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3915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docx

函授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判定题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

1.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都有其客观必然性。

经济学家以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大体经济问题是人类欲望的无穷性和用来知足人类需要的各类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

(3′)而经济学确实是为了研究这一大体经济问题而产生的。

把为了取得一种东西而不能不舍弃的另外的东西称为这种东西的机遇本钱,经济学的产生也能够说是基于机遇本钱。

(3′)

2.

(1)关于弹性系数小于1的商品,如柴、米、油、盐等,由于需求量变更的幅度小于价钱变更的幅度而不能实现薄利多销。

(3′)

(2)关于弹性系数大于1的商品,如高级品、奢侈品等,由于这些商品需求量变更的幅度大于价钱变更的幅度而能够实现薄利多销。

(3′)

   MPLMPk

3.= ;(2′)公式表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确实是每一投入

PLPk

的边际产量与价钱之相较等。

(2′)也确实是说,企业能够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货币不管用来购买那一种生产要素,所取得的边际产量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本钱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2′)

4.边际消费向递减;(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2′)货币的流动性偏好。

(2′)

5.法定预备金政策;(2′)再贴现率政策;(2′)公布市场业务。

(2′)

四、计算题

解:

由总本钱函数可得:

FC=5,VC=³+10Q,因此AVC=。

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平都可变本钱最小,因此有,Q=10。

最低AVC=6。

五、论述题

1.平均本钱变更规律:

当产量达到某一水平以前,可变要素数量太少,无法使固定要素充分利用,因此产量极少,平均在单位产量的本钱就会较高;(5′)当产量接近某一水平常,要素配合比例慢慢和谐,使要素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产量专门大,在产量从递增的速度增加时,本钱以递减的速度增加,从而使平均本钱呈递减趋势;(5′)当产量达到某一水平常,依照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增加可变本钱的投入会引发产量减少,在产量减少时,本钱以递增的速度增加,致使平均本钱曲线呈递增趋势转变;(5′)由于上面的两种不同情形下平均本钱变更趋势,组成了平均本钱曲线呈“U”形。

(3′)

2.因为货币需求(L)由L1与L2组成,代表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更,记为L1=L1(y);(2′)L2代表货币的投资需求,取决于利息率,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更,记为L2=L2(r)。

(2′)货币的供给(M)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量与价钱水平决定。

(2′)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

M=L=L1(y)+L2(r)。

(2′)

从上式能够看出,当货币供给即按时,若是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L1)增加,为了保障货币市场均衡,则货币的投资需求(L2)必然减少。

(5′)L1的增加是国民收入增加的结果,而L2的减少又是利息率上升的结果。

因此,在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必然是同方向变更的关系。

(5′)

参考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

二、D3、C4、C五、C六、A7、B八、A九、A10、C

二、判定题()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

1.机遇本钱是指把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所取得必然收入时所舍弃的该资源用于其他一种用途中的最大收入。

(2′)假设有一种资源可用于A、B两种用途,用于A用途的收入为X1,用于B用途的收入为X2,若是X2>X1,那么,取得X1的机遇本钱X2就大于取得X2的机遇本钱X1;(2′)因此,资源用于B用途的机遇本钱小于A用途的机遇本钱,故资源用于B用途加倍有利,从而使资源取得有效利用。

(2′)

2.假定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若是在某一价钱水平上,供给大于需求(即存在逾额供给),由于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必将会压低商品的价钱;(2′)随着商品价钱的下降,会使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一旦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即存在逾额需求)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又会致使商品的价钱提高;(2′)而价钱提高则又会引发需求-价钱彼此阻碍,直至供求两边趋于相等,商品的价钱稳固下来达到市场均衡状态。

(2′)

3.“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价钱下降将使农人收入降低。

一样地,农产品的需求价钱弹性较小,因此当其价钱下降后,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钱下降的幅度,从而致使农人的总收益(需求量乘以价钱)下降。

>AP时,AP上升;(2′)MP

(2′)

=GNP-折旧;(1′)NI=NNP-企业间接税;(1′)PI=NI-(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派利润)+政府转移支付;(3′)PDI=PI-个人所有得税(1′)。

四、计算题()

⑴由Y=C+I可知IS曲线为:

Y=100++150-6r,即y=1250-30r;(4′)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可得LM曲线为:

―4r=150,即y=750+20r(4′)

⑵当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和LM方程而得:

y=1250―30rr=10

(3′)(1′)

y=750―20ry=950

五、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

1.⑴关于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形,其最优生产投入量应在第二时期内,即在该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时期。

(8′)

⑵关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和各要素的价钱,当MRTS=PL/Pk时,要素的投入比例为最佳。

在等产量线和等本钱线上,则是二者相切的地方决定最佳比例。

如此确信的比例有无数个,表现为等产量和等本钱线有无数个切点,这些切点组成生产的扩展线。

那么理性的生产者究竟应该选择生产扩展线上的哪一点,则要取决于要素的规模收益状况。

(8′)

⑶生产规模的确信需由收益情形来定。

关于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具体关系,则涉及产品价钱的转变情形,这种转变视不同的市场形态而不同。

但生产者选择最优规模时,其大体原则MR=MC不变。

(2′)

2.

(1)政府在采纳单一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时,尽管能够达到必然的经济目标,但由于利率的转变,可能会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成效受到必然的阻碍。

因此,为了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不受其他因素的阻碍,政府有时需要和谐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9′)

(2)IS曲线的移动、LM曲线的移动和两条曲线同时移动,从全然上讲是由投资、储蓄、政府开支、税收、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引发的。

因此,研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变更问题,实质上是改变上述经济变量,以求得适宜的均衡点,也确实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两种政策的配合问题。

(9′)

参考答案(C)

一、单项选择题(

二、B3、C4、C五、B六、D7、B八、B九、A10、B

二、判定题(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

1.需求与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相对应;(3′)而需求量是在具有需求的条件下与特定的价钱相对应。

(3′)

2.人们对一件物品的估价取决于该物品的边际效用。

(2′)随着购买从而消费量的增加,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所愿支付的价钱就会相应下降。

(2′)因此,价钱与需求量之间必然呈反方向变更关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

3.从不变投入要素的平均产量最大时的要素数量开始,到边际产量为零时的要素为止的区域;(2′)此区域,既维持了固定要素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也维持了很高的总产量水平,同时,每一个被厂商采纳可变要素都为厂商作出了应有的奉献,是厂商最理想的要素配合比例区域。

(4′)

4.⑴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在那个水平上,消费支出等于可支配收入。

(′)

⑵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大于可支配收入。

这种情形称为负储蓄。

(′)

⑶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小于可支配收入。

这种情形称为正储蓄。

(′)

⑷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在增加,可是消费支出的增加幅度愈来愈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

5.财政政策;(1′)货币政策;(1′)收入政策;(1′)人力政策;(1′)经济增加政策;(1′)国际经济政策。

(1′)

 

四、计算题()

11

⑴将两函数别离改成:

Qd=40-P,Qs=P,令Qd=Qs,可解得:

P=75(3′)

35

1

将P=75代入Qs=P,可得Qs=15,故均衡价钱为75,均衡数量为15。

(3′)

5

⑵∵P=75时,Qd=Qs=15(2′)

dQdP1755

∴Ed==-(  )·=(2′)

dPQd3153

dQsP175

∴Es== ·=1(2′)

dPQs315

故均衡点的需求弹性为5/3,供给弹性为1。

六、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

1.因为微观经济学研究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研究产出,投入和分派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经济资源的配置相关,因此,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具有竞争性用途的稀缺性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科学。

(5′)在市场经济制度中,产出投入和分派都是个别经济行为主体即消费者生产者和要素所有者的分散决策行为(5′),而引导和自发调剂个别经济行为主体方式的决定因素是市场价钱(4′),因此个别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价钱决定和变更就成了微观经济学分析的中心课题。

(4′)

2.凯恩斯以为,造成社会经济萧条的全然缘故,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的有效总需求不足造成的,即C+I。

(2′)边际消费偏向MPC在零与一的范围内递减,从而致使消费需求不足;(4′)而决定投资需求的资本边际效率MEC,在长期内也是递减的,又致使投资需求不足。

(4′)正因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不足,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社会总产量水平的减少和失业率的增加。

(4′)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需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政府开支,以提高有效需求。

(4′)

参考答案(D)

一、单项选择题()

1、D二、D3、D4、B五、B六、D7、B八、C九、C10、D

二、判定题()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理论。

(′)资源配置问题确实是要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从而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三大大体问题。

2.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消费者在一按时期内对应于各类可能的价钱情愿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上述概念假定除商品的价钱之外,阻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更。

若是价钱之外的任何因素发生变更,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发生变更。

(1′)这些因素要紧包括:

(1)消费者的偏好。

(1′)

(2)消费者的收入。

(1′)(3)相关商品的价钱。

(1′)(4)消费者预期。

(1′)(5)政府政策。

(1′)

3.短时间本钱的转变规律是:

(1)AFC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2′)

(2)AVC、AC、MC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各自的最低点后,开始上升,曲线者是u字型;(2′)

(3)MC转变最快,开始下降到最低点,然后上升,在上升进程中,先通过AVC最低点,然后通过AC曲线的最低点;(2′)

4.因为利息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更,而投资又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3′)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而总需求D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更。

因此,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更。

(3′)

5.

(1)紧缩性需求治理:

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3′)

(2)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数化:

收入政策;收入指数化。

(3′)

 

四、计算题()

解:

(1)由生产函数能够求得厂商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APL=(-2/3L2+10L3)和MPL=-2L2+20L(4′)

当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时,决定最低的劳动投入量,即:

APL=MPL解得L=30/4。

(4′)

当边际产量为0时,决定了劳动投入量的最大值:

MPL=0解得L=10。

(4′)

即该厂商的合理投入区域为[30/4,10]。

五、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

1.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指既定本钱下产量最大化或既定产量下本钱最小化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2′)

在多种生产要素投入变更(比如两种)的情形下,厂商的生产技术能够由等产量曲线加以表示。

而厂商的本钱与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关系能够由等本钱方程加以表示。

于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等产量曲线与等本钱方程的切点。

(4′)

不管是既定本钱下的产量最大仍是既定产量下的本钱最小,生产要素的数量先择在简单位本钱购买的要素所能生产的边际产量相等之点。

(4′)

另一方面,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也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选择。

追求技术上的最优化恰好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相一致。

(4′)

上述条件关于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利润最大化,厂商能够依照现有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来测算边际产量,关与要素价钱进行比较,以便决定减少或增加的要素投入量。

(4′)

2.

(1)需求治理是通过调剂宏观经济的总需求来达到必然政策目标的宏观调控的方式。

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总需求决定理论。

(6′)

(2)总需求治理政策的目标一样以为是充分就业,价钱稳固,经济持续均衡增加和国际收支平稳,在封锁经济中,短时间内则主若是实现充分就业和价钱稳固。

(6′)

(3)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能够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6′)

参考答案(E)

一、单项选择题()

二、D3、B4、C五、A六、D7、D八、C九、D10、C

二、判定题()

1.√

2.√3.×4.×5.×6.×7.√8.×9.√10.√

三、简答题()

1.

(1)若是是富有弹性,当该商品价钱下降时,由于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钱下降的幅度,会致使总收益增加;若商品价钱上涨,则会致使厂商总收益的减少。

(2′)

(2)若是是缺乏弹性,当该商品价钱下降时,由于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钱下降的幅度,会致使总收益减少;若商品价钱上涨,则会致使厂商总收益的增加。

(2′)(3)若是是单元弹性,那么不管价钱是上升仍是下降,厂商总收益均可不能发生转变。

(2′)

2.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是: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形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必然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2′)

(2)规模收益规律的内容是: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形下,当所有生产要素按一样的比例增加时,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必然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乃至使产量绝对减少,显现规模不经济。

(2′)

(3)边际收益弹头规律和规模收益规律区别在于性质不同。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考察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更与产量变更之间的关系。

而规模收益规律是考察长时刻所有生产要素同时同比例变更与产量变更的关系。

(2′)

3.因为:

若是是大于,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所增加的本钱,现在,继续增加生产会使总利润继续增加,因此,利润尚未最大化;(2′)若是是小于,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所增加的本钱,这时对该厂商来讲就会造成亏损,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因此厂商必需要减少产量;(2′)只有在等于时,厂商才可不能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2′)

4.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

(2)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

(3)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

(1′)

(4)结构性不同引发的通货膨胀(1′)

(5)预期引发的的通货膨胀。

(1′)

5.

(1)充分就业。

′)

(2)物价稳固。

′)(3)经济持续均衡增加。

′)(4)国际收支平稳。

′)

四、计算题()

(1)Y=C+I,Y=60++50,Y=550。

(4′)

(2)Y=C+I,Y=60++100,Y=800。

(4′)

(3)K=1/()=5。

(4′)

五、论述题()

1.

(1)当某种商品的市场价钱在供求的阻碍下显现上升时,生产者将增加这种商品的生产,社会资源被配置到这种商品中;反之,社会资源将流向别的商品。

(6′)

(2)不论某种商品的价钱如何发生转变,生产者都将试图利用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以降低本钱,以按均衡价钱出售商品取得额外利润,这就解决了如何生产的问题。

(6′)(3)谁情愿支付商品的价钱谁就取得该种商品,这就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问题。

可是,任何一个商品市场只能部份地解决这三个问题,因为这种商品的价钱与其他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钱是彼此阻碍的。

(6′)

2.

(1)说明宏观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国民收入理论,并简单论述现代国民收入理论的内容。

(6′)

(2)说明宏观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并说明其具体内容。

(6′)(3)分析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的转变对国民收入的阻碍。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