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1743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内容.docx

《第四单元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内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内容.docx

第四单元内容

第四单元内容、《愚公移山》综合复习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Xīxīrǎng rǎng   qúdào  wěnluàn   biéshù   hánjìn   dūncù

róngyùtóuxián   xiūqiè  yǎngmù

          

2、给划线的字注音:

   解剖          混浊       潜水艇        选聘     罗布泊   夸父  檄文

3、成语填空:

 

()工 () 料、无边无  ()  、()然成风、()然失色、

司空见  ()  、不可一  () 、忧心 ()     ()而入、

马革  ()  尸、(),死而后已。

锋芒 ()露、至死不  ()     

4、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改正:

   娇揉造作 、全神贯注 、 毫不犹豫 、 鲜为人知  、弛骋天下、  恍然大悟 、 

心无旁鹜  、毫不设防 、挺而走险()()()()

 5、判断正误:

 

 A.《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富有深刻哲理的抒情诗。

 B.这位当代著名诗人还曾先后创作了《老马》、《罪恶的黑手》、《回延安》、《生命的零度》等。

C .这首诗的题目《有的人》,是指鲁迅先生和一切革命者。

如果理解为“有这样两种人”,是不对的。

 D.鲁迅先生在逝世前不久写的《死》这篇文章里,叮嘱后人,在他死后“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叫人们“忘记”他。

这和那种“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的人形成强烈的对比。

E.下面是鲁迅《野草•题辞》中的一段引文,只是语序不正确:

“①熔岩一旦喷出,②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③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④将烧尽一切野草,⑤我自爱我的野草,⑥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正确的语序应为:

②①④⑥⑤③。

(       )  

6、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程成画的这幅漫画夸张而传神,连李老师看了都忍俊不禁。

B、网络上流行的“种菜偷菜”游戏,让许多人乐此不疲,得意忘形!

C、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D、在团委的精心策划下,我校“五四”联欢晚会办得栩栩如生,得到同学们的赞扬。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钓鱼岛争端如果持久发酵,势必造成中日关系处于紧张对峙的长期状态。

B.通过阅读张丽莉的颁奖词,会使我们深刻理解“冰雪为容玉作胎”的内涵。

C.“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八个字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D.校车安全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以后,我市对校车司机进行交通安全强化培训,以多种形式提高他们预防事故的能力和意识。

8、下列对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2分)

A、那火花最初绽开像蒜瓣,在极短的时间里便膨胀成一头大蒜那么大。

(比喻)

B、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拟人)  

  C、飞溅的水花是你露出的雪白的牙齿。

(夸张)

D、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啦!

(反复)

9、比较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词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冰雪环境烘托其凌寒盛开的风姿,以“山花烂漫”衬托其高洁的形象。

B、B“俏也不争春”中的“俏”字写出了梅花的美丽和神韵,象征着革命者面对困难坚贞不屈的美好情操。

C、陆游笔下了梅花身处荒凉驿站,饱受风雨的打击,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被排挤的政治遭遇的写照。

D、陆游笔下的梅花命运悲惨,一个“碾”字形象地写出其饱受摧残的命运。

写梅花的悲惨遭遇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同情。

10、著名的美国记者兼作家斯诺写了一副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不仅表达了对鲁迅的沉痛哀悼,而且巧妙嵌入了鲁迅的两部小说集书名。

请在这副对联的空白处分别填上这两部书名。

译书尚未成,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作古,痛洒泪雨,文坛从此感          !

1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⑤⑥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⑤⑥    

  C、⑤⑥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⑤⑥③

12、把下面已弄混乱的对偶句重新组合成对偶句,正确的是(       )   

   

(1)红梅正报万家春  

(2)桃李杏春暖一家  (3)芳草春来依旧绿

   (4)绿竹别具三分景  (5)松梅竹岁寒三友  (6)梅到老时自然红。

A、

(1)(5)/

(2)(4)/(3)(6)  B、

(2)(3)/

(1)(4)/(5)(6)  

C、

(1)(6)/

(2)(5)/(3)(6)  D、(4)

(1)/(5)

(2)/(3)(6)

13、诗词名句文学常识填空。

 

(1)                               ,小扣柴扉久不开。

(叶绍翁《游园不值》)

(2)臧克家的“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诗句,化用了鲁迅先生《自嘲》中的名句:

                          ,                                  。

(3)天街小雨润如酥,                       。

(4)我自横刀向天笑,                          。

(5)《沁园春 雪》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

(6)“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国学经典                  和                。

   

(7)梅与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他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赞美,前人也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

请你根据记忆,选择其中一种花,写一句描绘赞美的诗句。

 花名:

        诗句:

                            ,                                  。

(8)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的句子:

                     ,                      。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         ,           ,            。

(10)常识填空:

惠特曼,       国诗人,生于长岛。

自称是美国的“           ”。

作品有                 等。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悼念的是为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而献身的               总统。

在这首诗中“船”、“船长”、“航程”分别比喻和象征什么?

             

二、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和“           ”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              ”和“                  ”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B、 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                  ,                 。

     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

C、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三、古文阅读: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中重点的词(2分)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5)虽多之死,有子存焉  虽: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

         (8)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     ⑵洛(洛河)阳                     ;    

 ⑶ 衡(衡山)阳                  ;    ⑷华(华山)阴                 ; 

4、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 )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帝感其诚。

 

 A、

(1)(3)(4)(5)   B、

(1)

(2)(4)(6) 

  C、

(2)(3)(5)(6)   D、

(2)(4)(5)(6)

5、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6、写智叟讽刺愚公的句子是                      ,他的根据是                                         。

愚公斥责智叟的句子是                                                    。

7、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                                     。

 

8、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   ) (可以多选)

A、对待困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B、静止的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矛盾。

C、人如何正确的估价自己的力量。

 D、智者有时不“智”,愚者有时不“愚”。

9、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愚公认为:

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

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

你的看法呢?

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10.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分)

                                                           

四、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

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

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的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7.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

(2分)

 

8.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3分)

 

9.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10.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无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11.为什么说“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3分)

12.怎样理解文中“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这一句子的含义?

(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14分)《高等教育》

  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

本家哥说,不赖吧?

强说,不赖。

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

强说自个儿瞧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蓬布。

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给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

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蓬布。

待老板驾车赶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

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我修补的蓬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

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

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你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

本家哥闻讯赶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

强说,你不行。

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到,你真没良心。

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青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的手下?

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儿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

强的助手说,这可是一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

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

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

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

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强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

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

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

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

后来父亲去世。

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们上学。

她说俺不指望你们高人一等,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

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1、文中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

(1)                            

(2)                           

(3)                           

2、“老板说我看你行?

比文化高的是你身上的那种东西。

”一句中加点词语“那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3、阅读划线句,请从字词赏析角度拟一个题目,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问题是:

                                                                                           

答案是:

                                                                                    

4、请分析小说中“强”的人物形象。

 

5、标题“高等教育”有何作用和含义?

3分

 作用:

   

                         

  含义

 

六、中国太空第一人:

杨利伟

1983年夏天,在杨利伟上高中的时候,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来学校招收飞行员。

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经过严格           (a、挑选  b、选拔  c、推选),成为一名空军学员。

1987年,杨利伟从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

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以后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

1988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空军部队10年间,他安全飞行了1350小时,曾两次荣立三等功。

1996年初夏,杨利伟参加航天员体检。

航天员的选拔可谓是百里挑一,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极端严格。

有关专家指出,在飞船上,每增加一克有效载荷就必须付出很多的推力,飞行代价十分昂贵。

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讲,身材粗矮一些的人,其脊柱对抗冲击力的能力会更强一些。

几个月下来,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在886名初选入围者中脱颖而出,入选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1998年,杨利伟与被选拔出来的其他13人一起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杨利伟要攀越的第一道阶梯是基础理论训练,载笔航天工程、航天医学基础……30多门课程要从头学起。

一向不甘落后的杨伟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学习非常专心)地发愤学习,初来的两年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

开始时,杨利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而到后来考试时,他           (a、自然  b、当然  c、居然)得了100分。

接下来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更为            (a、艰难  b、艰险  c、艰苦)。

仅以“超重耐力”训练为例,一个人就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

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识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

杨利伟苦练加巧练,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顺利地通过了各项严格的训练。

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飞船发射前夕,杨利伟自信地告诉记者:

“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10月16日早晨,经过21小时的“太空之旅”,迈出返回舱门面对欢呼的迎接人群,杨利伟的第一句话是:

“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在即将登上前往北京的飞机时,杨利伟用三句话总结自己的“太空之旅”。

1、在括号里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6分)

2、根据上下文推测加点词的意思。

(4分)

载荷:

3、请根据文章第四段中括号里的意思写出原文所用的成语。

(4分)

4、摘出文章第五段中加点的“这”所指代的语句。

(5分)

 

5、文章写飞船发射前夕杨利伟告诉记者的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分)

 

(七)

(1)谁能想到,在一次巨大的成功之后,他竟险些倒下不起。

那是一次地下核试验。

马上就要开始了,试验场上千军万马在等待着庄严的“零”时的到来。

核装置徐徐下井了,各种测试仪器一齐开动,监测着各种数据是否正常。

核装置下到深处的时候,突然有个信号测不到了。

(2)“怎么办呢?

”科技人员回到帐篷里商量来商量去,有人主张把核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有人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主张就地解决问题后继续下井。

大家从夜里十二点钟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比较了各方面的意见,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处理办法。

他跟科技人员来到井口附近,一起研究如何解决问题。

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

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

“邓院长,你回去吧!

(3)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

“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故障排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离开了现场。

(4)试验成功之后,开庆祝会的时候,他兴奋极了。

由于过度紧张劳累,几天吃不好饭,他只喝了一小杯酒,竟当场晕倒了。

在场的人赶紧扶他躺下,一量血压竟是零。

(5)医生整整抢救了一夜,邓稼先才睁开了眼睛。

苏醒后,他问的第一件事是:

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

各种数据都拿到了没有?

他仍然不肯休息,随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6)这就是邓稼先!

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人!

9.“大家从夜里十二点钟一直讨论到天亮”,说明了(    )(多项选择)

A、大家意见不一致,各持己见。

B.故障复杂,情况危急。

C、都不愿作出决定,怕担责任。

10.邓稼先在这危急关头作出现场处理的决定,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11、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12.选文主要通过     描写和              描写来表现邓稼先的精神境界。

13、选文第⑷段中两个加点的“竟”字起到了什么作用?

14、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八、)怀鲁迅

⑴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

⑵发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⑶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船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