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9459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docx

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2012年广西高中美术新课改培训------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作者

李高(南宁市第二十八中学)

第1课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二页美术鉴赏第一课

教材分析

1.美术鉴赏是新课标中九个模块中的一个,但在范围而言却概括包含了其他几个模块,学习本课。

是要培养学生能以一种科学的审美心态以及发现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周围存在的历史人文等属于精神文明的东西。

当学生了解什么是“美”,学会“鉴赏”这一方法之后,后续课程的开展会得到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2.本课是高中美术鉴赏的第一课,在内容和方法上处于总纲的位置,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掌握了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分析方法,对今后知识的获得,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1.本课是高一年级新生上的第一节美术鉴赏课,应以吸引、提高学生对兴趣为主,在此基础上见缝插针的向学生传授相关概念,本课涉及概念在课本上都有明文,教师在授课时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本科所涉及概念的理解上。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青春期,此阶段的学生是处在由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花向成人化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学生普遍敏感而且容易情绪化,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知识上,已初步具备形象和抽象性思维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力比起以往有了一个大的提高,对未曾接触过的学科充满好奇,但不易持久。

所以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同时要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3.学生认知障碍点:

就年龄特征来说,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是一种新接触到的内容。

但只要学生掌握鉴赏方法,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结合实例理解和区分不同的美术作品,

知识与技能:

了解美术的定义和概念,能够对不同美术作品做出分类,初步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会用科学的审美眼光看待、分析生活中存在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2, 难点:

学生能自主运用课堂讲授的美术鉴赏的方法来评析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简介美术鉴赏的内容和要求,提问:

“什么是美?

2分小组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板书“美”。

3提问全班同学哪个“美”字好看。

(教师可用多种字体与学生一起板书)

4让学生总结好看的原因

学生不敢举手,可给与鼓励,如加小组分等

若学生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入手回答,可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

若学生之间有对立的不同意见,则可顺势把话题引入“鉴赏”,提前讲述美术鉴赏的概念。

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创造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加深对美的感受 ,并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

二课程讲授

一美术鉴赏的定义和方法

1评讲黑板上的“美”字。

讲解“美”的成字缘由——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

羊成为美的对象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

展示“美”的其他字体。

问学生喜欢什么字体,为什么。

2总结学生答案。

指出:

刚才我们完成了一次美术鉴赏活动。

我们是怎么进行的呢?

3讲解美术鉴赏的定义,以课本《拾穗》和《捣练图》为例,引导学生进行画面和作品背景的分析,进行美术鉴赏活动。

二美术鉴赏的意义

1教师提问:

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指导学生参考书上的解释,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2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凯旋门》等美术作品,

4课件展示《向日葵》,教师给出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由学生进行赏析。

5教师总结

三美术作品的分类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美术作品,并简介作品的分类和特点,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刚讲的鉴赏方法进行鉴赏,

学生会对自己喜欢的字体展开讨论并进行总结

 

 学生回答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总结鉴赏的意义,并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美术鉴赏活动

 

 

 

给学生鼓励

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让学生明确概念,了解方法,运用方法

 

 

 

 

 

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三,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要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美,用美术鉴赏的方法赏析美,并就下节课的内容作出布置或者提问,以引起学生兴趣

 

肯定学生的能力,增加学生信心,激发学生的热情。

加强课与课的连续性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本课采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可以让学生按照自然组的分组形式组成讨论组,除了回答教师提出来的课堂问题问题外,也可以让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评价。

由上课老师来主导讨论的开展。

(事先设定好标准,发放给学生)

 

教学反思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心理比较活跃,容易激发热情,但持续性不长,心理上害怕犯错而出丑。

教师在这方面可加强引导,要以鼓励为主,同时要避免课堂气氛过热,最好的是能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关系,当学生把教师当成朋友,会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表达,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学的有序进行。

 

 

第2课

中国画  第一节工笔人物画

教材分析

一、本课内容要求:

1、了解工笔画的历史发展概况。

2、分析欣赏工笔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神兼备的。

3、作品欣赏。

本课是中国画欣赏的第一课,与接下来的内容——写意人物画、工笔、写意花鸟、山水等作品的鉴赏做了伏笔。

二、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学习工笔人物画的基本鉴赏方法,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和风格特征,提高欣赏能力,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

对中国画有个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了解到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到中国画,不知道工笔人物画是怎样画出来的。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所了解,通过历史学及初中美术对中国画有个大概的了解,多少也知道一些古代的书画家。

3.学生认知障碍点:

对工笔人物画线条的气韵、墨韵难以理解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工笔人物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受、分析、讨论、评价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文化情景,欣赏感受、认识理解工笔人物画的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工笔人物画的历史发展概况。

2、欣赏名作品的内涵与精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三)工笔人物画的特点

 

(四)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五)作品欣赏

 

 (六)评价总结 

1、教案、挂历、自己的中国画作品。

2、展示《簪花仕女图》白描、设色临本图与一幅写意人物画作品对比,导出中国画的概论,提问式分析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对比分析总结出工笔人物画的特点。

3、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看谁能说出更多的相关朝代著名画家及作品。

分析讲述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4、出示图片、挂历等,重点分析名作《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

5、与学生分析作品的作者、年代、内容、历史背景(如杨贵妃的小故事等等),当时的审美标准,作品的尺寸,现在的藏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6、总结分析工笔人物画用的用线,有粗细、轻重、浓淡、疾缓之分,充分显中国画的气韵,用笔设色方面华丽而又层次井然,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1、课前查找相关的资料。

2、对照展示的范画作品讨论:

工笔画与写意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3、回答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

4、抢答看谁能说出更多的相关朝代的历史著名画家及作品。

5、交流、讨论,请学生根据《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判断谁是虢国夫人?

6、《韩熙载夜宴图》老师分析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解,作品好在哪,用笔用色怎么样?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怎样处理背景的?

7、课后收集工笔人物画的作品,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学习,提高审美能力。

 

1、为课堂的互动准备。

 

2、活跃课堂气氛。

 

3、提升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4、巩固、加深本课的重点。

 

5、学会简单的鉴赏与分析工笔人物画作品。

 

6、增强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第三章.中国画  第一节工笔人物画

一、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

毛笔、宣纸、墨、国画颜料等

二、 中国画的分类:

1.人物、山水、花鸟  2.工笔、写意

三、工笔人物画的特点:

四、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汉、晋——唐、五代——宋、元——明、清。

五、作品欣赏:

《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标准:

1、优秀:

能基本了解工笔画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的特点,能熟悉工笔人物画的审美标准,积极互动的,对中国画的深刻理解且产生民族自豪感的。

2、良好:

本节课学习得很愉快,能基本了解工笔画主要的特点,能积极回答问题的。

3、及格:

老师讲的内容基本理解,懂得基本鉴赏知识的。

4、不及格:

课前不预习,不找资料的,一问三不知的。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中国画欣赏的第一节,是中国画鉴赏的入门课程。

起着学习的引导作用,与接下来的内容——写意人物画,工笔、写意花鸟、山水等作品的鉴赏做了伏笔。

2、由于时间比较紧,内容较多,互动交流和分析时间太长,课堂气氛是热烈,但教学手段还是太单一,好作品没能详细的展示给学生看。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课,我肯定要选在多媒体教室上,在网上搜集更多的资料,提前做好课件。

我会重点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

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加深理解。

 

第3课

陈列性雕塑

教材分析

1.了解陈列性雕塑的基本特点。

2.提高对陈列性雕塑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都普遍喜爱雕塑作品。

2、通过前面的两节雕塑课(雕塑的沿革、纪念性雕塑),学生也基本知道雕塑的一般创作特点。

3、学生的认知障碍点:

陈列性雕塑的功能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对陈列性雕塑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利用学生的互动环节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简明介绍陈列性雕塑的存在意义和基本功能。

2、通过比较说明雕塑艺术的形式和思想内容。

3、重点赏析《维纳斯》、《大刀进行曲》、《说唱俑》和学生互动创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课堂互动展示评价

 

小结

设计提问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推出课题:

陈列性雕塑

教师以生动幽默的语言讲授为主,并设计问题提问学生。

教师设计四个题材:

思考、陶醉、

教师引导学生对互动中各组的创意进行艺术的评价

提问式回顾本课所讲的知识点

学生基本能回答出来

学生在老师生动幽默的讲授中保持学习的激情,通过回答老师的提问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分四组设计好雕塑造型,各组拍代表到讲台展示。

学生会通过自己的视角来评价各组创意的优劣

学生踊跃按教师的提问回答

复习学过的知识导入课题

保持课堂的活跃和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互动的设计让学生更深刻感受本科的知识点,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让学生通过课堂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际的审美评价中,这是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方法。

 

加深对本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雕塑艺术——陈列性雕塑欣赏

摆在展台上的雕塑或在室内的案头、屋角等地摆设的雕塑,都可以称作陈列性雕塑。

陈列性雕塑的制作材料有:

黏土、石膏、石头、金属、玻璃等等。

陈列性雕塑的功能有:

记录历史、美化环境、教育意义。

分四组派代表用身体造型来塑造下列题材:

思考、陶醉、喜悦、激动。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分组进行评价2教师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比较理想,尤其是互动环节深受学生的喜欢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前的教学中,师生互动没有这次的大胆设计,虽然授课也得到学生的喜爱,但这节课的深度互动教学效果明显有所提高。

如果重新再上这节课我会把一些重点知识也设计到学生互动环节来,让学生在高度参与教学中更深刻的领会教材的知识点。

第4课

园林性雕塑《西方现代雕塑》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是美术课程中“造型”学习领域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要求是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认识雕塑语音、类型和制作方法是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现代雕塑的表现手法、工艺材料及鉴赏;领悟现代优秀作品的多元文化发展局面。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了解20世纪西方雕塑家们在造型观念、新材料和综合媒体的开拓、对现代科技的利用上的突破,雕塑创作的基本倾向,出现了表现、抽象和象征三种趋势,从而领悟现代雕塑是一种内心视像的表达;并简单地结合本地——柳州奇石之都的奇石馆的摩尔石如何赏玩。

学情分析

1.高中美术欣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上美术欣赏课缺乏兴趣,因此,仅依靠我们研究课本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显然是上不好课的。

还要加强对学生们的研究才行。

在教学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倡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以达成美术教学目标。

课前我对部分学生访谈,了解学生对本市奇石、现代城市雕塑的了解程度作调查。

2.由于学生经历、知识面的差异不同,对事物的欣赏也不同。

因此,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雕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作品,了解、探索、理解现代雕塑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雕塑造型语言,了解创作的过程与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外国现代雕塑,了解艺术家的表达。

2、培养学生对现代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对雕塑、奇石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介绍20世纪现代雕塑的艺术特点2、对了解布朗库西的对雕塑观念的传达。

教学难点:

现代雕塑派系众多,不同派系雕塑家们在造型观念、新材料和综合媒体的开拓、对现代科技的利用上的突破,从而领悟现代雕塑是一种内心视像的表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引入活动

柳州奇石文化与现代雕塑欣赏。

 

 

 

二.发展活动 

(一)启发互动:

欣赏雕塑,了解特征,介绍西方现代雕塑艺术。

 

 

 

(二)教师引导学生赏析:

感悟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内涵。

 

 

 

 

三.综合活动:

归纳总结

 

 

四.拓展与延伸活动

回顾欣赏:

雕塑单元欣赏课内容图片。

提问:

有同学知道柳州的三张名片吗?

奇石馆的摩尔石如何赏玩?

图片展示:

闻名中外的“摩尔石”。

让你理解什么叫“鬼斧神工”。

摩尔石,一代艺术奇石,它是柳州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1.幻灯片演示介绍现代雕塑

2.雕塑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立体性”、“三维性”,也就是要去了解和欣赏占有三维空间的体积之美。

3.西方雕塑艺术呈现出多元局面,谈谈感受。

20世纪西方美术创作的基本倾向,出现了表现、抽象和象征三种趋势。

在这类艺术家中较为突出的是布朗库西,他对于现代雕刻的影响犹如马蒂斯和毕加索对现代绘画的影响一样。

4.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出视频与图片结合幻灯欣赏)

要懂得欣赏雕塑的基本“影像”,也就是基本轮廓所形成的影子似的形象。

 

 

 

 教师小结:

西方现代雕塑材料丰富(出PPT)

 

1.请运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件反映我校校园文化有创意的现代雕塑。

2.参观奇石馆写一篇柳州摩尔石赏析文章。

直观感受:

当代抽象雕塑大师亨利·摩尔作品风格与柳州“摩尔石”艺术元素的比较。

奇石纯净富有青铜韵味的颜色,圆润婉转流畅的线条,柔和舒展奔放的块面,充满弹性和张力的肌理,塑造出具有现代雕塑韵致的形体。

  

看演示思考、讨论、回答;谈感受传统和现代雕塑比较。

要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之美,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所形成的某种节律美和韵律美。

现代艺术家重感性和主观内在的精神表现,用感觉代替观察,运用综合、抽象和半抽象代替具象,不再表现客观存在的形,而努力追求发掘自我心灵的形,否定艺术的功利性,认为艺术只是有意味的形式。

要懂得雕塑和环境的有机联系结合去理解作品。

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学生讨论)

布朗库西雕塑《空中飞鸟》及《国王与王后》亨利·摩尔作品分析以其夸张、变形而又近乎于抽象的造型语言、实体结构与内在空间融合穿插,概括了物象存在的本质。

 

题材广泛构思巧妙融合环境结合科技技法很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形式表现上,它简约、抽象、夸张、大气、象征意味浓厚,令人赏之荡气回肠,心中自然会激发出一种崇高的情感冲动。

 

 复习明确概念、

了解历史发展现状

直观感受作品,探究制作、创作方法

 

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解决本课重点难点。

20世纪雕塑的时代特征不再是以某个大师的雕塑为典型标志,而是形成了风格多样、构思新奇、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风貌。

 

雕像的风格:

现代雕像对现实的表现,是主观的精神把握,它呈现出一种内心视像,它寻找与提炼的是一种人类自身的内在本质的美。

肯定成绩,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继续创造的期待。

 

拓展思维、知识延伸、提倡大胆创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西方现代雕塑

概念:

现代雕塑

特点:

三维空间的体积之美

表现:

丰富的造型、象征性、和谐统一

材质:

多样的材料

代表雕塑家作品及风格

如何赏析作品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师和小组成员的评价

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能否了解现代雕塑的制作方法运用到自己设计的作品

能否体会现代雕塑艺术的象征和审美艺术价值

能否了解现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并能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学生自己的评价

我感受到摩尔石的艺术美

我掌握了现代雕塑的创意制作方法,会用身边的材料创作了一件校园文化的现代创意雕塑小样。

教学反思

1.现代雕塑是离我们最近的艺术作品,但真正了解与理解它的人并不多。

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本地资源——奇石审美的引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们生动的讨论,阐述他们所知道的现代雕塑知识。

2.现代雕塑的风格特点是主观的精神把握,它呈现出一种内心视像,它寻找与提炼的是一种人类自身的内在本质的美。

在教学中,关注点是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雕塑,尤其要引导学生了解其的产生背景、代表作品、艺术主张与艺术实践。

3.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懂得艺术家重感性和主观内在的精神表现,用感觉代替观察,运用综合、抽象和半抽象代替具象,不再表现客观存在的形,而努力追求发掘自我心灵的形,不同体积的组合之美,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所形成的某种节律美和韵律美。

懂得雕塑和环境的有机联系结合去理解作品。

只要大体了解它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就可以了。

4.在讨论与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艺术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尊重文化的多元性,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艺术的变革与创新。

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对美的判断能力。

 

第5课

托物寄情

教材分析

1、本节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节,从第一节的美术家的眼光到第二节关注自身的外貌到本节关注的是美术家的内心,是一个逐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关系。

2、通过学习“托物寄情”创作手法,感受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1、分三个小组,每组规定主题,以展示的PPT为评判依据,考察学生的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及作业水平。

2、学生上网查找文字及视频资料,了解作者背景,从色彩、构图、笔法、形式等方面分析作品涵义。

3、认知障碍点:

作品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相关美术作品,掌握“托物寄情”创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并掌握正确的分析作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关注身边的作品,激发创作兴趣。

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三个小组自主探究问题各自的侧重点的设定。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前

课中

课堂小结

课外拓展

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完成《植物的人格化》、《动物的人格化》、《静物的人格化》三个主题,并制成PPT

教师主持配合

教师总结补充,

教师准备3个主题的作品各一张做课堂练习;选出优秀学习小组

用“托物寄情”的创作手法为学校或自己的班级设计一枚标志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三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PPT,当一个小组介绍完,其他组的成员可以提出疑问,并请小组成员回答。

学生抢答

 

改变授课模式,让学生唱主角

同学间相互交流自主探究成果

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成果

学以致用,积极创作

板书设计

课题:

 托物寄情

代表作品人生经历思想内涵现代设计植物的人格化动物的人格化静物的人格化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美术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

班级姓名

评价内容

等级

较好

一般

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习能力

 

 

 

 

协调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析作品的艺术语言的能力

 

 

 

 

分析作品的形式美的能力

 

 

 

 

用美术术语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创作创新能力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来自新课改的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和文化内涵。

教师在课前分组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加强指导,各小组的研究重点有所侧重,避免重复,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艺术语言,形式美等方面结合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去分析作品,各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明确,确保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所以我设计了课堂练习环节,通过教师的提问,检验同学的自主学习成果。

最后教师要对各小组做好总结,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进行艺术创作,并及时发现、整理、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

 

第6课

中国画  工笔人物画

教材分析

一、本课内容要求:

1、了解工笔画的历史发展概况。

2、分析欣赏工笔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神兼备的。

3、作品欣赏。

本课是中国画欣赏的第一课,与接下来的内容——写意人物画、工笔、写意花鸟、山水等作品的鉴赏做了伏笔。

二、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学习工笔人物画的基本鉴赏方法,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和风格特征,提高欣赏能力,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

对中国画有个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了解到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到中国画,不知道工笔人物画是怎样画出来的。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所了解,通过历史学及初中美术对中国画有个大概的了解,多少也知道一些古代的书画家。

3.学生认知障碍点:

对工笔人物画线条的气韵、墨韵难以理解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