传说,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赞不绝口。

“西安饺子宴”分为“百花宴”、“牡丹宴”、“龙凤宴”、“宫廷宴”、“八珍宴”等5个高、中、低档次、由180余种色彩造型、香味俱佳的饺子分别组成,可谓“一饺一格、百饺百味”。

接着,便又去了鼓楼、钟楼、小寨、小雁塔等名地,发现该地的消费主食主要以面为主,有皮影、埙、书法、陶俑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这里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被概括为关中十大怪,它们分别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形成这些生活方式及民俗风情的主要原因无不与该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有关。

(四)秦始皇兵马俑

实习的第四天,我们来到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为数众多、造型精美的陶塑兵马俑布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军容整肃、奋击百万的宏伟气派,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是秦始皇“示强威、服海内”主导思想的产物。

从陵园总体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也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象征着守卫陵园的职能。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秦始陵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500米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兵马佣坑主要有三个。

一号号坑在南,东西长2l6米,宽62米,面积l3260平方米。

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

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

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佣800件,木质战车l8辆,陶马l00多匹。

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l00辆,战马l00匹。

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千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

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

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从各坑的形制结构及兵马俑的装备情况判断,1号坑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体部队;2号坑为步兵、骑兵和车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3号坑是统领1、2号坑的军事指挥所。

自1979年10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截止2006年已接待中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得知发现秦俑后想一睹为快。

1976年5月14日下午,李光耀一行来到了秦俑建设工地,40多分钟的参观结束时,李光耀激动地说:

“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后留下这样的赞词:

“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从此,“第八大奇迹”便成为秦兵马俑的代名词,飞向世界各地,飞入寻常人的心中。

(五)华山

观赏完秦始皇兵马俑,为保持体力上华山,我们休息了一上午,下午出发,去了我们向往已久的“五岳之险山”——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大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是一座断层山,悬崖峭壁,不易攀登,是由于地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沿着断裂面,一边上升,一边下降,断裂大致呈东西向,发生时间大约在距今六七千万年以前。

断层北侧下降,形成了渭水平原;南侧上升,形成了华山。

现在渭水平原的海拔高度四五百米,而华山巅的高度是2000多米,两者相差1500多米。

华山是由抗风化能力特别强的花岗岩组成的。

这些花岗岩的形成年代大约在白垩纪,距今已有一亿年了。

岩体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

它原来是完整的一大块,多少年由于流水的切割,已经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高峰,宛如一朵花的花瓣。

在古代,“华”与“花”是相通的,传说华山之名,就是由此而来的。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三:

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60.5米;又有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

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文人谓之西京王气之所系。

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

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的“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主要风景如下:

1、华山第一天险——长空栈道

在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

栈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是为上段,折而下,崖隙横贯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为中段,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2、太华咽喉——千尺幢

这里,山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

两边铁链垂直下垂,状如刀刻锯截。

坡度为70°。

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

登时上视,一线天开,形如青蛙在跳,又如粘壁之鼯。

下比上时更险,如临深井,心惊目眩。

故而常有人下来时倒退而行,从胯下窥视路面。

“千尺幢”顶端,有仅容一人的石洞,因为当人们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

“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的说明了这里的路形。

台上的“百尺峡”为咽喉上段,峡下的平台,形如突出的喉头。

“天井”以下的千尺幢,为咽喉下部。

此处整个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且长。

“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

国民党残匪韩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块铁盖,企图固守华山,人民解放军八勇士却飞越天险,消灭了据守在这里的一个班的兵力,为增援部队打开了通道。

3、苍龙岭

苍龙岭是指救苦台南、五云峰下的一条刃形山脊,属华山著名险道之一。

因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而得名。

岭西临青柯坪深涧,东临飞鱼岭峡谷,长约百余米,宽不足三尺,中突旁收,游人在上面行走,心旌神摇,如置云端,惊险非常。

因此便产生了唐韩愈在此畏险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留下了苍龙岭上端“韩退之投书处”的胜迹。

通过对华山的实习考察,我们了解了它的地质构造及其岩性,为以后的地质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性的素材。

四、结束语

这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不仅让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理科学这个专业的认知程度,而且,在这个野外实习实践过程中,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对我们生活或专业领域内碰到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

事物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任何在地理空间存在的事物都能在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中找到能与之对应的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六大要素:

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动物、植物),而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种地理人文景观现象的分析要素、方法则是在本次实习过过程中感觉到应该锻炼的地方。

也就是说,以后要通过综合地理学各种理论、方法来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现象。

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尤其是野外实习,我们要有团队精神,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的命令,绝对不能擅自行动。

总体上说,这次的实习是一次十分有意义野外实践,既增长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希望以后能多有这样的实习机会。

 

实习报告书评语:

 

报告成绩:

评阅人签名:

年月日

实习总成绩评定

项目

得分

 

评定人签字:

年月日

思想品德(10%)

组织纪律(15%)

实习报告(75%)

实习综合成绩

系主任意见:

 

系主任签字(盖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