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去偏旁 认一认》.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1351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去偏旁 认一认》.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去偏旁 认一认》.docx

3《去偏旁认一认》

3《去偏旁 认一认》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复习熟字明确熟字偏旁

  2、学会六个生字:

先、井、古、方、亲、代,学会生字的笔画、结构、读音、意义

  3、正确的使用生字,并组词,造句

  4、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挂图一幅,写有生字偏旁,笔画,读音的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偏旁,读音,笔画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①用卡片认读偏旁

    ②指名认读熟字:

洗、冲、故、放、亲、花

    ③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的生字,刚才所复习的偏旁和熟字在学习新课文时都要用到。

  

(2)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画的是什么

  (3)拼拼读读

    ①指导学生边看图边自由拼拼读读课文,也可同桌互读

    ②指名试读,正音

    ③教师范读,领读课文

  (4)拼音、字形、字义教学

    师生共同分析字形,理解字义在学生对生字掌握正确读音的前提下,启发学生将各熟字的偏旁去掉,明确熟字的含义、结构发生的变化。

    ①先:

1.时间在前的2.祖先3.对死去的人尊称

    ②井:

1.从地面向下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2.形状跟井相似的3.整齐4.星宿

    ③古:

1.年代久远2.古体诗3.历史上划分的时期

    ④亲:

1.亲属2.婚姻3.特指新妇4.亲属5.本身6.感情好的7.用嘴唇接触

    ⑤化:

1.性质或形态改变2.佛教或道教募集财物

    ⑥方:

1.四个角全是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角全是方形的六边形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理解课文,在巩固新字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利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①用卡片认读生字的结构、笔画以及拼音

    ②指名书空或板书生字

  

(2)朗读理解新词组

    ①通过联系实际和朗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词组、句子

     例如:

先,可以结合先后,如可使学生联想上公共汽车,排队做早操等情景。

要求学生提出更多的有关先后的情景。

        井,可以结合水井,如问在没有自来水的时候,我们喝的水从哪里来?

并说出,井水除了可以用来喝之外,还能用来做什么?

        古,可以结合古时候,如可问:

从前还可以怎么说?

古时候的名人有那些?

        方,可以结合地方,问爸爸出差到哪里去了?

我们可以说爸爸出差到了--?

        亲,结合亲人,如问爸爸、妈妈、哥哥都是我们的什么?

解放军我们也可以叫他们什么?

        化,可以结合变化,如问小朋友每年都长高,这是一种什么?

    ②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进行教学。

    ③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如:

领读,师生对读,男女同学对读,轮读等。

  (3)组词,造句练习

    可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例如:

除先后之外,还可以组成哪些词。

提示:

先生。

除课文的例句之外还可以组成哪些句子。

    例如:

水井,还可以组成哪些句子例如:

以前我们喝的水是从水井里打上来的。

  (4)指导书写

    每个生字由教师在放大的田字格中范写,并表扬练习认真同学,纠正普遍性的错误

  (5)课外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造句

3《去偏旁 认一认》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身边的垃圾”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作者/魏迎春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其口语交际教学体现了教材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由于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环保意识不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让他们说“垃圾是从哪里来的”不难,但要说清楚“该怎么处理垃圾”却不容易。

但是,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好表现,情绪易于调动。

因此,我将这一次的口语交际安排于一个又一个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去观察、表达与交流。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垃圾的来源,了解一些处理垃圾的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及自觉美化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CAI课件。

  

  2.学生准备:

调查、搜集有关“垃圾怎么来的”和“怎么处理垃圾”相关的知识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视频短片,师旁白:

碧野,青山,蓝天,白云。

林中鸟语声声,花香阵阵;溪间流水淙淙,鱼儿欢跃;城市高楼耸立,街道整洁有序。

突然,脏水、盒饭、可乐瓶等从天而降,溪水变黑了,小草枯萎了,花儿凋谢了,鸟儿也飞走了。

渐渐地,又脏又臭的垃圾越堆越高,整个城市被埋没了。

地球妈妈哀号着:

请救救我!

请救救我!

  

  2.师: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竟被垃圾污染得如此不堪。

(板书:

垃圾)听着地球妈妈的哀号,你有什么感觉?

你想说些什么?

  

  师:

这些垃圾,你们在哪里也见过?

  

  师:

是啊,这些垃圾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

我们身边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垃圾。

  

  【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短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在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下,走进生活场景。

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

  

  二、小组汇报,师生互动

  

  1.师:

今天由老师担任《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小朋友做现场来宾,交流自己的发现:

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2.学生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

  

  3.学生根据下列句式在全班汇报:

  

  我发现,垃圾从

  

  产生,被扔到_______。

  

  我发现,垃圾从_____产生,被扔到,使那里变得________。

  

  我发现,垃圾从_________产生,被扔到,使那里变得____,真____________。

  

  我发现,____的垃圾真多,有____、____,还有____,它们是从_______、__________……来的,使这里变得_______。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认真倾听。

  

  4.师:

同学们经过了认真的调查,发现了各种垃圾产生的原因。

你们都是采用什么办法发现的呢?

(实地观察、查找资料、看新闻、通过网络……)

  

  师:

看来,搞调查的方法有很多:

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很多有用的材料。

  

  【设计意图:

此环节句式的设计是有坡度的,(语文教案 )由易到难,由一句话到一段话,由简单的描述到发表自己内心的情感,目的是让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说准确,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交际。

  

  三、营造场景,乐于表达

  

  1.师:

地球上有这么多垃圾,总有一天地球会承受不了的。

该怎么处理这些垃圾呢?

今天,我们来成立一个“金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出主意。

  

  

(1)小组合作,想办法。

  

  

(2)分组汇报。

注意评议:

谁听得认真?

谁的点子好,好在哪里?

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

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预设1:

回收一些有用的废物,使它们变成有用的资源。

  

  预设2:

对一些污染行为进行罚款处理。

  

  预设3:

我设计一个智能垃圾箱,并将它们分类,处理一些没有用的垃圾……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金点子公司”活动鼓励学生敢说、愿说、说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课件播放“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被重新利用”的视频。

  

  2.小结:

要让环境清洁,不再有垃圾,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制造垃圾和垃圾回收再利用。

  

  3.师:

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播放),判断这个小朋友的行为是对还是不对,为什么。

如果废纸随意乱扔,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怎么样?

要是你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提醒他?

现在就请你来提醒他。

  

  【设计意图:

模拟表演形成良好的交际场,让学生在这种“场”中产生交流欲望,无拘无束地全身心参与。

  

  四、动手设计,求真创新

  

  1.师:

看来,垃圾都来自生活,来自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包括你、我和他。

对于这些令人讨厌的垃圾,我们现在又能做些什么呢?

(生畅所欲言)

  

  小结:

时代在前进,科学也在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有更多更神奇的办法来处理身边的垃圾。

现在就请聪明的你展开想象,拿起手中的画笔,把你心中的想法画出来。

  

  2.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图画。

  

  3.师:

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着实令老师大开眼界。

请把你们的作品带回家,向你们的爸爸妈妈作介绍,再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看看他们还会有什么好办法。

  

  【设计意图:

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

  

  五、教师总结。

引领行动

  

  1.播放我市(赣州市)优美环境的图片。

  

  2.师:

同学们,作为安远县的一名少年儿童,我们更有责任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相信我们的家乡一定会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更红!

  

  (作者单位:

江西安远县九龙小学)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诵课文。

  2.在课文中随文识字,渗透拼音的认识。

  3.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随文识字。

  2.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你会背哪些诗,给大家展示一下。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会背这么多诗了,真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小诗好吗?

  板书:

山村       

  2.谁认识,读一读。

  三、新授

  1.打开书翻到P12页,请你读一读小诗,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

  2.有的同学已经都能流畅地读下来,谁愿意展示一下?

(请一生读)其他同学要想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解决,你该怎么做?

(让学生.总结,通过认真听别人读来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进行听读识字)

  3.谁来说说,通过听别人读,你认识了哪些字?

(学生可以自由地说说自己认识的字,无论是不是生字表中的,如果说到了二、六、七、八、九、十、花这几个字,就随手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及时引导学生自评,既达到了巩固的目的,又使学生树立起责任的意识。

)自己读;老师读;一起读(这时.课件中这些生字变成红色的)

  4.这首诗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

老师很想画一画。

(准备一张宣纸,随手点缀画出诗中描绘的景象,边画边说)描绘诗中的大意。

 

  5.美吗?

现在你想怎么读?

(引导生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6.现在字宝宝要跳出来了,看你还认识它吗?

(出示:

二、六、七、八、九、十、花等字。

)先一生带读拼音,再抢读。

  7.这些字宝宝看见你能读出它的名字,特别高兴。

它们又回到课文中去了,快互相指读课文,看你能准确读出它们吗?

再互相背一背,看谁最棒。

(生试着背)(会的齐背。

  四、写字

  咱们的字宝宝还想让你把它请到田字格里去呢!

  1.出示带田字格的一、二、三、十,让学生观察。

  2.这些字有哪些笔画?

(横、竖)

  伸出你的手指来写一写,

  师说:

从左到右,横。

从上到下,竖。

  请你拿出铅笔,在生字本上准备。

先出示在田字格中写好的字。

  3.看看老师怎样写的,(师范写,生认真看)

  谁来评一评老师写得怎样。

(学生自己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包括觉得哪里好,哪里不好。

)你们看把“一”的家放在哪里比较好。

  4.请你们自己写一写,写完了同桌的朋友互相看一看、评一评。

  谁愿意让大家看一看你写的字。

(在实物投影展示)

  (师生间平等的交流,学生间相互的赏识,为交流情感、分享收获、体验成功提供了空间。

  5.小“一”在对你说:

“你把我写得真漂亮,谢谢你们”呢!

  6.小“二”跑过来了。

快看。

(师在田格里书写)

  你来写一写。

师指导,找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的作业。

(在实物投影上看)如“二”写在横虚线上边。

  (学生评)

  小二说:

“你把我写在上边,太挤了,下边不是还有地方吗?

  7.用同样的方式写“三”“十”

  8.哪个认真的孩子发现了我们在写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引导孩子注意到书写顺序:

先上后下,先横后竖。

  9.现在利用我们会写的字去干活了。

  请你打开书第14页,数一数,填一填。

(同桌对一对)

 

 图中有:

  条船      两只猫

    个水桶        条小鱼。

  五、小结

  孩子们你们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啊?

  (孩子们可以各抒己见,学会一首诗、会写了几个字等都可以)

  (评价的适时适度,使学生享受到了收获的快乐。

  六、作业

  你可以把我们今天学的诗配上画,并试着在上边写写你会写的数字,好吗?

  .教案点评:

  《山村》是一首古诗,意思非常浅显,而且不求领会意境。

可以通过听读识字、随文识字来认读生字。

重点应放在诗中认字和指导书写上。

考虑到这一课是学生正式学写生字、动笔写的开始,所以不要着急,应为学生的开笔打好坚实的基础。

应带领学生去感悟写字的笔顺、用笔的感觉。

由于前边已经带领学生认识了田字格及一些基本笔画,为写做好了铺垫。

所以这节课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写字不要多,而要精,尽量不安排回家的写字作业,保留充分的时间在课上指导。

在这一课,拼音只想安排做渗透性的学习。

山村-北师大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重点:

  1、学会“z c s”三个声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zi ci 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能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 c s”和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理解它们各自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对吗?

你们还记得它们都是谁吗?

对,单韵母家族的“a o e i u {”6个小朋友,还有声母家族的“b p n f 、d t n l、g k h、j q x”14个小朋友,你们喜欢它们吗?

为什么呀?

今天我们这节课不仅要再认识声母“z c s”3个小朋友,而且还要到整体认读家族中看一看。

你们想去吗?

那我们先认识一下声母“z c s”,一会儿它们带我们去整体认读家族。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 c s”的音形

  

(一)学习声母z的音形

  1、出示“z”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

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学生试读。

  (3)讲:

你们可以借助“字”的音平读来学习字母“z”的读音。

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就是“z”的音了。

自己试试?

  (4)教师范读“z”。

  (5)学生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z”的形

  

(1)问:

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z”的形呀?

  

(2)学生说记忆顺口溜,谁说得最好,就让他带读:

像个小2z z z。

  

(二)学习声母“c”的音形

  1、出示“c”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呀?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学生试读。

  (3)讲:

你们可以借助““刺”的音平读来学习字母“c”的读音。

发音的方法基本与“z”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比较强。

自己试一试?

  (3)教师范读“c”。

  (4)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c”的形

  

(1)问:

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呀?

  

(2)学生说记忆顺口溜:

半个圆圈c c c 。

  (3)学生读记忆儿歌。

  (三)学习声母“s”的音形

  1、出示“s”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学生试读。

  (3)讲:

你们可以借助“丝”的音来学习字母“s”的读音。

发音时读得轻短些,舌尖平伸,与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自己试一试?

  (4)教师范读“s”。

  (5)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记忆“s”的形

  

(1)问:

仔细看看图,哪儿像字母“s”的形呀?

  

(2)学生说记忆顺口溜:

半个8字s s s。

  (3)学生读记忆儿歌。

  三、电脑博士指导书写

  

(1)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四线三格,我们看看电脑博士是怎样书写“z c s”的?

比比谁观察得最认真?

仔细看字母是几笔写成的?

在四线三格的哪个格上写?

  

(2)电脑博士书写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母像什么?

“z”像2;“c”像半圆;“s”像半个8。

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而且利于学生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还要注意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大家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而且书写得也非常好!

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3个字母与“a e u”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好吗?

  附:

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学过的声母卡片。

  2、抽读带声调的单韵母卡片。

  二、学习声母“z c s”与单韵母“a e u”组成的音节。

  1、出示书中“z c s”与“a e u”组成的音节,让学生自己试着拼一拼。

     

  2、同桌同学互拼,相互纠正。

  3、指名拼读,比一比谁拼得最准?

  三、创设活动情景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一)学习音节“zi”

  1、请一个学生拿着水抢滋水,让学生说一句话。

  比如:

z z同学在滋水。

  2、问:

“滋”的音节是什么呢?

带着“z”头饰的学生说:

“z的音节就是我”。

说完,教师带着“i”的头饰,说:

“z是声母,不是音节,要想给‘滋’注音,必须要我这个单韵母i 来帮忙,就成为了音节zi ”。

教师板书:

“zi”

  3、教师范读:

声母“z ”和音节“zi”,让学生听听有什么区别?

  4、教师强调:

只要把声母“z”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音节“zi”的音,这叫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直接读。

  5、学生练习读,体会它们的区别。

  6、教师板书“zi”的四声,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

    

  7、教师强调:

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注意在“i”上标声调时要去点。

  8、学生练习读“zi”的四声。

  9、用“zi”的四声调组词或说句子。

  

(二)学习音节“ci si ”

  1、师说:

我们都知道“c s”是声母,不能给汉字注音。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发“刺、词、丝”等的字,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

  2、师板书:

“ci si ”。

  3、能用学习“zi”的读音方法试着读读“ci si”吗?

  4、学生练习读,教师纠正。

  5、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6、指名读。

  7、学习“ci si”的四个声调,通过组词巩固音节的发音。

    

  四、学说儿歌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声母。

  

(2)把你会读的音节画下来读一读。

  (3)指名拼读学过的音节。

  (4)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

  (5)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五、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z c s”,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还学习了整体认读音节并能读准它们的四个声调,真棒!

  附:

板书◆ 

                 

                  

                   

《zcs》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