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936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酿酒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5000多年,下列有关我国酿造白酒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酒精发酵时需创设无氧条件

B.传统的酿酒原料是富含淀粉的谷物

C.需要利用酵母菌和醋酸杆菌两类微生物

D.一般包括制曲、糖化、发酵、蒸馏四个环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解答即可。

【详解】

酒精发酵需要的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故A正确;传统的酿酒原料是富含淀粉的谷物,淀粉能分解成葡萄糖,酿酒时酵母菌是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如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C错误;酿酒一般包括制曲、糖化、发酵、蒸馏四个环节,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酿酒的制作过程。

2.关于家兔内部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膈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B.在胸腔中有心脏、肺、胃等器官

C.在腹腔中有小肠、大肠等器官D.消化道很长,盲肠发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的体内有膈,把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胸腔内有心脏和肺,腹腔内有肝、胃、脾、肠等器官。

【详解】

家兔的体内有膈,膈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在胸腔中有心脏、肺等器官,而胃、肝脏、肾脏、膀胱、小肠等器官位于腹腔中,AC正确,B错误;家兔属于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小肠又细又长适于消化植物纤维,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及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3.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返回自然界的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变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无机环境,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返回自然界。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4.完全用肺呼吸的动物具有的特征(  )

A.体内有脊柱,牙齿有分化

B.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C.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

D.体温恒定,都是恒温动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完全用肺呼吸的动物有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据此解答。

【详解】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体内都有脊柱,爬行动物的牙齿没有分化,鸟类一般无齿、哺乳动物的牙齿有分化,A不符合题意;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都是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B符合题意;

爬行动物是卵生,鸟类是卵生,哺乳动物是胎生,C不符合题意;

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鸟类、哺乳类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的特征。

5.在蒸馒头、制作泡菜、制作食用酸奶的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

A.酵母菌、乳酸菌、乳酸菌B.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

C.甲烷细菌、乳酸菌、酵母菌D.枯草杆菌、甲烷细菌、乳酸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据此作答。

【详解】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绵软多孔。

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

故A符合题意。

枯草杆菌主要用于水质净化等方面,甲烷细菌主要用于产生沼气,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掌握一些微生物在人类的生活中的应用是解题关键。

6.右图是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两条主要的食物链为:

水稻→稻蝗→蛙→蛇;水稻→田鼠→蛇。

【详解】

A、生物间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

若青蛙被大量捕捉,那么将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故A错误。

BCD、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那么稻蝗会因为缺少天敌,数量增加,则水稻虫害严重,水稻减少;蛇的数量会因为缺少食物(蛙)而减少;田鼠的数量会因为食物(水稻)迅速减少,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

B。

7.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和蛔虫最发达的器官是(  )

A.运动器官B.感觉器官

C.消化器官D.生殖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详解】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绦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有的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有口无肛门;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通常呈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有口有肛门。

可见猪肉绦虫和蛔虫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是生殖器官发达。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掌握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8.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螅的身体由3层细胞构成,内胚层中的刺细胞是其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

B.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头部有眼点,腹部有口、咽、肠、肛门等消化器官

C.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共同完成运动

D.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腹部生有三对足、两对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节肢动物共同特征是: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详解】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由2层细胞构成,外胚层中的刺细胞是其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A错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食物主要在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B错误;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肌肉的蠕动和刚毛的配合共同完成运动,C正确;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的蒸发,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生有三对足、两对翅,D错误。

【点睛】

熟悉各类动物的特征和常见动物是解题的关键。

9.对下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动物种类

完成取食用的尝试次数

65

6

32

 

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乙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的行为都受遗传物质控制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

【详解】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动物的绕道取食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

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学习能力最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故选D。

10.区分蚯蚓的前后端,最简单明确的依据是()

A.体节的形状B.环带的位置C.刚毛的长短D.口和肛门的位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分析作答。

【详解】

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

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

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前端离环带近。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环带的位置。

11.哑铃锻炼是一种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方法,请结合如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屈肘时A处于舒张状态,B处于收缩状态

B.A是肱二头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C.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引着骨绕关节运动

D.C是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图中表示屈肘动作图中A表示肱二头肌,B表示肱三头肌,C表示关节。

【详解】

A.屈肘时A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B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A选项错误。

B.A是肱二头肌,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B选项正确。

C.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提供动力牵引着骨绕关节运动,C选项正确。

D.C关节是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D选项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骨骼肌的组成、屈肘动作的产生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12.如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

A处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B处为黑色,呈绒毛状。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A处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的个体

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B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

D.细菌真菌的生长都需要有机物、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菌落表面或光滑黏稠、或干燥粗糙的是细菌的菌落,体积较小;体积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的是真菌的菌落。

由图示A处较小且表面黏稠,故A为细菌菌落;B处为黑色,呈绒毛状;故B为真菌菌落。

【详解】

图中A处较小且表面黏稠,故A为细菌菌落,而不是细菌或真菌的个体,A错误;A处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B正确;图中B处为黑色,菌落较大、呈绒毛状,B为真菌菌落,C正确;细菌真菌的生长都需要水、有机物、适宜的温度、和空气,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13.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鱼类D.哺乳动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据此解答。

【详解】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

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

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

14.下列关于制作酸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煮开后的牛奶立即加入酸奶(菌种)B.发酵过程中必须通入空气

C.酸奶中的酸味主要来自于乳酸D.发酵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是关于制作酸奶的知识,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思考作答。

 

【详解】

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先是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冷却,再在冷却后的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相当于接种。

乳酸菌要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容器要密封,以创造无氧的环境。

最后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培养1天,即可。

可见C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熟练掌握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应用,并注意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15.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动物种类

完成取食前尝试的次数

75

158

32

6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测是

A.四种动物中乙动物最高等B.四种动物中丁动物最高等

C.无法判断哪种动物比较高等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详解】

ABC.丁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丁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A、C错误,B正确。

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而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D错误。

故选B。

16.下列与“狡兔三窟”体现的动物行为属于同一类型是(  )

A.喜鹊筑巢B.黄鼬放臭气C.大雁南飞D.工蜂采花蜜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功能上看动物行为包括攻击行为、防御行为、节律行为、取食行为等。

【详解】

题干中的狡兔三窟利于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

喜鹊筑巢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

黄鼬放臭气利于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B符合题意;

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C不符合题意;

工蜂采花蜜属于取食行为,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行为的类型。

17.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红雀喂金鱼B.野鸭的迁徙

C.鹦鹉学舌D.蜘蛛结网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ABD、红雀喂金鱼、野鸭的迁徙、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D不符合题意。

C、鹦鹉学舌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C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8.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猴王争霸B.螳螂捕蝉C.狗急跳墙D.作茧自缚

【答案】A

【解析】

【分析】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

“猴王争霸”体现了群体内有明显的等级,因此具有社会行为,A正确;“螳螂捕蝉”、“狗急跳墙”、“作茧自缚”,它们群体内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具有社会行为,BC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

19.下列诗句中的各种动物,不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是()

A.谁家新燕啄春泥B.春蚕到死丝方尽

C.蝉噪林逾静D.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节肢动物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

【详解】

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附肢均分节”特征的动物属于节肢动物。

燕子用肺呼吸,前肢变成翼,属于鸟类,故A错误;春蚕的身体分部,而且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故B正确;蝉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故C正确;蜻蜓属于昆虫,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熟记节肢动物身体的特征,而且足和触角分节,有外骨骼。

20.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  )

A.体节B.环节C.环带D.体带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靠近蚯蚓身体的前端有一个节特别大,光滑,称为环带,与蚯蚓的生殖有关,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

【详解】

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

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

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环带位置。

故选:

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环带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