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3804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docx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2讲当今世界政治

单元·特征概览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主要包括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对抗、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等内容。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演变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二战后初期:

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笼,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并相互对峙,“冷战”局面出现。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3.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处于新旧交替时期,“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对应学生用书第73页)

 

考纲

展示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实力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增大。

(2)基础框架:

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3)根本原因: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

2.表现

(1)开始标志: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2)对峙表现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经济

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

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

军事

“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成立“华约”对抗“北约”

3.影响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①欧洲:

德国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1949年一分为二。

②亚洲:

二战后朝鲜分裂,并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③拉美:

爆发古巴导弹危机,处于核战争的边缘。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2)进程

①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作用

①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战后日本的崛起

(1)经济: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政治: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和目标

①奉行非集团和不结盟政策,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②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4)影响

①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①原因:

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②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③表现:

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2)苏联解体

①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

②过程: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

(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

2.“冷战”后的形势

(1)特点: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②美国试图独霸全球,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3)表现

①1999年,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轰炸南联盟。

②2001年,发生“9·11”事件,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表现

①美国: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洲: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③日本:

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④俄罗斯联邦:

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

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结果:

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1.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为两极格局奠定基础。

(√)

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

3.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最主要原因是美苏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

(×)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美苏关系破裂,最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4.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5.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

两者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目的在于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6.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经济军事集团。

(×)

北约是一个政治、军事集团,而不是一个经济集团。

7.“冷战”时期世界无战争。

(×)

“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

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8.不结盟运动就是参加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

9.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

(×)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苏联经济的衰退和苏联解体;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国家实力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高。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0.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格局。

(×)

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但它只是一种趋势,并未最终形成,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

 

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突破提示☆☆

两极格局是战后雅尔塔体系的体现和发展,而“冷战”是两极对抗的表现形式。

我们只有对其形成背景、过程进行分析,并正确认识三者之间关系,才能全面把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1.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表现、特点各是什么?

(1)背景:

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被冲垮,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②美苏实力均衡,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③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过程:

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表现

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如何?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三个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1.右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

关于该漫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

B.美国与苏联在欧洲各自划分势力范围

C.“冷战”如火如荼地进行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解析】 从时间1952年和漫画的内容看,表明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A项正确,排除。

美苏在欧洲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冷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也符合史实,B、C两项正确,排除。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故D项错误。

【答案】 D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

 

  的特点

☆☆突破提示☆☆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总体趋势是“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对于这一特点的探究,可以从其含义、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着手。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含义是什么?

(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格局。

(2)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方面去理解。

(3)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成为多极世界的基本组成力量。

在经济领域,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区域构成三足鼎立之势。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3.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四个特点

1.这次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也不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决定了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2.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

3.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

4.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

2.下面是某漫画家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演化趋势”漫画。

出现这些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演变趋势

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国际关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发展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作用大小与此转变没有必然关系。

答案为B。

【答案】 B

 

(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2011·福建高考)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

“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解答路径】 本题主要考查“北约与华约的成立”这一考点,相关内容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等。

本题是以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为命题的依据,考查对美苏对峙影响的理解能力。

审题干

(1)材料信息:

美国的强大、自由和安全的领导;抵抗共产主义的领袖

(2)20世纪50年代

巧排除

A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提出,与“20世纪50年代”时间不符×

B1947年4月,提出马歇尔计划,与“20世纪50年代”时间不符×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形成于1955年,同时说明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D1961年美国发动“特种战争”,与“20世纪50年代”时间不符×

得答案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与加强

考点频度:

三年11考 题型特点:

9选择题+2非选择题

 (2012·海南高考)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  )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解答路径】

审题干明确联邦德国和波兰在1970年分属的阵营

巧排除

A波兰不属于欧共体的成员国×

B德国成为战败国是二战的结果×

CC项说法明显错误×

D1970年,联邦德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而波兰属于社会主义阵营。

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勃兰特的行为,有利于缓和欧洲局势的紧张√

得答案D

1.知识角度,

(1)把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理解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因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此,运用新史料,综合考查有关世界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2.热点角度,苏联解体后的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高考命题一方面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另一方面重视考查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世界局势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认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77页)

 

考向一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知识角度)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 ③马歇尔计划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朝鲜战争

A.①

  B.

  C.①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的理解。

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干涉之外的一切手段,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干涉和遏制的政策。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是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

而朝鲜战争是美国直接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的事件,是“冷战中的热战”。

【答案】 B

2.(知识角度)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

“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

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

”“前倨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  )

A.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破产

B.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

C.“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

D.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

【解析】 本题考查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战略态势的变化。

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力求争取战略的主动。

但最终的结果是在美国的压力之下,最终被迫从古巴撤走导弹,就是所谓的“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

【答案】 B

3.(史观角度)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

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解析】 “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发展次序是以欧洲的兴衰为着眼点的,忽视了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的发展状况,是一种典型的欧洲中心论。

【答案】 C

考向二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4.(知识角度)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中的一页。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C.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虽然当时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但并不是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排除A;虽然是两极对峙,但北约和华约始终没有进入战争状态,排除D;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而不是1957年,排除C;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的出现可以看出,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新的力量已经孕育,因此,答案为D。

【答案】 D

5.(知识角度)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

A.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状态

B.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

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根据图上所示,“处于单极趋向与多极趋向之间的游移力量”有可能在“要求单极化趋势的势力”和“要求多极化趋势的势力”两股力量之间,体现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是“一超多强”,其中还有多个力量在“一超”与“多强”中发展。

【答案】 B

6.(热点角度)2012年12月,对于朝鲜要发射第二颗“光明星3号”试验通信卫星一事,美、日等国作出反应,表示反对或谴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冷战”政策的表现

B.美、日等国要发动新一轮朝鲜战争

C.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D.美、日等国维护世界和平,打击恐怖主义

【解析】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政策也就结束了,排除A;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发动新一轮朝鲜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排除B;美、日等国作出上述反应是为了维护他们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并不是真正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美、日等国与朝鲜关系紧张,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还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C项说法正确。

【答案】 C

综合运用

7.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活动主题:

走进美俄天地

步骤一:

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

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图四)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是在什么时候?

(2)“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

(3)“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步骤二:

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图一 《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 图二 《华沙条约》签字仪式

    

(4)图一、图二再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场景,这两大组织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从图三、图四中你能获取美苏争霸的什么信息?

并再举两例。

【解析】 第

(1)问根据二战时美苏面临的共同敌人进行回答。

(2)问结合“冷战”开始的标志进行回答。

第(3)问根据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和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回答。

第(4)问从两大军事集团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的角度回答。

第(5)问结合图片信息进行分析。

【答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苏联败下阵来,苏联解体。

(4)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5)信息:

大力发展核武器,进行军事竞争。

举例:

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

       课后作业(十二) (对应学生用书第247页)

(时间:

4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2·西安模拟)据说德黑兰会议期间,在一天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

“我今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

”罗斯福说:

“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

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

”斯大林说:

“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的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的主宰!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D.三国争霸的意图显现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材料中的笑话反映了当时大国争霸的实质。

【答案】 D

2.(2013届福州质检)下面为某学生整理的《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知识结构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

A.争霸 丘吉尔 古巴B.“冷战” 马歇尔 古巴

C.军事对抗 肯尼迪 柏林D.“冷战” 丘吉尔 柏林

【解析】 在苏美对峙时期,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成立北约。

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

由此判断答案应该是B。

【答案】 B

3.(2013届泉州质检)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演讲中抛出欧洲复兴计划,还提出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条件是苏联要配套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由此可见该计划的最初目的是(  )

A.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对抗苏联

B.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C.帮助西欧和苏联战后恢复经济

D.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解析】 本题容易误选C项。

根据“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可排除A项。

B项材料中未体现。

由材料可知,欧洲复兴计划对西欧而言是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虽然提出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但条件是苏联要配套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即美国反对苏联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试图遏制苏联,C项错误。

【答案】 D

 

第一世界的真相

4.右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据此判断该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