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574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docx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

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

方法;方法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

研究;研究是指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2014自学考试】探索性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

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2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诉。

3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4研究的创造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直觉观察期,第二个时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第四个时期;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变革时期。

第一个时期;直觉观察期。

古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特点1独特的儒家教育价值观。

2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4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

第二个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2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风格3心理学思想提供的研究基础4实验方法的初步运用

第三个时期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的发展1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个独立专门的研究领域2进步派与传统派进一步发展3研究方法实用主义倾向4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产生。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1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程度2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4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及体系结构

一按普遍适用程度分;1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即唯物论和辩证法2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运用多种科学的跨科学领域的方法论3适用于具体科学的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内具体科学规律自觉运用科学方法论。

二按研究的目的分;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发展性研究4比较与评价研究5预测研究

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创新知识,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从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或有关理

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3发展性研究;发展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教育进步和学校运行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的问题。

4比较评价研究;比较与评价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手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比较与评价研究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

预测研究;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

三按研究方法分;

1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涉及对过去发生事件的分析与解释,它回答的问题是过去是怎样的。

2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手段搜集资料已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问题。

3相关与比较研究;相关研究是对两个或更多数量的教育对象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程度进行判定,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运用预测。

4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教育中创设能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动的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5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并形成一般

性结论。

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1一种是观察分析教育现象,应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另一种是验证的演绎法。

教育研究存在经验和理论两个不同层次,教育研究的两个不同层次具体表现为四种不同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直觉观察水平。

第二种水平探究原因水平。

第三种水平是迁移推广水平。

第四种水平是理论研究水平。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选定研究问题----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分析总结

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一、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二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三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现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原则。

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分析和把握教育问题的三个维度;历史、现实、理论。

三、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

定性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现象变化过程和变化原因,是侧重于研究对象的质的方面的分析评价。

定量研究;是对事物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判定事物的性质和变化。

1,把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反映客观事物质与量的辩证关系。

定性研究的特点是;1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

2定性研究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3定性研究强调理性分析,从假设推导出结论;4定性研究强调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历史学,等层次进行跨文化的思考

定量研究的特点;1赋予研究对象纯形式化的符号以反映事物的特征2定性研究的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抽取并推到出对某些特定问题具有价值的数据,经过解释赋予一定意义,3定量研究强调具体严格的研究程序和分析的方法,强调结论的客观性。

第二章

选题;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

选题在教育科学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它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标准

一问题必须有价值,作为研究课题,首先必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定的研究课题要有科学性。

三、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四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五问题要有可行性

选题的方法;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问题、

2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4是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5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6可以从国家教育机构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

课题论证的意义和内容;要进行课题的论证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

具有的理论课题论证的内容;1该课题

价值和实践意义。

2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

3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的问题、调查实验研究的问题】4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成。

5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制。

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一帮助研究人员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二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三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文献的三种等级;一次文献,原始文献。

二次文献,使之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

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

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专家询问、5现代信息技术。

文献检索的过程;一步分析准备阶段、第二步搜索阶段、第三步加工阶段。

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教育文献的利用以及检索文献的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2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3勤于积累4善于思索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问题的提出,2研究方法3正文部分,4主要文献目录。

什么是理论构思,所谓理论构思指的是以一定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客观现实材料及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

理论构思的内容;1准确的表述研究问题2界定该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3形成初步的研究思路。

理论构思在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理论构思使教育科学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主题思想和研究目标。

2理论构思规范调节着教育研究的过程,帮助研究者提高教育科研的科学水平。

3理论构思制约着研究成果的界定、成果构成形态以及成果的评价解释。

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主要标准;1所依据的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和客观2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现实性和可行性3理论分析着眼点的正确性4具有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5基本概念的精确性以及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性。

建立和检验理论构思的基本方法1理论探讨2建立指标体系,使理论构思具体化并得到初步验证3通过调查研究及准备性的实验研究为形成理论构思提供事实依据4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汲取其中合理因素。

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有多种;一类是理论导引方法,进行定性的

综合分析。

另一类是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定量的数据分析,较合理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

怎样确定研究方法;一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二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关系。

第三章

总体;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取样;是遵寻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1明确规定总体2取样的随机性3取样的代表性4合理的样本容量。

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1明确规定总体2取样的随机性3取样的代表性4合理的样本容量。

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1明确规定总体2取样的随机性3取样的代表性4合理的样本容量

取样的基本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2系统随机取样3分层随机取样4整群随机取样

形成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在进行研究设计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

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1研究题目2对研究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3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那些难题4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5研究课题已具备

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6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和使用范围7经费预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历史研究方法也基本包括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与之相应的方法要求。

一层、搜索、分析和鉴别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二层,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发展规律的揭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

三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历史研究法在运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历史研究中资料来源及分析鉴别。

1外部评论;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2内部评论;内部评论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即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层度。

二坚持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1估计关系;古今关系即研究历史和研究现实的关系,我们要正确看待古与今,通古今之变尊重历史。

2史与论关系所谓‘史’指的是具体历史史料,是研究的基础。

‘论’则是指理论的概括分析。

史与论关系实质是史料与史学的关系。

3批判续承与创新关系。

三研究者应具有历史感。

第四章

教育观察;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可分为日常观察和和科学观察。

日常观察指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的一种观察方法;科学观察指研究者按照自己的计划,对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处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搜集材料并加以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教育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

教育观察;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

教育观察;教育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

具有直接性。

教育观察;教育观察是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

教育观察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

教育观察的研究功能;1获得对观察的比较充实比较客观的事实材料。

2教育观察研究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

3教育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1自然情景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4结构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

直接观察;直接观察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与描述,相对来说更为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间接观察是利用仪器或其它技术手段为中介对观察对

象进行观察。

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与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不要研究人员占到被观察对象的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身份,采取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观察。

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取弹性的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决定,也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

教育观察研究的设计;1确定观察内容2选择进行观察的类型3制定观察记录表4训练观察人员。

教育观察实施的步骤;1界定研究问题并确定观察对象2了解观察对像的基本情况3编制观察记录表。

4记录观察资料5分析资料

教育研究的优点,1在教育现象研究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能够收集到事后收集不到的资料,同时也能注意到事发现场的气氛和情景,有利于全面把握问题的实质。

2所获资料的可靠性高。

3观察研究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教育现象的本来面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研究者的偏见和期待效应。

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特点1无法推断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2观

察资料琐碎不系统。

3观察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4观察者的介入可能会影响观察对象的心理行为的变化影响研究效果。

5观察也受被观察者的活动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比较被动。

无法观测到全面的情况,不利于全面解释被观察者的行为。

教育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自觉性。

【观察时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教育现场观察;教育现场观察代表的是自然情景下的较灵活的一种观察方法,适用范围较广,

结构式教育观察则是计划周密,有控制的,非常严格的一种观察方法。

教育观察的含义及其特点;1在自然场景下观察自然发生的行为或事件。

2观察者可以直接感受被观察者的情绪和情感3可借助现场的感受对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

教育现场观察的利于弊;1所获资料自然直观真实可靠性高。

2能够获得观察对象活动或变化规律

现场观察的主要缺点;1在观察的过程中及对观察的结果的解释都易受主管因素的干扰。

2需要观察者有较高的协调人际关系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真正用于观察的时间不是很多全结构式观察及其特点1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是指在教育研究中运用的施行于实验室,具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可全面控制的观察。

它的特点是;1具有详细的观察计划3有明确的观察指标。

4可全面控制

全结构式观察的优点与缺点1观察过程严密,结果公正客观2观察资料系统,科学,并可充分利用数量表达。

教育观察记录一般有以下三类方法

一描述记录法

描述记录法分三种;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和连续记录法。

描述记录的优点是可以用文字对所观察的事件做详细的记录,并做分析。

缺点;但这种方法无法进行分数,不利于日后整理,而且这种记录大多只适用于个别的,小规模的观察。

二取样记录法

取样记录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较之描述观察有更好的观察性、可控制和有效性。

取样可分为;时间取样,活动取样和事件取样。

三行为核对表

行为核对表;行为核对表主要用来核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者将规定观察的项目预先列出表格,当出现此行为时,就在该项画出标记。

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教育调查研究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统一的教育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作出科学分析,并提

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性研究,以现实存在的教育问题及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作为一种经费的研究活动。

教育调查研究的特点,1调差对象的广泛性,2调查手段的多样性3调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4调查结果的延时性。

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一,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这是按照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来划分}

普遍调查;普遍调查是对某一范围内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也叫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也叫抽查。

二,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这是按调查目的划分]现状调查;现状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的当前状况和基本特征的调查,其目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作出具体的描述,以便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相关调查;相关调查是调查两种以上教育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目的是寻找相关因素,以便于探讨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展调查;发展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前后变化和差异情况。

三,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发。

【这是按调查手段划分的】

问卷调查是指研究者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让调查对象做答,以

了解调查对象,对某以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的看法的调查。

问卷调查的特点,1调查过程的标准化2调查形式的匿名性3调查的范围广效率高。

问卷调查的结构;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一般由指导语,问题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1语义清楚2语句简洁3面向对象4价值中立5避免社会认可效应。

问题的形式,根据调查的需要,问题可以设成三种不同形式。

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问题答案的格式,否定式,选择式,排序式。

问卷的编制程序;1根据研究的目的,把研究问题分成一系列研究问题2根据研究问题的分析,确定所要搜集的信息类型。

并确定所要编制的问题形式。

3以研究课题为中心,对研究问题进一步分解,草拟出问卷问题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列,并草拟出问卷指导语5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做初步修正。

6测试7在修订。

编制问卷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问题的内容2问题的数量【一般在30分钟左右50题左右】3问题的排列。

问卷调查中应注意的事项1问卷的发放,{当面发放,邮寄,有组织的分发}2问卷的回收率。

只有在问卷回收率在70%以上,所得资料方可做研究结论。

访谈调查;是指研究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让调查对象作答,以收集调查对象对教育问题后现象的态度

和看法的调查。

访谈调查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灵活性强,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

3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4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

5容易进行深入调查。

访谈调查的局限,1调查效率较低2分析处理难度大3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

二,访谈调查的类型,1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结构性访谈调查是由调查者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

依次向被提问,并要求被调查者按规定标准进行回答的一种调查方法。

非结构性访谈调查是指事先只有一个粗略的访谈提纲,在访谈过程中也不规定严格的访谈程序。

只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调查者和被调查者自由交谈,进行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一次性访谈,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一次性访谈调查是指人们在某一活动时刻或某段时期内的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情况,进行的一次性完成的调查。

重复性访谈调查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经过多次访谈才能完成的调查访谈调查。

3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调查;根据调查者一次访谈对象的多少,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访谈调查的过程1选择访谈对象,2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

3正式访谈。

测量调查是指;研究者利用测验量表了解研究对象知识水平和个性心理的调查。

测量调查的含义;测量调查就是用一组测试题【测验】测定某种教育教育现象或实际情景,从而收集数据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测量调查的特点,1取材泛围广。

2有严密的工具编制过程3有严格的实施过程4一般使用常模对结果进行解释。

5应用泛围更广。

测量调查的分类,

一依据测量层次分类;

1定名测量;定名测量是最简单的数值化的形式,它是给事物指派某一类别或特征的符号或称呼,而无数量大小的含义。

2定序测量;定序测量是按事物大小轻重等特征依次排列,进行分类比较这类测量的数量具有等级性序列性的特点。

3定距测量;定距测量是用数值来表示事物之间差距的大小,它是在定序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相等的单位,即这种测量所得结界之间的差异单位是相等的。

3比率测量;比率测量的最高层次,它包含了前三个层次的所有特点,而且有一个绝对的,固定的非人为的零点作为与前三个层次的主要区别。

依据测量的工具分,1学业成就测量调查2智力测量调查3能力测量调查。

4人格测量调查。

测量调查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诊断作用2建立和检验作用3评价作用4预测选拔功能。

选择试题的类型,试题类型总的来说有两类。

备择式,自由反映式

五,对测量工具的要求

一份好的测量工具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测量要求。

1有较高的效度。

2有较高的信度指可靠性或一致性3有合适的难度4有合理的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被测试者实际水平的的区分程度,也就是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

一,调查表法的含义、特点

1调查表是调查者依据研究课题设计出调查统计表格,分发给被调查者的单位或个人,请他们填写。

以便了解某一地区或某以单位的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

2调查表法的特点,1调查范围较广2规范简单,便于填写和统计。

调查表的种类,调查表依调查项目的多少可分为单一表或复合表两类。

调查表的基本要求,1,标题,2序号。

3标目,4数字5表尾6表注。

调查表的编制及基本要求,调查表的编制,不仅要掌握编制调查表的基本技术要求,还要抓好以下两个基本环节;1明确研究问题。

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1确定调查课题二选择调查对象三确

定调查方法。

除此之外还要遵循以下要求、1适用2准确3规范

第六章

教育实验历史研究过程,1通过两条线索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形成了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强调教学工具的运用,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基本模式类型。

即一种是强调自然研究方法,强调教学工具的运用,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追求客观性。

另一种是从教育活动中分离出来,在真实活动中进行,强调研究的目的性和应用性,从教育活动整体出发,进行定性的研究说明。

什么是教育实验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认为的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关于研究课题本质或教育现象间因果关系的推测或构想。

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实验研究的特点,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假设。

其次,对自变量的操作,既要有实验处理。

第三,合理的控制无关变量。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一教育实验研究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因为它具备了上述科学实验的基本特征。

1即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主动采取措施,合理控制条件,探索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1探索因果关系2自变量的操作3控制无关变

量。

二,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1在实验研究的对象上,自然科学实验以物为实验对像,着力探讨客观物质世界的因果关系。

二教育实验研究则是以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着力研究的是社会条件下教育活动的发展规律。

教育实验的特点,首先,教育实验是在社会关系和生活情景中进行的。

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其次,教育实验是一种充满了情感有明确目的和价值取向的活动;第三教育实验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实验的物质手段上,自然科学一般远离生产实践;主要在实验室中,在人为地严格的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强调仪器手段的先进性。

教育实验则是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中进行。

在实验的研究方法上,自然科学更关注定量的描述,而教育实验则强调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3,教育实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