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6576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docx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

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详解】

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

B.声音由振动产生,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

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

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发声,则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听到声音还需要有介质,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也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D错误;

C.如果没有介质,振动产生的声音人也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

故选B。

5.已知月球对物体也有引力,“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登陆月球,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试分析,下列哪种活动在月球上不可实现

A.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

B.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

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月球上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不能实现,因为声音传播靠介质,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所以不能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故A符合题意;

B.在月球上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可以实现,因为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能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月球上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可以实现,因为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工作的,月球上也有引力,只要有引力就能利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月球上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可以实现,因为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月球上存在重力,所以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属于噪声D.铃声能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同学们开始答卷是因为听到的铃声,在这里铃声就是一种信息,同学们接收到了这种信息,故本题中主要是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应选D.

7.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音调太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

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超声波,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即音调太高了,所以人不能觉察到,不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大;故选B。

8.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B.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本实验可以研究“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D.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高。

说明声音的响度越大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这是“转换法”,故AD正确,B错误;

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9.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关紧门窗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

C.戴上耳罩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是增强了噪声的传播;不正确、符合题意.

C.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是在声源处消除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

是传声筒。

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

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

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

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

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

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

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f、波长λ和波速v。

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

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其单位为秒。

显然,

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

这三者的关系是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

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在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

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空气中声速为334.8m/s(22°C时),水中声速为144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

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

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

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

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

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

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_________产生振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___________)

A.超声波医学检查B.水瓶琴

C.天坛回音壁D.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B.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

C.声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使用电磁波

(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波速变大,波长变长

B.波速变小,频率不变

C.波速变大,频率增大

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

【答案】空气DBA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空气产生振荡,把声音往另一侧的观众传播;

(2)[2]“传声筒”的声音在管道内传播,使声音更加集中,声音的响度会更高,这样能够收到更清晰的声音信息;

A.超声波医学检查,只要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

B.水瓶琴强调液体振动可以发出声音,B项不合题意;

C.天坛回音壁只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出现回声现象,C项不合题意;

D.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只要是利用声音在听诊器管道内传播,使声音更加集中,声音的响度会更高,这样能够收到更清晰的声音信息,这与“传声筒”原理一样,选项D符合题意;

(3)[3]A.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在空气中声速为334.8m/s(22°C时),水中声速为144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所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一定是340m/s,A错误;

B.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错误;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不是使用电磁波,因为电磁波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D错误;

(4)[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声速会变大,但是其频率不变,根据

可知,波长会变长,故选A。

 

11.材料一:

人耳朵能分辨两次声音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材料二:

一人在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一个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

一次是通过钢管传播的声音,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材料三:

声音在铁(钢管就是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若敲打钢管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

,求钢管的长度?

(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解析】

【详解】

声音在空气中

传播的路程:

声音在钢中传播比空气中传播快:

声音在钢中传播的时间:

钢管的长度:

答:

钢管的长度

12.我国一艘潜艇在执行任务时在水面下某处静止不动,声呐系统发现在正前方3.8km处有一艘不明潜艇匀速驶来。

声呐系统立刻再次发出超声波,经过5.0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

声呐系统接收到声波后立刻向不明潜艇发射直线运动的鱼雷,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鱼雷的平均速度是80m/s。

求:

(1)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

(2)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

【答案】

(1)20m/s;

(2)37s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不明潜艇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据我方潜艇的距离为

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为

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20m/s。

(2)鱼雷与不明潜艇相向而行,其相对速度为

20m/s+80m/s=100m/s

从第二次超声波接触到不明潜艇,至第二次超声波返回我方潜艇,不明潜艇前进的距离为

发射鱼雷时两艇的相对距离为

3750m-50m=3700m

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

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37s。

答:

(1)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20m/s;

(2)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37s。

1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0.2mm2

钢丝

10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和_______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答案】乙粗细乙丙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详解】

(1)[1][2]因为甲、乙两根钢丝的长度、松紧度一样,甲比乙粗,乙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该过程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发声体的音调与其粗细的关系;

(2)[3][4]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

(3)[5]由图可以知道钢丝丙和丁长度、粗细相同,钢丝的松紧不同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丙和丁两根钢丝,丙钢丝发出的音调高丁钢丝发出音调低,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

14.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章杰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

(1)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闹钟声。

(3)在玻璃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小闹钟,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答案】空气能强

【解析】

【详解】

(1)[1]耳朵在玻璃圆筒口上方清晰地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2]人看见闹钟,是闹钟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形成的,参照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

(4)[3]因为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后,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所以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强于玻璃板。

15.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_____________,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____________,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答案】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

【解析】

【分析】

【详解】

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应在控制其它的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从而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因此应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尺子,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同时辨别所发出声音的高低.

二、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且都发生在液体表面

B.液体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利用干冰汽化吸热,可以使长途运输中的食品降温保鲜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沸腾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同样需要吸收热量,故A项错误;

B.液体处于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时,持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B项正确;

C.熔化需要达到熔点和持续吸收热量,冰的熔点是0°C,当-10°C的冰在0°C的房间里温度升温与房间温度一致时,冰吸收不到热量,不能熔化,故C项错误;

D.干冰(固态CO2)在常温下会直接变成气态的CO2,发生升华现象,故D项错误;

17.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装有大量的碎冰块,把装有少量碎冰块的试管插在大烧杯的冰块中,在烧杯底部用酒精灯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烧杯和小试管中的冰同时熔化

B.小试管中的冰先熔化,大烧杯中的冰后熔化

C.大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小试管中冰才开始熔化

D.小试管中冰始终不能熔化

【答案】C

【解析】

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若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将升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所以能熔化.故C正确.

故选C.

18.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1.5kg的甲物体和水加热,他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体10min吸收的热量为()

A.0.63×105JB.0.9×105J

C.1.89×105JD.3.78×105J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甲物质加热10min吸收的热量与水加热10min吸收的热量的热量相同,且水10min所吸收热量为20min吸收热量的一半,即

故选C。

19.如图所示,在大玻璃瓶与小玻璃瓶内各装入适量的水,将小瓶瓶口向下放入大瓶,使小瓶恰好悬浮。

塞紧大瓶瓶塞,用气筒向大瓶内打气,小瓶会_____(选填“下沉”、“上浮”或“继续悬浮”);继续打气直到瓶塞跳起,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__冲程相同。

【答案】下沉做功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小瓶相当于一个“浮沉子”,其原理为:

用气筒向大瓶内打气,大瓶内水面上方气压增大,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小瓶中的空气压缩,这时小瓶里进入一些水,其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

[2]当瓶塞跳起时,此过程大瓶上方的气体对瓶塞做功,大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瓶塞的机械能增大,即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又因为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20.如图所示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需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看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1)实验中除了图中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天平和___________。

(2)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来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食用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

【答案】秒表加热时间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实验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和质量,则需要秒表和天平;

(2)[2]由于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相同,故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多少;

(3)[3]当水和食用油均由10℃加热到30℃时,变化温度相同,图中加热时间为3min和4.5min,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更多,加热时间更长,则a图线为水,b图线为食用油,又由于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相同,则:

则由

可得当液体质量与升高温度相同时,比热容之比等于吸收热量之比,故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解得:

21.为了比较“沙子和水的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好沙子和水,并在上方盖好玻璃片,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质量/g

温度升高10℃所需的时间/s

温度升高20℃所需的时间/s

温度升高30℃所需的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30

96

163

220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对于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__(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上有水珠出现,_______(选填“沙子”或“水”)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出现了沙子的温度反而比较低的情况,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答案】吸收热量的多少物质受热均匀大于沙子水水蒸气液化放热水的导热性能比沙子的导热性能好

【解析】

【分析】

(1)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2)为使受热均匀,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

(3)由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4)由(3)推理回答;

(5)分析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