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4643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h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最新】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D.用活性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药品称量

B.稀释浓硫酸

C.pH试纸使用

D.验满CO2

3.2019年5月,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

塑化剂的主要成分为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其化学式为C24H38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9:

2

C.该物质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D.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将等质量的Mg、Zn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Cu中含有少量的Fe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过滤、洗涤、干燥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用稀硫酸区分氢氧化钠、碳酸钾、氯化钡三种固体

D.在pH=11的无色溶液中,NO

、Cl-、Ca2+、Fe3+可以共存

6.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8:

18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涉及两种氧化物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变

7.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健康

①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刻开灯检查

②可用食醋除去茶壶内的水垢

③水能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①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②老年人缺钙易得佝偻病

③误食重金属盐,可喝牛奶或蛋清应急解毒

C.化学与材料

D.化学与社会发展

①铜、生铁、玻璃钢都属于合金

①不能用铁桶装波尔多液

②用点燃的方法来区分棉花和羊毛

②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碱性)共用

③钢铁表面喷油漆可防止生锈

③酸雨的形成主要与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有关

 

A.AB.BC.CD.D

二、填空题

8.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钠离子____

(2)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

9.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是铁和铁的合金,图甲是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铁原子结构示意图,仔细分析并回答:

(1)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的是铁,人体缺铁容易患贫血病,这里的“铁”是指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2)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图乙中X的值为______;

(3)工业炼铁的原理是:

Fe2O3+3CO

2Fe+3CO2,此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

10.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质量是____;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____;

(3)t2℃时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_____的方法。

三、流程题

11.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

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

(1)第⑥步加入HCl溶液,目的是除去多余的OH-和____(写离子符号);

(2)再写出一种②③④步中3种物质的添加顺序(填序号):

_____。

四、推断题

1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NO3、Na2CO3、Na2SO4、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确定它的组成,某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

步骤1:

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步骤2:

取少量由步骤1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沉淀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获得结论: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写化学式);

(2)步骤2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原白色粉末中可能有______(写化学式)。

五、实验题

13.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

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实验室制取一瓶S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选用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进入。

六、科学探究题

14.有一瓶没有盖塞子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分组探究。

(1)甲组取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方案

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溶液中有氢氧化钠

溶液中有碳酸钠

(2)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

他们另取该溶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填序号)。

ABa(NO3)2溶液BCaCl2溶液CCa(OH)2溶液

七、计算题

15.某同学为测定他妈妈的珍珠项链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项链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取四份珍珠样品分别加稀盐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样品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取样品质量(g)

5

5

5

5

取稀盐酸质量(g)

10

20

30

40

产生气体质量(g)

0.66

1.32

1.76

m

试计算:

(1)表中m=_____。

(2)珍珠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用活性炭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将色素或异味吸附在表面,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C

【详解】

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pH试纸测定pH值:

将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

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

A、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4):

38:

(16×4)=144:

19:

32,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

B、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4):

38:

(16×4)=144:

19:

32,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每个分子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但是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4+38+16×4=71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

A、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将等质量的Mg、Zn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Mg+H2SO4=MgSO4+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像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像正确。

D、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

1,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

C。

5.D

【详解】

A、Fe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pH为11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Fe3+能与OH-能结合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6.B

【详解】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各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反应生成了氮气和水,化方程式为:

4NH3+3O2

2N2+6H2O。

A、由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2×14×2):

[6×(1×2+16)]=14:

27,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故B正确;

C、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涉及H2O,一种氧化物,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每7个分子转化成了8个分子,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

B。

7.D

【详解】

A、①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露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发现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刻开灯检查,原说法错误;②食醋中的醋酸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可用食醋除去茶壶内的水垢,原说法正确;③水能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着火点,原说法错误。

不符合题意;

B、①甲醛有毒,会破坏人体蛋白质结构,所以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原说法错误;②老年人缺钙易得骨质疏松症,原说法错误,③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误食重金属盐,可喝牛奶或蛋清能减轻对身体的伤害,应急解毒,原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C、①铜是金属单质,生铁属于合金;而玻璃钢是由合成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原说法错误;②棉花点燃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点燃产生烧焦的羽毛味,用点燃的方法来区分棉花和羊毛,原说法正确;钢铁表面喷油漆可隔绝铁与氧气和水接触,防止生锈,原来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D、①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而造成农药失效,所以不能用铁桶装波尔多液,原说法正确;②硫酸铵是一种铵态氨肥,不能与草木灰(碱性)共用,以防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原说法正确;③酸雨的形成主要与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有关,原说法正确。

符合题意。

故选:

D。

8.2Na+

【详解】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钠离子表示为2Na+。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

9.元素262CO(或一氧化碳)

【详解】

(1)这里的“铁”是指铁元素,是指这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26=2+8+14+X,X=2;

(3)氧化铁在反应中提供氧元素是氧化剂,CO(一氧化碳)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是还原剂,故此反应中还原剂是CO(一氧化碳)。

10.75gb>a>c蒸发结晶

【详解】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只能溶解25g的晶体,所以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质量是75g;

(2)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

(3)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t2℃时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1.CO

③②④(②④③)

【详解】

(1)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第⑥步加入HCl溶液,目的是除去多余的OH-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符号为CO32-;

(2)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②③④步中3种物质的添加顺序还可以是③②④或者②④③。

12.CuSO4BaCO3+2HNO3=Ba(NO3)2+H2O+CO2↑NaNO3

【详解】

步骤1:

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是蓝色的溶液,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能形成的沉淀是硫酸钡或是碳酸钡。

步骤2:

取少量由步骤1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沉淀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的混合物,则白色粉末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氯化钡。

(1)根据步骤1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硫酸铜,故填:

CuSO4;

(2)步骤2发生的化学是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BaCO3+2HNO3=Ba(NO3)2+H2O+CO2↑,故填:

BaCO3+2HNO3=Ba(NO3)2+H2O+CO2↑;

(3)原白色粉末中可能有硝酸钠,故填:

NaNO3。

13.锥形瓶

Ba

【分析】

【详解】

(1)据图可知,①仪器是锥形瓶。

(2)据图可知,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型,故其制取氧气应是使用过氧化氢在MnO2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故实验室制取一瓶S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结合题意可知,SO2密度比空气大,又容易溶于水,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选用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从a进入。

【点睛】

掌握气体的制取装置与其反应物体的形态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Na2CO3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除去Na2CO3C

【详解】

(2)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加入酚酞后都会变红,所以不能证明是否发生变质;

故答案为:

Na2CO3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

氢氧化钠发生变质,则会生成碳酸钠,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可以将Na2CO3全部去除,避免加入酚酞时影响氢氧化钠的测定;

故答案为:

除去Na2CO3。

拓展应用:

A、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钠,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没有引入新杂质,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5.

(1)1.76

(2)解: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x=4g

珍珠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80%

答:

珍珠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详解】

(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10g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0.66g,第三次加入30g的稀盐酸若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应为0.66g×3=1.98g>1.76g,说明了盐酸有剩余,碳酸钙已完全发生了反应,由此可知m的值为1.76g。

(2)详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