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0357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

地图与理论模型

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

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

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

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

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

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

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

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

请问:

箭头指示的东西足什么?

④人们通常会回答:

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

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

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

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

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

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

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

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

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

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

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

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

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

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

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

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

⑩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

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

?

通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

存在完美的地图吗?

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

如果“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征进行完整、精确表征的地图,那么,这样的地图几乎不可能存在。

?

表征所有的特征意味着不仅要表示出所有的街道、建筑的地点,而且还要表示出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甚至还要表示出全部的植物、被丢弃的自行车等等。

所以,地图不那么完美的一个方面,在于它的不完整性:

地图只是有选择地表示某些特征,如建筑的空间位置,而忽略其他特征,如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等。

另外,地图表示出来的特征有多精确?

例如,上海地图能精确表示出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之间的距离吗?

它精确到千米、米、厘米了吗?

显然,没有一张地图能做到完全的精确。

?

地图的上述特点,理论模型也同样具有。

不妨说,理论模型就是科学家为我们理解世界而绘制的“地图”。

1.如果要替换第⑥段中的“毕竟”一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B.况且C.因此D.也许

2.作者在文中设计的练习为什么只是一个把戏?

请联系第⑨段加以分析。

(3分)

3.全文以地图作类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分)

4.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中用汽车模型的例子是为了通过类比引出宴会模型。

B.第⑥段画线部分使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把街道放入口袋绝无可能。

C.第⑩段写到“植物”“自行车”,不属于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

D.举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为例是因为它们间的距离不易精确测量。

5.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

6.综览全文,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

(19分)

雪天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

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

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③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

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

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

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

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

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

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

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

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

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⑥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

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

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

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

⑦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

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

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

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

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

“你不是这地方人吧?

”我点点头。

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

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

⑧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

“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

”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⑨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

只听见雪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的雪片里,一个模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

⑩“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

”她回过头大声喊。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

看把你累得急得!

是亲戚?

朋友?

”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

朋友?

病人?

……我沉默着,无言以对。

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

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

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

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

“不碍事,不碍事。

”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

“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

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噎了。

?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

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

“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

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

?

那个风雪之夜,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__________

7.对第④⑤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

B.衬托出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

C.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

D.为突显作品的主旨做了必要铺垫。

8.赏析第⑧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4分)

9.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

段画线句。

(4分)

10.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

(4分)

11.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想象,为本文续写结尾(限45字以内)。

(4分)

(3)默写。

(6分)

【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

(1)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雾失楼台,__________,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5)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6)德不孤,__________。

(《论语·里仁》)

(7)风乍起,__________。

(冯延巳《渴金门》)

(8)谁解其中味?

___________。

(曹雪芹《红楼梦》)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

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

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

隐净山有碧霄泉。

②鼍:

鼍龙,扬子鳄。

③匕箸:

羹匙和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

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雨霖铃D.八声甘州

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

(18分)

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

“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

”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

累迁岐州刺史。

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

及居相州,如岐州法。

邺都①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③岁余,拜赵州刺史。

彦光言于上曰:

“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②’。

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

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甚风俗,上答隆恩。

”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

彦光下车,发摘③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相州人情险诐,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

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

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

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

[注]①邺都:

邺城,相州治所。

②饧:

饴糖。

③发摘:

揭发。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当兴吾宗

(2)其俗颇质

(3)臣自分废黜(4)聪令有闻者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儿有风骨B.称其不能理化

C.无复衣冠之望D.招致山东大儒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9.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的心理状态。

(2分)

20.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

(5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2分)

静者居记(明)高启

①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子记之,久辞而未获□。

②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

客顾而叹曰:

“美哉居乎!

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

③予谓客曰:

“子何言之戾耶?

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居静矣。

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壒者,子谓其果静乎?

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失。

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

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

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

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

《传》曰:

‘居天下之广居。

’广居,仁也。

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

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

④客未有以应。

张君起而谢曰:

“_________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

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

请书之。

⑤顾予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矣B.乎C..耶D.也

22.第②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分)

23.对第⑤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欲静而未能”点明作者久未写记的原因。

B.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加深了对“静”的认识。

C.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同时勉励张君和自己。

D.作者觉得要随张君学习才能成为“静者”。

2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吾知其所勉

②居不静而静者

③居静而非静者

④吾知其所警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25.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4分)

二写作70分

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

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1)(17分)

1.(2分)A

2.(3分)因为作者故意不使用(1分)大家默认(1分)的社会约定(1分)来解释地图,所以这个练习只是一个把戏。

3.(2分)答案示例:

形象直观地说明理论模型的特点

评分说明:

“形象直观”1分,“理论模型的特点”1分。

4.(3分)C

5.(3分)答案示例:

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评分说明:

特点1分,如“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2分。

6.(4分)答案示例:

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

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

评分说明:

一个特点1分。

第一个特点中的“易于混淆”、第三个特点中的“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是理论模型区别于地图的特征,须明确写出才可给分。

(2)(19分)

7.(3分)C

8.(4分)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1分),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1分)和毫不犹豫(1分),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1分)。

9.(4分)答案示例:

运用比拟和通感的手法,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

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对“我”触动很大,也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题模式

4分

紧扣关键词语所做的赏析全面而细致。

应答为③④,加上①②⑤中的任意一项。

3分

联系关键词语所做的赏析较全面细致。

应答为③,加上①②④⑤中的任意一项。

2分

有赏析,但不全面、不具体。

应答为③,或①②④⑤中的至少两项。

1分

有相关分析。

应答为①②④⑤中的任意一项。

0分

所答内容与试题无关或分析错误。

非上述模式。

量表说明:

答题模式中,“①”表示“比拟”“通感”中的任意一项,“②”表示“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中的任意一项,“③”表示“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④”表示“对‘我’触动很大”,“⑤”一表示“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10.(4分)第一次转变是由满怀恼恨到怀疑、动摇(1分),转变的原因是老妇人善意的揣测触动了“我”(1分)。

第二次转变是由怀疑、动摇到彻底释怀(1分),原因是老妇人的话让“我”领悟到应该用善良宽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1分)。

11.(4分)评分量表:

分值

整体印象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4分

优秀

想象丰富,合乎作品内在情理;起到结尾作用,语言有意蕴。

轻轻将那张已经揉皱并被雪水洇湿的纸条撕碎,然后回转身,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3分

良好

想象合乎作品内在情理;有结尾作用;语言通顺。

(1)将那张记录着怨恨的纸条扔进了垃圾箱,然后向火车站走去。

(2)敲开了门……午夜的月台上,她向我挥着手,隐没在漫天雪花中。

2分

中等

想象基本合乎作品内在情理,结尾作用不明显;语言较通顺。

(1)想了想,转身走了。

(2)敲开门,看着她诧异又有些许不安的眼神,我告诉了她我的来意,不再愤恨,畅谈后愉快启程。

1分

较差

想象与作品内在情理不一致。

(1)但此时的我却已失去了再向她质问的兴趣了,这一场雪早就将这之前的怨气都吹得烟消云散了。

(2)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讨伐一番。

但是,我又想起了老妇人的话。

怎么办呢?

0分

很差

内容与作品内在情理相悖或毫无关联。

(1)晕倒了。

(2)敲开了门。

门后出现的竟然是那位老妇人。

(3)(6分)

12.

(1)积善成德

(2)俯察品类之盛(3)长安不见使人愁(4)月迷津渡(5)随意春芳歇(6)必有邻(7)吹皱一池春水(8)都云作者痴

评分说明:

答对1空给1分;考生答案超过6空时,按前6空评分。

(4)(8分)

13.(1分)B

14.(3分)B

15.(4分)答案示例:

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

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评分说明:

雨景的特点1分,情怀2分,效果的分析1分。

(5)(18分)

16.(4分)

(1)振兴

(2)质朴(3)料想(4)美好

17.(2分)A

18.(5分)答案示例:

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

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

评分说明:

“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为6点,1点有错误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2分)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2分

准确概括画线部分反映出的心理状态

(1)胸有成竹

(2)信心十足

1分

概括的心理状态与画线部分有关,但不准确

(1)欲雪前耻

(2)争强好胜

(3)急于纠错(4)励精图治

0分

应答错误。

(1)刚愎自用

(2)任劳任怨

20.(5分)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时,没有针对相州多诡诈的风气(1分),沿用了在岐州时“以静镇之”的方法(1分),导致失败。

第二次治理相州时,一方面揭发坏人坏事,严惩狡猾之徒(1分),另一方面立学兴儒(1分),以德化人(1分),取得成功。

(6)(12分)

21.(1分)D

22.(2分)对居室“静”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1分),引出后文“客”的感叹(1分)

23.(2分)C

24.(3分)D

25.(4分)本文先以居静人不静的现象,反驳了“静系于居”的看法(1分),再从居不静人静的现象,提出“静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观点(1分)。

在此基础上,又把对“居”的理解上升为心灵的居所(1分),由此推进一层,提出“居仁而静”这一最为核心的观点(1分)。

全文紧扣“居”“静”关系,连贯而下,层层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